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消化系 统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吸收的方式:
机械消化: 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将食物磨碎, 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向消 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消化: 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分解各类营养物质 使之成为小分子可被吸收物质。
盐酸的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适宜的作 用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
分泌; ④创造有利于铁、钙吸收的酸性环境; ⑤杀菌、抑菌。
2.胃蛋白酶
原
泌酸腺主细胞 分泌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当pH>6时,胃蛋白酶失活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蛋白质
㈡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①防止小肠内容物过
快排入结肠,利于小
肠内的完全消化吸收。
②防止结肠内食物残
渣倒流。
盲
肠
回盲括 约肌
回 肠
四、大肠的运动
主要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袋状往 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和蠕动。
五、排便
排便反射:
粪便入直肠
大脑皮层
便意
直肠感受器
-+
腹下神经 盆神经
脊髓腰骶段 初级排便中枢
几种胃肠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
激素名称 细胞命名
分布部位
胃泌素
G细胞 胃窦、十二指肠
胆囊收缩素 I细胞 小肠上部
促胰液素 S细胞 小肠上部
抑胃肽
K细胞 小肠上部
生长抑素 D细胞 胰岛、胃、小肠、结肠
胰高血糖素 A细胞 胰岛
第二节 机械性消化
机械消化的主要生理意义: ①把食物不断沿口腔至肛门方向推送; ②磨碎食物使其与消化液混合; ③保持胃肠腔中的一定压力。
胃
运
肝
动
胆囊 迷走 胰腺 神经 小肠
加 强
2.副交感神
升结肠
分
经传出纤维
横结肠
泌
盆神经
结肠其余部分 增 肛门内括约肌 加
㈡内在神经丛
构成完整的反射弧可完成局部反射。在整体情 况下受外来神经的调制。
四、胃肠激素
——胃肠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统称 为~,均为肽类激素。
脑-肠肽: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
月示、胨 少量氨基酸和多肽
3.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HCl 500um
pH2
2
3
4
5
6
pH7
7
作用:
H++HCO3- H2O+CO2
①润滑作用;
②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侵蚀。
4.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防止 VitB12 被破坏和促进其吸收。
胃
回肠
B12
IF
B12
Ca2+
I F 粘膜
㈠小肠运动的形式及作用 1.紧张性收缩:
意义:与胃的类似。 2.分节运动:
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 意义: 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消化; ②增加食糜与小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壁血 液及淋巴液回流,助吸收; ③对食糜推进作用弱。
食糜
舒张 收缩
3.蠕动 意义:将食糜推进,在新的肠段开始分节运动。
①润湿和溶解食物,以便于吞咽并引起味觉; ②保护和清洁口腔;
③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二、胃液的分泌
胃粘膜的外分泌腺: 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 多种内分泌细胞:
㈠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胃液为无色强酸性液体, pH为0.9~1.5。
1.盐酸: 毛细血管
壁细胞
胃腔
也称胃酸,
由壁细胞
分泌。
壁细胞分泌盐酸模式图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㈠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①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②自律性; ③紧张性; ④富有伸展性; ⑤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
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60~-50mV); 2.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 础上自发产生的 节律性去极化波。 频率:胃 3次/min;
2.胃排空的控制
食物对胃的 扩张刺激
食糜进 入小肠
迷走-迷走反射
促胃运动 + 胃排空
肠胃反射
抑胃运动
(三) 呕吐:
指胃和肠内容物被强力挤压,通过食管, 从口腔驱出的动作。 意义: 有利: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 不利:影响进食和消化活动,使大量的
消化液丢失,造成体内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三、小肠的运动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交感及副 交感传入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局部传入
消化道管壁 内的化学感 受器和机械 感受器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
㈠外来神经: 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唾液腺——分泌增加(少量)
胃
1.交感神经传 肠 抑制运动
出纤维(NE)
肝 胆囊
抑制分泌
胰腺
使奥迪氏括约肌收缩——阻止胆汁排出
B12
IF
B12
㈡胃液分泌的调节
1.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根据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⑴头期胃液分泌:
用假饲法获得胃液
机 与进食有关的食 制 物形象、气味、声音
2.容受性舒张
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 引起胃底、胃体的肌肉舒张 。 意义:容纳和暂时贮存食物。
3.蠕动
意义: ①磨碎食物并使其
与胃液混合; ②将食糜逐步推入
十二指肠。
㈡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1.胃的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 主要与食物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有关。 通常需4~6小时。
阴部N(—)
收缩
盆N(+)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排便
第三节 化学性消化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①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 ②改变消化腔内的pH,为消化酶提供适宜
的作用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其与血浆等渗,以便于消
化产物的吸收; ④保护消化道粘膜。
一、唾液的分泌 唾液的生理作用:
十二指肠 11~12次/min; 回肠 末端 8~9次/min。
⑶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数目越多收缩的幅度越大。
慢波、快波及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①动作电位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而 平滑肌的收缩继动作电位之后。 ②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其收 缩节律的控制波。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中枢神 经系统
一、咀嚼和吞咽
咀嚼:
吞咽:食物由口腔经咽、
食管进入胃的过程。
分为三期:
第一期:食团由口腔到咽;
第二期:食团由咽进入食
管上段;
第三期:食团沿食管下行
至胃。
食管的蠕动
二、胃的运动 ㈠胃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⒈紧张性收缩:
全胃性的缓慢而持续性的收缩 意义: ①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②维持胃内压以利于食糜与消化液混合; ③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消化系 统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吸收的方式:
机械消化: 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将食物磨碎, 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向消 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消化: 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分解各类营养物质 使之成为小分子可被吸收物质。
盐酸的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适宜的作 用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
分泌; ④创造有利于铁、钙吸收的酸性环境; ⑤杀菌、抑菌。
2.胃蛋白酶
原
泌酸腺主细胞 分泌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当pH>6时,胃蛋白酶失活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蛋白质
㈡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①防止小肠内容物过
快排入结肠,利于小
肠内的完全消化吸收。
②防止结肠内食物残
渣倒流。
盲
肠
回盲括 约肌
回 肠
四、大肠的运动
主要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袋状往 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和蠕动。
五、排便
排便反射:
粪便入直肠
大脑皮层
便意
直肠感受器
-+
腹下神经 盆神经
脊髓腰骶段 初级排便中枢
几种胃肠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
激素名称 细胞命名
分布部位
胃泌素
G细胞 胃窦、十二指肠
胆囊收缩素 I细胞 小肠上部
促胰液素 S细胞 小肠上部
抑胃肽
K细胞 小肠上部
生长抑素 D细胞 胰岛、胃、小肠、结肠
胰高血糖素 A细胞 胰岛
第二节 机械性消化
机械消化的主要生理意义: ①把食物不断沿口腔至肛门方向推送; ②磨碎食物使其与消化液混合; ③保持胃肠腔中的一定压力。
胃
运
肝
动
胆囊 迷走 胰腺 神经 小肠
加 强
2.副交感神
升结肠
分
经传出纤维
横结肠
泌
盆神经
结肠其余部分 增 肛门内括约肌 加
㈡内在神经丛
构成完整的反射弧可完成局部反射。在整体情 况下受外来神经的调制。
四、胃肠激素
——胃肠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统称 为~,均为肽类激素。
脑-肠肽: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
月示、胨 少量氨基酸和多肽
3.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HCl 500um
pH2
2
3
4
5
6
pH7
7
作用:
H++HCO3- H2O+CO2
①润滑作用;
②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侵蚀。
4.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防止 VitB12 被破坏和促进其吸收。
胃
回肠
B12
IF
B12
Ca2+
I F 粘膜
㈠小肠运动的形式及作用 1.紧张性收缩:
意义:与胃的类似。 2.分节运动:
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 意义: 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消化; ②增加食糜与小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壁血 液及淋巴液回流,助吸收; ③对食糜推进作用弱。
食糜
舒张 收缩
3.蠕动 意义:将食糜推进,在新的肠段开始分节运动。
①润湿和溶解食物,以便于吞咽并引起味觉; ②保护和清洁口腔;
③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二、胃液的分泌
胃粘膜的外分泌腺: 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 多种内分泌细胞:
㈠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胃液为无色强酸性液体, pH为0.9~1.5。
1.盐酸: 毛细血管
壁细胞
胃腔
也称胃酸,
由壁细胞
分泌。
壁细胞分泌盐酸模式图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㈠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①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②自律性; ③紧张性; ④富有伸展性; ⑤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
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60~-50mV); 2.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 础上自发产生的 节律性去极化波。 频率:胃 3次/min;
2.胃排空的控制
食物对胃的 扩张刺激
食糜进 入小肠
迷走-迷走反射
促胃运动 + 胃排空
肠胃反射
抑胃运动
(三) 呕吐:
指胃和肠内容物被强力挤压,通过食管, 从口腔驱出的动作。 意义: 有利: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 不利:影响进食和消化活动,使大量的
消化液丢失,造成体内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三、小肠的运动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交感及副 交感传入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局部传入
消化道管壁 内的化学感 受器和机械 感受器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
㈠外来神经: 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唾液腺——分泌增加(少量)
胃
1.交感神经传 肠 抑制运动
出纤维(NE)
肝 胆囊
抑制分泌
胰腺
使奥迪氏括约肌收缩——阻止胆汁排出
B12
IF
B12
㈡胃液分泌的调节
1.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根据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⑴头期胃液分泌:
用假饲法获得胃液
机 与进食有关的食 制 物形象、气味、声音
2.容受性舒张
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 引起胃底、胃体的肌肉舒张 。 意义:容纳和暂时贮存食物。
3.蠕动
意义: ①磨碎食物并使其
与胃液混合; ②将食糜逐步推入
十二指肠。
㈡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1.胃的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 主要与食物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有关。 通常需4~6小时。
阴部N(—)
收缩
盆N(+)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排便
第三节 化学性消化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①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 ②改变消化腔内的pH,为消化酶提供适宜
的作用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其与血浆等渗,以便于消
化产物的吸收; ④保护消化道粘膜。
一、唾液的分泌 唾液的生理作用:
十二指肠 11~12次/min; 回肠 末端 8~9次/min。
⑶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数目越多收缩的幅度越大。
慢波、快波及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①动作电位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而 平滑肌的收缩继动作电位之后。 ②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其收 缩节律的控制波。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中枢神 经系统
一、咀嚼和吞咽
咀嚼:
吞咽:食物由口腔经咽、
食管进入胃的过程。
分为三期:
第一期:食团由口腔到咽;
第二期:食团由咽进入食
管上段;
第三期:食团沿食管下行
至胃。
食管的蠕动
二、胃的运动 ㈠胃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⒈紧张性收缩:
全胃性的缓慢而持续性的收缩 意义: ①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②维持胃内压以利于食糜与消化液混合; ③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