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看戏剧的性格刻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看戏剧

的性格刻画

——试析老舍的戏剧《茶馆》

王怡

内容提要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汉语戏剧具有区别于一般英语语料的特点,分析框架既基于前人提出的关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又不局限于该框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发展。

关键词语用模糊;言外行为;言外之力

引言

近几年来,戏剧文体学的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它成功地将语

言学和文学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跨越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两个领域的一

门新兴学科。戏剧文体学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戏剧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指出戏剧作品是如何通过戏剧语言

来表现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戏剧主题及加强表达效果和获

得其他各种艺术效果的”,“从而帮助读者从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的

关系这个角度去更加深入地理解、合理地理解和充分地欣赏作品(俞

东明1993:37)。

莱文森(Levinson 1983:284)提出:“人们之所以要通过研究会话来理解语用现象,是因为会话是典型的语言运用类型,是人们接触语言的最初形式”。作为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戏剧会话集中了自然会话中各种语用现象,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语料。其中模糊语言就是最为常见的语用现象之一,在戏剧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戏剧语言之所以丰富多彩、极具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模糊语言的大量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戏剧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并把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作为研究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范畴和方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戏剧进行分析。一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利用从国外引进的关于语用模糊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国戏剧,很好地推动了国内戏剧文体学的发展。但是由于戏剧语言较之自然会话,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如果我们直接用国外学者创立的框架来研究中国戏剧,不免会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或不适合汉语语言特点的方面,因此笔者试用老舍的戏剧《茶馆》作为语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研究框架,使其更适用于中国戏剧的研究。

一、范畴类型定义及研究框架

(一)语用模糊定义及类型

语用模糊源于说话人不愿明确表示与其话语相关的言外价值(illocutionary values),而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丁建明,严爽2002)。换句话说,语用模糊就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的情况(俞东明1997)。语用模糊是发生在话语层面上的语用现象,具有动机性,而且说话双方都知道话语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解释。根据托马斯(thomas1991;转自俞东明1993)的划分,语用模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多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multivalence)

2.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

(pragmatic bivalence\plurivalencn)

3.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conditional bivalentillocutionary act)

4.话语性语用模糊(discoursal ambivalence)

(二)会话策略类型

也有一些情况下,谈话者为了使自己取得有利的或主导的地位,而运用一定的会话手段或策略来防止对方使用模糊性的语言。这些策略可以概括成两类:

1.话语层次上的语用策略

(1) 重说话人元用语评论语( speaker-oriented metapragmatic comments,S-MPCs ),包括言外之力显示手段(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s,IFIDs)

(2) 重受话人元用语评论语

(addressee-oriented metapragmatic comments, A-MPCs)

2.语篇层次上的语用手段或策略

(1) 限定语篇的长度

(2) 确定谈话的目的和范围

(3) 谈话中占优势的一方以有利于自身的语言重新表述谈话中

已知的事实

二、实例分析

(一)语用模糊的类型:

1,多重语用模糊

多重语用模糊是指说话人在一话语中对不同的听话人表达不同

的言外行为(俞东明1997)。但是在戏剧语言中,为了丰满人物形象,增强情节的曲折性,这类语用模糊的实现方式往往更为复杂。根据言外之力针对的不同对象,多重语用模糊还可以进一步分为

(1)言外之力指向旁听者的语用模糊

同一句话表面上是向听话人说的,实际上言外之力却由听话人转向了旁听人,旨在向旁听人传达不便直接表达的真实用意。

例1:乡妇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

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

王利发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秦仲仪最后一句话同时向在场的王利发和常四爷实施了不同的

言外行为。一方面,秦仲义是在向王利发解释他要收回茶馆的原由;但另一方面,他这句话是对常四爷亡国论的反驳,其言外之力是为了告诫他当前的情况下光靠救济穷人一碗面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实业救国才是切实可行的,暗地里讽刺常四爷没见识。同时秦仲义“眼看常四爷”这一语言手段也证实了他说这话的用意,降低了模糊程度。从这段微妙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常、秦二人都怜悯穷人但不尊重穷人,都爱国但对救国救民的途径持不同的看法。秦仲义是胸怀“实业救国”的大志、事业心极强的维新资本家,兼有视野宽阔的开朗气度和孤高自负、有钱有势的阔少爷秉性。常四爷刚强义气、敢于斗争、同情民间疾苦,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封建旧贵族的优越感,是一个依靠个人力量抗争的“清醒者”。

(2).言外之力指向听话人(addressee)的语用模糊

但也有一些情况下,说话一方为了保证他与对方的共同利益得以顺利实现,不让旁听人了解他们的真实企图而使用语用模糊。也就是说,说话人对听话人和旁听人说同一句话,听话人领会言外之力,旁听人领会表层的话语之义。

例2:老陈老林啊!(惊惶失措,要往里边跑)

宋恩子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老陈老林就那么办!自己人!

……

吴祥子(和宋恩子、老林、老陈一齐立正,从帽中取出证章,军官看)报告官长,我们正在这儿盘查一个逃兵。

军官就是他吗?(指刘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