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综合评价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
8.1.1 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以下是层次分析法的常用模型结构。

8.1 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
8.1.2 方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归纳如下:
•(1)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该结构图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从第二层开始用1~9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8.1.3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从而扩展了应用范围,易被了解和掌握。

但是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人主观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很大,另外计算过程是粗糙的。

8.1.4 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层次分析法在油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1)油库安全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对油库安全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出影响油库的安全主要有以下因素:人员(身体状况和业务素质、安全意识、思想政治素质);设备设施(储油系统、装卸油与输油系统、辅助作业系统、消防系统、防护抢救装备);
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组织、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案演练、安全检查);环境卫生(工作环境、库区布局、工业卫生)。

根据以上的内容,建立如图2所示的评价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即构造判断矩阵。

包括准则层各因素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指标
层各因素对准则层的相对重要程度。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

具体计算是:
对于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式中为的最大最大特征根,为对应于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的分量即是相应元素单排序的权值。

8.1 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
8.1 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确定某层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

油库安全层次分析法分析结论:
从表9可以看出,影响油库安全状况的各因素(指标)其重要程度是不均等的,有对油库安全状况起决定性作用,有些则影响较小。

其中人员和设施设备起主要作用,又特别是员工的身体状况和业务素质、装卸油和输油系统、储油系统、员工的安全意识占支配地位,这与实际相符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掌握主要因素,提高对敏感因素的检测,警惕那些易忽略的因素,作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油库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减少了评价工作中的随意性,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油库安全评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油库安全评价价并不局限于此一种方法,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以便对油库安全作出更合理有效的评价。

8.2.1概述
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即对某个系统或所属因子在某一时段所处的状态,针对预定目标,通过系统分析,作出的一种半定性半定量的评价与描述的方法。

8.2.2方法介绍
灰色系统综合评价应用在多个领域,比较广泛。

但其应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
•灰色关联分析,简单易行,但只能进行安全生产的优劣排队,而不能分类。

•灰色聚类安全评价法,该方法既解决了分类问题,且又能综合评价安全系统的状况,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安全评价方法,不足之处是数学过程比较复杂。

8.2.3 灰色综合评价法应用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1.确定最优指标集
2.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间通常是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故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实际上是对各位专家经验判断权重与某一专家的经验判断的最大值
(设定)进行量化比较,根据其彼此间差异性的大小分析确定专家群体经验判断数值的关联程度,即关联度。

4.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8.3.1 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事物或现象往往具有多种属性,因此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就要兼顾各个方面。

特别是在生产规划、管理调度、社会经济等复杂的系统中,在作一个决策时,都必须对多个相关因素作综合考虑,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评价问题。

8.3.2 方法介绍
在安全评价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的步骤:(1)确定评价集
(2)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3)构造模糊关系
(4)确定权数,按照“专家评议法”(5)进行模糊计算
(6)给出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示例
某矿务局的模糊综合安全评价如下所述:
某矿务局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对下属9个矿井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有关矿井生产条例以及该局的评比方法规定,各个矿井所得分数见表8-10。

8.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8.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8.4 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
一、概述
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ANN(Antificial Neural Network)的简称,是一类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结构、有大量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系统,它具有学习
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及只能处理功能,可在不同
程度和层次上模仿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

它具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等特点。

目前,在安全评价中应用较多的是具有多输入单元和单输出单元的3层BP神经网络。

8.4 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
二、BP神经网络的设计:
(1)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中间隐含的层次,输入层、输出层、输出层和隐含层的节点数。

(2)确定被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包括特征参数和状态参数。

(3)选择学习样本,供神经网络学习。

(4)确定作用函数,通常选择非线性S型函数。

(5)建立系统安全评价知识库。

(6)进行实际系统的安全评价。

第九章安全对策措施§ 9.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9.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9.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9.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安全对策措施是要求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经营单
位在建设项目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中采取的消除或减
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预防事故
和保障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的对策措施。

9.1.1安全对策措施基本要求
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9.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

9.1.2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
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
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2)预防
(3)减弱(4)隔离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2)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
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指标提
出安全对策措施。

4)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
9. 1.3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原则是优先应用无危险或危险性较小的工艺和物料,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装置(生产线)和自动化监测、报警、排除故障和安全联锁保护等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

尽可能防止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可能产生危险因素的设备、设施和物料,使系统在人员误操作或生产装置(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综合措施是应优先采取的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局的对策措施(2)防火、防爆的对策措施(3)电气安全(4)机械伤害防护
(5)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安全(6)其他安全对策措施(7)有害因素控制(8)其他对策措施
即使具有本质安全性能、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装置,也不可能全面地、一劳永逸地控制、预防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止作业人员的失误。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所有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发挥最大的作用。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9.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保障制度执行;
(3)加强对决策层及操作层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4)增加安全投入,配备安全设施;
(5)严格实施监督与日常检查;
(6)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

第十章安全评价报告§ 10.1 安全预评价报告
§ 10.2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 10.3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10.1 安全预评价报告
10.1.1 安全预评价导则
10.1.1.1 安全预评价的目的
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
目本质安全程度。

10.1.1.2 安全预评价的定义
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0.1.1.3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0.1 安全预评价报告
10.1.1.4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1)准备阶段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
–(4)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
–(5)定性、定量分析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安全预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10.1.1.5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查与管理
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查要交给具备能力的行业组织或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并由专家评审组提出评审意见。

预评价单位根据意见修改、完善预评价报告后,由建设单位按规定报有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10.1 安全预评价报告
10.1.2安全预评价报告
10.1.2.1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概述
– 1)安全预评价依据
– 2)建设单位简介
– 3)建设项目概况
2、生产工艺简介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选取安全预评价方法和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一般情况下按下列几个方面分别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提出的和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1)总体布置和建筑方面的安全措施
2)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措施
3)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
4)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5)应采取的其它综合措施
10.1 安全预评价报告
6、预评价结论和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简要的列出对主要危险因素的评价结果;
– 2)明确指出本建设项目今后生产过程中应重点防护的重大危险因素;
– 3)指出建设单位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今后的安全生产。

10.1.2.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
1、封面
2、评价机构安全验收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评价课题组组长、主要成员和审核人员。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
8、附件
10.2.1 安全验收导则
10.2.1.1安全验收评价的目的
安全验收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也就是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在系统上配套安全设施的状况(完备性和运行有效性)来验证系统安全,为安全验收提供依据。

10.2.1.2 安全验收评价的定义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

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的安全对策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其目的是验证系统安全,为安全验收提供依据。

10.2.1.3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
•⑴从安全技术角度检查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检查与评价建设项目(系统)及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⑵从整体上评价建设项目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10.2.2 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
包括:(1)明确被评价对象范围
(2)进行现场调查
(3)收集资料并且核查
2)编制安全验收评价计划
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分析项目建成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定安全验收评价的重点和要求;依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验收评价方法,测算安全验收评价进度。

3)安全验收评价现场检查
按照安全验收评价计划,对安全生产条件与状况独立进行的现场检查和评价。

评价机构对现场检查及评价中发现的隐患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4)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5)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评审
10.2.3 安全验收评价计划书
编制安全验收评价计划书的要求:应在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程序“前期准备”进行了“工况调查”的基础上编
制;安全验收评价计划的编制要目的明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确切,评价重点单元划分恰当,安全验收评价方法选择科学、合理、有针对性。

10.2.4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数据完整、取值合理、整改意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格式:(1)封面;(2)评价机构安全验收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目录;(5)编制说明;
(6)前言;(7)正文;(8)附件;(9)附录。

10.3.1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10.3.1.1 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
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0.3.1.2 安全现状评价的定义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系统、工程的(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0.3.1.3 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1)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

(3)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

(4)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10.3.1.4 评价方法的选择
针对被评价行业的生产特点,结合国内外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式。

10.3.2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
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现实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

2)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
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1.安全管理制度评价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改及演练计划
5)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安全状态水平的建议。

6)评价结论
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并提出可接受程度的意见。

7)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10.3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10.3.3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主要内容及格式
要求: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要求比预评价报告要更详尽、更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求较高,因此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要由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评价组成员的专业能力应涵盖评价范围所涉及的专业内容。

内容:
1、前言
包括项目单位简介、评价项目的委托方及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

2、目录
3、评价项目概述
4、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说明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特点选用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10.3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应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设备、管道、电气、公用工程等内容,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危害隐患逐一分析。

6、定性、定量化评价及计算
7、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行或同类生产的事故案例分析、统计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

8、对策措施与建议
9、评价结论
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并简要说明。

10.3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格式:
1、封面
2、评价机构安全现状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
8、附件
9、附录
第十一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及事故应
急救援
§11.1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
§11.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11.3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编制
§11.4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运行与持续改进
§11.5 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11.6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
§11.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1.1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
11.1.1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涵义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保证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的一系列文件。

安全评价的质量是指安全评价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就是安全评价工作体现客观公正性、合法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程度。

11.1.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内容
其内容可划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

硬件管理:主要指安全评价机构建设的管理,包括安全评价机构内部机构的设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定、相互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安全评价人员及专家的配备等管理。

软件管理:主要指“硬件”运行中的管理,包括项目单位的选定;合同的签署;安全评价资料的收集;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
安全评价报告内部评审;安全评价技术档案的管理;安全评价信息的反馈;安全评价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11.1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
11.1.3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安全评价质量管理,提高安全评价工作质量水平;
•2、有利于安全评价规范化、法制化及标准化的建设和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
•3、提高了安全评价的质量就能使安全评价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生活安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4、有利于安全评价机构管理层实施系统和透明的管理,学习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5、促进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安全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做到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
•6、可加强对安全评价人员的培训,促进其工作交流,持续不断地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7、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市场信誉,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11.1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
11.1.4 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管理学原理;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安全评价机构自身的特点。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以戴明原理、目标原理和现场改善原理为基础;遵循戴明原则——PDCA 管理模式,基于法制化的管理思想;预防为主、领导承诺、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方法。

11.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1)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方针和目标
1、控制方针,是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工作的核心,表明了评价机构
从事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

2、控制目标,应针对其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
的过程控制目标。

(2)机构与职责
(3)人员培训、业务交流
安全评价人员的水平对安全评价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员培训、业务交流是保持一支高质量的安全评价队伍的必要途径。

(4)合同评审
(5)安全评价计划编制
(6)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7)安全评价报告内部评审
(8)跟踪服务
(9)档案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