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27T18:37:29.1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樊琪

[导读] 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学改革方面的措施,旨在调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621000)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学改革方面的措施,旨在调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非计算机专业;现状;改革思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熟练运用计算机已经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的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计算机教育自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并且在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作为一门普遍开设的课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与运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也是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专业课程学习起着辅助的作用,并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使用计算机解决处理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现状及问题

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使用逐渐普及的当前社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学习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讲仍有不足,特别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体计算机应用现状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小学计算机普及教育不平衡,造成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我国发达地区在中学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掌握一部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且实际操作使用过计算机。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上不同基础的学生坐在一起,对教师的讲解有的学生就觉得过于简单,无法提起兴趣;有的学生则觉得过于复杂,无法理解运用,造成会的学生不想听,不会的学生听不懂的局面。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时量不够,理论和实践课程分配不合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时不够的现象尤为突出,加上实践的方法单一,学生不能通过实践有效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不能只学习理论而脱离实践,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最终影响学生的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与操作能力,达不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决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必须及时、不断地更新,以适应发展需要。但目前大部分教材都是书面教材,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很难赶上计算机的发展,造成教材老化。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采用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演示计算机以及软件的各项操作步骤,再结合上机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难免觉得繁琐、枯燥,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契合度不够。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本身知识的学习、以及考试的通过率上,很少与专业、岗位、行业相结合。实际上,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行业,应用计算机进行的工作是不同的。如文科专业方面的学生,运用计算机主要侧重于文字处理、信息处理等;理工科专业方面的学生则更侧重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多媒体制作等。如果不注重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继续采用统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学生兴趣不高,必然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要求,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几点改革思路:

(一)实行分班分级教学制,制定和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案。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以对刚进校的大一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测试,将学习的班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学习相应的班级,在各个层次不同的班级,教师采取相对应的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教学,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几大模块,比如分为基础型、扩展型、研究型等,根据班级的层次来侧重学习某个模块相关的知识,每个模块完成后开展与本模块相关的实践或考查单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

(二)理论与实践课程相互融合,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实践方式多样化。目前,很多高校把学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学生在等待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难免会有部分遗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中授课和上机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所谓相融合即教师集中授课之后在当堂课内即刻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这样学生可以立刻对本节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实践,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验。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我们除了增加学生的课堂操作实践时间,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学生制造更多课外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创建计算机相关的社团、定期举办计算机软件应用大赛、组织团队参加校外相关竞赛、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编写与时俱进的新教材,并结合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计算机教材的选用一定要跟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一定要及时、不断地补充和更新。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一部分课时由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学。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巩固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网上答疑和针对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评,并将网络学习的考核纳入期末成绩的总考核中。这样既可以弥补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量不够的弊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