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说课材料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说课材料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说课材料

图1

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⒈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含0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⒉学会应用含0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之间倍半关系的问题。

教学重点: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与应用

教学难点:⒈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

⒉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工具:两个全等的含030角的三角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

1.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问题情境: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钭坡与水平面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在△ABC 中,∠C=90°,∠A=30°,BC=35m ,求AB (如图1)。这个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寻找: 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活动1]

⒈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 ⒉用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

⒈请同学们准备好两个全等的含0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组成平面图形,有几种拼法?

⒉探究:在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个,其中三角形有 个,各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3]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吗?

⒈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如何证明?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 求证:BC=1/2AB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 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如下图)

∵∠ACB=90°, ∴∠ACD=90°.

∵AC=AC , ∴△ABC ≌△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12BD=12

AB . 该性质适用范围是什么?运用该性质可求什么?

三、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⒈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注:01定理满足的条件:⑴直角三角形;⑵有一个锐角等于30°; 02数学语言:01,30,2

Rt ABC A BC AB ?∠=∴=Q ; 03 ,Rt ABC CD AB ?中是的中线,则CD 04作用:计算和证明线段的倍分。 05证明的方法:倍分法。 逆命题成立吗?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请同学们课后验证)

⒉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C A D

B A B

C

D A B C D A B C 注:数学语言:01,,302Rt ABC BC AB A ?=∴∠=Q 四、例题评讲:

例1、如图,△ABC 中,∠ACB=90°, ∠A=30°CD ⊥AB ,AB=4,则BC= ,∠BCD= ,BD= 例2、如图1,∠ABC=30°,AC ⊥BC ,AB=4cm ,

(1) 求AC 的长,如图2,若D 是AB 中点,连结DC ,求DC 的长

(2) 如图3,若D 是AB 中点,DE ⊥BC ,求DE 的长

如图1 如图2 如图3

例3、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 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1/2AD ,BC=1

2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14

AB . 解:∵DE ⊥AC ,BC ⊥AC ,∠A=30°,∴BC=12AB ,DE=12

AD , ∴BC=12

×7.4=3.7(m).

高中三角函数说课稿

高中三角函数说课稿 在高中的教师需要进行三角函数的教学那么相关的说课稿应该如何准备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三角函数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本章我们将开始三角函数的入门从最基础的任意角和弧度制以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讲起本节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诗句:......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可以说精辟地道出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本节通过对数形结合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另外三角函数的曲线性质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时安排 教材安排为4课时,我计划用5课时 (三)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节要紧紧抓住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探索; (2)本班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函数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内容上要降低深难度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巩固应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节课进行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结合单位圆的图像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 (2)能力层面:通过在教师引导下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情感层面: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重、难点 由以上教学目标可知本节重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正、余函数的性质在探索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弧度制的换算以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简单性质为什么这样确定呢因为周期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上易错 如何克服难点呢通过图像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这些函数的性质通过多做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数学高中教材必修四第一章第五、六、七节,我将从八个方面(教材、学情、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评价、开发、得失,出示ppt)说我对此课的思考和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基础上,对三角函数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是一类与其他函数有很多共性但又有独具特性的一类函数。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作图读图能力、类比联想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重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本课的难点: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交汇命题。(ppt知识树) 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本着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掌握三角函数图像的作法;2、理解并掌握五点法做图。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先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通过分析动态演示三角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学习,尤其是必修1、必修4函数的训练,已经具有理解三角函数的能力,已经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但高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以优促差,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 三、说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四步导学模式。四步导学模式,通过导引——学——导——练四个步骤,集中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精讲精练,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种模式步骤简洁,易于操作实践。第一步,板书课题,出示目标。通过故事展开进入课堂环节,明确目标,师生学习有的放矢。第二步,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有目的性,便于很快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第三步,合作互助,共同探究。分组分板块阅读,能够更深入,学生在思考教师提问时,可以圈点出自己疑难的地方,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得到解决。第四步,拓展迁移,形成能力。根

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本节课节选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四,是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三组公式,为以后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以及三角函数图像、性质等做好铺垫,它体现了三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对诱导公式的结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比较熟悉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图能力,但还不能熟练的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对于数形结合、归纳、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

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并能应用这些公式解决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单位圆中的对称关系,启发学生探索发现诱导公式并推导,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新知、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借助单位圆,特别是观察角的终边的对称性、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对称性,推导出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性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 四、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指导: (1)教法:本节课涉及的公式比较多,为使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公式,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九年级数学下册 28章《锐角三角函数》。对于本章,我将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分为二个小节:第一节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以及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角函数值或已知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第二节包括解直角三角形。这两大块是紧密联系的,锐角三角函数是角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又为锐角三角函 数提供了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沃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 系的机会。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测量、建筑、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遇到距离、角度、高度的计算,这 些都归结到直角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问题,而这些关系又恰好是锐 角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关系。纵观江西省近年来的中考,特殊角三角函数的运算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也是考查的重点,题目设计贴近于实际生活。因此,是初中数学的教学的重要内 容之一。同时,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 究活动经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且学生已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 边和各角的关系(如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等知识),能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 推理证明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心理上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 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符号的含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表示。 2、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那么它的三角函数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3、掌握特殊角30°、45°、60°正弦、余弦、正切值。 4、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由已知角求函数值求或由已知函数值求锐角。 5、使学生学会根据定义求锐角的三角函数。 6、了解坡度问题中坡比、铅直高度、水平距离等有关的概念,用坡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感受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初中数学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课题 14.3.2.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刘莹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AB=4,则BC= ,∠BCD= , BD= 2、如图1,∠ABC=30°,AC ⊥BC ,AB=4cm , (1) 求AC 的长, (2) 如图2,若D 是AB 中点, 连结DC ,求DC 的长 (3) 如图3,若D 是AB 中点, DE ⊥BC ,求DE 的长 如图1 如图2 4、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点D 是斜梁AB A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 AB=7.4 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追问:(1)若D 变成AB 上使CD ⊥AB 于D 的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a ,你能分解出 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吗?求出那些线段的长? (2)如图a ,BD 与AB 有何数量关系,此结论与AB 的长度有关吗?(课后讨论) 课堂练习:1、填空: ∵Rt △ACB 中,∠C=90°,∠ C .(1)、(3) D .(2)、(4) 学生仔细读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提示:要准确选择直角三角形 请个别学生板演详细过程,强调解题格式要规范 如图3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1/2AD ,BC=1/2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1/4AB . 解:∵DE ⊥AC ,BC ⊥AC ,∠A=30°, ∴ BC=1/2AB ,DE=1/2AD , ∴BC=1/2×7.4=3.7(m). 又∵AD=1/2AB , ∴DE=1/2AD=1/2×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 ,DE 的长是1.85 m . 图a 直角三角形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课堂练习 反馈调控 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课本例题 涉及的线 段、角较多,学生不 易找到解 题的突破 口,因此设 计该分层 推进的补充题,为解答以下例 题做好铺垫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 识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 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A B C A B E C D C A D B A B E C D B A E C D

数学《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第二版)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马复、王巧玲主编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一册中的第五章第六节,其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电工电子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函数和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于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学习已有了初步认知,对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的性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对于三角函数特有的周期性研究接受能力较弱。 (三)内容分析本次课所讲的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贯穿三角函数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入门课,是后面余弦函数、正弦型函数的基础,是一类与其他函数有很多共性但又独具特性的函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作图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正弦函数的作法、主要性质的理解及简单运用,教学难点是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理解。 (五)教学目标 基于大纲要求和考纲分析我们确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并能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的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分析动态演示正弦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素养目标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感受数学图象的魅力。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确定的教学思路是: 1、课前微课----变陌生为熟悉, 2、动态演示----变抽象为形象 3、课堂讲解----变模糊为清晰 4、软件辅助----变复杂为简单 5、小组讨论----变困难为容易 (二)实现手段 为实现以上思路采取的手段是: 1、网络学习平台 2、动态数学软件geogebra 及几何画板 3、课堂讲解采用板书与ppt 相结合的方式 4、利用蓝墨云班课、QQ 等交流平台。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 课前学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观看关于正弦线的微课视频,通过观看该视频学生大致了解有向线段和正弦线的有关内容,同时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两个讨论题目,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正弦线的概念有 些难理解,同时对于画函数x y sin =,[]π20, ∈x 的图象普遍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引入 在课程引入部分,首先请同学们观看沙漏单摆运动的视频,这是简谐运动的经典实验,接下来介绍电工电子专业课中涉及到的示波器的波形曲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正弦函数的图象,二是正

高三数学复习说课比赛三角函数说课

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 三角函数 一.考试说明对本专题的要求: 全国卷在要求上四提高、三降低:在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及简单应用两个知识点上 要求会用;对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不仅会用还要会利用三角函数线、 向量进行推导;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Asin(ωx+?)的要求低于湖北卷,正 切函数在区间-22 ππ(,)内只需理解单调性;其他无变化.

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16小题 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 命题规律:本专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纵观近三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Ⅰ,有 如下特点:(1)命题热点为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以及解三角形; (2)题型为3小题或1大题1小题;(3)分值为15分或17分. 三.专题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与总体构想: 三角函数的知识是学生刚进高中时学习的,时间间隔较长,在学习其它模块 时又不常用到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遗忘程度较深.针对学生的学情和考纲 的分析,我将本单元的复习计划确定为: 1.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5课时) 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8课时) 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6课时) 5.正、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5课时) 四.重点知识强化、难点突破策略包括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1.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题. A. sin α>0 B . cos α>0 C. sin2α>0 D. cos2α>0 例2:(2014课标全国Ⅰ,文7)在函数①y=cos 丨2x 丨,②y=丨cosx 丨,③y=cos (2x+)④y=tan (2x ﹣)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方法点拨:利用求函数周期的方法:①根据定义;②利用公式. 2.题型二: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 例3.(2014年江苏高考)已知),2( ππα∈,55sin =α. (1)求sin()4 απ +的值; (2)求cos()26 5απ-的值. 方法点拨: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公式. 例4.(2014年江西高考)已知函数)2cos()cos 2()(2θ++=x x a x f 为奇函数, 且0)4 (=π f ,其中).,0(,πθ∈∈R a 强化策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唤醒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回忆,通过学生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稿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稿 凤台四中 邓丽春 活动1:变式练习 深化性质 1、已知如图(3),在Rt △ABC 中,因为∠A=3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A 、12BC AC = B 、12A C AB = C 、12 BC AB = B B 图(3) 图(4) 2、已知如图(4),△ABC ,∠C=90°,∠A=30°,DE ⊥AC 于点E ,FG ⊥AB 于点G ,请你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写出不同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练习,小组展示,师生质疑矫正。 教师活动: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找准30°角所对的直角边,能否根据性质写出线段间的关系。 活动2、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如图(5)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 =7.4 m ,∠A =30°,立柱BC 、DE 需要多长?

E D C B A D C A B 图(5) 图(6) 2、已知:如图(6),△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14 AB .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想让学生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 1、已知:如图(7),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最新《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4.8节是第二章《函数》学习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知识和方法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通过对数形结合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另外,三角函数的曲线性质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时安排 4.8节教材安排为4课时,我计划用5课时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节要紧紧抓住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探索; (2)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函数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内容上要降低深难度。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巩固应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节课进行。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结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师生共同探索发现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述正、余函数的单调性和对称性,理解体会周期函数性质的研究过程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2)能力层面:通过在教师引导下探索新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教案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直角三角形是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后又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 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主要作用是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计算问题。课标中的要求是探索并掌握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定理,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有一定的证明基础。他们的形象思维活跃,而且具备了通过观察得出简单的结论,通过互相讨论完善对知识的理解的能力,但对添加辅助线这种构图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由度量30°所对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和折纸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定理的证明做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准30°的直角三角形。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定理的认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刻度尺、等边三角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①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1(量一量). 自己动一动手 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拼一拼).小组合作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得到Rt△ABC的直角边BC(30°角所对的)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是新教材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我设计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对三角函数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是一类与其他函数有很多共性但又有独具特性的一类函数,并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作图读图能力、类比联想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描点作图”法,在第一册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有关对应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在我们今天学校用“五点法”作图提供了基础,让学生动手作出函数y=sinx和y=cosx 的图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现在的学生情况对于是对于“函数”二字表现的有些害怕,一涉及到函数就头疼,因此如何让他们愉快的去主动接受知识就成为最主要的问题。而且对于普通班来说,学生的基础较差,讲新课之前需要把这节课要用到的旧知识预热充分。鉴于此,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达到如下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弦、余弦函数图像的作法;理解并掌握五点法做图。 过程与方法:先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通过分析动态演示正弦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 重点确定为:正弦、余弦函数图像的画法 难点为:正弦、余弦函数图像的画法,正、余弦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教材处理:教学应体现学生较深层次的思维过程,应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的探究过程。为此,我在导课和探究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使学生能层层深入,感受数形结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本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以激趣设疑为中心,以导思释疑、变式训练、归纳升华为途径,创设一种“独立思考”、“自觉求异”、“探索求知”的环境,使学生在动中求变、变中求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并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深挖教材,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某一程序或模式上,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信心。在教学中,分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课件

sin y x =,x R ∈ π π- 2π- cos y x =,x R ∈ 2 π 32 π 2 π- 32 π - 1.3.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利用单位圆中正弦线作正弦函数图象作法:(几何作法) (1)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任取一点O 1,以 O 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O 1与x 轴的交点A 起,把⊙O 1分成12等份,过⊙O 1上各点作x 轴的垂线,可得对应 于0, ,,,,2632 πππ πL 等角的正弦线; (2)把x 轴上0~2π这一段分成12等份, 把角x 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正弦线的起点与x 轴上的点x 重合; (3)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sin y x =,[0,2]x π∈的图象。 因为终边相同的角的函数值相同,所以,函数sin y x =,[2,2(1)]x k k ππ∈+(k Z ∈)且0k ≠的图象与函数 sin y x =,[0,2]x π∈的图象的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于是只要将函数sin y x =,[0,2]x π∈的图象向左、 右平移,就可得到函数sin y x =,x R ∈的图象。 2.余弦函数的图象 由于cos cos()sin[()]sin()22y x x x x ππ==-=--=+,所以余弦函数cos y x =,x R ∈与函数sin()2y x π=+,x R ∈ 是同一个函数;这样,余弦函数的图象可由:正弦曲线向左平移2 π个单位得到,即: 3.五点法作图 (1)sin y x =,[0,2]x π∈; 自变量 x 2 π π 32π 2π 函数值 y 1 -1 (2)sin 1y x =+,[0,2]x π∈. 自变量 x 0 2 π π 32 π 2π sin x 1 1- 函数值 y 1 2 1 1 4.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函 数 sin y x = cos y x = 函 数 sin y x = cos y x = 定义域 x R ∈ x R ∈ 值 域 [1,1]- [1,1]- y x O 32 π 1 2π 2 π 向左平移 2 π 个单位 32 π 2 π π 2π

28.1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28.1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中第一节《28.1 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进 一步深入和拓展;也是对函数概念的一次充实和进一步开阔视野;另外,又为下一节解直角三角形等知 识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高中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三角方程的基础,所以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各边和各角的关系,能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有较强的推理证明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难点:正弦函数的概念,难点在于正弦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比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sinA 等表示函数,对学生来讲过去没有接触过,有 一定难度。 关键:只有正确掌握正弦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掌握重点,突破

难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进一步体会变化与对应的函数的思想,能够正确的运用 sinA 等求锐角的正弦值。 (2)熟记特殊角30°、45 °、60 °的正弦值并能根据这些特殊的正弦值说出相应的锐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弦函数概念的建立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与竞争意识,通过探索,分析,论证,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强调必须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采用情境引导和探究发现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新的认知冲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问题的提出、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另外,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相结合。本节课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旨在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发展,从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

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对特殊直角三角形的 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了解等边三角形与30°角互相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思想看问题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1)你能拼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谁赶来试一试?(2)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理由。请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事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 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生一:(1)两种拼法:如图①、② ①② 师:你能拼出两种拼法,真不简单,你的进步可真大! 生二:(2)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上图② 理由一:图②中 ∵△AB D≌△ACD ,∴ AB=AC,又∵RT△ABD中,∠BAD=30° ∴∠ABD=60°, ∴△ABC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二:图②中 ∵∠B=∠C=60, ∠BAC=∠BAD+∠CAD=30°+30°=60° ∴∠B=∠C=∠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三:用刻度尺测量△ABC的三条边相等,即△ABC是等边三角形。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培优(经典)

含300的角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该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一、性质的探究 请同学们将两个含有板有30°的三角尺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C 与斜边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二、应用举例 例1、已知:如,△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1 4 AB .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例题3、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30BAC ,CD 为斜边AB 上的中线. 求证:AB CD 2 1= 三、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D ⊥,AB DE ⊥,若8=AB cm ,则BD 的长为 cm ,BE 的长为 cm . 2、如图,在ABC Rt ?中,?=∠90C ,?=∠60CAB ,AD 平分CAB ∠, AB DE ⊥于点E ,且cm DE 3=. 求BC 的长 A B C D D C B

3、如下图所示,∠AOP=∠BOP=15°,PC∥OA,若PC=4,求PD的长。 4、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 ?求证:?BC=3AD. 四、课后延伸 1、△ABC中,点D为AC的中点,∠DBC=90°,.∠ABC=120°. 证明:AB=2BC D C A B

能力提升练习 1、在等边ΔABC 中,AE=CD ,BGAD ,求证:BP=2PG 。 2、 ABC ?中,ο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BC 2 1 DE = 。 3、△ABC 中,∠BCA=90°,∠BAC=30°.△ABE 与△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F 为BE 的中点,DF 交AC 于M. 证明;(1)FM=MD (2)AM=MC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培优

A C B 例题: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30BAC 求证:AB BC 2 1 = 变式:如图,在ABC Rt ?中,?=∠90ACB ,AB BC 2 1 = 求证:?=∠30BAC 例1、已知:如,△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1 4 AB .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0,求腰上的高. D C A B D C A B

O B A C D A B C D 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D ⊥,AB DE ⊥,若8=AB cm ,则BD 的长为 cm ,BE 的长为 cm . 2、如图,在ABC Rt ?中,?=∠90C ,?=∠60CAB ,AD 平分CAB ∠,AB DE ⊥于点E ,且cm DE 3=. 求BC 的长 3、如下图所示,∠AOP=∠BOP=15°,PC ∥OA,若PC=4,求PD 的长。 4、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于点D , ?求证:?BC=3AD. 5、△ABC 中,点D 为AC 的中点,∠DBC=90°,.∠ABC=120°. 证明:AB=2BC(4-5法形内形外构造中位线或中点倍长)

能力提升 1、在等边ΔABC 中,AE=CD ,BG ⊥AD ,求证:BP=2PG 。 变式:如图,点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AB=3AD ,DE ⊥BC 于点E ,AE 、CD 相交于点F . (1)求证:△ACD ≌△BAE ; (2)请你过点C 作CG ⊥AE ,垂足为点G ,探究CF 与F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 ABC ?中, 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 于E ,求证:BC 2 1 DE = 。 3、△ABC 中,∠BCA=90°,∠BAC=30°.△ABE 与△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F 为BE 的中点,DF 交AC 于M. 证明;(1)FM=MD (2)AM=MC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 元城初中李先龙 一.知识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的比,熟记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的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知识的复习,力图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深刻理解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形函数的综合运用。 三、说教法学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九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处理教材上,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说课稿

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章第四节第二节课,其主要内容是周期函数的概念及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诱导公式和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之后,对三角函数又一深入探讨.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研究三角函数的其它性质的基础,是函数性质的重要补充.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把这些认识迁移到后续的知识学习中去,为以后研究三角函数的其它性质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既是前期知识的发展,又是后续有关知识研究的前驱,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周期函数的定义和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难点:周期函数定义及运用定义求函数的周期. 二、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上已经掌握了诱导公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及五点作图的方法;在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在思想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类比、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及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2.会求一些简单三角函数的周期. (二)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生活实际的周期现象出发,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通过对实际背景的分析与y=sin x图形的比较、概括抽象出周期函数的概念.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研究正弦函数y=sin x的周期性,通过类比研究余弦函数y=cosx的周期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 为了把发现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成功的体验让给学生,为了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着力于知识建构,就必须让学生有观察、动手、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2.学法指导: 问题探究法 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本节课宜采用问题探究法. 3.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及反思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 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呢? 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 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能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你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特征吗?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 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请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证明: 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题. 1.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