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优秀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音字形
杞(qǐ)人 寝(qǐn)食 跐(cǐ)蹈 中(zhòng)伤
身亡(wú)所寄 躇(chú)步 星宿(xiù) 舍(shì)然
疏通文意
杞①国有人忧②天地崩坠③,身亡④ 所寄⑤,废⑥寝食者⑦。
➢ ①杞:周朝诸侯国 ②忧:担忧、担心 ➢ ③崩坠:崩塌陷落 ④亡:无,没有 ➢ ⑤寄:依托、依靠、依附 ➢ ⑥废:耽误 ⑦者:……的人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 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 可指劳动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 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 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 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 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板书设计
穿井得 一人
丁氏打井,节省劳力,言说“穿井得人” 不要
➢ 令:派。 之:这件事。 于:向。 ➢ 对:回答。 ➢ 之:的。 使:劳动力。 ➢ 于:在。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 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 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 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呢。
整体把握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则寓 言所讲的故事。
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 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 到一个人。
当④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⑤积气中之有光
耀⑥者,只使⑦坠⑧,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⑩?”
➢ ①其:那 ②果:果真 ③星宿:星辰,天上的星星
➢ ④当:应当
⑤亦:也
⑥光耀:光亮
➢ ⑦只使:纵使、即使 ⑧坠:掉下 ⑨中伤:伤害
➢ ⑩奈……何:拿……怎么办?
译文: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
拓展延伸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 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 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 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 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 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 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 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 话!
➢ ⑧终日:整天 ⑨行止: 行动、活动
➢ ⑩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 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积 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 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 下来呢?”
疏通文意 其①人曰:“天果②积气,日月星宿③,不
文题解说
“穿井得一人”,题目即概括了故 事本身,通过题目让读者知道了主要的 故事情节。
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 井得一人。”
➢ 溉汲(gài jí):从井里打水浇地。 ➢ 及:等到。 ➢ 穿井:打井。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 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 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 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作品简介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 著名的典籍,为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 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 之为《冲虚真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其书 发扬黄老之幽隐,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 可或缺的部分。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 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 》、《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 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 积累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 2、能顺畅地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概括故事大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并从中吸取 教训。
作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 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 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 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入秦游说 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 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 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 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 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 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 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文言积累
2、一词多义

①日月星宿(名词,太阳)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名词,天)

①其人日(代词,那) ②奈何忧其坏(代词,它)

①求闻之若此(动词,如、像) ②若屈伸呼吸(代词,你)
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
主要讲述了杞国有个人无端担心天 崩地裂,自己无处可居,后经晓之者开 导后舍然大喜的故事。
疏通文意
有闻 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见。 ➢ 而:顺承连词。 ➢ 之:代这件事。 ➢ 道:谈论。 ➢ 于:向、对。
译文: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 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 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疏通文意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者误解,奇传“丁氏穿井得一人”
轻信
国君查问,丁氏解释真相
传闻
拓展延伸
下面的句子有怎样的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 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①“他”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 行,是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存进去的;
②“他”与副总经理一起把这笔钱分 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是背着总经理存的。
做前一种理解,“和”是连词;做后 一种理解,“和”是介词。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合作探究
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 个消息的?
丁氏告诉别人说他家打了井之后 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 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 到宋国国君那里。
合作探究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呢?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
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疏通文意 晓之者曰:“地,积块①耳,充塞②四虚③,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④,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⑤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①积块:聚集的土块 ②充塞:塞满、填满 ➢ ③四虚:四方 ④躇步跐蹈:踩、踏 ➢ ⑤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通“释”,解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 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 不着觉。
疏通文意 又有忧彼①之所忧者,因②往③晓之④,曰:
“天,积气耳⑤,亡处亡气。若⑥屈伸⑦呼吸, 终日⑧在天中行止⑨,奈何⑩忧崩坠乎?”
➢ ①彼:那 ②因:于是 ③往:去
➢ ④晓:告知、开导 ⑤耳:罢了
➢ ⑥若:你
⑦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寓意: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 谣言当作事实。
导入新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到 这句话,我们不禁会想到古时候的一则寓 言故事——“杞人忧天”,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这则寓言。
学习目标
1、积累“亡”“崩坠”“晓”“若”“ 只使”“屈伸”“中伤”“舍然”“奈 何”“奈……何”等关键字词,疏通文 意。 2、概括故事情节。
第二层(第3、4句):别人并未弄懂 这句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 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5、6句):丁氏告诉国君 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并揭示寓意。
整体把握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合作探究
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 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合作探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 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 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 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 讹传讹。
合作探究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 闻必须验之以理。
合作探究
主旨
这篇寓言通过讲述宋国姓丁的人家, 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 解为从井中得到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 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整体把握
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 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 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 (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 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整体把握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层(第1、2句):叙述宋国姓丁 的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 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 穿井得一人”。
导入新课
猜猜下列寓言
导入新课
猜猜下列寓言
导入新课
猜猜下列寓言
导入Hale Waihona Puke Baidu课
猜猜下列寓言
导入新课
《掩耳盗铃》《画蛇添足》《亡羊补 牢》《守株待兔》等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 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 种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另一则 寓言《穿井得一人》,体会这篇寓言所蕴 含的道理。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打井挖出了一个 人的事情。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合作探究
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 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合作探究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隐含了 作者对这件事怎样的的看法?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 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合作探究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 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 全书160篇,由 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 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 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 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 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 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 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3、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中受到 启发教育。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 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 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 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 国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 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 治。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 列子》一书。
整体把握
杞人的担忧是否必要?为什么?
杞人的担忧没有必要,因为他担忧 的是毫无根据的事。
整体把握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有一 个杞人因担心天地崩坠而废寝食。
第二层(2-6):故事的发展。“晓 之者”劝导杞人的过程。
第三层(7):故事的结局。杞人的 担忧解除,皆大欢喜。
课堂检测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D )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2、“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以__讹__ _传__讹__(成语)的危害。
课堂检测 3、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人成虎: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 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出发前,他对魏王说:“如今 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 王回答:“我不相信。”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 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 “我会有些怀疑。”庞葱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 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 答:“我当然会相信。”庞葱说:“很明显,街市 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 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
除、消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 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跳 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 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 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 道,懂得) (2)奈何忧崩坠乎(古义:为何,为什么;今 义:怎么办) (3)充塞四虚(古义:处;今义:空虚、虚假 等) (4)若躇步跐蹈(古义:你;今义:如果) (5)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伤; 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合作探究
从丁氏、国人、宋君的角度分别获得了 什么启示?
丁氏: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避免 误会和歧义。
国人:不能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以 讹传讹。
宋君: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合作探究
这则寓言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幽默风趣,寓理于事是这则寓言在 写作上的最大特点。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