李鸿章与马关条约不得不说的事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约之中
据理力争:国家利益面前两个“东方俾斯麦”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第一,停战问题。由于当时战争形势对清廷极其不利,因此在交换全权证 书之后,李鸿章便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的英文节略,而后将其面交伊藤博 文。由于在战场上日本正采取攻势,推迟停战不仅能使其在战场上获得更 多利益,而且可以增加其谈判筹码,所以日方并不急于签订停战条约。伊 藤虽然回复了中国的停战节略,但提出了苛刻的条款。李鸿章就第一条与 尹藤反复辩论
“此血可以报国矣”——李鸿章感叹到,并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
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
签约之中
李鸿章能否拒签《马关条约》?
1、国家实力摆在这儿 2、日本帝国主义恃强威逼
1、弱国无外交!
2、为停战条件争执不休期间日 军又占领澎湖列岛,伊藤威胁恫 吓:“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 则北京之危,实不堪设想。” 3、在清廷和李鸿章看来,要想保住京 师,维持大清统治,就只得忍辱负重, 出卖民族利益,屈膝求和。 4、李鸿章曾同时致电英美俄法四国驻华公使, 希望能予以“干涉”,却没有得到援助。 5、1895年4 月 14 日光绪帝传旨李鸿章:“原冀争得一 分有一分之益,如竞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悲之所在
“李固可责” 1、李鸿章坚持“株守以待”的消极防御方针,使清军失掉了主 动出击的有利时机,导致平壤战役的失败。连盛宣怀也不得不 承认“平壤病在不能先攻其未备。” 2、昧于国际公法,误劝朝鲜与外国订约; 3、既许朝鲜订约,即默认其自主,而又出兵干涉其内乱,授日 本以口实; 4、聂士成建议乘日军未集结时,长驱直捣韩城,李鸿章未采纳; 5、朝鲜事件未起以前,丁汝昌建议以北洋海军先与敌战,李鸿 章未采纳,遂使反客为主,敌人坐大而我临危; 6、身为北洋大臣经营海军二十年,却不能一战; 7、淮军脆弱无军纪; 8、此前李鸿章任用的军械局负责人贪污腐化; 9、平壤战役,军中无统帅; 10、海军不知用快船快炮; 11、旅顺天险,却交由怯懦者把守,其人闻风先逃。
签约之中
以血报国:李鸿章在日谈判期间意外遇刺换来停战和减款
73岁的李鸿章左 眼眼镜被击碎, 子弹进入眼睛下 方,鲜血流到了 黄马褂上。(此 图为今收藏在合 肥李鸿章享堂里 的仿品黄马褂)
伊藤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如果不实现无条件停战,那“将要蒙受千古难雪之耻”,停 战之议获重臣一致同意,后经日皇载可,遂成实际行动。1895年3月28日,陆奥到 中国行馆向李鸿章表达了日本的停战之意,并随即交出了停战条约的草案。经29日 的磋商,30日终于签订了停战条约。争执不休的停战问题因李鸿章的遇刺获得了较 为圆满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李鸿章以血的代价换取了中日的无条件停战。
3、“京师则宗社攸关” 4、求助外援无望
5、光绪帝下发谕令
参考:《李鸿章全集》(三)第498页电稿三,《译署来电》.
签约之后
大厦将倾:“裱糊匠”又有何术?
《马关条约》后的李鸿章
李鸿章从日本回来就拟“请假”隐身津门。在写给朝廷的“请假条”中这 样说:“自抵日本马关后,迭与该国全权大臣伊藤、陆奥等会议,归途被 刺,晕绝复苏。虽经洋医调治二十余日,左颊创口得合,而流血过多,枪 弹深入,未能取出,头面脉络千掣不舒,血气日衰,饮食遂减,夜卧久不 成眠。复以该国要求无厌,臣更番驳辩,力竭神疲。兹为大局起见,遵旨 即与订约,而约款多不如意,愤恨填膺,归舟复遇大风颠簸,困惫难支。” 此后, 到8月(七月)间,朝廷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实授于王文 韶,实际上就是把李鸿章闲挂了起来。
1895年3月2日,光绪帝给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3月 19日,李鸿章带着使团(共135人)到达日本马关,3月20日中 日双方在春帆楼开始了谈判。 中方参加谈判的有: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参议官李经芳 (李鸿章养子)、参赞官罗丰禄、参赞官伍廷芳、参赞官马建 忠、参赞官卢永铭、参赞官罗庚龄为翻译官。 日方参加谈判的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全权办理大臣陆奥 宗光、内阁书记官长伊东巳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 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外务省翻译 官楢原陈政。 到1895年4月17日止,在将近一个月 的时间内,中日双方共进行了五次谈判。 在此过程中,虽然不如《走向共和》中 描绘那样悲壮,但作为清廷全权代表的 李鸿章确实与尹藤博文据理力争条约的 相关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李鸿章坚决拒绝日本无理提议。
朝鲜内乱平息后,中日约定同时撤兵,但是日本 突然向李鸿章提出:朝鲜发生内乱的根源是内政不修, 中日两国应共同强迫朝鲜改革内政。
李鸿章寄予厚望于俄国,以夷制夷。
李鸿章将希望全寄托于外交,军事上极为消极。
二、经过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 1894年9月17日。战争在朝鲜 半岛及其海面进行。先后有丰 岛海战、成欢陆战、平壤之战、 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1894年9月18日— 1894年11月22日。战争在鸭绿 江北岸和辽东半岛进行。主要 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1894年11月23日— 1895年3月29日。战争在辽东、 辽南、辽河下游、山东半岛及 澎湖岛进行。主要有辽东之战、 辽南之战、辽河下游之战和威 海卫之战。
悲之所在
“而彼辈又岂能责李之人哉?”
决不能因此而怪罪李鸿章一人,亦不能以此否定李鸿章 创办北洋舰队‘御侮’的目的和他在建军中的一番苦心; 更不能因北洋舰队是李鸿章所建就把它说得一无是处。 如此,不仅全盘否定了李鸿章,也否定了北洋舰队的广 大官兵,这是不公正的。
况且,“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 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内 因,除了李鸿章的个人因素,清廷的因素不容忽视。 总的来看有三个方面,一是体制腐败,二是相互欺诈, 三是风纪败坏。
相关事件
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海战、《马关条约》、 《中俄密约》、出访欧美各国、《辛丑条约》……
前言
前言
谈判双方:
李鸿章、伊藤博文 谈判地点: 日本马关·春帆楼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近代 政洽家,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 元老。主张“开国进取“,明治维 新成功后,负责外交事务。1 885年 12月根据他的建议废除太政官制, 实行内阁制。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 臣兼宫内大臣,并开始起草宪法。 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
前言
看完视频后,结合 大家自己的认识,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疑问。
签约之前
1894:悲情李鸿章
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 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李鸿章“兵事上之声誉终, 而外交上之困难起”。
签约之前
1894:悲情李鸿章
甲午战争,败局早定 一、起因 朝鲜内乱,向华求援,袁世凯力主出兵。
“韩归华保护,其内乱不能自了,求华代戡,自为上国体面,未便 固却。” “日如多事,似不过借保护使馆为名,调兵百余名来汉” 。 ——袁世凯
引自: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三、结果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 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 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 之。” —— 《李鸿章传》 梁启超
以 一 人 敌 一 国 ︐ 如 何 不 惨 败 ︖
2014-7-8
签约之前
1894:悲情李鸿章
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18日黄海海战后,72岁的李鸿章因久而无功被拔去 三眼花翎,收回黄马褂。10月26日,李鸿章又因旅顺失守,被摘去顶戴,革职 留任。 甲午战后,以翁同龢、李鸿藻等为首的“清流” 对李鸿章所倡导的洋务不以为 然,更对李鸿章所主导的外交提出了批评。他们纷纷上疏,认为李鸿章应该为国家 利益的丧失负责。以翰林院学士文廷式为首的三十五人,上疏参李鸿章在甲午战 争中“昏庸骄鳖、丧心误国” 。各道御史言宫也加入了抨击李鸿章的大军,且言 辞更加激烈。如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竣上疏,力主将李鸿章“明正典刑”,并言李 鸿章与日议和“不但误国,而且卖国。国中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 按察使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参李鸿章“权奸误国,不可姑容”,更将李鸿章比作宋之 秦桧、蔡京和明之严篙,甚至是比他们更加坏的“奸臣”。 当中日战事之际,李鸿章以一身为万矢之的,几于身无完肤, 人皆欲杀。 ——梁启超《李鸿章传》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4、外交:国门被迫打开,但传统的夷夏之辩观念让国人对世界认识不清
前言
姓名 籍贯
生平简介
参考:《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赵巽、柯邵志等,中华书局1997年重印本 李鸿章 安徽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瑶海区)
性别
字 号 谥号

渐甫 少荃 文忠
政治 洋务派首领,“后党”要员,半个“康党”。 面貌 职务 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 生年 1823(道光三年)——1901年(光绪27年)
清廷态度大转弯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 十九日,光绪皇帝颁布谕旨: “李鸿章著赏还翎顶,开复 革留处分,并赏还黄马褂, 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 商定合约。”
பைடு நூலகம்2014-7-8
传统儒家文人的“忠君爱国”思想,让李鸿章不得不听 从皇帝和太后的安排,奉命领旨,万死不辞。
2014-7-8
签约之中
据理力争:国家利益面前两个“东方俾斯麦”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签约之中
据理力争:国家利益面前两个“东方俾斯麦”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第二,赔款数额及利息。谈判程序商定以后,1895年4月1日日方提出了和约底 稿,其中第四款规定“中国约将库平银三万万两交日本国”,李鸿章随即发电 报与朝廷商量,4月9日李鸿章提出了和约的正式修正案,第四次谈判时,日方 改定条款节略,将赔款额改为两亿两,而中方将标准锁定一亿两,双方难以达 成协议。虽尹藤最终未做任何修改,清廷也未做到利息问题,但不能因此否认 李鸿章为此付出的努力。
前言
国际
时代背景
1、世界:工业革命进行中,西方列强大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积极寻找海外市
场和殖民地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确立大陆政策积极扩张 3、朝鲜: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中国请兵为契机,日本派大军
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国内
1、政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2、经济:自鸦片战争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趋于解体
签约之前
为什么是李鸿章?
1895年1月31日,清政府派张 荫桓、邵友濂出使日本,日本 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 故意刁难,认为张、邵“全权 不足”,不但拒绝谈判,同时 暗示清政府:如中国真正希望 议和,“恭亲王或李中堂者当 次任务,最为适宜”。
①难以让皇家亲贵去做此等 屈辱议和之事,有损皇 室的面子。 ②清廷认为李鸿章应该为甲 午战争的失败负主要责 任。
第三,割地问题。日方提出的和约 底稿第二款规定了割让的土地,主 要包括奉天南边各地、台湾全省以 及澎湖列岛。经过拉锯式的商议, 最终以换约后两个月交割完毕达成 协议。谈判最终未能改变割让台湾 及澎湖列岛的事实,但辽东地区占 领区域的确因李鸿章的坚持而减少 了。
签约之中
以血报国:李鸿章在日谈判期间意外遇刺换来停战和减款
前言
1、时代背景 2、生平简介 3、由《走向共和》说去
签约之后
耿 瑶
1、大厦将倾:“裱糊匠”又有何术? 2、哀之鉴之:我的思考
签约之前
1、1894:悲情李鸿章 2、哀之鉴之:我的思考 3、为什么是李鸿章?
小结
签约之中
1、据理力争:国家利益面前两个“东方俾斯麦”谁也不肯轻易让步 2、以血报国:李鸿章在日谈判期间意外遇刺换来停战和减款 3、李鸿章能否拒签《马关条约》?
出事地点现已成 为日本冲绳马关 的一个观光景点, 叫“李鸿章道”。
1894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李鸿章结束谈判后乘轿返回引接寺。四时三十分,途 经外滨町邮便电信局前,将至江村(仁太郎)杂货店。过江村店再向北拐,前行约五十 公尺,就是引接寺的门口了。当轿子从人群中穿过时,忽有一暴徒排群而出,直至轿 前,手按轿夫肩膀,趁轿夫惊讶停进之际,对李鸿章开枪。枪弹击中李鸿章左眼下, “李以手掩创口,血出驾轿,而还引接寺旅馆,神色自若,徒步登阶入内”。当天, 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称:“今申刻会议,已将停战搁起,向索议和条款,允于明日面 交。归途忽有倭人持手枪对狙,击中左颊骨,血流不止,子未出,登时晕绝。”(参 见: 《李鸿章奏被刺后血气日衰又约款多不如意愤恨填膺困惫难支请假20日片》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84),附件一,第38卷,第1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