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墨家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重仁,墨翟倡义。墨翟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从社会 实利原则出发考虑问题,把教育看成是为社会兴利除害,实 现“兼爱”的工具。
1. “染不可不慎”——环境、教育与人
墨翟曾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在教育和环境影 响下的改变或形成。他见染丝,有感而发:“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毕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 士亦有染”。
在墨翟看来,首先,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如 素丝;其次,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为什么色的丝,也即什 么养的环境和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a
5
2.“兼以易别”——教育与社会
对于社会现实,墨翟深表不满。他认为,生活中 存在大量的强凌弱、众劫寡、富辱贫、贵傲贱现象,其 原因就在于人人自私自利,而互不相爱。针对此,墨翟 提出“兼以易别”,用兼爱代替自利,实现“兼相爱, 交相利”的社会。
a
10
墨翟“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主 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 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 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a
6
二、“兼士”——教育目标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翟主张实行
“贤人政治”,与儒家的“君子”相对应,墨翟提出了墨家 的培养目标—“兼士”。
a
8
2.“辩乎言谈”——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墨翟重视认识和思想方法以及形式逻辑的教育 “言必立仪”、“三表”法: —“有本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
史经验为准。 —“有原之者”,“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考察民众
的经历,以作参考。 —“有用之者”,“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民百姓
之利”,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和学说的正确如否。 实际上这是一种狭隘的经验论
但这种理想在战国时期残酷的环境下,只能是一种不且 实际的空想。但这种精神对以后的任侠精神有很大的影响。
a
7
三、“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教育内容 1.“厚乎德行”——政治和道德教育 “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务”:“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兼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爱; —“非攻”:除掉强凌弱、众欺寡的非正义征战; —“尚贤”:破除世袭特权,实现民众选举的贤人政治; —“尚同”: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节用”、“节葬”、“非乐”:制止费民、耗财; —“非命”:鼓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强不息; —“天命”、“明鬼”:表明天与鬼有惩恶扬善的意志力 量,以约束下界统治者谨慎行事。
对“兼士”,墨翟提出了三条标准: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
墨翟所说的“爱利天下”的“兼士”与儒家的“亲亲而 仁民”、“爱有差等”的“君子”在外表和内质上有很大差 别,表现了不同的人格追求,反映了在自然力和社会力双重 压迫之下的小生产者的平等的愿望。
第二章 先秦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家的教育思想:墨子 二、法家的教育思想:韩非 三、道家的教育思想:老聃
a
1
第一节 墨翟与墨家集团
墨家之得名说法不一,一说来自其创始人墨翟;另一说是来 自刑徒。
据《汉书·艺文志》云:“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 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 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 是以上同”。实际上,墨家的产生与“工商食官”制度的破坏, 独立的工商业者产生相关。
墨家在政治上大体上代表了下层工商业者,因此,它与儒家显 然不同:
其一,政治纲领,《墨子》中有“十论”,即《尚贤》、 《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 《明鬼》、《非乐》、《非命》等。
其二,建立墨者集团。
a
2
墨子
a
3
墨子墓
Biblioteka Baidu
a
4
——墨翟的教育思想
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教育与社会发展
则作之,欲善则益多也”。“述”和“作”是一种辩证的、有机的关系。
3.实践 “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
“手足胼胝,面目黝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墨翟代表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思想的理想色彩必孔子更甚,面对 “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丘以“损益”为能事,而墨翟则以改变传 统为使命。墨翟思想的过激加之其学派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之在统治者 眼里更具危险性,这也就决定了墨翟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的命运。
3.博乎道术——科学和技术知识
a
9
四、“虽不扣必鸣”——教育方法 1.主动 儒家的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因此,要求教导者应“拱 己以待”‘“童蒙求我”,墨翟认为这种方法不主动,应该“虽不扣必 鸣”,主动地“上说下教”,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
2.创造 针对儒家的“述而不作”,墨翟提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
1. “染不可不慎”——环境、教育与人
墨翟曾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在教育和环境影 响下的改变或形成。他见染丝,有感而发:“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毕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 士亦有染”。
在墨翟看来,首先,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如 素丝;其次,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为什么色的丝,也即什 么养的环境和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a
5
2.“兼以易别”——教育与社会
对于社会现实,墨翟深表不满。他认为,生活中 存在大量的强凌弱、众劫寡、富辱贫、贵傲贱现象,其 原因就在于人人自私自利,而互不相爱。针对此,墨翟 提出“兼以易别”,用兼爱代替自利,实现“兼相爱, 交相利”的社会。
a
10
墨翟“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主 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 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 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a
6
二、“兼士”——教育目标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翟主张实行
“贤人政治”,与儒家的“君子”相对应,墨翟提出了墨家 的培养目标—“兼士”。
a
8
2.“辩乎言谈”——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墨翟重视认识和思想方法以及形式逻辑的教育 “言必立仪”、“三表”法: —“有本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
史经验为准。 —“有原之者”,“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考察民众
的经历,以作参考。 —“有用之者”,“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民百姓
之利”,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和学说的正确如否。 实际上这是一种狭隘的经验论
但这种理想在战国时期残酷的环境下,只能是一种不且 实际的空想。但这种精神对以后的任侠精神有很大的影响。
a
7
三、“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教育内容 1.“厚乎德行”——政治和道德教育 “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务”:“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兼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爱; —“非攻”:除掉强凌弱、众欺寡的非正义征战; —“尚贤”:破除世袭特权,实现民众选举的贤人政治; —“尚同”: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节用”、“节葬”、“非乐”:制止费民、耗财; —“非命”:鼓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强不息; —“天命”、“明鬼”:表明天与鬼有惩恶扬善的意志力 量,以约束下界统治者谨慎行事。
对“兼士”,墨翟提出了三条标准: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
墨翟所说的“爱利天下”的“兼士”与儒家的“亲亲而 仁民”、“爱有差等”的“君子”在外表和内质上有很大差 别,表现了不同的人格追求,反映了在自然力和社会力双重 压迫之下的小生产者的平等的愿望。
第二章 先秦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家的教育思想:墨子 二、法家的教育思想:韩非 三、道家的教育思想:老聃
a
1
第一节 墨翟与墨家集团
墨家之得名说法不一,一说来自其创始人墨翟;另一说是来 自刑徒。
据《汉书·艺文志》云:“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 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 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 是以上同”。实际上,墨家的产生与“工商食官”制度的破坏, 独立的工商业者产生相关。
墨家在政治上大体上代表了下层工商业者,因此,它与儒家显 然不同:
其一,政治纲领,《墨子》中有“十论”,即《尚贤》、 《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 《明鬼》、《非乐》、《非命》等。
其二,建立墨者集团。
a
2
墨子
a
3
墨子墓
Biblioteka Baidu
a
4
——墨翟的教育思想
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教育与社会发展
则作之,欲善则益多也”。“述”和“作”是一种辩证的、有机的关系。
3.实践 “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
“手足胼胝,面目黝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墨翟代表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思想的理想色彩必孔子更甚,面对 “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丘以“损益”为能事,而墨翟则以改变传 统为使命。墨翟思想的过激加之其学派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之在统治者 眼里更具危险性,这也就决定了墨翟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的命运。
3.博乎道术——科学和技术知识
a
9
四、“虽不扣必鸣”——教育方法 1.主动 儒家的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因此,要求教导者应“拱 己以待”‘“童蒙求我”,墨翟认为这种方法不主动,应该“虽不扣必 鸣”,主动地“上说下教”,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
2.创造 针对儒家的“述而不作”,墨翟提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