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病防治

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病防治
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病防治

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病防治

靳军阳 1,闫磊 2,3,薛永康 2,3,赵玉玺 2,3,潘磊 2,3,李振亚 2,3,皇超英 2,3,张震 2,3

【摘要】摘要:围产期是奶牛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围产期也是奶牛能量代谢病的高发时期。主要从能量代谢病的危害、能量代谢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生产中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以及治疗和预防能量代谢障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湖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8(039)012

【总页数】6

【关键词】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奶牛酮病;脂肪肝;治疗预防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6110051020);濮阳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70106)

奶牛妊娠后期(产前2~3周)至泌乳初期(产后2~3周)这一阶段称为围产期,国外学者亦将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期[1]。围产期对临产前母牛、胎犊、分娩后的母牛以及新生犊牛的健康极为重要。围产期虽然短,但它是奶牛生产和泌乳最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内分泌还是代谢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以围产期的能量代谢管理是泌乳、繁殖的关键。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酮病、脂肪肝)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能量负平衡。低糖血症(肝糖异生减少)、脂肪动员、肝脂沉积增加和酮体生成增多(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是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

围产期奶牛管理要点

围产期奶牛管理要点 2014-05-19 06:21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25 [ 字号:大中小] Ilan Dagoni 以色列著名兽医专家韩超默沙东动物保健大客户经理 一、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1.围产期的概念 我们把奶牛的每一个胎次分成干奶期和泌乳期两部分,泌乳期和干奶期的节点就是分娩,分娩之前是干奶期,分娩之后是泌乳期。围产期主要是产前及产后三周。产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产后三周是新产牛阶段。 2.围产期的重要性 成功的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下一胎次获得高产和高的繁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围产期饲养管理不当所犯下的错误,会持续影响到下一胎次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干奶期有将近5~6周的时间,干奶早期定义为干奶前期。我认为干奶前期非常重要,它对整个围产期的顺利过渡以及后续的成绩产生非常重要。 (1)造成奶量减少的因素 另外,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产奶量,也影响到牛的繁殖性能,表1是以色列牧场的一个报告,它展示了很多因素会造成奶量的损失,而且这些因素和管理有关系。比如新产牛的阶段;产后疾病的高发;膘情控制的不合理;应激状态,包括天气热的时候分娩;干奶期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等,都会造成后续奶量的损失。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胎305天的产奶量能达到10吨多,这个阶段有262头犊牛出生,其中,87头奶牛是在夏季产犊。夏季产犊牛的胎次奶量相对于平均10.2吨的水平要低将近五百多公斤。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大于二胎牛数据,305天的产奶量达到13685公斤,而在这个阶段里总共有344头牛产犊,其中有93头牛是在夏季产犊,我们看到夏季产犊牛的奶量相对于平均的13吨,降低了将近1吨的水平,就是降低了982公斤。所以随着胎次越高,夏季应激时,牛群胎次的产量会影响得更大。所以,夏季的时候尽量减少牛的分娩,同时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让干奶期的牛也减少。这样,可以顺利让奶牛度过干奶前期,围产后期包括产后三周新产牛阶段。使奶牛在这些阶段少一些,否则会对胎次整个奶量影响非常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二胎牛干奶期的长短会影响它们的产量。我们发现大于二胎的344头牛,这些牛平均的奶量是13.6吨,其中105头牛,它们干奶期低于58天,也就是说,干奶期不够长,那么这105头牛的胎次奶量,每头牛每一胎次降低了760公斤。所以,干奶期短的话会降低下一胎次整个的奶量。 表1 造成奶量减少的因素 (2)产后疾病和产奶量 从下图可以看出,健康牛和存在产后疾病的牛产奶量的关系。首先我们看到健康牛只,相对于产后疾病牛,不仅分娩早期的奶量是快速上升的,而在整个胎次,奶量也是一直增加的。所以,健康牛相对于有过这种产后疾病的牛来说,整个胎次的奶量会提高很多。 表2产后疾病和产奶量关系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营养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一、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原理 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是构成动物有机体体质、供给生存能量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也是动物转化和生产肉、蛋、奶等主要动物性产品的材料来源。这三种营养素的不平衡,多引起动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过程紊乱,由此造成的病理状态为代谢障碍性疾病。 (一)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相互关系 1.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糖是生物有机体重要的碳源和能源,可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的碳链结构,再以氨基化或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例如葡萄糖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丙酮酸、。一酮戊二酸、草酞乙酸以及羚丙酮酸,这四种酮酸经氨基化或转氨基反应分别生成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此外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尚可供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之用。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除亮氨酸之外,其他氨基酸的碳骨架均可转变为糖。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变。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先转变为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再转变为丙酮酸、。一酮戊二酸、草酞乙酸以及轻丙酮酸,然后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脂肪酸虽经p一氧化生成乙酞辅酶A后,再与草酞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入三梭酸循环,从而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相联系,但这种由脂肪酸合成氨基酸碳链结构的可能性是受限制的。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酸通过丙酮酸既可转变为甘油,也可脱梭转变为乙酞辅酶A而合成脂肪酸。 3,糖与脂类的相互联系:糖与脂类也可以相互转变。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磷酸二Tr 丙酮可被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接生成乙酞辅酶A,然后再缩合成脂肪酸。 脂类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经过磷酸化转变为磷酸甘油,再转变为磷酸二轻丙酮,后者异生为糖。至于脂肪酸转变为糖的过程,则有一定的限度。脂肪酸通过p一氧化生成乙酞辅酶A。在动物体内,不存在乙醛酸循环,通常情况下,乙酞辅酶A都是经三竣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糖的机会很少。虽然同位素实验表明,脂肪酸在动物体内 也可以转变为糖,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其他来源补充三梭循环中的有机酸。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糖、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都是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和密切相关的。三按酸循环不仅是各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而且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 (二)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原理 1.碳水化合物代谢扰乱:在动物饲料中糖是数量最多的营养物质,占饲料的80%左右,甚至更多。由于各种原因 引起动物体摄入不足,体内的糖得不到补充时,可使动物体内的代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在激素的调节下产生的(表2-1)0 表2-1饥饿对血浆中某些激素和燃料浓度的影响 (1)肌肉组织释放氨基酸的速度加快:激素平衡的改变使骨骼肌的蛋白质分解加快,释放出氨基酸。释放出的氨 基酸大部分转变为丙氨酸和谷氨酞胺,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糖异生作用的原料或者成为燃料。: (2)糖异生作用增强:胰岛素对糖异生作用具有抑制作用,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大大减弱了这一作用。同时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以氨基酸为原料的糖异生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增加,大大加快了肝脏摄取丙氨酸,并以丙酮酸异生为糖的速度。所以在饥饿时,氨基酸(特别是丙氨酸)的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虽然肌肉组织释放出的丙氨酸增多,但血液中的丙氨酸浓度反而降低。同时,肌肉组织释放出的部分谷氨酞胺,随血液循环进入肠道时被肠勃膜细胞摄取,并转变为丙氨酸,再由门静脉进入肝脏,成为葡萄糖的另一重要来

第七版奶牛营养需要(中文版)

一、干物质采食量 1. 概述 干物质采食量(DMI)在营养学上极为重要,这是因为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真实或精确估计DMI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排放到环境中的养分增多。超量的养分排放对环境有毒害作用,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有多种因素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已经提出了各种用以确定和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基于瘤-网胃物理充满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谢-反馈调节因子(I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 和Tolkamp,1996)等理论。虽然每种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几种理论中多种刺激因素的加性效应在共同调节DMI(Forbes,1996)。 据认为,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在瘤-网胃(可能还包括皱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Allen,1996)。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 代谢-反馈调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动物本身具有最大的生产潜力,并具有为了满足生产需要而最大限度利用养分的能力(Illius和Jessop,1996)。当养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的吸收超过需要或者吸收的养分比例不当时,机体启动负代谢-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DMI。 另外一个代谢调节理论是Ketelaars和Tolkamp(1996)提出的基于氧消耗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动物会以一定的速率消耗摄入的净能,在这一速率下,动物利用氧的程度最优,而产生导致衰老自由基的数量最少。 除了物理、代谢和化学稳恒因素的错综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动物DMI外,动物的心理和感觉因素也起作用(Baumont,1996)。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准确预测反刍动物的DMI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原因主要是调节DMI的刺激因素复杂、纷乱和了解甚少。其他有关DMI的讨论和综述文章,请参见Baile和McLaughlin(1987);Forbes(1995);Ketelaars和Tolkamp(1992a,b);Mertens(1994),以及NRC(1987)。 对于泌乳奶牛来说,产奶(消耗能量)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4~8周,而DMI(能量采食量)高峰通常滞后,在产后10~14周才能达到(NRC,1989)。关于是否采食促进产奶还是产奶促进采食? 至今仍存争议。基于能量进食调节理论和其他理论(Baile and Forbes,1974;Conrad等,1964;Mertens,1987;NRC,1989),似乎是奶牛消耗饲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也就是说产奶促进采食。 泌乳奶牛通过增加能量采食量来补偿其能量消耗的情况,在许多添加生长激素的试验中得到明确证实。在这些试验中,干物质采食量随产奶量的升高而增加(Bauman,1992;Etherton和Bauman,1998)。 2.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方程式 1.1 泌乳奶牛以前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采用了不同方法来预测DMI。1971年版《奶牛营养需要》(NRC,1971)简单地推荐泌乳牛前6~8周及以后阶段根据能量需要来预测随意采食量。在1978版本的《奶牛营养需要》(NRC,1978)中,DMI指南的建立是根据一套精心挑选的试验结果建立起一个修正数据表格。将奶牛体重和4%校正乳作为因子来估测DMI,DMI一般占体重的2%~4%。在NRC(1989)版本中,预测DMI以能量需要理论为基础,并简单地表示为: 式中产奶净能(NEL)包括用于维持、产奶和补偿体重损失所需的能量。预计的干物质采食量还需要进行校正,在产奶最初3周阶段DMI预测值应减少18%;当饲喂发酵饲料时,饲粮水分含量在50%基础上水分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100kg体重的DMI应减少0.02kg。在NRC(1989)的版本中,DMI的预测完全是以能量平衡为基础,也就是说,奶牛长期

脂质代谢异常

第二篇代谢性疾病 第四章脂代谢异常 一、概述 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脂质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以往对脂质代谢异常的描述往往使用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这个名词,因为大量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浆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异常增高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的罪魁祸首。随着脂代谢紊乱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用高脂血症命名还不能很贴切地反映其他一些脂质及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情况,如“好”的脂蛋白HDL-胆固醇的降低、“坏”脂蛋白LDL-胆固醇的升高这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代谢紊乱状态,因此目前更倾向于“脂代谢异常”(dyslipidemia)这样的描述。 引起血浆脂蛋白水平变化的原因很多,如高脂肪饮食、体重增加、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降低、基因缺陷、系统性疾病、药物、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以下类别,即主要引起高胆固醇血症(由于LDL水闰增高)以及三酰甘油和胆固醇联合增高等情况。各型高脂血症都已发现几种单基因病变,但很多病例的病因都是多基因的。血浆脂蛋白由于生成过多和/或清除减少而致血浆水平失常。具体分类见表2-4-1

精品文档交流

(一) 脂质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脂质分为:脂肪酸(FA )、三酰甘油(TG )、胆固醇(Ch )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胆固醇(FC )和胆固醇脂(CE )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 (二) 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一种可溶性复合物。只有通过脂蛋白的形式,从肠道消化吸收的和在肝脏合成的脂质才能在血液中转运,进而为机体各组织所利用或贮存。此外,脂蛋白还可转运脂溶性维生素、某些药物、病毒和抗氧化酶。脂蛋白中的脂质包括三酰甘油、胆固醇脂、游离胆固醇和磷脂。 脂蛋白呈球形颗粒状结构,其核心为疏水性的脂质(三酰甘油和胆固醇脂),表层有亲水性的蛋白质、游离胆固醇和磷脂等成分构成。 通常,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残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六种不同的类型,其在脂质转运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见表2-4-2。 表2-4-2 血浆脂蛋白的性质、组成和功能 1. 乳糜微粒(CM ) 乳糜微粒是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上皮细胞的高尔基体中由三酰甘油、磷脂和胆固醇共同形成的。新合成的乳糜微粒在未离心的血浆中处于漂浮状态,其中有apo-B48、apo-AI 和apo-AIV 等载脂蛋白,其特异性的载脂蛋白为apo-B48。在血液中,经过脂蛋白脂酶的作用,乳糜微粒中的三酰甘油 密度 (g/ml ) 颗粒 大小 (nm) 电泳 位置 合成 部位 主要脂质 主要载脂蛋白 主要生理功能 乳糜微粒 <0.95 90~1000 原位 小肠 85%甘油 三酯 apoB48 apoA Ⅰ apoC 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 乳糜微粒 残粒 <1.006 原位 小肠 60%三酰甘油, 20%胆固醇 VLDL <1.006 30~90 前β 肝 55%三酰甘油 20%胆固醇 apoB100 apoE apoC Ⅱ 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 IDL 1.006~1.019 ~ 由VLDL 衍生 25%三酰甘油 35%胆固醇 LDL 1.019~1.063 20~30 β 由IDL 衍生 5%三酰甘油 60%胆固醇 B100 apoE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HDL 1.063~1.21 7.5~10 α 肝、肠、血浆 5%三酰甘油 20%胆固醇 apoA Ⅰ apoA Ⅱ apoC Ⅰ 逆向转运 胆固醇

能量代谢介绍说明

第六章能量代谢 二、选择题 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 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输出功率低, B.有氧代谢, C.ATP生成多, D.乳酸生成较多。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成年女子, D.幼儿。 6、相对代谢率为()。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 D.能耗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A.ATP, B.PCr, C.乳酸, D.都不是。 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的合成与分解。 9、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A.以糖类供能为主, B.以脂肪供能为主, C.呼吸商较低, D.消耗的总热能较少。 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相比()。 A.完全相同, B.要大, C.要小, D.大体相同。 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A.肌红蛋白的含量, B.血乳酸水平, C.30m冲刺速度, D.无氧阈值。 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 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 D.都可产生大量ATP。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测

浙江殷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测项目 推荐书 PCR+测序法

1.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测项目简介 1.1开展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测的必要性 1.1.1 我国出生缺陷的严峻形势 出生缺陷已构成婴儿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成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健康方面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一个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据2012 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国每年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逐渐显现出来的缺陷,出生缺陷总数高达80-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根据WHO和我国合作发表的《出生缺陷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我国每年因新生儿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亿元人民币,仅神经管缺陷一项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用于抚养残疾儿的医疗费用支出每年超过50亿,而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因残疾给一个家庭造成长达几十年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 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由此可见,出生缺陷的现状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人口素质和生命质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 1.1.2 叶酸代谢能力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目前,全世界已经公认,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初发及再发。由于叶酸与DNA的合成密切相关,妇女围孕期若摄入叶酸不足,则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HCY)向甲硫氨酸转化出现障碍,导致高HCY血症或低甲硫氨酸血症。高HCY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同时引起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中HCY水平升高与习惯性流产、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死胎、早产、低体重儿等现象的发生密切相关。低甲硫氨酸血症则会引起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比值降低,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和DNA甲基化,造成染色体不分离现象,引起多种胎儿畸形,如神经管缺陷、唇腭裂和各种染色体缺陷病等。此外,有研究证明妇女在怀孕的前6周内如果摄入叶酸不足,则生育无脑儿和脑脊柱裂的畸形儿的可能性会增加4倍。 叶酸在食物中分布很广,它经过人体肠道吸收后,经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细胞内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嘌呤和嘧啶合成,为DNA、蛋白质的甲基化提供甲基。叶酸代谢障碍是指由于叶酸代谢通路中

LS-DYNA中的能量平衡

LSDYNA中的能量平衡time........................... 4.99735E-03 time step...................... 4.45000E-06 kinetic energy................. 3.80904E+09 internal energy................ 5.15581E+09 spring and damper energy....... 1.00000E-20 hourglass energy .............. 1.34343E+08 system damping energy.......... 0.00000E+00 sliding interface energy....... 1.72983E+07 external work.................. 4.54865E+09 eroded kinetic energy.......... 0.00000E+00 eroded internal energy......... 0.00000E+00 total energy................... 9.11649E+09 total energy / initial energy.. 1.09716E+00 energy ratio w/o eroded energy. 1.09716E+00 global x velocity.............. -6.63878E+01 global y velocity.............. 3.44465E+02 global z velocity.............. -1.86129E+04 time per zone cycle.(nanosec).. 11286 GLSTAT(参见*database_glstat)文件中报告的总能量是下面几种能量的和: 内能 internal energy 动能 kinetic energy 接触(滑移)能 contact(sliding) energy 沙漏能 houglass energy 系统阻尼能 system damping energy 刚性墙能量 rigidwall energy GLSTAT中报告的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是离散单元(discrete elements)、安全带单元(seatbelt elements)内能及和铰链刚度相关的内能(*constrained_joint_stiffness…)之和。而内能”Internal Energy”包含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和所有其它单元的内能。因此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是内能”Internal energy”的子集。由SMP5434a版输出到glstat文件中的铰链内能”joint internal energy”跟*constrained_joing_stiffness不相关。它似乎与*constrained_joint_revolute(_spherical,etc)的罚值刚度相关连。这是SMP 5434a之前版本都存在的缺失的能量项,对MPP 5434a也一样。这种现象在用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方程时不会出现。与*constrained_joint_stiffness相关的能量出现在jntforc文件中,也包含在glstat文件中的弹簧和阻尼能和内能中。回想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不管是从铰链刚度还是从离散单元而来,总是包含在内能里面。在MATSUM文件中能量值是按一个part一个part的输出的(参见*database_matsum)。沙漏能Hourglass energy仅当在卡片*control_energy中设置HGEN项为2时才计算和输出。同样,刚性墙能和阻尼能仅当上面的卡片中RWEN和RYLEN分别设置为2时才会计算和输出。刚性阻尼能集中到内能里面。

奶牛围产期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795367.html, 奶牛围产期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作者:李丹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及技术。 关键词:奶牛;围产期;饲养 1 围产前期的日粮组成 精粗饲料搭配比例由干乳前期的35∶65提高到40∶60,一般喂给泌乳旺盛期给量的1/3 左右(3~4 kg)的精料。此期适当增喂精料,除保证胎儿迅速发育所需营养外,可以为瘤胃 微生物适应产后采食大量精料打下基础。但喂精料过多又将导致产后食欲减退,因此,必须掌握好饲喂量。 为了减少产后代谢疾病(乳热症、酮病)的发生,对有乳热症病史的母牛,可采取产前低钙饲养方法(酸饲养标准低20 %的钙),提高奶牛动用体内钙的能力,防止乳热症极其重要。但在产犊以后应迅速提高钙的含量,以满足产奶时的需要。为了降低奶牛产后胎衣滞留病的发生,可增加日粮中维生素E和硒的水平,但不应超过推荐需要量。研究表明:在围产期注射硒和维生素E,正确补给可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50 %以上。 2 围产前期奶牛的饲喂 通常奶牛在产前会减少采食量,有时在分娩前15 d就开始减食,分娩前的几天最严重。 因此,临产前奶牛日粮粗饲料应以优质、易消化的干草为主,每头每天4.0~4.5 kg,可用东北羊草、秋白草或加部分苜蓿干草、谷草等,但过多喂青贮饲料会导致奶牛过肥,应适当控制喂量。喂给足够数量的干草和青贮,除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外,在此期间,也可少量喂给一些糟渣类饲料和块根类饲料,每头每天喂量原则上不超过5 kg。 3 临产奶牛的管理 奶牛预产期的前15 d转入产房任其自由活动。为了保证安全接产,必须安排有经验的饲 养员管理。产房事先用来苏儿或新洁尔灭消毒,对奶牛的后躯、外阴部、尾部用2 %来苏儿或0.1 %高锰酸钾水刷干净,牛床铺垫清洁褥草(稻草、锯屑等)。保证产房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临近分娩时出现一系列的分娩征兆,如外阴部肿大并松弛,尾根两侧和耻骨之间开始有松弛下降,乳房肿胀等。饲养员必须做好助产接产的准备工作。 4 围产后期的日粮组成

治疗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患者药物Myalept

2014年2月2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Myalept(重组甲硫氨酰-人类瘦蛋白metreleptin)注射用作为替代治疗为治疗瘦蛋白缺乏的并发症,除了饮食,在有先天性全身性或获得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患者。它是目前美国市场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先天性或获得性脂肪代谢障碍并发症的药物,并被美国、欧盟、日本定为孤儿药。 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药物评价II室副主任Mary Parks,医学博士说:“Myalept是第一个适用于伴先天性或获得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合并症被批准治疗和为有这种孤儿(罕见)疾病患者提供一种治疗选择。” 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是伴脂肪组织缺乏的情况。有先天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患者出生时少或无脂肪组织。有获得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患者一般随时间而丢失脂肪组织。因为激素瘦蛋白(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制造,有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患者有非常低瘦蛋白水平。瘦蛋白和其他激素,如胰岛素调节摄取食物。 通过重组DNA 技术制造一种瘦蛋白类似物Myalept。在一项开放,单臂包括48例研究评价Myalep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全身性脂肪代谢障碍也有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试验显示HbA1c (一种血糖控制测量),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减低。.在临床试验中,用

Myalept治疗患者观察到最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头痛,体重减轻,和腹痛。 Myalept禁止用于肥胖症患者。此外,Myalept也没有被批准用于HIV相关的全身脂肪代谢障碍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包括尚未确诊为全身脂肪代谢障碍并发症的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等。 美国是医药分开的国家,药房全部实行严格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对处方药的销售,必须凭美国医生(电子/纸质)处方。如今国内患者可以依托科技,通过好医友国际医疗平台实现远程的病历交互,由美国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电子处方,以正规渠道在好医友美国药房购买到处方药。

奶牛的营养代谢病

摘要本文综述了奶牛的的几种营养代谢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代谢病 近几年我国在奶牛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奶牛饲养规模小,农户对于奶牛养殖技术又比较薄弱,而且奶牛在一年中总是处于高负荷运作状态,故常引发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笔者就产后瘫痪、低镁血症及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疾病的防治做一简要介绍。 1产后瘫痪 1.1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1 )饲料因素。通过对患过此病的乳牛调查,发现饲料单纯,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围产期、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使血液中血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的C 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泌乳时动用骨骼钙的能力降低。饲喂高蛋白、缺碘、离子平衡失调的日粮,都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2 )胎儿因素。在怀孕后期,胎儿的骨骼发育很快,如果饲料中没有补充足够的钙,将导致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后,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减少。(3 )泌乳因素。乳牛在分娩后的泌乳过程中,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使体内钙的丢失超过了钙从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同时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也可产生低血糖性抑制。 (4 )大脑皮质抑制。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同时乳房开始泌乳,大量血液进入乳房,引起脑的血压下降,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这些因素都将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从而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弱,使机体动员骨骼中的钙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钙急速下降。 1.2 症状 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3~5 d 以内。根 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1.2.1典型症状 典型病例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 h。发病前期征兆常 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泌乳减少,站立时后肢频踏,肌肉发抖,行走时后肢摇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发布时间:2012-02-29 作者:王虎 访问次数: 12 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两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懂围产期奶牛的需要,与产奶时喂法相同,缺乏必要的调整和变化,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和经济损失。为此,现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奶农参考。 一、围产前期 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半个月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3~1/2。这种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2.精粗平衡。不要把牛喂得太饱,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这一阶

段精料的最大饲养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另外要保证足量的粗饲料,每天饲喂2~3公斤优质禾本科干草,以促进瘤胃及其微生物区系功能发挥,防止真胃移位。 3.日粮种类前后尽量一致。围产前期的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的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特别是可能出现适口性问题的饲料,如过瘤胃脂肪等添加剂的逐渐添加,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 4.提高日粮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水平应调整为12%~15%,提高围产前期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产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5.添加阴离子盐。为了预防产后低血钙症,以及减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如干物质采食量降低、胎衣不下、产乳热、真胃移位、酮病等,现在应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便是添加阴离子盐,使奶牛尿液pH值降低到 6.0~6.5,即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添加阴离子盐2~3天后,就可以对尿液pH值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是:饲喂后2~4小时采集尿样,用pH试纸测试。 6.饲料中增加镁磷含量。低血镁和低血磷也常常造成围产期奶牛乳热的发生。围产前期给奶牛饲喂含镁量为0.35%~0.40%的日粮可以防止产后血镁浓度的降低,每头奶牛每天饲喂40~50克磷,可满足磷的需要量。 7.严禁饲喂缓冲剂,并控制食盐喂量。因为钠与钾是强致碱性阳离子,一方面会提高粗粮阴阳离子平衡值,容易引起低血钙,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产后乳房水肿的发病率。

第7章能量平衡与健康的体重讲解

第7章能量平衡与健康的体重 ?你对你的体重满意吗? ?控制体重的3个误区: *仅注意到体重 脂肪在身体里所占的比重 *只注意控制体重 控制行为 *只注意短期的努力 零星猝发的行为如“节食”是不起作用的 7.1 能量平衡 ?贮存能量的改变=能量摄入-能量输出 7.1.1 能量摄入 ?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入的能量是唯一来源 ?额外摄取14630kJ能量,就会因此贮存大约435.6g的脂肪 一个苹果中的糖523kJ;普通大小的一块糖所含的脂肪与糖1045kJ 7.1.2 能量输出 ?一种估计所需能量的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检测你的食物摄入量和体重,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平时正常的活动规律 1-2周;至少3次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能量输出 能量输出=基础代谢+有意识活动+食物的热效应 人的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不尽相同 ?食物的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每餐大约5%-10%的能量在进餐后的大约5h内被加速的代谢活动所消耗 ?人们常常想知道如何加速代谢以促进脂肪消耗 *但基础代谢速度是不可能增加太多的;但可以增大你的有意识活动 *非脂肪组织的代谢比脂肪组织要活跃,因此,一种尽可能地提高基础代谢速度的方法就是养成一种每日进行耐力和力量练习的习惯,尽可能增加机体组成中非脂肪部分的比例能量消耗的组成 7.1.3 一个人每天需要多少千焦耳能量 ?以体重68kg的男子为例,假设他是一个学生,每天骑车10min,步行去上课,而其余的时间都在坐着学习,估计他的能量需求范围 *估计基础代谢消耗 男子4. 18kJ/kg·h; 女子3. 76kJ/kg·h 68kg ×4. 18kJ/kg·h ×24h/d=6816kJ/d *估计身体运动的能量消耗 肌肉活动量的大小,不要与“繁忙” 、“活跃”等混淆 久坐型:男子25%-40% 女子25%-35% 轻微活动:男子50%-70% 女子40%-60% 中度活动:男子65%-80% 女子50%-70% 重体力活动:男子90%-120% 女子80%-100% 过度活动:男子130%-145% 女子110%-130% 6816kJ/d ×50%=3408kJ/d

脂质代谢练习题

脂质代谢 一、A1 1、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部位是 A、神经细胞 B、脂肪细胞 C、肾细胞 D、脾细胞 E、乳腺细胞 2、甘油三酯合成的基本原料是 A、甘油 B、胆固醇酯 C、胆碱 D、鞘氨醇 E、胆固醇 3、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0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鲨烯环氧酶 E、甲羟戊酸激酶 4、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A、肾 B、肝 C、小肠 D、脑 E、胆 5、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A、影响基因表达 B、合成磷脂的前体 C、控制胆汁分泌 D、影响胆汁分泌 E、控制膜的流动性 6、胆固醇体内合成的原料 A、胆汁酸盐和磷脂酰胆碱 B、17-羟类固醇和l7-酮类固醇 C、胆汁酸和VD等 D、乙酰CoA和NADPH E、胆汁酸

7、下列物质中参加胆固醇酯化成胆固醇酯过程的是 A、LCAT B、IDL C、LPL D、LDH E、HMG-CoA还原酶 8、胆固醇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是在肝中转化为 A、乙酰CoA B、NADPH C、维生素D D、类固醇 E、胆汁酸 9、血浆蛋白琼脂糖电泳图谱中脂蛋白迁移率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A、α、β、前β、CM B、β、前β、α、CM C、α、前β、β、CM D、CM、α、前β、β E、前β、β、α、CM 10、合成VLDL的主要场所是 A、脂肪组织 B、肾 C、肝 D、小肠粘膜 E、血浆 11、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 A、脂蛋白脂肪酶 B、甘油一酯酶 C、甘油二酯酶 D、甘油三酯酶 E、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酶 12、酮体包括 A、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 C、乙酰乙酸、γ-羟丁酸、丙酮 D、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E、乙酰丙酸、β-羟丁酸、丙酮 13、肝脏在脂肪代谢中产生过多酮体主要由于 A、肝功能不好

罕见的全身脂肪代谢障碍

罕见的全身脂肪代谢障碍 现年27岁的美国女子利兹?维拉斯奎兹(Lizzie Velasquez)被网友戏称为“全球最丑的女人”。她出生时早产了4周,体重不到1公斤,她患上了罕见的马凡氏综合征和脂肪代谢障碍。身高1.57米的利兹天生“零脂肪”,体重只有不到30公斤。 全身脂肪代谢障碍是一种病症,又名全身性脂肪萎缩,为先天性的脂肪萎缩。主要表现为全身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萎缩,伴内脏疾病或某些先天畸形,皮肤出现多毛、黑棘皮病样损害,全身可伴肝大、骨发育加快、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病因】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萎缩是常染色体隐性?z传,通常父母有近亲结婚,目前发现的基因突变包括AGPAT2和BSCL2等。可能由于脂肪贮存缺陷,而致脂质不能正常地贮存于皮下脂肪。 获得性全身性脂肪萎缩的病因还不太确定,可能与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组织活检可有脂膜炎的表现,患者可以存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有人认为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由于脂肪贮存缺陷而导致脂肪代谢亢进的结果。 【临床表现】 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两类。 1.先天性出生时或2岁内发病,表现为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变干,但弹性良好,可伴有黑棘皮改变,腋下、腹股沟等皱褶处最为显著,全身多毛,头发浓密卷曲,前额发际低下可达眉弓部。骨发育较快,身高超过同龄标准,手足关节增大,头颅变长,面容消瘦,下额尖,颧骨凸出,具有特征性面容。躯体肌肉形似健壮,腹肌增厚,腹部膨突,常伴有脐疝。性器官早熟肥大。通常肝脾肿大,血脂高,皮肤形成黄色瘤,心肌肥大,肾功改变,智力不全。3岁时可出现高血糖。 2.获得性临床表现与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萎缩类似,区别在于起病可出现在儿童或成年阶段,起病前脂肪完全正常,在数天到数周内出现全身脂肪萎缩。 【检查】 可行胰岛素抵抗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皮下和内脏脂肪消失。电镜显示脂肪细胞含有许多脂肪小滴。 【诊断】 最主要根据全身皮下脂肪消失同时伴有严重胰岛素抵

脾虚与物质能量代谢_战丽彬

专家笔谈doi:10.11724/jdmu.2014.01.01 脾虚与物质能量代谢 战丽彬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要]中医学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现代医学证实脾的生理功能与物质能量代谢之间存在联系。本文综述了脾虚证患者或动物存在的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包括葡萄糖、蛋白质、脂质、能量、核酸和水液的代谢障碍,主要体现在糖分解产能的方式发生变化,糖原含量异常,蛋白质合成和分解过程异常,甘油三酯代谢及胆固醇的代谢异常,线粒体形态、数量以及功能发生异常改变,DNA和RNA合成减少,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异常等,对脾虚证与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相关性进行评述。本综述对脾虚证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脾的生理功能和脾虚证的实质。 [关键词]脾虚证;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295(2014)01-0001-06 [引用本文]战丽彬.脾虚与物质能量代谢[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6.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ZHAN Li-bin (Institute of Integrative Medicine,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44,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e spleen is"the foundation of acquired constitution","source of generating QI and blood"modern medicine confirms that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splee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energy metabolism.This review describe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and animals appear energy metabolism disorders,including abnormal glucose,proteins,lipids,energy,nucleic acids and water solution metabolism,mainly reflected in ab-normal glycogen content,glucose decomposition,protein synthesis and decomposition process,increased lipid peroxida-tion,decrease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abnormal changes in the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number and function,re-duced synthesis of DNA andRNA,the water channel protein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abnormalities,etc.,and thu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disorders.Therefore,by th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metabolism of the spleen deficiency will help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splee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Key words]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physical metabolism;energy metabolism 中医学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仓廪,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同时,脾又是人体抗御病邪的重要防卫机构,在预防和治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脾是集合消化系统,并涉及其他脏器的重要功能单位,其生理功能包括脾主运化、主统血,并以升清为其主要生理特性。“脾主运化”其内涵涵盖了“运”和“化”两方面,脾主运侧重脾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脾主化则是指脾将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即物质间的转化及物质转变为能量的过程[1]。中医的脾是人体内一个联合机构,它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8123008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33CB53170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优先发展领域)资助项目(20132105130001)作者简介:战丽彬(1964-),女,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医藏象学说脾本质研究。E-mail:libinzhan@hotmail.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