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乐队伴奏的灵魂——司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戏曲乐队伴奏的灵魂——司鼓
作者:张宝全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9期
摘要:戏曲音乐又被分为文场和武场。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合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武场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鲜明,帮助演员准确表演人物情绪,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演员在台上表演,有了武场的伴奏,才称之为戏曲,戏曲的表演才有节奏性,才更有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戏曲;乐队;司鼓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2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88
司鼓,又称为鼓师(戏曲界称打鼓佬),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和灵魂,其演奏乐器为鼓(又称板鼓、单皮鼓)和板(又称响板、手板)。演奏时两根鼓键子一般是指挥乐队中的打击乐,板多用于指挥管弦乐。作为戏曲音乐中的灵魂司鼓,其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
一、乐队之间的相互配合
首先,要看懂指挥的动作和意图,紧跟指挥所要求的节拍、力度、情绪等来协同演奏。当需在声部要进入时,应用自己的眼神迎向指挥,“告訴”他,我已准备好了(可以配合你默契地演奏了)。运用眼神和指挥进行双向的沟通,乃是乐队演奏员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往往是利用眼角眼梢在短暂的瞬间“瞄上”一下,用眼神告知要以一致的情绪和演奏动作,体现乐曲和指挥的要求,让声部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取得犹如双跳水运动员那般的动作默契。乐曲的织体中,有着声部的交叉接合,应用犹如传递接力棒时的默契眼神,潜台词是“我在等着你”、“我接你了”、“我交给你了”、或是“我们一起来罢”等。
其此,带看协奏者、独唱者、领奏者等,在总体服从乐队演奏的基础上,乐手通过眼光来传递信息,加强双向的互动与配合,形成乐手间的“心灵感应”,很难说有一定的程式,却是一种大有必要的辅助手段。
作为乐队的首席(或声部、领奏),除了最忠实地配合作曲指挥,完成自己声部所有演奏的要求外(包括与大家商量后标好弓法、指法、吸气等),演奏同时还需随时“扫描”乐队同
伴,运用自己的眼神甚至演奏时的肢体动作,“带领”全乐队(或声部)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对一个老练的乐手来说,无论强弱起伏或瞬息的变化,都需要细腻投入,并作淋漓致尽地发挥,处处体现出团队的合作精神。眼神的灵活应用,可说是每一个演奏员至关重要的驾驭手段。
司鼓在演奏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好各种节奏类型,对剧情进行中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表达的目的,使剧目的演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戏曲音乐的伴奏中,虽然现在有些剧团乐队,增设了专门的指挥,司鼓在乐队中处于演奏员的地位。但在“武场”演奏时,指挥无法代替司鼓的指挥作用,仍须依靠司鼓的领奏。即便在“文场”演奏中,有时也还得依靠司鼓,使乐队和演员取得密切配合。不仅如此,其重要性还表现在通过轻、重、缓、急的底鼓和刚、柔、徐、疾的手势,向演奏员提示起、转、收、刹、速度、力度及情绪的种种变化,以统一乐队演奏,真正做到领奏要正,转换要轻,收刹要稳。另一方面,它还运用各种鼓点和乐队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
二、戏剧乐队的特殊功能
戏剧乐队通常分成文场武场,他们有各自的创造功能。文场以各个剧种的主胡(如京胡,板胡,坠胡,锡胡等)加上一二只弹拨乐器(如月琴,琵琶,扬琴,柳琴等)构成主奏乐器,加上弦乐,管乐,低音乃至论文范文乐器组成.武场由大锣,小锣,铙钹,大鼓,小堂鼓,板鼓等组成。
在戏剧演出中,每一部作品都要用开幕曲,闭幕曲,中间还有许多背景性的音乐段落,都是由乐队首先奏响了序曲(旧时也用锣鼓打一段闹台,用以招徕观众,又可使场内安静下来)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特定的时空之中。当舞台呈现出欢乐喜庆的场面时,乐队需要奏出快速轻佻的16分音符,加上小型打击乐就把这种气氛表现出来了。通过乐队的旋律演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绪,如愉悦,悲伤,忐忑等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气氛效果把观众带入剧情中,也可让人捧腹大笑或催人泪下。
戏剧打击乐器的锣鼓经是我国戏曲音乐艺术的精华,是一种非常绝妙的组合,它在演出中起着文场不可替代作用。一阵急急风恰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一串余音袅绕的小锣描绘出亭亭玉立的少女的风姿,以至剧情中所要表现的风声,雨声,雷声,水声及敲门声都可以恰到好处地被打击乐所表现出来。
戏曲乐队有着其它乐队没有的特殊功能,它与演员、舞美共同表现的戏剧故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有人说不懂得民族音乐的人不能称其为懂音乐,而不懂戏剧音乐的人不能称其为懂戏曲。我们戏剧乐队作为戏剧音乐的载体表现出戏剧音乐的魅力,使中国的戏剧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戏剧乐队从小到大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声乐器,电子乐器,迷笛乃至电脑音乐都已经或者将加入戏剧乐队,其创造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司鼓者作为戏曲伴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表面看似风光,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现实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司鼓师,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熟练掌握司鼓技巧,引领乐队为演员助推,达到表演与伴奏之间的既精彩纷呈又高度统一,进而不断发扬光大秦腔表演艺术,是摆在每个秦腔司鼓者面前的神圣课题。
戏曲剧目是分行当的,不同的剧目、不同的行当、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绪变化除了演员用唱、念、做、打加以体现外,还需要打击乐的伴奏,两者合而为一,默契配合,尽量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坠,恰到好处地起到烘托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好演员的表演,突出一个“伴”字,而不喧宾夺主。
三、司鼓兼备指挥和表现能力
司鼓必须兼备指挥和表现的能力,才能以形、声、情兼有的司鼓艺术来发挥其指挥和表现的双重作用。同时,司鼓还应当运用很强的音乐演绎能力,把舞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与乐队的声、形、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强化司鼓的统领作用。
在戏曲艺术团体中,人们通常将乐队称之为“场面”,此一称谓至今仍然在一些老年朋友中沿用。为什么要将乐队叫做“场面”呢?这是因为在旧时的演出中,伴奏乐队不像今天这样坐在舞台的边幕内或者乐池中,而是坐在舞台的正中,演员演出场区的后面,面对着观众。戏曲界有“一台锣鼓半台戏”之说,一语中的,道出了乐队的音乐伴奏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在动作表演中,空间阶段需要锣鼓经的伴奏,这个伴奏能给舞台制造气氛。例如叶盛兰在《群英会》中周瑜的上场,周瑜还未登台,锣鼓就已经给他制造了气氛,一个令人振奋的气氛,而周瑜是在一套锣鼓之后,在舞台上的声音全部收住以后,给了观众接受他出场的心理准备之后,而随着另一套锣鼓的伴奏上场,这是一个有尊严、有威严的人物的上场,也是戏曲给观众特殊感受的特点。
再如《空城计》中四位大将赵云、马谡、王平、马盖起霸后,诸葛亮道“:列位将军,哪位愿领一哨人马镇守街亭,当帐请令。”这时锣鼓给了第一个“嘟……仓”,这是打给诸葛亮的,因为他看着赵云,希望赵云请令;紧接着锣鼓又给了第二个“嘟……仓”,这是打给赵云的,他在经过思考后决定不请令;再一个“嘟……仓”,是打给马谡的,他看大家都不出面,心想可轮到我了,于是站出来请令。这三个人的思想活动是通过三通鼓来表现的,而这三通鼓把人物心中的思想状态展现了出来,使观众看得十分明白,这就是伴奏中“擞儿”的魅力。如果没有伴奏,舞台上的表演则无法完成。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