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角线表示所有的平衡条件
①K1>K2/β,K1/α>K2时,N1取胜 ②K2>K1/α,K1<K2/β时,N2取胜 ③K1>K2/β, K2>K1/α时,出现不稳定平衡点 ④K1<K2/β,K2<K1/α时,稳定平衡
二、生态位基本理论
(一)生态位的概念
Grinnell首先提出空间生态位(space niche)——小生境 Elton提出:“生态位是物种在其生活环境中的地位以及 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 ——营养生态位(trophic niche) Hutchinson提出:“一个生物的生态位就是一个n维的超 体积,这个超体积所包含的是该生物生存和生殖所需的全 部条件”—— 超体积生态位(hypervolume niche) 。
第五章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学习目的:
掌握生物群落中种间食物关系的生态学意义和捕食者 与被食者的辨证关系。
了解食性分化及其适应性意义,掌握高斯假说和种间 竞争的基本原理、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种间竞争的关系。
了解生态位分化的几种主要方式以及海洋生物之间各 种共生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
dP/dt =-r2P+θN P θ:捕食效率常数
3-3
第二节 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理论
一、种间竞争
3-4
(一)高斯假说
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或竞争排斥原理 (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即亲缘关系接近的、 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 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 别。
第一节 种间食物关系
捕食(predation)包括所有高一营养级的动物取食伤害
低一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
广义的捕食 ①典型捕食 ②食草 ③寄生 ④拟寄生者 同类相食(cannibalism)是一种特殊捕食现象。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一)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
E=-1~+1
(三)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
特化程度是动物对不同地区食物丰富程度和稳定 性的一种适应,环境稳定,捕食者将朝着单食性发展; 环境不稳定将导致捕食者的多食性。
食性特化是对种间关系,特别是种间竞争关系的 一种适应。
同一种动物食性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这种 变化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不同地 理区域等方面。
来自百度文库
(二)生态位与种间竞争的关系
1. 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
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 的理论上(潜在)最大空间,即 没有种间竞争的生态位,称 为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 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就称为
图 3-7
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
2. 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
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生物共同利用某一种环境资源时, 就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种间竞争,竞争的激烈程度与 生态位重叠的程度及参与竞争的种类数有关。
三种基本情况:
(1)生态位完全重叠,结果可能是竞争力强的将竞 争力弱的种类排除; (2)两个种的生态位只有部分重叠,各自还占有一部 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在这种状况下两个种可能共 存,但竞争优势种终将占有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 (3)两个种的生态位基本不重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 已经回避竞争的结果。
有时两者甚至形成难以分离的相对稳定系 统,或者说互为生存条件。
三、洛特卡―沃尔泰勒(Lotka-Volterra)的捕食模型
3-2
Lotka-Volterra的捕食模型 :
没有捕食者 :dN/dt =r1N 没有猎物:dP/dt =-r2P
两者共存 : dN/dt =r1N-εP N ε:压力常数,即平均每一捕食者,捕杀猎物的常数
湿度
S1
S2
温度 图 3图-55.2 物种 S1 和 S2 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
(图中只表示应用两个环境变量描 述的,引自 Krebs,1978)
图 3-6
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 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不仅说明生物居住的场所 (占据的空间),而且也要说明它吃什么、被什 么动物所吃、它们的活动时间、与其它生物的关 系以及它对群落发生影响的一切方面。就是说生 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的和 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③广食性种类有利于被食者的共存。
海星
荔枝螺
石鳖
帽贝 贻贝 藤壶 图 63.-41 Paine 的岩石海岸群落
(引自 Begon et al. 1986)
龟足
进化与共存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协同进化,互为选 择性因素,协同进化的结果是捕食者对被捕 食者的有害因素“负作用”越来越小,两者 共存于一个环境之中。
哈奇森(Hutchinson)指出,高斯假说有两个例外。 第一,由于环境因素强烈的作用(如天敌和不适宜气候及 食物关系),种群被抑制在一个低密度水平上。第二,因 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动,竞争的结果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 (即在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的可能性之前,环境已经变化 了)。
(二) Lotka-Volterra的种间竞争模型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食碎屑动物、腐食性动物
2.按取食方式:
滤食性动物、捕食性(或掠食性)动物、啮食性(或啃食性) 动物、食沉积物动物
(二)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
表示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可以应用选择指数(E)来确定
E

ri-Pi ri+Pi
ri:食物中某一成分百分数, Pi:食料基础中该种成分百分数
二、捕食者和被食者的辩证关系
1、捕食者对被食者的种群数量能起重大的影响 2、被食者影响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3、辩证关系 4、进化与共存
辩证关系
①捕食者调节被食者种群的动态,防止被食者种群的 剧烈波动。
②当捕食者是捕食被食者中那些体弱或有病的个体 时,不仅对被食者的繁殖和增长并无损害,反而可 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
两个种群未出现竞争时:
dN1 dt
=r1N1(K1K-1N1

dN2 dt
=r2
N2
(K2-N2 K2

两者出现竞争时:
dN1 dt
=r1N1(K1-NK1-1 αN2

dN2 dt
=r2N2(K2-NK2-2 βN1

α和β分别表示物种甲和乙的竞争系数
图A:表示dN1/dt =0时的条件①N1=K1,N2=0;②N1=0,N2=K1/α 图B:表示dN2/dt =0时的条件①N1=K2/β,N2=0;②N1=0,N2=K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