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自信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自信心【内容提要】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要一个人具有坚强的自信心,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老者;无论是身体健康者,还是身有缺陷者;无论是学业有成者,还是学历较低者;无论是智商较高者,还是智力较低者,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尤其对于现在90后的中职生而言,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情绪容易大起大落,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一蹶不振,所以自信心的作用显得更重要了。

【关键词】自信心中职生途径方法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层发展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已成为教育心理和现代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影响。

一、自信心的概念

对于一个人来说,自信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种后天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习惯。这种品质和习惯是可以训练出来。

“自信”或“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也是每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对于一个有自信的人,他会勇于挑战自己、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自有相信自己,才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争取成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被别人相信,从而得到别人的帮助,吸引大量的支持者,成就一番事业。

二、影响自信心的内外因素

个体的生存与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和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评价往往是在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进行的。他人是一个参照,人们常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知并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直接对自信心进行修正。随着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张,必然导致人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而自我意识尚未完全确立的人,往往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如果从他人的态度中获得肯定的信息,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他人,尤其在学习、交往、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

自卑是给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锁,对于任何自卑者来说,最为缺乏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对于现在的中职生来讲,由于本身年龄较小再加上在一个学历贬值的现代社会,中职生在求职时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往往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因此中职生在求职时成功率很低。

三、自信心的培养

如何帮助中职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心呢?

首先作为中职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基础;其次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发扬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这是关键。当然,教师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并掌握一些技巧。

(一)转变中职生教育观念

在教师的思想中要删除封建教育思想,接受现代民主式教育观念。如,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好学生,改变只有分数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评价。也就是说改变,高分加顺从才是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因此,这些教师对学习成绩比较差,不惟命是从的学生就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这样的评价标准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学生吗?

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研究学生自卑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把经验的东西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二)师生平等、管理民主

师生平等、管理民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先进民主的管理,没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氛围,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难形成的。根据布拉弗德和李波特的研究,民主型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教师创建的教育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才能建立自信心。

(三)帮助中职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方法、途径

1激励法。即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生活中表现不好和成绩差的中职学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特别是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屡遭挫折后,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往往使学生丧失

自信心,伤害自尊心,使他们把自己归在“差生”类,以“差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实验。教师经过心理学家的“权威性的谎话”暗示,对这些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暗示给学生:你能行,你是最棒的。可见教师给学生的正面暗示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他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如果多给“差生”以正面暗示的力量,同样也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在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中得到鼓励。以期待的目光和亲切的注意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具体可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愉快、松弛、集中的心理状态原则;二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三是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原则。

2、归因强化法

自卑的学生饱偿了过多的失败,一次次的失败更强化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以至恶性循环。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失去追求成功的信心,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总是远远地躲开人群,躲开各种活动——他们在避免失败。所以成绩差的学生常有厌学情绪、逃学行为。

根据维纳归因理论,避免失败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总是把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差,即使努力也没用。取这种归因态度的人,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不会给其学习带来帮助,只有加重其自卑感。因此,要帮助自卑的学生重塑自信,就应

该从各方面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减少其失败体会,鼓起他们追求成功的勇气。从而动摇其归因的原由定势,产生“只要努力,我也能成功”,“我不比别人差”的自我暗示。教师可通过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等归因训练方法,让学生学会对成功事件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增强自信心;对失败事件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归因,从而减少失落和沮丧,并重振精神、坚定信心。尽量使学生习惯于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非自己能力不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成绩与努力之间的关系。这样不论成功与否,学生都会产生正确的归因,不会过多自责,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巩固。总之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信心。

3、成功体验法

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在多次成功的心灵体验中形成的。一般来说,一两次成功的体验,往往会归因于“机会”和“偶然”,如果能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可能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结晶,这样就会产生自信心。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上课时提醒学生前排就坐以使其战胜怯懦,增强自信。“离成功者越近,离成功越近”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过“最近发展区”概念,他看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看到了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及其可能性,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也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