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因效应/首轮效应(p96)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
的印象最深刻,不易改变,甚至左右后来获得的 新信息的接受效应。
2.晕轮效应(p97),又称成见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局部特征推及对象的
整体,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
3.刻板效应(p97)
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
公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
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
心理变化规律。
一、公众的个体心理
公众心理往往由公众的某些心理偏好所主宰
,进而影响到整个公众的群体特征,这种在 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就是个体(个性)心理特征,具体包括人的 能力、性格和气质。
第三章
公众
• • • •
什么是公众? 公众有哪些特性? 公众有哪些类型? 公众的心理表现如何?

第一节
公众的定义

一、公众的定义 公众是指对一个组织机构的 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 利害关系或影响的个人、群体和 组织。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1、同质性
公众是因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利益
第二节公众的分类
一、按组织的源自文库外对象分类
1、 内部公众
组织内部的领导及员工。
2、 外部公众
组织外的各类公众群体和个人。
3、特殊公众:指新闻媒介,即由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等构成的大众传播媒介。他们的特殊性在于,任何组织都必 须借助新闻媒介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活动
第三节
公众心理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事物对
象的固定印象,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4.末轮效应
事物或活动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认识其他事物
有强烈的影响。
5.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指人们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推移到与
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三、公众态度
(一) 公众态度定义
4、
相关性
特定的公众与特定的组织相关。 由于公关主体――组织的行为和所制定 的政策对公众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公 众态度、言行也影响制约着组织的发展。
5、
多变性
随着组织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公众与组织已经建立的关系会发生 较大的变化。
6、
可导性
环境对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具 有制约性,在不断接受了组织的传 播后,公众的行为倾向会朝着组织 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基础就 在于公众的可导性。
会角色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公众心理的变化, 以适应社会生活。新事务的好奇心理也使得 公共心理发生变化。 4、攀比心理。人们追求高层需求的愿望。攀 比产生满足感,攀比心理存在也是行动的动 力。
(二)公众群体心理倾向
群体心理倾向也称为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人与环境相互作
用而出现的公众对某一对象产生共同的心理状态 和一致的行为倾向。
(二)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产生的逆反
公众渴望变化,追求新奇,富于幻想,千篇一律
、缺乏创意的传播会使公众产生逆反心理。
2、宣传过度产生的逆反 (1)首先宣传量上的过度
A、宣传不分时间和场合,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B、单调的信息内容重复过多。
(2)其次宣传质上的过度 组织的宣传内容或意图超越了公众所能接受的范围。
形成的社会群体。 公众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
2、
群体性
由于公众作为一个组织的公关对象,都是 以特定的角色出现并影响着该组织,并且这 些公众都可以被划在公众的某一类里。
3、
多样性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与其相关的 公众群体多达几十个,而又有更 多的公众群体或个人与该组织的 关系是潜在的,这种关系呈现立 体交叉的状态。
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 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 索。
(一)公众逆反心理概念
所谓公众逆反心理就是公共关系传播作用于公众
的信息超过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 反的心理体验,是公众有意脱离公共关系传播信 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 因公关主体在塑造组织或产品形象过程中的传播 不当,造成的公众情绪和情感上的对抗。
公众的态度是指公众对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某
一问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倾向性。
(二) 公众态度的影响因素
1、利益需求满足程度
2、 知识水平 3、 文化环境 4、群体压力 5、心理定势:首因、晕轮、刻板、末轮、移情
四、公众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
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
二、公众的群体心理分析
(一)公众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1、同一心理。指公众因为面临着共同的社会
问题,形成了共同的社会心态,进而采取一 致的反应方式。 2、从众心理。每一个个体在群体中都会自觉 或不自觉地在知觉、判断、认知和行动上尝 尝表现出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3.变化心理。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个人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