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铁线路设计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铁线路设计、站点布局和换乘系统。
2. 使学生掌握城市交通规划中地铁系统的功能、优势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理解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掌握相关政策及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地铁线路进行初步规划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对地铁规划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城市、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铁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地理、交通规划和人文关怀等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我国城市地铁规划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民意识,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铁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地铁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地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铁概述2. 地铁线路设计:讲解地铁线路走向、线型选择、站点间距和线路交叉等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线路设计3. 地铁站点布局:探讨站点选址、站点类型、站点设施布局和周边土地利用等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铁站点布局4. 换乘系统设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换乘方式、换乘站的布局和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换乘系统设计5. 地铁规划与城市发展:阐述地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探讨地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铁与城市发展6. 地铁规划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地铁规划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铁规划政策与法规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地铁平面线路设计

比
选
其它拆迁物比较
因
地铁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
素
车站站位的选择
选择原则
方便乘客 与城市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衔接 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
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车
站
一般站站位
站
位
大型突发客流集散点站位
类 大型商业区站位
型
一般站站位的 确定方法
跨路口站位
与地面交通衔接好,乘客换乘方便。
qy
max h +h
Rmin
11.8v2 hmax hqy
V—设计列车行驶速度,km/h
Rmin
11.8v2 hmax hqy
hgy—允许欠超高,mm,
一般取153×a,
当速度要求超过设置
最大超高值时产生的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
度,规范规定
a=0.4m/s2,此时 hqy=61.2mm,一般
hqy≤75mm。
Ø不设喇叭口
岛式站台
W1 W2
W1 =W2
对称式
岛式站台
W1 W2
W1 =W2
非对称式
岛式站台
W1
W2 W1= 0 W 2=0
单偏式(单侧式)
不规则式
缩短喇叭口
广州地铁2号线喇叭口隧道
成都地铁1号线喇叭口隧道
不设置喇叭口的型式
上行线
岛式站台车站
下行线
小结
线路的平面设计
岛式站台车站喇叭 口的型式
人行道 慢车道
慢车道 人行道
快车道 快车道
≥80m
高架桥设置位置
景观有利,噪声小, 路口对机动车影响小。 有快车道隔离带较好, 无时改建道路工程大。
第三章 地铁线路设计ppt课件

(土建方面,车站造价是区间造价的2.4倍/米)
精品课件
15
3.车站分布
在布设轨道交通车站时,除了考虑合理 站间距的条件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75 70 70 65 55 45 40 35 20 20 20 - -
70 70 65 60 50 45 35 20 20 20 20 -
70 65 60 55 50 40 25 20 20 20 -
65 60 60 55 45 25 20 20 20 -
60 60 60 50 30 25 20 20 20
(8)道岔应设在直线地段. (9)道岔宜靠近车站设置。
精品课件
35
沈阳地铁一号线平面设计
(3)圆曲线最小长度不小于20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一个车辆的
全轴距12.6m。
(4)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20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一个车辆的
全轴距12.6m。
精品课件
36
精品课件
37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一.线来自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40 40 35 25
精品课件
31
缓和曲线长度
v L R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0 30
80 75 70 70 60 55 45 40 35 30 20 20 - -
缓和曲线的曲率半径随曲线 长度成比例变化,缓和曲线 可以是放射螺旋形、 三次抛物线形。
地下工程课程重点

《地下工程》课程重点第1章绪论1.地下工程、隧道的定义2.隧道按长度分类、按地层分类。
3.地铁建筑的3个组成:车站、区间、车辆段。
第2章地下工程勘察1.隧道勘察的三个阶段: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者区别?2.隧道勘察主要手段:挖探、简易钻探、钻探、物探第3章地铁线路规划及设计1.路网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地铁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分: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3.地铁纵断面设计: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等于或大于2‰时,应设竖曲线。
第4章隧道总体设计1.选定隧道洞口位置基本原则:首先……其次…….最后。
2.隧道平面定义;隧道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或内容)?3.隧道纵断面定义;纵断面设计内容?纵坡要求(≥0.3%且不大于3%)?4.隧道内纵坡形式:单向坡(一般情况下采用)、人字坡(地下水丰富、特长、长隧道采用)5.限界、建筑限界(公路和铁路区别)、隧道净空(公路和铁路区别)6.铁路曲线隧道加宽的原因,加宽值的计算,曲线隧道中线与线路中线偏移距离;曲线隧道与直线隧道衬砌的衔接方法第5章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1.围岩、围岩压力2.围岩分级指标:单一指标、综合指标(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岩石质量指标、围岩的自稳时间、岩体质量指标)3.影响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3大类)?4.铁路围岩分级基本因素、基本分级及修正方法5.公路围岩分级、及其依据、评定因素6.围岩压力按作用力发生形态分类7.深埋隧道围岩竖向压力、水平压力的计算?8.深浅埋隧道判定?9.浅埋隧道围岩竖向压力、侧向压力计算?第6章地铁车站建筑设计1.地铁车站按站台形式?2.地铁车站组成: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风道及风亭。
3.概念:站台有效长度、站台高度4.岛式车站宽度组成?侧式站台宽度组成?第7章地铁隧道结构构造1.隧道主体结构、附属结构?2.隧道衬砌类型2大类:整体式和拼装式。
3.整体式衬砌类型:直墙式、曲墙式、矩形、圆形等,及其适用条件?4.洞门概念及其作用,洞门类型5.明洞概念?6.隧道防排水原则?第8章区间隧道结构计算1.弹性抗力概念2.隧道结构设计的计算模型?(4种,哪2种最为常用)3.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公路隧道规范规定的隧道荷载?4.隧道结构验算内容?第9章隧道施工9-1节1.隧道施工概念、主要施工方法2.矿山法,及其与新奥法区别。
地铁设计策划书3篇

地铁设计策划书3篇篇一《地铁设计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策划书旨在设计一条新的地铁线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项目目标1. 设计一条连接城市主要商业区、住宅区和交通枢纽的地铁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2. 优化地铁站点的布局,方便市民出行和换乘。
3.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地铁对环境的影响。
三、项目内容1. 线路规划确定地铁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经过的主要区域。
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人口分布,合理设置站点。
与现有地铁线路的衔接,方便市民换乘。
2. 站点设计设计合理的站点布局,包括出入口、站厅、站台等。
考虑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
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站点的景观设计。
3. 车辆选型选择适合线路特点和客流量的地铁车辆。
考虑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能。
4. 技术方案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等。
提高地铁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
5. 运营管理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行。
制定合理的票价政策,鼓励市民乘坐地铁。
四、项目实施1. 前期调研进行城市交通现状调查,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和意见。
分析地铁线路的可行性和技术难度。
2. 设计阶段完成地铁线路的设计和站点布局。
进行技术方案的论证和优化。
3. 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地铁线路的施工。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4. 调试阶段对地铁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进行试运营,收集市民的反馈意见。
5. 正式运营正式开通地铁线路,提供优质的服务。
持续优化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五、项目预算1. 工程投资包括地铁线路的建设、车辆采购等费用。
预计投资[具体金额]。
2. 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能源消耗等费用。
预计运营成本[具体金额]。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规划

停车场
用于停放列车的场所,一般设置在轨道交通线路的起点或终 点。
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05
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A
交通拥堵缓解
轨道交通能够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有效缓解 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 失。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商业 、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 税收。
规划实施步骤与计划
规划准备阶段
进行需求分析、资源调查和预测,确定规划 目标和原则。
规划审批阶段
将确定的规划方案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并根 据反馈进行调整。
方案编制阶段
根据需求和资源,制定多个规划方案,并进 行比选和优化。
实施阶段
按照审批通过的规划方案,逐步进行轨道交 通线路的建设。
政策支持与资金筹措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轨道交通线路 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VS
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 资金,确保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顺利进行 。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轨 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效率和安全性。
人才培养
加强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轨 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04 轨道交通车辆与信号系统规划
车辆类型与技术参数
车辆类型
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
技术参数
车辆编组、载客量、最高运行速度、车辆定员等。
信号系统规划与设计
信号系统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列车监控系统等。
规划与设计
信号系统的布局、功能需求、技术标准等。
车辆段与停车场规划
地铁线路设计 教学PPT课件

线路选线及车站分布
选线的特点
选线的特点
车站分布原则
1)应尽可能靠近大型客流集散点,为乘客提供方便的 乘车条件; 2)在城市交通枢纽、地铁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会处 设置车站,使之与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为 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 3)应与城市建设密切结合,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 地开发结合; 4)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 干扰; 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圆曲线
• 圆曲线半径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圆曲线半径R
为了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曲线半径一般应取50、 100m的整倍数,即12000,10000,8000,7000、 6000,5000,4500,4000,3500,3000,2800, 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 800,700,600,550,500m。
地铁线路选取原则:按照从大到小原则选取。 Rmax≤3000m
线路曲线半径优先取值范围
路段设计速度(km/h) 160 140 120 100 80
曲线半径(m)
2500 ~
5000
2000 ~
4000
1600 ~
3000
1200 800 ~~
2500 2000
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线路
一般情况(m) 困难情况(m)
数据。 • 4)各坡段的坡度、坡长。 • 5)竖曲线要素及改正值。 • 6)平曲线示意及要素。 • 7)公里标、百米标及重要点里程等。
夹直线最小长度(m)
130 110 80 60 50 (80) (70) (50) (40) (30)
➢ 缓和曲线
轨道交通线路的直线段曲率半径ρ=∞,圆曲 线段曲率半径ρ=R,需要有一种曲线能满足
地铁线路平面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平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铁线路的基本构成元素,如线路、站点、换乘站等。
2. 使学生了解地铁线路平面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能读懂并分析地铁线路图。
3. 帮助学生掌握地铁线路图的绘制方法,能运用比例尺、图例等表达地铁线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技能,通过地铁线路图进行路径规划、时间估算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分析能力,通过地铁线路图分析城市交通布局。
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动手绘制简单的地铁线路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关心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地铁线路图的分析与绘制。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城市规划与交通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教学,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地铁线路,使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线路基本构成:介绍地铁线路的组成,包括线路、站点、换乘站、车辆段等基本概念。
2. 地铁线路平面图表示方法:学习地铁线路图中的图例、符号、比例尺等表示方法,掌握如何读懂地铁线路图。
3. 地铁线路图绘制方法:学习地铁线路图的绘制技巧,包括比例尺选择、图例设计、线条和站点的表示等。
4. 路径规划和时间估算:运用地铁线路图进行实际路径规划,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最优路线,进行时间估算。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1.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章“城市与交通”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2.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章“城市与交通”第三节“地铁与城市交通”。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铁线路基本构成及平面图表示方法;第二课时:地铁线路图绘制方法;第三课时:路径规划和时间估算。
第三章 线路设计与轨道工程

③限制离心加速度时变率 为了保证乘客进入曲线段舒适,必须限制离心加 速度的增长率β :
式中:α ——离心加速度(m/s2); v——为设计速度(m/s); l3——按离心加速度增长率限制确定缓和 曲线长。 为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取β=0.3m/s3,代入得 0.4v 到: (2-18) l3 0.37 v l2 3.6 0.3
⑶最小纵坡
①隧道内线路坡度一般不小于3‰。
②车场线设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
③为了便于道岔的养护与维修,道岔应铺设在不大
于 5‰ 的 坡 度 上 , 在 困 难 的 条 件 下 可 设 在 不 大 于
(220)
式中: l—为缓和曲线长度
l l x0 (如图2 17) l 2 4 40R 3456R l2 l4 y0 (如图2 17) 6 R 336R 3 2l l3 l5 t1 (如图2 17) 3 114.5 R 4786 .2 R 2 56R 2l l 3 t 2 (如图2 17) 7(24R 2 l 2 ) l3 l5 Cc (缓和曲线弦长) l 2 90R 3888R 4
75
60 65 65 65 65
70
55 55 60 60 60 60
65
45 45 50 55 60 60 60
60
40 40 45 50 55 60 60 60
55
35 35 35 40 45 50 60 60
50
30 20 20 25 25 30 35 40
45
20 20 20 20 20 25 30 35
4地下铁道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条件允
许时可设在高架桥和地面上。
5地下铁道的地下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轨道线路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原则,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展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工具,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线路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协作,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线路设计,认识到科学规划对城市交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讲解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基本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3.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阐述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与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交通线路案例分析5. 小组合作设计与实践: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成果展示。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实践6. 轨道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授绘图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地铁线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铁线路的分类、功能及规划原则。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地铁发展的现状,掌握不同城市的地铁线路特点。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数学知识,分析地铁线路规划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文献等资料,进行地铁线路规划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如GIS软件等,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学生关注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观,使他们在地铁线路规划中能够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地铁线路规划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城市地铁线路规划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概念- 地铁线路的分类与功能- 地铁线路规划的原理与原则2. 我国城市地铁发展概况- 各大城市地铁线路特点- 地铁发展对城市的影响3. 地铁线路规划设计与分析- 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数据和文献进行线路分析与评价- GIS软件在地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4. 地铁线路规划实践- 小组合作,设计一条合理高效的地铁线路- 分析所设计线路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汇报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线路规划成果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第三章城市轨道规划与设计

闭合曲线,外 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 间高于两侧
常见地形特征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的 等高线之间的区 域,呈8字型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认 识 线 路 平、 纵 断 面 图
16
一、 城市轨道线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个部
分。 从平面上看,线路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曲线包括圆曲 线和缓和曲线。其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素有最小曲线半径、 夹直线最小长度、最小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 从纵断面上看,线路包括坡段及坡段间的连接。纵断面设计 的主要技术要素有最大坡度、坡度代数差、竖曲线线型和曲 线半径。横断面设计则要满足线路各个断面列车通过的限界
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
水平线的交点。也称为中线。
路基宽度
A
C D 路肩高程
O
B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线路空间位置 线路纵断面: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 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情况, 其标高为路肩标高或轨顶标高。
·
常见地形特征
闭合曲线,内 高外低。
13.竖曲线。两相邻坡段间坡度代数差大于或等于 2‰时,应 设圆曲线形的竖曲线连接。
线路类别 正线 区间 车站端部 一般情况(m) 困难情况(m) 5000 3000 3000 2000
辅助线
车场线
2000
2000
第一节 线路平面设计
一、线路平面组成
直线 线路平面 曲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
29
二、平面曲线要素
4、路网中的线路布置要均匀、线密度要适当、乘客换乘方 便、换乘次数要少。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本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点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3。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缺点优点:①容量大②运行准时快速③能耗低④安全性高⑤无污染⑥用地省缺点: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②运营成本高昂,经济效益有限③建设周期长(一条线路的建设短则几年,长则可达十余年之久)④线路和车站均为永久性结构,一旦建成后基本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4。
了解轨道交通发展几个常识:⑴中国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北京(1969)⑵世界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伦敦⑶中国首条铁路- 吴淞铁路⑷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 京张铁路⑸中国自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⑹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地铁最多的国家。
(7)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客运量最大的地铁。
①线路运能,即交通容量,也就是线路输送客流的最大能力,其指标是断面单向每小时最大的乘客通过量.②路权,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与其他交通的兼容程度.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2.1 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磁浮交通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2.2地铁1。
地铁的定义: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每小时三万人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可以修建在地下或采用高架方式2。
地铁的特点:①容量大②速度快、可靠性强③安全性高④准时⑤运输成本低⑥用地省(不占用城市土地)⑦建设成本高⑧出行距离长,客运需求较大⑨污染少、噪声小(特点包含优缺点,其实回答轨道的特点)3。
地铁系统的基本车型为A型车、B型车、直线电机B型车(Lb型车)三种。
A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3000mm(3m),B型车及直线电机B型车车辆的基本宽度为2800mm(2.8m).2。
3轻轨1。
轻轨的定义:轴重较轻,每小时客运量为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2.轻轨的特点:(与地铁相比)①运量较小②编组车辆少③运营线路短④行驶速度慢⑤行车间隔略长⑥运营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PPT

2、评价的方法
分两个层次进行:预选方案的排序与优选
候选方案的综合效益评价
3、评价过程
二、预选方案的评价
此阶段是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计算各线 网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进行排序与优选。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全面、准确反映线网特征,具有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指标定义清楚、计算方法简单。
2)可操作性强,不论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 易于比较。
3.3 线网构架研究
一、类型和特点 线网规划结合城市特点因地制宜,线网型式多种 多样,18种不同轨道交通线网型式,可归纳为三 种基本常见的型式:
1、放射型线网 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
基本骨架包括至少三条相互交叉的线路,逐步扩 展加密,避免中心区的线路过多,以免造成工程 处理困难和换乘客流集中的现象。
2)交通方式结构分析 影响因素:居民出行的特征、未来交通的 发展战略以及可能提供的交通方式。 ①公交出行的比例 定性分析为主,估计,远景比例应在50% 以上 ②轨道交通方式的比例 50~55% 3)线网负荷强度
我国采用高运量、低密度的模式
2、按线网覆盖面推算线网规模 L=S/m
1)轨道交通车站的吸引范围 市中心区:线路两边各750m 边缘区:线路两边各2km
3.6 线网方案综合评价
线网方案评价是线网构架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 的原理,征求专家意见,建立评价体系和相应的 评价方法。
我国城轨交通线网系统的评价有待完善。 一、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
1、评价准则 1)线网的结构特征 线网的结构特征是指线网的空间尺寸和协调性
1、敷设方式规划的要求 1)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现 状、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等条件确定 2)尽量选择在道路红线范围内。 3)城市密集区宜选择地下线,其他区域尽 量选用地上线 4)地上线应选择红线较宽的街道敷设 5)注意整个线网统一协调
地铁线路规划课程设计

地铁线路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铁线路布局、换乘站点设置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简单的地铁线路规划。
3. 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地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掌握不同城市地铁线路规划的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地铁线路规划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GIS软件进行地铁线路规划,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地铁线路规划,培养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城市地铁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树立绿色出行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认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铁线路规划基础知识:- 地铁线路布局原则及类型(教材第3章)- 换乘站点设置原则及方法(教材第4章)- 地铁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教材第5章)2. 地铁线路规划实践:-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教材第6章)- 地铁线路规划方案设计(教材第7章)- GIS软件在地铁线路规划中的应用(教材第8章)3. 案例分析与讨论:- 我国城市地铁线路规划案例分析(教材第9章)- 国内外地铁线路规划比较与启示(教材第10章)- 学生分组进行地铁线路规划实践,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第6-10章)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铁线路规划基础知识学习第2周: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线路规划方案设计第3周:GIS软件操作与地铁线路规划实践第4周:案例分析、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PPT

3、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 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要沿主要客流方向布设,尽可能
的经过大型客流集散点。 4、线路应贯通市中心 为了加强中心城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线路
应贯通市中心。 5 、线路尽量沿城市道路干线走向布设 一方面便于吸引沿线地面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
工。
• 6、 力争多设换乘点
• 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至多换 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 7、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 理等制约条件
• 选择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 。
• 8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
• 减少拆迁、噪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 。
• 9、 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 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的联络线 。
• 10 、在现阶段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 时,规划线路应涉及城市开发区及新 的规划区域。
• 这种方法抓住了各种规划因素的核心—客流
OD调查
• 交通现状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 OD)数据是需求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基 础资料,它通常需要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OD调查的费用与规模成正比。 OD调查的方式:口头调查方式简单方便 ;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获得出行者更多 的信息,诸如收入、年龄、职业、对服 务属性的选择等。
实施规划
• 实施规划是轨道交通是否具备可操作 性的关键,集中体现轨道交通的专业 性,主要研究内容是工程条件、建设 顺序、附属设施的规划。
3.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
一、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 轨道网规划要在确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网的
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 配置作出规划,轨道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 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一.线路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线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坡度、坡面长度及竖曲线
38
二.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⒈坡度选择
⑴最大纵坡
①我国地下铁道正线规范规定最大坡度宜采30‰,困
难地段可采用35‰,辅助线的最大坡度宜采用40‰, 但均不包括各种坡度的折减值。 ②高架轻轨线按我国轻轨样车技术条件规定正线的限 制坡度定为60‰。
第三章 地铁线路设计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选线与车站分布
第二节 线路平面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第四节 线路网络规划 第五节 轨道的几何形位
第六节 限界
2
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阶段
通过不同设计阶段,逐步由浅入深,不断地比 较修正线路平面、纵剖面和坡度、线路与车站的关 系,最后得到地铁和轻轨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中准 确的位置。
6
我国已经建成地铁平均站间距离
城市名 称 北京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线别 1号线西段 环线 复八线 地铁1号线(一期) 地铁2号线(一期) 线路运营长度 (km) 16.87 23.01 13.5 16.1 13.5 车站个数 12 18 11(地下9个、 地面2个) 13 10 19(高架16个、 地面3个) 16 20 7 平均站间距 离(m) 1 534 1 278 958 1 200 1 277
23
24
25
第二节 线路平面
1.线路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2.线路平面设计
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最小曲线半径、夹直线最小长度、
最小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线形及 长度。
26
2.线路平面设计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1)最小曲线半径
从大到小选择,最大不超过3000m,当400m以 下时,轮轨磨损大、噪声大,应尽量少用。最小曲 率半径300~550m,困难条件下250~300m。
3
4
第一节 选线及车站分布
1.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对选线和
设计的基本规定:
(1)地下铁道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 辅助线和车场线。 (2)地下铁道的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在其 他条件许可的地区可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3)地下铁道地下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根据 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现状与 规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 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 比较确定。
5
(4)地下铁道的每条线路应按独立运行进行设计。线
路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线路之间的相交处,应为立 体交叉。地下铁道线路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联络线。 联络线宜采用单线。 (5)地下铁道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下 铁道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在市区宜为Ik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于2km。 (6)轨道设计应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其 构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弹性和耐久件, 并满足绝缘、减振和防锈等要求。
16
沈 阳 地 铁 一 号 线 设 计
17
18
19
20
线路大致呈东西走向,串联了张士经济技
术开发区、于洪区、铁西区、和平区、沈 河区和大东区等六个区。 途经开发大路、沈大路、建设路、铁路沈 阳站、青年大街、珠林路、滂江街等交通 干道和中华路、太原街、中街等重要商业 街及沈阳故宫等著名文物景点。
21
张士站位于张士开发区已开发的东部核
心地带昆明湖街与开发大路交叉路口, 此站设计为起点站,一方面可以满足现 状客流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促进张 士开发区的建设步伐。
22
兴工北街至南京街站方案 据铁路水塔和候车室桩基础位置,线路
作了两个方案 一方案:采用一组反向曲线绕避铁路水 塔,右线距离深桩4m。 二方案:直线穿过铁路水塔,右线距离 深桩2.5m。
30
- - 20 20 20 20
30
- - - - - 20
R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60
60
60
60
60 60
35
40 40
30
35 40
25
30 35
20
20 25
20
20 20
150
40
40
35
25
32
2.线路平面设计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3)道岔附带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但
理论公式:
11.3v Rmin hmax hgy
2
Rmin-满足欠超高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m v-设计速度;km/h Hmax-最大超高;mm Hgy-允许欠高。mm
29
2.线路平面设计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2)缓和曲线 在正线上当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000m时,
曲线与直线间应根据曲线半径及行车速度按 规定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曲率半径随曲线 长度成比例变化,缓和曲线 可以是放射螺旋形、 三次抛物线形。
12
3.车站分布
⑥轨道交通路网及城市道路网状况
两条地铁线路交叉时,在其交叉点应设乘 客换乘站;在与城市主干道交叉时。为了让 乘坐城市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方便乘轨道交 通,也宜设车站。 ⑦乘客对站间距离的要求 在车站分布数量上,除大型客流集散点及 火车站外.其他车站的设置,主要受乘客对 站间距离的要求所支配。
13
3.车站分布
(2)车站分布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车站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居民乘轨道交通
的出行时间:车站多,居民步行到车站距离 短,节省步行时间,可以增加短程乘客的吸 引量;车站少,则提高了交通速度,减少乘 客在车内的时间.可以增加线路两端乘客的 吸引量。
14
3.车站分布
(3)站间距对工程、运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
(4)地下铁道线路不宜采用复曲线。在困难地
段,有充分技术依据时可采用复曲线.
33
2.线路平面设计主要技术要素的确定
(5)正线及辅助线的圆曲线最小长度不宜小于
20m,在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一个车辆的全 轴距。 (6)正线及辅助线上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长 度,不应小于20m。
10
3.车站分布
②城市规模大小
城市规模大小由城市建设区域和规划区域的面积及 人口所决定。一般来说,城市区域面积越大,城市 居民出行的乘距就越长。 ③城区人口密度 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在南北东西各地的城市人口密 度差异很大,如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区(东城、西城、 崇文、宣武)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万人),上 海市中心五个区(静安、卢湾、黄浦、虹口、南市) 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5万人。 人口密度大,则 同样的吸引范围内,发生的交通客流量大,因此车 站分布宜密一些。
80
70 70 70 70
75
60 65 65 65 65
70
55 55 60 60 60 60
65
45 45 50 55 60 60
60
40 40 45 50 55 60
55
35 35 35 40 45 50
50
30 20 20 25 25 30
45
20 20 20 20 20 25
40
20 20 20 20 20 20
8
(4)地下线路通过建筑群区域的范围应限制在最低限
度。 (5)对于浅埋隧道线路、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其布 设位置通常是沿着较宽的城市干道,或是通过建筑 物稀少的地区;对深埋隧道,在两车站间取短直距 离。 (6)当线路预定与远期规划线联络时,先期建设的线 路应考虑与远期规划线路交叉点处的衔接,虽然暂 时费用支出有所增加,但为未来路网中乘客的换乘 方便创造了条件。 (7)选择线路走向时还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 以及连接两相邻地铁线路间的联络线。
上海
广州 广州 天津
明珠轻轨线
地铁1号线 地铁2号线 一期工程
24.975
18.47 23.21 7.4
1 370
1 086 1 105 1 100
7
2.路网规划与线路走向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选线遵从以下原则:
(1)按照路网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线路基 本走向应选择沿主要客流方向,并且要通过大型客 流集散点。 (2)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地质条件、历史文物的保护、 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物等情况,在老城区线路应选 择地下线路。 (3)地下线路基本走向应结合地形、地质及道路宽窄等 条件,尽量选择在施工条件好的城市主干道上。
30
缓和曲线长度
v L
100
30 35 40 55 70 85 85 85 85
95
25 30 35 50 60 70 80 80 80
90
20 25 30 45 50 60 75 75 75
85
- 20 25 35 40 50 65 70 70
80
- 20 20 30 35 45 55 60 60
11
3.车站分布
④线路长度
一条线路的长度,短则几千米,长则几十千米。 不同的线路长度,车站的疏密宜有所不同。 短线路宜多设站,长线路宜少设站。 ⑤城市地貌及建筑物布局 城市中的江、河、湖、山和铁路站场、仓库 区等,人口密度低,甚至无人,轨道交通在 穿越这些地区时可以不设站。但若有条件开 发公园.则应考虑在其主出入口处设站。
车站分布应根据上述内容经科学地综合分析,
进行详细的方案比选后确定。这里需要强调 一点、地铁车站分布对建设费用、运营成本、 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必须充分对客流吸引 量、乘客出行时间等进行具体分析计算,进 行经济效益的比较。 (土建方面,车站造价是区间造价的2.4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