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线平曲线小于600m 时,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方式为,整体式路基采用绕路基中线旋转。 超高设计和计算

3.6.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 3.6.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高的最小半径值时,应在路面上设置超高,而当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时的最小半径时,即可不设超高。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小时。按各平曲线所采用的半径不同,对应的超高值如表: 表3-1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 圆曲线半径(m) 超高值(%) 圆曲线半径(m) 超高值(%) 600~390 1 150~120 5 390~270 2 120~90 6 270~200 3 90~60 7 200~150 4 当按平曲线半径查表5-11所得超高值小于路拱横坡度值(2%)时,取2%。 (3)、缓和段长度计算:

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

P

B L c i

'∆=

式中:c L ——超高缓和段长度(m);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m); i ∆——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

P ——超高渐变率,根据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若超高旋转轴为路线中时,取1/150,若为边线则取1/100。

根据上式计算所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取成5m 的整数倍,并不小于

10m 的长度。拟建公路为无中间带的三级公路,则上式中各参数的取值如下: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z y i i B

B +=∆=

i ' , 2

绕边线旋转:y i B B =∆=i ' ,

式中:B ——行车道宽度(m); y i ——超高横坡度; z i ——路拱横坡度。

(4)、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长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排水来考虑,缓和段越短越好,特别是路线纵坡度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3.6.3确定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段长度和缓和曲线长相等,即s c L L =,使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c s L L >,但只要横坡度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超高渐变率330/1≥P ,仍取s c L L =。否则按下面两个方法处理:

①、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根据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超高缓和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并验算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度(2%)时,超高渐变率是否大于1/330,如果不满足,则需采取分段超高的方法。

②、分段超高。超高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

行,第一段从双向路拱坡度z i 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z i 时的长度为

z c i B L '1660=,第二段的长度为12c s c L L L -=。

(3)、若s c L L >,则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若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宜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取值,超高起点应从ZH (或HZ )点后退s c L L -长度。 3.6.4超高值计算公式:

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超高方式有三种,常用的只有两种:绕行车道中心旋转;绕未加宽未超高的内侧路面边缘旋转,前者一般适用于旧路改建,后者适用于新建公路。拟建公路为新建公路,故采用第二种超高方式。超高值计算公式如表。

绕内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表3-2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备注0

x

x≤

x

x>

圆曲线外缘y

J

J

J

i

B

b

i

b)

(+

+

1、计算结果均为

与设计高之高差,

设计高的位置为

路基外侧边缘;

2、临界断面距超

高缓和段起点为:

c

y

z L

i

i

x=

3、加宽值

x

b按加

宽计算公式计算。中线

y

J

J

i

B

i

b

2

+

内缘y

w

J

J

J

i

b

b

i

b)

(+

-

过渡段

外缘

[]

c

y

J

z

J

z

J

J L

x

i

B

b

i

b

i

i

b)

(

)

(+

+

+

-

中线

z

J

J

i

B

i

b

2

+y

c

J

J

i

L

x

B

i

b

2

+

内缘z

x

J

J

J

i

b

b

i

b)

(+

-y

c

x

J

J

J

i

L

x

b

b

i

b)

(+

-

式中:B——行车道宽度(m);

J

b——路肩宽度(m);

w

b——圆曲线加宽值(m);

x

b——x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m);

y

i——超高横坡度;

z

i——路拱横坡度;

J

i——路肩横坡度;

x——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x——超高缓和段中任意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