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德的历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社会的道德:在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是人类道德

发展史上第一个历史类型。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就决定了原始社会道德。它的基本特征:首先,维护氏族

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次,共同劳动、相互关心以及维护氏

族内部的平等,是原始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再次,在同自然的顽强斗争中,原始人在个

人品性上也形成了诸如勇敢、刚毅、诚实等美德。自从旷野上古猿直立,原始的道德,

进而原始社会中的道德,源自“人”这一物种的种内互助。

人是群居的——相对于猛兽,人是脆弱的;相对于马、鹿、野牛等善奔跑的草食动物,

人依旧是脆弱的。自然地,谋求生存,让脆弱的自我能存在下去,就是原始人原始社会中

的人的第一要务。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部落氏族中,生存和繁衍是作为种群与生俱来的本能追求。

于是,脆弱的祖先们,必须协同劳动互相帮助。为此,他们经年累月,在部族内达成了一

些“共识”,这便是道德的萌生。但由于那是出于本能、“无意识”的行为。

一切为了生存,为的是部族的生存。

于是,分工合作更加明确:男性打猎、制作工具,女性采集、加工、哺育后代。道德的

第一步,就是有意识地承认并践行自己的职责。

进而,尊重其他个体的劳动,对内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分配绝对服从。显见,如果对分

配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那么整个部落大可“表决”后把稀缺的产品分给其他成员。

另一方面,在生产活动对外交往中,每个成员都会把部族的整体利益看作是神圣不可侵

犯的,并在观念上、行动上都无条件地服从。

然而,这样的道德意识毕竟是自发的,其自觉程度也很有待提高。鉴于语言尚不发达,

部族成员间的“共识”,往往只是感觉(感情)上、习惯上的把握。他们的一切观念,都归

结为“有利”与“有害。而对人力不及的自然现象,往往也同样采取简单的“二分法”予以判断。

道德的调节功能,也是不完备的。

首先是视野的狭隘。生存尚无保障,又如何推己及人,考虑到部族外的其他同类呢?其次,对道德本身缺乏理性认识。道德作为一种对行为的约束力量,被原始人神圣化,认为

是上天(神)的赐予。于是对它的崇拜,也含入部族的其他崇拜中,不予以更多的思考。

当然,这些对道德的发展而言,是其内在的阻力与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原始社会的道德仲裁主体是部族首领,它有着以后各社会形态中的道德

无法相比的权威性。

部族首领往往为年长者或英雄式人物担任。他们有比一般成员更高的理性和更丰富的生

活经验,于是有着更高的威信。而道德调节,往往由于生活习惯、禁忌、甚至“宗教”的调

节相融,就更增加了其权威性。

违反部族内部共识者,往往被驱逐出部族,进而自生自灭了。从而,以追求部族整体利

益为目的的道德,就有了足够的力量调节部族成员的行为活动与相互关系。

由此,原始社会中人的无条件践行公共义务和正直、诚实、勇敢等品格,是值得一切后

代赞扬的——一方面,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恶劣; 一方面,他们被冠以“人类历

史上的黄金时代” ——那种古老质朴的社会观念,未必不及后世的繁复、多元的价值辉煌。

尼采说,世上的确存在两种道德——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尼采所谓的“奴隶道德”,主要是指基督教道德。我们知道,基督教精神乃是西方人传统的主流精神,尼采

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基督教道德,实际上就是对西方思想传统的批判。在尼采看

来基督教道德压抑甚至扼杀了人的本性,基督教的善恶观是完全颠倒的,人因

为遵循了基督教道德而成为了“奴隶”。

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传统的专制制度乃是对人的自由的剥夺,而基督教道

德正是传统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的体现,因此尼采对“奴隶道德”的批判,正是

对人的自由的呼唤,他所言称的“上帝死了”,指的就是人必须颠覆这个虚假的

偶像和精神枷锁,重新思考和追求人自身的价值。

尼采所谓的“主人道德”当然是相对“奴隶道德”而言的,不过除了基督教道德

的精神枷锁之外,尼采认为还有其他的精神枷锁在束缚着人们,比如资产阶级

启蒙学者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主张,尼采认为这不过是基督教道德的变种。客观地说,尼采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批判,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批判有殊途同归的地方,当然,尼采也仅仅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的批判,

封建社会的道德:

社会公德方面:中国素来被称作“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传

统的社会公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倡自然之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儒家提

出的“天人合一”,道家强调的“道法自然”,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将保护自然、热爱生命、构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道德关系作为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二是,主张互相尊重、

谦恭礼让。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古代哲人历来主张“仁者必敬人”(《荀子·臣道》)、“敬

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同时“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礼记·聘义》)、“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云庄类稿·牧民忠告》)。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基

本的公德要求。三是,提倡尊老爱幼。儒家大同理想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孔子的

理想社会也是“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都是强调尊老在敬、爱幼在育,并且“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公德最

起码的道德要求。四是,强调诚实守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世所崇尚的德行,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更是个人、团体、国家和民族的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

传统职业道德中:官员的道德“忠、公、廉、能”

忠,是要忠君爱国;公,是要开诚布公;廉,是要两袖清风;能,是有为于国。“读书者,当闭户发愤,止愧学问无成,哪管窗外闲事;务农者,当用力南田,惟知及时耕种,切莫

悬耜(si)妄为;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务以技能取利,勿生邪念旷闲;商贾者,当竭力

经营,一味公平忍耐,毋以奇巧欺人。”(《传家宝》)也就是说,各行各业都有其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而敬业乐业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大力

提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