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占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颅咽管瘤:儿童或青少年鞍上卵圆形囊实性病灶,囊壁 强化明显。常不侵犯海绵窦和视交叉。钙化
• 生殖细胞瘤:儿童或青少年多见,表现为鞍上、松果体、 丘脑和基底节区多发病灶,早期发生脑脊液转移,有强 化
• 动脉瘤:血管成像常能确诊
• 转移瘤;原发病灶
高度异常 垂体上缘膨隆 垂体柄偏移 鞍底骨质改变
垂体大腺瘤表现为垂体部位明显占位性病变,肿 瘤上缘可顶至视交叉,引起患者视觉异常,肿瘤 向下可压迫鞍底至塌陷,向两侧可累及双侧海绵 窦并包绕颈内动脉。由于鞍隔的作用使肿瘤中间 呈现束腰征,(也叫雪人征)为典型表现。其信 号特点为:T1WI 表现为等信号,T2WI 表现为高 信号,若有出血或囊变均有信号变化,增强时病 变明显强化。
• 病因:胚胎残余学说--源于颅咽管退化过程中的残留上皮 细胞。
• 发生于垂体上方,常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病变在 T1WI 上可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囊内物质,在 T2WI 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实性部分和囊壁增强扫描时明显强 化。其区别于垂体大腺瘤的重要一点是能找到正常垂体。
病例5:鞍上颅咽管瘤 (14Y)
生殖细胞瘤
• 好发于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可有分叶少有囊变,呈等 T1 长 T2 信 号,强化明显。肿瘤可随脑脊液到处播散,此肿瘤对放疗敏感。生 殖细胞肿瘤通常位于鞍上区域,它可以起源于鞍上池或原发于松果体 区而播散而来。偶尔,这些肿瘤可扩散侵及蝶鞍和起源于蝶鞍本身,以 至于看上去象垂体大腺瘤。大多数生殖细胞肿瘤为生殖细胞瘤,其通 常无专门的信号特点但典型的具有明显和均匀的强化。当累及蝶鞍 时一般位于后部。
• Rathke 囊肿囊液内容物的病理组织学不同,其影像学表 现呈现复杂化和多样性。当囊液为淡黄色或淡粉色液体, 含有较少量蛋白质、胆固醇和脱落细胞碎屑时,CT 多呈 低或等密度;囊液呈胶冻状或褐色黏液,含有丰富的胆 固醇结晶、含铁血黄素时,CT 多为高或混杂密度。
• 当囊肿含有较少量蛋白质、胆固醇和脱落细胞碎屑时, T1WI 呈低或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当囊肿含有丰富 的胆固醇结晶、含铁血黄素时,T1WI 呈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 束腰征 • 颈内动脉包埋
→↙
→←
→←
鞍区见一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可见典型束腰征、雪人征(腺瘤通过鞍膈 向上生长时,由于受到鞍膈的限制而形成对称的切迹)。
颅咽管瘤
• 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的残余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 胚胎残余组织肿瘤。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
MRI: 上述部位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 亦可为等信号灶 明显强化,可见小囊或小坏死灶 转移灶,弥散的CSF种植显示好
病例6:蝶鞍、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11Y)
脑膜瘤
约15-25%的脑膜瘤发生于鞍区,而蝶骨嵴是脑膜瘤的第 二位的常见发生部位。脑膜瘤通常位于鞍上和宽脑膜基底, 与垂体腺瘤较易鉴别。起源于鞍结节并长入蝶鞍的中线脑 膜瘤除非可观察到脑膜瘤和垂体之间的裂隙或CSF残留, 与垂体腺瘤不易鉴别。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
动脉瘤:
颅内动脉的局灶性异常扩大 瘤体多为圆形、卵圆形,亦可呈不规则形; 边界清楚、锐利。
影像学表现与瘤腔内有无血栓有关:
1、无血栓者:CT平扫呈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 明显均匀强化。
2、部分血栓者:CT增强扫描,中心和囊壁明显强 化--靶征。
3、完全血栓者:CT平扫呈等密度影,增强时仅囊 壁强化。
强化
囊壁无强化 明显,多数实 明显,边缘 质均匀强化 或实质强化
显著、均匀 强化,脑膜
尾征
显著、均匀强 多明显强化,瘤

内有血栓时强化 不均匀
好发 年龄
成人
儿童 青少年
成人
儿童 青少年 任何年龄
• 拉克氏囊肿:囊性,壁不强化,鞍内向鞍上生长
• 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与垂体柄关系不密切。
• 脑膜瘤:宽基底,与脑膜呈钝角相交。可见脑脊液裂隙。
常见鞍区占位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鞍区是各种疾病的好发部位 • 疾病种类多,表现有时相同 • 正确认识,以便诊断和鉴别
鞍区解剖:颅中窝的蝶鞍及其邻近的结构。主要有蝶鞍、 垂体、视神经和视交叉、海绵窦、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 等重要结构,而解剖范围仅约3CM 。
• 海绵窦位于颅中窝蝶鞍的两侧,由胚胎发育期间硬脑膜内 层折叠而成,内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眼、滑车和外展 神经。
(无血栓者,T1WI、T2WI上均为无信号或低信号-流空效应;有血栓者,T1WI、T2WI上均为混杂信 号。)
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有血栓)

头颅CTA: 基底动脉起始部血管局部瘤样突起(宽基底),无占位效应。
拉克氏囊 垂体大腺


颅咽管瘤 脑膜瘤 生殖细胞瘤 动脉瘤
部位 鞍内为主
Baidu Nhomakorabea
形态
规则
正常 垂体
转移瘤
垂体转移瘤常见来源于乳腺或支气管原发,可见 于约3%癌症晚期病人,且只有其中5%-15%的病人有 症状。在表现为垂体肿块症状的病人中转移瘤只占 1%,其MRI鉴别点为小的强化的垂体病灶而无蝶鞍扩 大。在鞍隔水平的切迹导致的”哑铃状”形态和第 三脑室下隐窝受侵多于移位也是其典型表现。
病例3:蝶鞍转移瘤(49F,乳癌术 后三年)
Rathke’s囊肿
Rathke’s囊肿
垂体瘤
• 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和垂体大腺瘤。 • 其中小于 1 cm 的称为垂体微腺瘤。在磁共振的 T1WI 和 T2WI 上垂体微腺瘤的信号变化较为复 杂,可低信号、高信号或等信号,因此仅凭信号 异常诊断疾病有些困难,还应注意其他间接征像, 比如垂体上缘突起,垂体柄偏移等等,增强扫描 时微腺瘤多表现为低于垂体强化。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颅骨有无累及 等)。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均匀 、显 著强化,脑膜尾征。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病灶呈均匀、显著强化,以宽基底与前颅窝底相连, 冠状位和矢状位见脑(硬)膜尾征; 肿块突入鞍上池,向上推压视交叉,后缘紧邻垂体柄,与双侧颈内动脉相邻。 (脑膜尾征:增强扫描,肿块邻近的增厚硬脑膜呈窄带状强化,随着远离肿瘤 而逐渐变细。)
几种常见占位性病变
Rathke's囊肿 垂体腺瘤 脑膜瘤 颅咽管瘤 生殖细胞瘤 脑转移瘤 动脉瘤
鞍内占位
Rathke’s囊肿
鞍区Rathke囊肿是鞍区的先天性非肿瘤性疾病。1913年Goldzieher 首次报道,多数学者认为在胚胎发育4周时消化管的颊泡发育成一 憩室样结构称Rathke囊袋,11周至12周时随Rathke囊袋前后壁增 生,形成垂体前部、中部,垂体前部和中间部之间残留小腔隙,该 腔隙逐渐被上皮细胞内折所充填。当腔隙内液体、粘液和细胞碎屑 等分泌物增加时,腔隙明显扩张成囊状,即形成Rathke囊肿。其囊 壁内覆盖单层纤毛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并含有粘液分泌腺,个别 病例混有假复层磷状上皮细胞,囊内容物主要为黄白色粘液及液体 或胶冻状物质,个别情况可含有胆固醇结晶。Rathke囊肿临床表现 没有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与垂体瘤、颅咽管瘤相似。CT及MRI检查 是诊断Rathke囊肿最好的方法,Rathke囊肿为圆形或类圆形薄壁 囊状病变。
密度 信号
钙化
存在 不均匀囊性
少见
鞍内为主 束腰征 消失
鞍上为主 椭圆形 存在
鞍内或鞍 旁 规则
存在
鞍上为主
边缘清楚、稍 不规则 存在
鞍内或鞍旁
圆形,光 滑 存在
不均匀 少见
不均匀,多 为囊实性
多见,壳样 或斑点样
均匀,较高 不均匀稍高密 均匀稍高密
或等密度

度/流空信号
多见,斑点 样或砂粒样
少见
少见,位于 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