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继元谈高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想登上那座山。”他回答。
“别想这件事了,”店主说,“那山可险了,天气又这么恶劣。”
“但是我坚信能登上去,”男人说,“我的心已经在山顶了,我的身体追上我的心,不会太难。”
“可是,心在那儿,身体就一定能在那儿吗?”店主道,“心随身在,不也很好吗!”
……
这则故事引起你哪些联想?怎样的思考?请就“身与心”的关系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韩梅梅:老师,我们这个学期做的高考模拟题,有很多是自拟题目,自定文体的。您说,考试的时候,是先写题目好,还是写完了作文,再加题目好?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北京市高考语文近年来在题目要求上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拟题目作文,二是命题作文。在考试的时候,自拟题目的作文,最好的做法是先拟定题目,然后再写作。因为题目是对作文题材和主旨的限定与约束,有了题目,就可以依据题目写下去了。如果没有题目,写作就缺少了主旨的限制,随着自己临时的思路写下去,很容易跑题。一篇跑题的作文,尽管加上了一个好题目,也不能说是好作文。当然,我们也不能够为了一个题目冥思苦想,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没有成熟题目的情况下,可以临时想一个扣住主旨的题目,在心里记下或者写在非答题卡的试卷某处,作文写完了,再把题目完善。
韩梅梅:老师您还是说说优秀的作文吧。
老师:好的。我们还是回到顺义二模试题上来吧。
第一篇优秀的作文题目是“让身随心——读张海迪”
【首段】梦境里,海迪是一只蝴蝶随风而起,随心而上。她的梦在她的笔尖流淌,在她的文字里脱去束缚,生出翅膀。偶然购得一本海迪的散文集,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这个可以随心抵达无数顶峰的女子。
①教育不是拔苗助长
②成才不等于填鸭
③莫让人生走太急
④成长无关快慢
⑤在快时代”“慢”下来
⑥只有一个人是朗朗
⑦培养孩子要趁早
⑧快乐成长比快速成功更重要
⑨学习不必求猛进
⑩孩子,你的成长要慢慢来
韩梅梅:这些题目很好。老师我还有一个发现,不知道是不是有道理?
老师:你说说看吧。
韩梅梅:我发现这些好的题目有如下特点:第一,题目的文字,不管是短语还是句子,都是清楚明白,文理上说得通的。第二,题目的内容都和材料的主体内容相关,有些题目,在内容上还嵌入了材料中的文字。看来,拟题一定要贴紧材料,老师我说得对吧?
老师:说得非常好,写作方面你很有悟性。我们再看看那些不成功的拟题。
成为一株最美的海棠花
切忌浮躁,归于平静
回到普通就是不普通
时不我待
时事造就人才
我的青春谁做主?
活在当下
何必很明显,这些题目离材料太远,会严重影响写作过程,也会影响作文得分。
二首段和尾段
韩梅梅:老师,您讲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拟题,我都明白了,但有时候,心里明白了,就是难下笔。您给讲讲怎样起笔和收笔吧?
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玻璃杯中放沙子、放石头的问题;
2011年,对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冠军的讨论;
2012年铁路工人老计的故事;
2013年,科学家、文学家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
由这些作文题我们能够看出,所给的材料越来越生活化。高考作文,就是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生命、人生、社会等的理解和见解。因此,优秀的、高分段的高考作文,其主旨一定是真实、准确、深刻地表达了对生活理解。
以上是对材料题旨的分析。再看优秀文题:“去追随你那颗心”“身心之辩”“身在哪儿,心也要在哪儿”“让心灵跟上身体”“身随心去的苦旅”“追寻自己的本心”。上述作文都扣住了题旨中“身”与“心”的关系。
韩梅梅:这些作文审题立意方面确实做得很好,看到这些题目,就能够感受到这些同学思维的深刻性。但是他们作文的第一段,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师:起笔就是作文的第一段,收笔就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一篇考场作文,能够引起阅卷老师集中关注的点有两类,一是结构性关注,二是内容性关注。结构性关注,就是阅卷者对于题目、开头第一段、结尾段,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针对每一个段落来说,又会对段落的第一句和结尾句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考场作文要力争题目、首段、尾段有亮色。内容性关注,主要是对文章的立意深刻性,文章风格的鲜明性,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方面有比较深的印象。
老师:韩梅梅好。高考确实很近了,复习的时间不多了,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们就先从语文高考的考场说起吧。语文是第一场考试,试卷发下来,监考员不让考试动笔,但此时可以看试卷。这时候要把语文试卷快速做一个概览,了解试卷基本结构。特别是要看看作文题、微写作题的要求。之后,就可以认真研读第一道题,最好能够在正式答卷前在心里确定一些选择题的选项,这样就节省了一些做题时间。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对于这样一则材料,我们阅读过后,第一要做的是抓住材料的主体内容,也就是材料的题旨。在这篇材料中,主体的内容讲的是培养孩子,让孩子成长、成功、杰出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些呢?材料里给了两种做法,一是速成法,让孩子早学、多学、快学,使其迅速成才。二是慢成法,让孩子学得不猛、不多,不急,最终使其成为杰出人才。在这里“速成”“慢成”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让孩子的人生成功、杰出。所以怎样培养孩子,使之成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体内容。
第二篇优秀作文的题目是《身在哪儿,心也要在哪儿》。
【首段】我打开微信,看到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动态:城市生活太单调了,真想去农村住啊!我回复他一句:身在哪儿,心也要在哪儿。
【尾段】想了这些,我又给那微信的作者回复一句:还是不要去农村了,如果实在想去,就买一幅乡村画,挂在墙上吧。
首段以细节描写方式开篇,内容是生活化的,表现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关注与理解。最后一句扣住题目,保证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同时,也开启了下文内容
韩梅梅:老师,首尾两段这么重要,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呢?
老师:我还要结合作文来说才好理解。就以顺义二模作文题为例吧。以下是顺义区二模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按要求作文。(50分)
远方有一座高山,景色十分壮观美丽,只是山又高又陡,绝少有人能登上去。
一个暴风雨之夜,山下的旅店住进一个男人,店主问他去哪里。
韩梅梅:您对在这几年北京高考材料作文的回顾,确实让我们对高考作文的认识更清晰了。您看,能不能从我们做过的作文里举例说说审题和拟题的过程?
老师:好的。我们以2014年海淀区语文一模作文为例。
海淀一模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微博]们的热议。
老师:题目自拟,往往是给材料作文的要求,因此,所拟定的题目一定要和材料相关,一定要和题旨一致,也一定要和主旨一致。拟题的问题,实际上源于审题。
韩梅梅:老师,您就也说说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吧?
老师:好的。我们回顾一下北京市高考近几年作文题,发现给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从生活中出发的,是现实生活的材料,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第二要做的是,抓住关键的,具有限定的词语。在这则材料中,“快”“慢”;“早”“晚”;“多”“少”就是关键词语。
因此,这则材料表达出的完整的题旨就是:将孩子培养成功,怎样的方法最好,是“快”还是“慢”;“早”还是“晚”;“多”还是“少”。
第三要做的是,根据题旨确立题目,让题目和题旨一致。比如,以下的题目就很好:
老师: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有承题的功能,或者是对题目做解释,或者是将题目做引申。它还有引起下文的功能,第一段是为以下段落开路的,他必须为文章的展开打开局面。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将所有的意思说尽了,将文章发展的道路封死了,文章就写不下去了。就会变成想一段写一段,短语段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文脉就断了。第一段还有概括全文的功能。全文的内容应当都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第一段提出了什么,全文就应当借此回答什么,否则就将文不对题。第一段还有照应功能,使得文章具有完整性。
尾段回扣首段,确保文章内容的完整性。最后一句意味深长,将全文内容引入一个启发人们想象的情境里,升华了文章内容。
第三篇优秀作文的题目是“去追随你那颗心”。
【首段】几个月前表姐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宣布她要去西藏了,发了一条消息说“我的心早已在西藏了,想着那白云蓝天清澈的湖水,我的人也要赶快的过去。”看了这句话我笑了,表姐的乐观打动了我。西藏之行她计划了好久,准备了好久,终于可以出发了。可是我又有些不安,不是为表姐,而是为我自己——我的心呢,它应当到哪里去呢?
牛栏山一中高级教师、语文组组长梁继元老师
临近高考,高三语文课代表韩梅梅同学找到老师,就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向老师提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是师生二人的谈话摘要。
一审题和拟题
韩梅梅:老师好。现在就要高考了,语文复习都在按计划进行,就是作文总让我感到不知怎么复习才好。真的不敢想象,到了高考那天,拿到试卷,我会怎样面对作文。
韩梅梅:老师,如果先看了作文题,会不会影响前面基础题的作答呢?
老师:不会的。如果不看作文题,先做基础题,基础题做完了,大脑已经经历了一个紧张的过程,突然看到作文题,无心理准备,就可能一下子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影响作文的审题、构思。动笔前先看作文题的好处在于,在做基础题时,你的心中已经暗暗地有了一个对作文题的认知。或者说,你在认真地做基础题的时候,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已经在为作文的写作做准备了,这个准备甚至连自己都觉察不到。基础题做完了,再看作文题,不是陌生的面孔,而是熟悉的文题。再做审题构思,就水到渠成了。
韩梅梅:听说高作文题目只占2分,是不是没有题目也只是损失2分呢?
老师:高考作文题目确实是占2分。但高考阅卷是具有相当主观性特点的。一个没有题目的作文,给阅卷老师的印象不佳,在不知不觉中,无题目的作文,除了扣除2分之外,还会有一些主观印象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是在无形中形成的,这就远不止是2分的问题了。
韩梅梅:看来高考作文一定要有题目。老师,在题目拟定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的吗?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这是一则有寓意的材料,在这则材料中,“高山”喻指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实现的目标。“身”,喻指身体,自身所处的条件、实力等。“心”,喻指心灵、思想、信心、信念志向、目标、理想、愿望”……“心”与“身”的关系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店主的主张是,理想的实现,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依据能力和条件来实现梦想,完善人生,不一定非得追求所谓远大目标。登山者的主张是,要有高远的志向,要以理想来引导行动。
有些学生第一段写得不成功,就直接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比如西城二模一篇作文开头:
“某汽车公司请路人为其两款汽车评分以作市场调研。A款尽管看似平均分高,担起评分均为一般之分。B款看似分低,虽然有1、0.然而也仍然有9、10这样看似完美的分数。的确得到6、7、8这样平淡无奇的分数可以保证稳妥,但若人生没有9、10分又哪来的惊艳(?)汽车的评分与选择与我们的人生一样,尽管不完美,但绝不甘于平凡,宁求9分10分,就像公司最终选择了B款。”
【尾段】让身随心吧。一次次翻开海迪的书,一次次欣赏她的心灵的巅峰。她的生活里,轮椅是她的腿脚,她的心灵中,文字是她的登山之梯。
首段从细节描写起笔,描写适度。内容上,为文章的展开留下“活口”,没有写成封闭式的,将所有话都说尽的首段。“山峰,顶峰”,与材料内容相合。尾段呼应题目、首段,最后一句,是对张海迪生命中,心的引领,身的追求的形象概括。以形象起笔,又以形象收笔,内容上也得到升华。
首先这个开头对材料的内容陈述缺乏选择。写作中,引述材料应当是二度创作,是将材料为己所用,是将材料内容有选择的化入自己的文章中,成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而不是生硬的摘抄材料。
其次,这个开头,是一个封闭性的意义段,话已经说尽了,没有给第二段留下开口。第二段若是写下去,就只能解释第一段,之后第三段又会解释第二段,形成一种繁复啰嗦的意义重叠。或者用直接引述来写第二段,用一系列的事例来填充文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这篇做作文,都会因为第一段的失误而降低档次。
“别想这件事了,”店主说,“那山可险了,天气又这么恶劣。”
“但是我坚信能登上去,”男人说,“我的心已经在山顶了,我的身体追上我的心,不会太难。”
“可是,心在那儿,身体就一定能在那儿吗?”店主道,“心随身在,不也很好吗!”
……
这则故事引起你哪些联想?怎样的思考?请就“身与心”的关系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韩梅梅:老师,我们这个学期做的高考模拟题,有很多是自拟题目,自定文体的。您说,考试的时候,是先写题目好,还是写完了作文,再加题目好?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北京市高考语文近年来在题目要求上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拟题目作文,二是命题作文。在考试的时候,自拟题目的作文,最好的做法是先拟定题目,然后再写作。因为题目是对作文题材和主旨的限定与约束,有了题目,就可以依据题目写下去了。如果没有题目,写作就缺少了主旨的限制,随着自己临时的思路写下去,很容易跑题。一篇跑题的作文,尽管加上了一个好题目,也不能说是好作文。当然,我们也不能够为了一个题目冥思苦想,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没有成熟题目的情况下,可以临时想一个扣住主旨的题目,在心里记下或者写在非答题卡的试卷某处,作文写完了,再把题目完善。
韩梅梅:老师您还是说说优秀的作文吧。
老师:好的。我们还是回到顺义二模试题上来吧。
第一篇优秀的作文题目是“让身随心——读张海迪”
【首段】梦境里,海迪是一只蝴蝶随风而起,随心而上。她的梦在她的笔尖流淌,在她的文字里脱去束缚,生出翅膀。偶然购得一本海迪的散文集,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这个可以随心抵达无数顶峰的女子。
①教育不是拔苗助长
②成才不等于填鸭
③莫让人生走太急
④成长无关快慢
⑤在快时代”“慢”下来
⑥只有一个人是朗朗
⑦培养孩子要趁早
⑧快乐成长比快速成功更重要
⑨学习不必求猛进
⑩孩子,你的成长要慢慢来
韩梅梅:这些题目很好。老师我还有一个发现,不知道是不是有道理?
老师:你说说看吧。
韩梅梅:我发现这些好的题目有如下特点:第一,题目的文字,不管是短语还是句子,都是清楚明白,文理上说得通的。第二,题目的内容都和材料的主体内容相关,有些题目,在内容上还嵌入了材料中的文字。看来,拟题一定要贴紧材料,老师我说得对吧?
老师:说得非常好,写作方面你很有悟性。我们再看看那些不成功的拟题。
成为一株最美的海棠花
切忌浮躁,归于平静
回到普通就是不普通
时不我待
时事造就人才
我的青春谁做主?
活在当下
何必很明显,这些题目离材料太远,会严重影响写作过程,也会影响作文得分。
二首段和尾段
韩梅梅:老师,您讲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拟题,我都明白了,但有时候,心里明白了,就是难下笔。您给讲讲怎样起笔和收笔吧?
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玻璃杯中放沙子、放石头的问题;
2011年,对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冠军的讨论;
2012年铁路工人老计的故事;
2013年,科学家、文学家关于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对话。
由这些作文题我们能够看出,所给的材料越来越生活化。高考作文,就是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生命、人生、社会等的理解和见解。因此,优秀的、高分段的高考作文,其主旨一定是真实、准确、深刻地表达了对生活理解。
以上是对材料题旨的分析。再看优秀文题:“去追随你那颗心”“身心之辩”“身在哪儿,心也要在哪儿”“让心灵跟上身体”“身随心去的苦旅”“追寻自己的本心”。上述作文都扣住了题旨中“身”与“心”的关系。
韩梅梅:这些作文审题立意方面确实做得很好,看到这些题目,就能够感受到这些同学思维的深刻性。但是他们作文的第一段,真的那么重要吗?
老师:起笔就是作文的第一段,收笔就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一篇考场作文,能够引起阅卷老师集中关注的点有两类,一是结构性关注,二是内容性关注。结构性关注,就是阅卷者对于题目、开头第一段、结尾段,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针对每一个段落来说,又会对段落的第一句和结尾句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考场作文要力争题目、首段、尾段有亮色。内容性关注,主要是对文章的立意深刻性,文章风格的鲜明性,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方面有比较深的印象。
老师:韩梅梅好。高考确实很近了,复习的时间不多了,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们就先从语文高考的考场说起吧。语文是第一场考试,试卷发下来,监考员不让考试动笔,但此时可以看试卷。这时候要把语文试卷快速做一个概览,了解试卷基本结构。特别是要看看作文题、微写作题的要求。之后,就可以认真研读第一道题,最好能够在正式答卷前在心里确定一些选择题的选项,这样就节省了一些做题时间。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对于这样一则材料,我们阅读过后,第一要做的是抓住材料的主体内容,也就是材料的题旨。在这篇材料中,主体的内容讲的是培养孩子,让孩子成长、成功、杰出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些呢?材料里给了两种做法,一是速成法,让孩子早学、多学、快学,使其迅速成才。二是慢成法,让孩子学得不猛、不多,不急,最终使其成为杰出人才。在这里“速成”“慢成”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让孩子的人生成功、杰出。所以怎样培养孩子,使之成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体内容。
第二篇优秀作文的题目是《身在哪儿,心也要在哪儿》。
【首段】我打开微信,看到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动态:城市生活太单调了,真想去农村住啊!我回复他一句:身在哪儿,心也要在哪儿。
【尾段】想了这些,我又给那微信的作者回复一句:还是不要去农村了,如果实在想去,就买一幅乡村画,挂在墙上吧。
首段以细节描写方式开篇,内容是生活化的,表现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关注与理解。最后一句扣住题目,保证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同时,也开启了下文内容
韩梅梅:老师,首尾两段这么重要,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呢?
老师:我还要结合作文来说才好理解。就以顺义二模作文题为例吧。以下是顺义区二模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按要求作文。(50分)
远方有一座高山,景色十分壮观美丽,只是山又高又陡,绝少有人能登上去。
一个暴风雨之夜,山下的旅店住进一个男人,店主问他去哪里。
韩梅梅:您对在这几年北京高考材料作文的回顾,确实让我们对高考作文的认识更清晰了。您看,能不能从我们做过的作文里举例说说审题和拟题的过程?
老师:好的。我们以2014年海淀区语文一模作文为例。
海淀一模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微博]们的热议。
老师:题目自拟,往往是给材料作文的要求,因此,所拟定的题目一定要和材料相关,一定要和题旨一致,也一定要和主旨一致。拟题的问题,实际上源于审题。
韩梅梅:老师,您就也说说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吧?
老师:好的。我们回顾一下北京市高考近几年作文题,发现给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从生活中出发的,是现实生活的材料,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第二要做的是,抓住关键的,具有限定的词语。在这则材料中,“快”“慢”;“早”“晚”;“多”“少”就是关键词语。
因此,这则材料表达出的完整的题旨就是:将孩子培养成功,怎样的方法最好,是“快”还是“慢”;“早”还是“晚”;“多”还是“少”。
第三要做的是,根据题旨确立题目,让题目和题旨一致。比如,以下的题目就很好:
老师: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有承题的功能,或者是对题目做解释,或者是将题目做引申。它还有引起下文的功能,第一段是为以下段落开路的,他必须为文章的展开打开局面。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将所有的意思说尽了,将文章发展的道路封死了,文章就写不下去了。就会变成想一段写一段,短语段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文脉就断了。第一段还有概括全文的功能。全文的内容应当都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第一段提出了什么,全文就应当借此回答什么,否则就将文不对题。第一段还有照应功能,使得文章具有完整性。
尾段回扣首段,确保文章内容的完整性。最后一句意味深长,将全文内容引入一个启发人们想象的情境里,升华了文章内容。
第三篇优秀作文的题目是“去追随你那颗心”。
【首段】几个月前表姐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宣布她要去西藏了,发了一条消息说“我的心早已在西藏了,想着那白云蓝天清澈的湖水,我的人也要赶快的过去。”看了这句话我笑了,表姐的乐观打动了我。西藏之行她计划了好久,准备了好久,终于可以出发了。可是我又有些不安,不是为表姐,而是为我自己——我的心呢,它应当到哪里去呢?
牛栏山一中高级教师、语文组组长梁继元老师
临近高考,高三语文课代表韩梅梅同学找到老师,就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向老师提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是师生二人的谈话摘要。
一审题和拟题
韩梅梅:老师好。现在就要高考了,语文复习都在按计划进行,就是作文总让我感到不知怎么复习才好。真的不敢想象,到了高考那天,拿到试卷,我会怎样面对作文。
韩梅梅:老师,如果先看了作文题,会不会影响前面基础题的作答呢?
老师:不会的。如果不看作文题,先做基础题,基础题做完了,大脑已经经历了一个紧张的过程,突然看到作文题,无心理准备,就可能一下子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影响作文的审题、构思。动笔前先看作文题的好处在于,在做基础题时,你的心中已经暗暗地有了一个对作文题的认知。或者说,你在认真地做基础题的时候,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已经在为作文的写作做准备了,这个准备甚至连自己都觉察不到。基础题做完了,再看作文题,不是陌生的面孔,而是熟悉的文题。再做审题构思,就水到渠成了。
韩梅梅:听说高作文题目只占2分,是不是没有题目也只是损失2分呢?
老师:高考作文题目确实是占2分。但高考阅卷是具有相当主观性特点的。一个没有题目的作文,给阅卷老师的印象不佳,在不知不觉中,无题目的作文,除了扣除2分之外,还会有一些主观印象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是在无形中形成的,这就远不止是2分的问题了。
韩梅梅:看来高考作文一定要有题目。老师,在题目拟定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的吗?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这是一则有寓意的材料,在这则材料中,“高山”喻指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实现的目标。“身”,喻指身体,自身所处的条件、实力等。“心”,喻指心灵、思想、信心、信念志向、目标、理想、愿望”……“心”与“身”的关系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店主的主张是,理想的实现,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依据能力和条件来实现梦想,完善人生,不一定非得追求所谓远大目标。登山者的主张是,要有高远的志向,要以理想来引导行动。
有些学生第一段写得不成功,就直接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比如西城二模一篇作文开头:
“某汽车公司请路人为其两款汽车评分以作市场调研。A款尽管看似平均分高,担起评分均为一般之分。B款看似分低,虽然有1、0.然而也仍然有9、10这样看似完美的分数。的确得到6、7、8这样平淡无奇的分数可以保证稳妥,但若人生没有9、10分又哪来的惊艳(?)汽车的评分与选择与我们的人生一样,尽管不完美,但绝不甘于平凡,宁求9分10分,就像公司最终选择了B款。”
【尾段】让身随心吧。一次次翻开海迪的书,一次次欣赏她的心灵的巅峰。她的生活里,轮椅是她的腿脚,她的心灵中,文字是她的登山之梯。
首段从细节描写起笔,描写适度。内容上,为文章的展开留下“活口”,没有写成封闭式的,将所有话都说尽的首段。“山峰,顶峰”,与材料内容相合。尾段呼应题目、首段,最后一句,是对张海迪生命中,心的引领,身的追求的形象概括。以形象起笔,又以形象收笔,内容上也得到升华。
首先这个开头对材料的内容陈述缺乏选择。写作中,引述材料应当是二度创作,是将材料为己所用,是将材料内容有选择的化入自己的文章中,成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而不是生硬的摘抄材料。
其次,这个开头,是一个封闭性的意义段,话已经说尽了,没有给第二段留下开口。第二段若是写下去,就只能解释第一段,之后第三段又会解释第二段,形成一种繁复啰嗦的意义重叠。或者用直接引述来写第二段,用一系列的事例来填充文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这篇做作文,都会因为第一段的失误而降低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