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第一代“海派”:张资平,叶灵凤。
▪ 1、张资平:小说几乎清一色充满肉欲气息, 被鲁迅等冠以“三角多角恋爱小时说家”的称号。
▪ 《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是其 代表作。
▪ 广泛的性心理描写多淹没在大量的低级趣味之 中了。男性中心主义无所不在,要求女性坚守 “处女宝”(贞操)等封建残余思想。
▪ 施蛰存圆熟的心理分析小说始于《梅雨之夕》, 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春阳》、《纯羹》等作品。
▪ 施蛰存还涉足历史心理小说的创作。用心 理学派的理论来观照和阐释古代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外在行为。
▪ 《石秀》写主人公石秀对结义兄弟杨雄之 妻潘巧云道迷恋与对兄长情义之间的冲突。
▪ 这些小说把潜意识与理性意识到冲突作 为小说结构的基础,阐释了性爱与文明冲 突的弗洛伊德式的主题。运用文化形象来 图解心理学派的情欲理论。
▪ B、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成就很高。代表 作:《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白金 的女体塑像》、《公墓》、《黑牡丹》等。
▪ 在形式技巧上,穆时英的小说更能代表新感觉派小说的 特点。穆时英的小说是现代的“有意味的形式”。异常 快速的节奏,电影镜头般跳跃的结构,场面眼花缭乱, 显示出人物的疯狂心态,在“带了快乐的面具”的后面, 隐藏着大大小小的精神伤痕。
▪ 京派海派风格对比
▪ 杨义在《京派海派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一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京派与海派的不 同风格:
▪ “他们各自以乡村或洋场的人心人事作曲,京派 作家截取乡村的翠竹制成笛子,手指也许还带点 竹木草泥的味儿,便斯斯文文地吹送出优雅淡远 的田园牧歌来。上海现代派则拿过夜总会上的吉 他,手指已经套上金属假甲,使手舞足蹈地弹奏 出都市狂想曲。”
▪ 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 1933年9月起,沈从文接编《大公报·文艺 副刊》,一年后他似乎感觉到南北两大流 派的格局已经趋于明晰,于是就在自己主 编的副刊上正式提出了京派海派的话题。 这就是发生于1933年至1934年间的京派海 派的论争。京派一方是北平的沈从文;海 派一方是上海的杜衡。
▪ 二、“海派”代表作家
▪ B、在艺术表现上,新感觉派常将各种感觉,如 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幻觉等不 同的感官功能领域打通,“五官不分”,巧妙的 运用通感手法。
▪ 以穆时英小说《第二恋》为例: ▪ “她的眸子里还遗留着乳香”。 ▪ “我坐着,然而在笑里我听得见自己的心的沉重
的太息。我是拖着一个衰老的、破碎了的灵魂走 回记忆里边来了,走回蜜色的旧梦里边来了。” ▪ “那只手像一只熨斗,轻轻熨着我的结了许多皱 纹的灵魂。”
▪ 新感觉派较多的受到了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
▪ 日本新感觉派兴起于1924-1927年,反映了日 本明治维新后文化上的西化倾向。日本作家横光 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等作家创办《文艺时 代》杂志.
▪ 但事实上不仅如此,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还多 受弗洛伊德与显尼志勒(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 家),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斯的影响。刘呐鸥还 受到法国新感觉派保尔·穆杭的影响。
▪ 在表现对象上,捕捉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世态人情。
▪ 选材的现代性,表现手法的新异性是“新感觉派”的 “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 新感觉派小说突出的意义还在于,它是真 正观照大都市的文学。
▪ 海派笔下的都市与京派有何不同?
▪ 新感觉派对城市的表现存在哪些缺陷?
▪ (2)注重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 意识和深层心理变化,强化心理分析的深 刻度与细密度,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 表现技巧。
▪ 总之,新感觉派善于把抽象、无形的东西物化, 质感化,文字极富表现力。善于把绘画上的 “色”,音乐中的“音”和理智中的“美”,三 者交织到自己的文字中,由生活到表现,由表现 到感觉,使文字获得一种富于感觉性的立体感染 力,令人耳目一新。
▪ “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主体打破一切 束缚,自由驰骋;二是感觉个体保持了自身的个 性特征,与传统的,公众认同的感觉经验拉开距 离,即充分使我们惯常的感觉“陌生化”,甚至 形成背逆,摆脱了社会民族文化积淀形成的习惯 认识定势的潜在诱导。
▪ 2、“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 ▪ (1)善于在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和五彩缤纷的色调
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造在地狱上的天堂”里的病态文 明。
▪ 作品主旨:作品大都暴露资产阶级男女醉生梦死,疯狂 没落的生活,“十里洋场”的糜烂与罪恶生活,在这方 面表现特别突出的是刘呐鸥与穆时英。
▪ A、刘呐鸥:被称为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他把飞机、 电影、JAZZ、摩天大楼、色情(狂)、长型汽车的这些 高速度的现代生活纳入他的作品中。他唯一的小说集 《都市风景线》是用现代情绪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对都 市人生存处境细加体验,但他的作品洋味太浓,与中国 现实结合不够。
Fra Baidu bibliotek
▪ (2)刻意捕捉创作主体新奇、刹那大感觉 和印象,并把这种感觉和印象渗透到对客 体的描写中,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味 觉、触觉的客体化,对象化,使艺术描写 具有更强的可感性和主体感。
▪ A、将一闪而过的感觉印象外化,创造和表现出具有强烈 主观色彩的所谓“新现实”。
▪ 请看穆时英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的一段描写:
▪ 张资平的创作显示了海派创作初期的商业化特征。
▪ 2、叶灵凤:具有鲜明的都市先锋意识
▪ 叶灵凤介绍过西方的现代派作家,如英国的 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美国的帕索斯。他认 为小说“现代小说着重于心理分析”。
▪ 在自己的小说里试用了心理分析。可以说, 在新感觉派没有形成之前,叶灵凤是中国心理分 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
▪ “大晚夜报!”卖报的小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 和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虹灯大高跟儿鞋尖儿正 冲着他的嘴。
▪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红舌尖儿 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 妆着的都市啊!霓虹灯跳跃着――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 潮,没有色的光潮――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 有了烟,有了高跟儿鞋,也有了钟······
▪ 上海现代派聚集和发展了叶灵凤的这种文学向 心取向,尤其是施蛰存更是这方面的代表。
▪ (二)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
▪ 1、简介: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 代派小说,它的出现说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 国的引入并发展至鼎盛与独立。
▪ “新感觉派”的说法是左翼文人给的:1931年, 楼适夷在对施蛰存的意识流魔幻小说《在巴黎大 戏院》与《魔道》提出批评时说:“比较涉猎了 些日本文学的我,在这儿很清晰地窥见了新感觉 主义文学的面影。”
▪ 在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中有一部分专门表现心 理轨迹的小说,如刘呐鸥的《残留》,穆时英的 《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春阳》,都可以称得上是心理分析小说的精品。 尤其是施蛰存非常倾心于心理分析小说。他受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奥地利戏剧家和小说家 显尼志勒,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斯的影响,为中 国心理小说提供了活的标本。
海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岁涵
▪ 一、“海派”
▪ 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 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 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 有感染着都市的“文明病”。正是对都市 文明既留恋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 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 得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最具代表性的是“新感觉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