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
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因而劳动力的过剩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右左。
但是,日前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不能就业时,至少可得到政府的低保(或社会救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
想而知。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农村国民经济进展和农民能否奔小康。
要摆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按照我国日前的实际情况,必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是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办法。
一是压缩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力的增加是随着人口增长而增加的,首先,必需有效地操纵农村人口的增长。
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历史上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人口基数过大和自然增长率过高。
我们不可能纠正历史上的决策失误,也无法改变日前过大的人口基数,但我们可以抓紧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操纵人口的过快膨胀,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断膨胀的问题。
其次是让非劳动年龄人口脱离劳动岗位(主要是指童工)。
据专家估量,我国非劳动适龄人口参加劳动供给的比率,相当于全部供给人口的10%,若能让这一部分人脱离劳动岗位,使之学成一至二种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后再进行就业,一方面可减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一方面又可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本质和竞争能力。
二是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耕地作为农业第一生产资料,是不可代替的。
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提高全民节约用地和庇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要使每个公民都懂得土地的宝贵,要求人们无论是城镇建设,工矿建设,农业基本建设,还是农村住宅建设或其他基础性建设,都要力求少占地。
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治理。
同时还要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免遭破坏。
二、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多渠道的转移途径,这是日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
一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
农业包罗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实际上就是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牧业、渔业的转移。
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从现实来看,我国农业内部就业天地是很广阔的。
我国日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十分可观,有2/3的耕地属于需要改造的中低产田,还有5亿亩宜开发的荒地,18亿亩宜林、宜草的荒坡,2000万亩成海滩涂和3000万亩可养殖的淡水水域,假如这些资源有1/3得到有效开发,可吸纳的劳动力就要以数千万来计。
假如再进一步抓好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集约化经营,则可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因此,在农业开发上,必需综合开发和利用耕地、水面、空间资源,进展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高效农业:在投资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实行科技、资金、物资和政策综合配套:在税收政策上,对开发性农业要给以优惠。
通过对农业的综合开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
二是大力进展乡镇民营公司,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移。
首先,要继续大力进展乡镇民营公司。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乡镇公司进展迅速,到1994年,乡镇
公司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
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乡镇公司大都转化成了民营公司。
从日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和乡镇民营公司的进展潜力看,乡镇民营公司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所在。
因此,必需针对日前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乡镇民营公司开始出现本钱密集化、汲取劳动力的能力相对下降的趋势,要因势利导,推动一些乡镇民营公司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扩大乡镇民营公司的进展空间与领域,使其更多地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
同时,推动中西部乡镇民营公司的进展,即由东南沿海向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进展。
随着乡镇民营公司的大进展,其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就必定会增强。
其次,要大力进展农村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外劳动力转移的经验表明,在工业进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工业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在后阶段主要是靠第三产业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
因此,从总体上看,只有工业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大进展,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日前我国第三产业进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乡镇民营公司地区布局较为分散,无法发挥非农产业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