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龚 硕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本文浅析了湘西传统民居的特点,从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出发,分析建筑的特殊形态和文 化底蕴,提出对湘西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关键词:湘西;传统建筑;吊脚楼;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1 湘西地区的基本概况
1.1 湘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1.1 湘西的地形特征
湘 西 地 理 位 置 在 东 经 109 ° 15 ′109° 38′,北纬 28° 10′-28° 38′之间, 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西临云贵高 原,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 蜒贯穿于境内。因此,湘西地形以山地 为主,兼有丘陵和少部分的平原地区, 地势起伏较大,海拔较高。山区水系发达, 沟壑纵横。这样的地形特征,在湘西传 统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对建筑风格的起 源和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1.1.2 湘西的气候特征
· 77 ·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
屋,可以大大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破坏, 保持原生态的绿色自然,与自然风貌自 成一体。但也因为建筑材料是单纯的木 材,易导致火灾等灾害的发生。
第三,吊脚楼只有二、三层供人居 住,一层畅空。一层可以饲养牛、猪等 牲畜,种植蔬菜,也可以放置杂物,大 大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山区可供耕种 的土地较少,这样极大地为农田空出了 平地。空出一层,住在更高的区域,开 阔视野,采光更好,屋内更加明亮。也 可以减弱春、夏季湿热的气候带来的不 适感,整个空间更加地干爽,避免太多 的潮气。住在高处也更加安全,可以避 免山区中猛兽的侵袭。这是古代少数民 族智慧的体现,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也对湘西建筑风格起到了一定影响。 1.2 湘西的人文特点 1.2.1 湘西的历史背景
湘 西 位 于 重 庆 市、 湖 南 省 和 贵 州 省的交界处,在古代是十分偏远荒蛮的 地区,治安较为混乱。由于历史上的战 乱,湘西山区是少数民族不断迁徙而寻 找到的可以生存的和平之地。湘西少数 民族的聚居地,苗族、土家族、白族、 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总人口数量 的 72%,这构成了湘西民居鲜明的民族 特色 [2]。自古以来,湘西的经济发展严 重滞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方式相对 简单,以小农经济为主。在共同的背景 下,多数少数民族在这里交汇,形成了 特定历史背景的人文特点,他们既保持 相互独立,同时又共处和谐。 1.2.2 湘西独特的文化信仰
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湘 西人对堂屋、族谱极为重视,有讲宗亲、 重家族传统,一般按族谱寻根问祖,认 祖归宗,崇先报本,敬宗睦族 [4]。
2 湘西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建筑形态
2.1 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湘西人崇尚自然,欣赏惊心动魄的
自然环境,吊脚楼便是湘西人依恋自然、 喜欢与自然相融合的性格反映。 2.1.1 吊脚楼的基本概况
第四,做工精致。吊脚楼讲究工艺, 雕刻图案精美,细节部分的装饰物很是 精致。楚巫文化中神鬼巫术、吉祥征兆 形成了湘西地区独特的雕花审美趣味。 在门窗、楼梯的扶手、支柱、屋檐、悬 柱上都刻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花纹。悬 柱的柱头,一般雕刻成球形,制成绣球 等形状,花纹细碎。堂屋的主梁上,刻 有龙凤相交的图案。窗户和门上,刻有 水纹、鱼纹、龙纹。所有这些象征吉祥 的雕塑艺术无处不在,寄托了湘西人民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使得生活的 家园更加精致,增添了民俗艺术气息。 2.2 马头墙式传统房屋
湘西山多地少,水流绕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八山 一水五分田”的说法。依山就势、顺其 自然、节地建房成为湘西盖屋的习惯。 吊脚楼是一种典型的半干栏式房屋,就 是将吊脚楼挑出,将干栏置于陡坎或溪 沟之上,弥补地形不足。吊脚楼一般只 有两层,极少数是三层。整个建筑只有 一角或两角与实地接触,其余几边都是 靠柱子支撑悬空而建,一层半架空。 2.1.2 吊脚楼的主要特色
湘西地区虽然少数民族众多,但湘 西文化却显示出多样统一的特点。这样 的文化特征,构成湘西建筑艺术的独特 魅力。湘西文化信仰却深受巫楚文化的 影响,传统的楚文化源于巫文化 [3]。过 去,人们信奉鬼神,常希望借助神灵之 力免除灾祸,在这种文化元素的引领下, 传统建筑体现出与其信仰一脉相承的特 色。湘西遍布的庙宇、宗祠、圣坛、神 龛、殿阁等公共建筑均表现出具有其强 烈意识形态的文化基因。至今这些信仰 在建筑中仍保持传承,是湘西特定自然 环境中民众生态思维的集中体现,就是 尽可能地达到天地万物的良性互动,通 过构造独具特色的建筑达到平衡。传统 的楚文化还认为万物有灵、天人感应, 这种楚乡民风,又衍生出当今人们意识 中十分看重的“忠、孝、节、义、仁、信、 礼、智”的道德伦理观,这种思想深刻
湘西自治州作为苗族、土家族以及 其他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许多富有地方 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是 中华建筑艺术的瑰宝。湘西自治州的传统 建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建在河水沿岸 或山地的具有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干栏式 吊脚楼,另一种是融入汉族穿斗式和抬梁 式结构的房屋,这种房屋并加入了马头墙 和黑瓦屋顶 [1]。为了寻求最淳朴真实的湘 西传统建筑特点,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元 素,使优良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在 现代建筑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笔者亲自到 湖南湘西的边城、凤凰古城和德夯的土家 族和苗族聚居地进行考察。
第一,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山坡是吊 脚楼的重要支点,与其他地势较低的支点 形成平衡,依附于自然地形,建筑条件十 分宽泛,能在许多普通建筑无法搭建的土 地条件下建立。可以在半山腰或者是河流 沿岸建造,节约占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 利用率,也符合湘西较大的地形起伏状态。
第二,整体都是用当地盛产的杉木 建造。除了屋顶用瓦片搭建,吊脚楼整 体都是用当地盛产的杉木建造。杉木具 有防腐防潮,易于加工,竖直坚硬,牢 靠耐磨损的特点。因湘西地区经济情况 的限制,用木材搭建房屋,可以大大地 减轻成本。同时,也相当符合湘西少数 民族亲近自然,喜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的思想理念。使用天然的原材料搭建房
湘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 温湿热;年降水量大,多集中在春、夏两 季。此外,由于湘西山地多、起伏较大, 导致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海拔不同的地区 其气候明显不同,海拔每升高 100 米,平 均温度就会下降 0.6℃左右,降水量也会 增加 50 毫米左右。山地的迎风面和被风 面其气候也有明显差异。这样的气候特征,
公共管理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龚 硕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本文浅析了湘西传统民居的特点,从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出发,分析建筑的特殊形态和文 化底蕴,提出对湘西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关键词:湘西;传统建筑;吊脚楼;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1 湘西地区的基本概况
1.1 湘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1.1 湘西的地形特征
湘 西 地 理 位 置 在 东 经 109 ° 15 ′109° 38′,北纬 28° 10′-28° 38′之间, 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西临云贵高 原,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 蜒贯穿于境内。因此,湘西地形以山地 为主,兼有丘陵和少部分的平原地区, 地势起伏较大,海拔较高。山区水系发达, 沟壑纵横。这样的地形特征,在湘西传 统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对建筑风格的起 源和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1.1.2 湘西的气候特征
· 77 ·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
屋,可以大大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破坏, 保持原生态的绿色自然,与自然风貌自 成一体。但也因为建筑材料是单纯的木 材,易导致火灾等灾害的发生。
第三,吊脚楼只有二、三层供人居 住,一层畅空。一层可以饲养牛、猪等 牲畜,种植蔬菜,也可以放置杂物,大 大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山区可供耕种 的土地较少,这样极大地为农田空出了 平地。空出一层,住在更高的区域,开 阔视野,采光更好,屋内更加明亮。也 可以减弱春、夏季湿热的气候带来的不 适感,整个空间更加地干爽,避免太多 的潮气。住在高处也更加安全,可以避 免山区中猛兽的侵袭。这是古代少数民 族智慧的体现,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也对湘西建筑风格起到了一定影响。 1.2 湘西的人文特点 1.2.1 湘西的历史背景
湘 西 位 于 重 庆 市、 湖 南 省 和 贵 州 省的交界处,在古代是十分偏远荒蛮的 地区,治安较为混乱。由于历史上的战 乱,湘西山区是少数民族不断迁徙而寻 找到的可以生存的和平之地。湘西少数 民族的聚居地,苗族、土家族、白族、 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总人口数量 的 72%,这构成了湘西民居鲜明的民族 特色 [2]。自古以来,湘西的经济发展严 重滞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方式相对 简单,以小农经济为主。在共同的背景 下,多数少数民族在这里交汇,形成了 特定历史背景的人文特点,他们既保持 相互独立,同时又共处和谐。 1.2.2 湘西独特的文化信仰
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湘 西人对堂屋、族谱极为重视,有讲宗亲、 重家族传统,一般按族谱寻根问祖,认 祖归宗,崇先报本,敬宗睦族 [4]。
2 湘西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建筑形态
2.1 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湘西人崇尚自然,欣赏惊心动魄的
自然环境,吊脚楼便是湘西人依恋自然、 喜欢与自然相融合的性格反映。 2.1.1 吊脚楼的基本概况
第四,做工精致。吊脚楼讲究工艺, 雕刻图案精美,细节部分的装饰物很是 精致。楚巫文化中神鬼巫术、吉祥征兆 形成了湘西地区独特的雕花审美趣味。 在门窗、楼梯的扶手、支柱、屋檐、悬 柱上都刻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花纹。悬 柱的柱头,一般雕刻成球形,制成绣球 等形状,花纹细碎。堂屋的主梁上,刻 有龙凤相交的图案。窗户和门上,刻有 水纹、鱼纹、龙纹。所有这些象征吉祥 的雕塑艺术无处不在,寄托了湘西人民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使得生活的 家园更加精致,增添了民俗艺术气息。 2.2 马头墙式传统房屋
湘西山多地少,水流绕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八山 一水五分田”的说法。依山就势、顺其 自然、节地建房成为湘西盖屋的习惯。 吊脚楼是一种典型的半干栏式房屋,就 是将吊脚楼挑出,将干栏置于陡坎或溪 沟之上,弥补地形不足。吊脚楼一般只 有两层,极少数是三层。整个建筑只有 一角或两角与实地接触,其余几边都是 靠柱子支撑悬空而建,一层半架空。 2.1.2 吊脚楼的主要特色
湘西地区虽然少数民族众多,但湘 西文化却显示出多样统一的特点。这样 的文化特征,构成湘西建筑艺术的独特 魅力。湘西文化信仰却深受巫楚文化的 影响,传统的楚文化源于巫文化 [3]。过 去,人们信奉鬼神,常希望借助神灵之 力免除灾祸,在这种文化元素的引领下, 传统建筑体现出与其信仰一脉相承的特 色。湘西遍布的庙宇、宗祠、圣坛、神 龛、殿阁等公共建筑均表现出具有其强 烈意识形态的文化基因。至今这些信仰 在建筑中仍保持传承,是湘西特定自然 环境中民众生态思维的集中体现,就是 尽可能地达到天地万物的良性互动,通 过构造独具特色的建筑达到平衡。传统 的楚文化还认为万物有灵、天人感应, 这种楚乡民风,又衍生出当今人们意识 中十分看重的“忠、孝、节、义、仁、信、 礼、智”的道德伦理观,这种思想深刻
湘西自治州作为苗族、土家族以及 其他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许多富有地方 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是 中华建筑艺术的瑰宝。湘西自治州的传统 建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建在河水沿岸 或山地的具有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干栏式 吊脚楼,另一种是融入汉族穿斗式和抬梁 式结构的房屋,这种房屋并加入了马头墙 和黑瓦屋顶 [1]。为了寻求最淳朴真实的湘 西传统建筑特点,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元 素,使优良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在 现代建筑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笔者亲自到 湖南湘西的边城、凤凰古城和德夯的土家 族和苗族聚居地进行考察。
第一,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山坡是吊 脚楼的重要支点,与其他地势较低的支点 形成平衡,依附于自然地形,建筑条件十 分宽泛,能在许多普通建筑无法搭建的土 地条件下建立。可以在半山腰或者是河流 沿岸建造,节约占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 利用率,也符合湘西较大的地形起伏状态。
第二,整体都是用当地盛产的杉木 建造。除了屋顶用瓦片搭建,吊脚楼整 体都是用当地盛产的杉木建造。杉木具 有防腐防潮,易于加工,竖直坚硬,牢 靠耐磨损的特点。因湘西地区经济情况 的限制,用木材搭建房屋,可以大大地 减轻成本。同时,也相当符合湘西少数 民族亲近自然,喜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的思想理念。使用天然的原材料搭建房
湘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 温湿热;年降水量大,多集中在春、夏两 季。此外,由于湘西山地多、起伏较大, 导致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海拔不同的地区 其气候明显不同,海拔每升高 100 米,平 均温度就会下降 0.6℃左右,降水量也会 增加 50 毫米左右。山地的迎风面和被风 面其气候也有明显差异。这样的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