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司鼓在京剧打击乐中的作用
司鼓在京剧打击乐中的作用作者:赵军权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9期【摘要】戏曲打击乐之首是板鼓,所以,一般来讲人们都称司鼓者为戏曲乐队的总指挥。
从戏曲开幕到整个演出的过程至谢幕,全程都是由司鼓掌控着整场戏剧演出的节奏和情节的发展。
由此可见,司鼓对于戏曲演出的重要性。
【关键词】司鼓;京剧;打击乐;作用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49-01戏曲打击乐之首是板鼓,所以,一般来讲人们都称司鼓者为戏曲乐队的总指挥。
板鼓的指挥手段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系统,即单楗指挥系统和双楗指挥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其完善的指挥规范和套路,对这种规范和套路,戏曲界一般称为“鼓套子”。
“鼓套子”又分为“锣鼓套子”和“唱腔鼓套子”两类。
“锣鼓套子”是指像“起霸”“趟马”“走边”以及人物上下场、武戏、开打等所使用的打击乐伴奏点(即锣鼓经)。
由于“起霸”“趟马”等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规范化了的表演程式,所以,打击乐的伴奏也相应地具有了一套固定的、规范化的锣鼓套路。
至于“唱腔鼓套子”,尽管从表面上看其程式繁多、用法多变,但实际上无论怎样变化,大都是以少数几种鼓板套点为基础,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而构成不同的“唱腔鼓套子”。
这就彰显出了司鼓在京剧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一、司鼓在戏曲表演“开头”中的作用“开头”是戏曲界的一种“官中”术语,意即在唱腔或音乐、曲牌等开始之前,以某种方式(也就是锣鼓点)引领出旋律,这个多有变化的方式即“开头”。
在口语中,“开头”二字的读法应是前字长而后字短,前字重而后字轻。
以记录乐谱的形式记录的话。
读“头”字时有一点像“哪”“啊”等语气助词的读法,否则的话就显得有一点儿“老外”了。
“开头”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内容、情绪而选用不同的“开头”。
乐队则依据“开头”所提示出的节奏、速度、板式要求进行演奏。
“开头”的形式有锣鼓开、板鼓开、念白导入唱腔等等,每种形式的“开头”又有许多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
浅谈司鼓在戏曲中的重要性
白锣鼓 经本 身都含有一种戏剧音乐性 ,节奏性和互动性 , 再 加上
打 击 乐 锣鼓 点 子 的 穿插 和 衬 托 ,自然 给 戏 剧 舞 台艺 术 增 加 了 很 多
无 以伦 比的精彩 亮点,同时也 突出了打击 乐的魅 力。
总之 ,司 鼓 实 践 对 于 戏 曲艺 术 的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作 为 司
人 物 性 格 非 常 精 确 的表 现 出来 ,起 到 烘 托 气 氛 ,承 上 启 下 ,穿针 引线 的 作用 。
和指挥其它乐器 ,合称鼓板。由打单皮鼓者兼奏 。鼓不但是一件
历 史 悠 久 的打 击 乐 器 , 而 且 具 有 很 强 的 表现 力 , 曾被 推 为 “ 八 音 之
领袖, 诸乐不可为此 ” 。鼓 在乐队中处 于领头 的地位是 由其独特的 乐器性能所决定的。司鼓 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控 ,是舞台 节奏的主宰者。司鼓者在演奏的过程 中,要通过对剧情 的理解 ,
打戏 《 三岔 口》全是打击乐和演员在舞 台上 的表现的一种手法 ,
演 员 形 体 动 作 和 打 击 乐 点 子 的 配 合 真 是 登 峰 造 极 ,惟 妙 惟 肖,任
员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 的话题 。 司鼓者, 演 奏鼓和板两件乐器 。演 奏时用两根鼓键 子领奏戏
堂辉和刘利华在深夜打斗 的场景 ,用打击乐点子 “ 马腿 ”有轻有 重把戏剧程式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 , 象这样的戏剧武打艺术有时 音乐是替代不 了的,这就是打击乐 的魅力所在 ,魅力所存 。
浅谈鼓师对演出节奏的把握
众所周知,鼓师(或称为司鼓)是京剧乐队的指挥,不同于西洋管弦乐队指挥的是它主要是通过演奏鼓和板来行使指挥的作用。
鼓师不仅指挥着乐队的演奏,而且还把握着整个演出的节奏。
我自20世纪60年代初即跟从家父王燮元(上海京剧院鼓师,曾长期为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唐韵笙、言慧珠等司鼓)学艺。
在近40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京胡鼓师在把握演出节奏的重要作用深有体会,仅此发表如下看法,以为抛砖之作。
京剧乐队是由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两大部分组成,鼓师则是这支乐队的指挥,通过演奏鼓(又称单皮鼓)和板(又称檀板)将乐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所演出的剧目伴奏,而京剧乐队强烈的节奏感是京剧的重要特色之一,又以打击乐(武场)最具代表性。
这是与京剧演员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舞密切配合的。
京剧乐队中的管弦乐(文场)在伴奏演员的唱腔、配合演员动作的曲牌时亦是把节奏的变化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鼓师则是整个打击乐和管弦乐在伴奏时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通过鼓师所操作的鼓和板演奏出节奏分明、音色突出的“点子”、“套子”,牢牢地控制着舞台演出的节奏。
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传统戏、新编历史剧或者是现代剧,创作者都为全剧安排了贯穿始终的打击乐(又称锣鼓)和唱腔、过门、伴奏音乐等。
打击乐中运用了许多的“锣鼓点”,唱腔、音乐中运用了许多不同调式、不同板式的唱段和曲牌。
如打击乐中的“冲头”、“住头”、“圆场”、“五锤”、“叫头”、“九锤半”、“急急风”、“四击头”、“乱锤”等,以及“水底鱼”、“干尾声”、“四边静”等干牌子,仅打击乐自身演奏的锣鼓点和干牌子便不下百种。
管弦乐中以京胡为主奏的唱腔,如“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慢板”、“原板”、“流水”、“快板”、“摇板”、“散板”、“二六”、“回龙”等等,以笛子为主伴奏的各类曲牌(主要源于昆曲)和以唢呐为主伴奏的各类曲牌(主要也源于昆曲),更是多达几百种,曲牌中由打击乐独自演奏的叫“干排子”,如“水底鱼”、“四边静”、“马夫赞”等;由京胡、笛子、唢呐为主演奏的叫“清牌子”,如“小开门”、“柳青娘”、“朝天子”、“水龙吟”、“将军令”、“万年欢”、“傍妆台”等,还有便是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一起演奏的叫“混牌子”,比如“风入松”、“三枪”、“六么令”、“园林好”、“出队子”等。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司鼓在戏曲伴奏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可以控制演出现场全场的节奏和情感。
对于优秀的戏曲表演来说,其必然需要戏曲乐队的支持,而戏曲司鼓是戏曲乐队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说是戏曲乐队的灵魂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戏曲演出的成败。
因此,在进行戏曲演出时,应该全面的认识到司鼓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针对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充分发挥戏曲司鼓在演出中作用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司鼓在演出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标签:戏曲;司鼓;演出;作用司鼓是一种指挥型艺术形式,并且集指挥、演奏和伴奏于一体。
戏曲司鼓演奏者在进行戏曲演出前,应该对详细的分析整个戏曲,准确的掌握戏曲的内容、实质、风格、内涵以及情感表达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正式演出的过程中,做出最为准确的指挥动作。
戏曲司鼓的指挥需要控制戏曲乐队整体的起停、板式以及速度变化。
由此可见,戏曲司鼓在演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一)指挥作用司鼓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戏曲的演奏和演唱方面,司鼓发挥着重要的指挥作用。
当然,司鼓在戏曲唱腔中的并不绝对具有指挥的作用,司鼓并不能够完全的掌控全局。
例如:在进行行腔演唱的过程中,演员就相当于指挥者,戏曲乐队整体需要配合演员对整个戏曲的尺寸把握和劲头。
而在戏曲演出的其他的环节中,司鼓则发挥着重要的指挥作用。
在戏曲乐队的整体演奏中,司鼓占据着重要的核心位置,不管是武场还是文场,戏曲乐队的其他演奏者都需要服从司鼓指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戏曲乐队能够齐心协力的进行演奏,这样演奏出的戏曲才更加的优美与和谐。
司鼓在整个戏曲演出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智慧作用,通过司鼓指挥作用的充分发挥,来合理的掌控戏曲演出全局,促使戏曲演出可以更加顺利的完成。
(二)桥梁作用司鼓在戏曲演出中还发挥着协调演员和乐队重要作用,是演员和乐队之间的桥梁。
戏曲顾名思义是由戏和曲两个重要部分构成,其中戏是根本,曲是灵魂,乐队中的打击乐需要与演员演唱的强弱和节奏的变化相配合,以此充分展现出戏曲演出中的抑扬顿挫和丰富的艺术美感变化,以此将艺术氛围有效的烘托出来。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分析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分析戏曲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司鼓的地位相对较高,它是戏曲乐队的演奏者与指挥者,肩负的任务较重,同时也在艺术表演者与艺术欣赏者两者间起到协调作用,对戏曲表演的节奏进行掌控,还能控制表演者的情感变化。
司鼓者相当于交响乐队中的指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意识到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戏曲艺术被众人所熟悉,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艺术欣赏者的目光,随着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以及进步,戏曲音乐种类以及内容也更加丰富,戏曲表演过程中司鼓者作为总指挥,必须不断的总结,尽可能做到推陈出新,方能体现其自身的重要地位,同时保证戏曲演出的效果,更能为观众所接受、理解并消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艺术欣赏能力。
一、司鼓的概念分析司鼓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同时也掌控着整个演出节奏,如若司鼓节奏无法保证,那么整场演出也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司鼓的表演过程中主要通过击打板以及鼓,而后再配合辅助性动作,达到协调以及示意的效果,从而掌控全场节奏,鼓与板可谓是司鼓用于指挥的乐器。
二、司鼓的重要作用(一)具有指挥的作用司鼓可谓是戏曲演出过程中的灵魂,同时也占据着核心地位,它集合了伴奏、指挥与演奏为一体。
每位演奏者都应当接受司鼓的指挥,而后在不断的配合、协作,提高彼此间的默契程度,潜移默化中体会他人的情感状态,从而达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使得最终的演出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司鼓在每个部门之间也具有协调以及统筹的作用,如若没有司鼓的引导,那么戏曲表演将缺乏灵魂,也无法展现其独特的魅力[1]。
(二)有利于把握静态节奏司鼓在戏曲表演过程中体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把握舞台节奏外,还能对静态节奏进行把控。
并非具有音乐的演出才算得上是存在节奏,戏曲演出过程中演员的肢体动作以及身段变化都展现了戏曲的独特节奏,这一过程中司鼓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若想使戏曲演出效果达到最佳,就应当对戏曲的风格以及剧情进行把握,而后再深入的探讨并理解人物彼此间的关系以及剧情的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才能促使演员表演过程中更加协调、自然,令演出全过程充斥着节奏感。
三分鼓板 七分指挥──论现代戏曲乐队中的“司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高层次
、
高 品位 的艺术品 需 求 也越来越强烈
, 。
。
因
情处理 等 等
的新 知 识
(
。
,
都是原 戏 曲 乐队 中 司鼓 所 要 接 受 和掌握
,
此 给 了 全 国 各地 方 戏 曲 的 改 革 以极大 的 冲 击
特别
,
是 音 乐 的 变 化尤 为 突 出
的 一条龙 伴 奏 法
。
多 声 部 的 织体 替代 了 传 统
,
”
“
”
或 这 一 职 位在 戏 曲 剧
、
龙 头 师父
”
历 史 原因
。
对 于 现 代 戏 曲 音乐 出现 的 和 声
, ,
复 调 及总谱
,
团 中 的 重 要性 以 及在 演 出 中 的 举 足轻
的 阅 读 等 等 知 识 是 较缺 乏 的 上 述 知 识的 基 本 功
作 为 乐队 指 挥没 有
,
重 的 作 用 事 实 也 是如 此 演 出 中 乐 队 伴奏 的 节 奏 速度快慢 感 情的 变化 等 准确 与 否 以 及 演 员 表演 身 段和锣 鼓经 敲打配 合 的 默契程度都 与 打鼓 者 的 掌 握 是 分 不 开的 外 国 人 曾 把 中 国 戏 曲 剧 团 中 的 司 鼓
, , , 。 , ,
。
,
它 包 含了 许 多的 内 容 和 技 巧
,
适 应 和 改 革 尤 其 是科学文 化 深人发 展 的 当 今 人 们物 质 生 活 的 不 断 提 高 随 着 审 美 观 念 的 不断变化
, ,
,
,
光 具备一 定 的 音 乐 理 论 基 础 知识来 作 指挥是远远不 够 的 比 如 说 用 手 势 来 准 确表达节 奏和速度 用 手势 来传 达 指挥对 乐 曲 的 感
浅析司鼓在戏曲乐队的作用
浅析司鼓在戏曲乐队的作用唐强苏州市锡剧团215005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
司鼓职位是整个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可小觑。
本文介绍了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我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司鼓戏曲重要作用司鼓在戏曲乐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司鼓又称鼓师,是整个戏曲乐队的核心。
司鼓在整个戏曲表演中身兼三职,分别是整个乐队的指挥者,整体节奏的把握者以及与乐队的指挥者。
从一定角度上来讲,乐队中司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表演质量。
所以说,研究司鼓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一、司鼓职位的内在含义和相关要求所谓“司鼓”指的就是在戏曲乐队演奏中负责板、鼓演奏的人员。
在戏曲表演中,“司鼓”是演员,也是整个戏曲乐队的领导者。
“司鼓”对于戏曲乐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将乐队的整体节奏和情感进行恰当的转变。
和戏曲乐队中其他职位不同的是,司鼓从业者要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业者要具备节奏感作为一个司鼓,要具备鲜明的节奏感。
这是作为司鼓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司鼓是整个戏曲乐队的领导者。
因此在戏曲表演中,司鼓应该控制好演员的表演节奏,而不是被演员牵着鼻子走。
除此之外,司鼓还应该将表演的乐曲的节奏处理好[1]。
在一个戏曲乐队中,如果从事司鼓演奏的人员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使整个表演陷入混乱的局面。
由此看来,司鼓对整个乐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事司鼓演奏的人员,除了要有较为鲜明的节奏感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唱功作为基础,司鼓对所有戏曲中的唱腔都要进行掌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司鼓的工作开展的更好。
(二)从业者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司鼓对即将上演的曲目在内容上,要做到了如指掌。
司鼓不仅要对曲目的情节加以了解,对在曲目表演中的情感变换情况也要进行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司鼓工作做好。
戏曲乐队司鼓概说
戏曲乐队司鼓概说“司鼓”的指挥功能,不同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整套程式性、完整性、规范性的指挥技法以及带领打击乐器(大锣、铙钹、小锣)。
一系列戏曲锣鼓(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曲牌锣鼓)的指挥技法与运用等等恕不赘述。
但司鼓者必须熟练掌握,力求做到打文戏“文而不温”、“起伏得当”、“处理细腻”;打武戏“强而不火”、“章法严谨”、“鼓点流畅”。
除此以外,重点要掌握好以下几点:1.合理使用鼓点(以下简称“合理用点”)。
司鼓者在实际工作中要讲究“合理用点”,通过各种点的启承转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虚实疏密等等不同的打法,打出剧中人物的稳重、深沉、抒情、洒脱以及喜、怒、哀、乐等等不同的情感。
笔者想强调一点,司鼓者在唱腔过门伴奏中的签法要有所讲究,切不可随便乱打,千万不要在优美悦耳的唱腔中使用过多过重的鼓点,导致听觉上产生不协调的鼓点噪音。
这样不但起不到衬补旋律的作用,反而起到破坏性作用,从而失去了微妙的鼓点艺术效果。
因此,司鼓者在唱腔过门中作用的签法一定要从内容出发,根据旋律的起伏线条,掌握好乐句、乐段、层次、高潮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鼓点与乐队音响之间的平衡,使鼓点融合到唱腔、过门中去,既能启发带动乐队的演奏,又能衬补旋律,使之产生微妙的鼓点艺术效果,摆脱盲目地乱用和滥用鼓点。
2.“板”在唱腔伴奏中的用法。
“板”在唱腔伴奏中的常规用法,一般打在每一个节的强拍上,但也不能死板机械地都打在强拍上。
“板”在唱腔过门中的使用也应该注意轻、重、多、寡,要根据唱腔的句法,唱词的内容与结构,打准“板”的位置。
提高“板”在各种板式结构中的运用能力,使“板”充分发挥作用。
3.如何设计、处理、运用好打击乐。
司鼓者在设计使用各种打击乐器(锣鼓)时,首先要从塑造人物出发,认真分析剧情,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领悟导演的创作意图,然后,根据演员的表演动作,设计处理好相应的锣鼓。
掌握好锣鼓点子的起、承、转、煞、张、弛、断、续以及各种速度、力度、层次上的变化。
浅谈我对戏曲司鼓的认识
经历三个艺术阶段 :
是 学成 手 艺 初 当 司鼓 的 阶 段 。初 涉 乐 坛 , 槌 挥 两 动之 间犹 如干 军 万 马 的 总指 挥 , 恐 有之 , 意有 之 , 惶 得 但
一
个司鼓艺人的德行决定他的道行 。要奉 行一个
服 装— — 戏 曲现 代 戏 的静态 语 言
一
我参与 大型现代淮剧 《 有一朵兰花 》 的服装 制作
■ 孙 云菊
故 事流 畅感 不 强 、 术 审 美 感 阻 隔 ; 是 , 强 烈 意 识 到 , 艺 于 我 必
常言道 . 人靠衣裳马靠 鞍。 生活如此 , 戏曲如 此 , 戏蓝现
代戏 更 是 如 此 。 服 装 , 戏 曲现 代 戏 中 有着 举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果 说 道 在 如 自 、 段 、 、 、 、 、 是 戏 曲现 代 戏 的 动 态 语 言 , 么 唱 手 眼 身 法 步 那
运特质 , 准确 、 有力 、 动感。 苦难时的补丁 , 它是 刘胡兰家境 、 身世的折射 ;战斗时的补 丁 ,它是刘胡兰踏 上革命征 途曲
折 、 难 、 着的写照 ; 义时的补 丁 , 是刘胡兰 品行 、 艰 执 就 它 品
我供职的涟水县淮剧 团 , 曾创作演出一 台现代大戏《 有 呆兰花》 编剧 : ( 袁连成 、 李元芳 ) 此剧以革命 烈士 、 , 小英 雄 刘 胡兰 的真 实 事 迹 为 素 材 ,艺 术 地 呈 现 了 一 个 山 村 少 女
品位 。
三是从艺经年 , 人老技精 , 司鼓变成了鼓师。 这一阶
段 司鼓艺人心中便装进 了整个剧 种,装进了整个剧团 ,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分析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分析司鼓作为戏曲演出中的一个主要打击乐器,在整场演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戏曲乐队的总指挥,其演出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乎着整场戏曲演出的成败。
所以说,对于司鼓的演奏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普遍还不够成熟,重视程度的不足使得当下不少的司鼓演奏效果欠佳。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司鼓的简单介绍,探讨其存在的重要意義,以提高人们对于司鼓艺术的重视程度。
标签:戏曲演出;司鼓;重要性司鼓也被称为鼓师,既是戏曲乐队的演出者,也是组织者,更是指挥者,在戏曲演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司鼓在戏曲演奏中能够对整场的进展、情感、节奏及空间等进行把控,是戏曲演出的纽带,司鼓技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同戏曲演出效果的成败有着关联。
随着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司鼓艺术也需要在戏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创新司鼓艺术,以此来推动戏曲艺术的更好传承与发展。
一、何为司鼓戏曲司鼓,是戏曲演出中的总指挥,其主要职责就是实现对戏曲舞台节奏的掌握。
司鼓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击打板与鼓,使各种不同的古典音响形成一种节奏,再融合一些特定的动作以此实现对演出人员指挥、示意及协调的目的,进而实现对整场戏曲节奏的把控。
在戏曲演出中,司鼓人员在戏曲的表演中,要对戏曲剧情有准确的理解与把握,能够精确无误的把控及处理好各种各样的节奏类型,来实现戏曲剧目的起承转合,使整个戏曲表演更为流畅自然,实现戏曲剧情的渲染、烘托戏剧人物形象的目的,增强整场戏曲演出的艺术感染能力。
二、司鼓的重要性分析(一)司鼓是戏曲演出的核心指挥司鼓在戏曲演出中处于核心的指挥地位,是戏曲演出的伴奏、组织与指挥于一体的角色。
各戏曲演员都需要在司鼓的引导下,发挥彼此之间的默契,充分流露出个人情感,以此来实现真情实感的戏曲表演。
不仅如此,戏曲司鼓还能够对不同分部起到一个协调润滑的作用,使整场戏曲演出能够流畅自然的连贯表演,带给观众一个良好的观看体验。
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
46张 中: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张 中(迁安市艺术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迁安 064400)【摘 要】司鼓是戏曲表演实践当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担当的身份具备多重性,除了是演奏者外,也是重要的指挥者,与戏曲板式变化存在着直接关联。
司鼓除了对戏曲表演的节奏进行有效掌控之外,司鼓还决定表演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升戏曲表演效果,揭示戏曲思想内涵,有效认识和发挥司鼓在戏曲当中的积极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协调好乐队内部的各个乐器,改善音乐诠释作用,为戏曲表演者的发挥打下基础。
下面将着重就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和如何提高司鼓综合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司鼓;戏曲;作用中图分类号:J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46-01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其中的戏曲乐队在戏曲表演实践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戏曲表演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甚至还决定戏曲表演质量。
戏曲司鼓可谓是整个戏曲乐队的指挥以及灵魂所在,需要从全局出发进行乐队的把控,还需要扮演好指挥者、组织协调者、演奏伴奏者的重要角色。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优化戏曲表演,必须明确戏曲司鼓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司鼓的综合素养,呈现更为优质的戏曲作品。
一、司鼓在戏曲当中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戏曲艺术实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戏曲司鼓在戏曲表演当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司鼓在指挥方面的作用。
针对司鼓表演不单单要深入细致分析戏曲剧目,掌握作品的主旨内涵,还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思想情感表现出来,让戏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在心理进行密切互动,从而通过司鼓指挥作用的发挥把乐队的演奏者以及戏曲表演者整合起来,呈现出完整表演。
为了优化指挥作用司鼓需要掌握表演者的风格、节奏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以便把戏曲表演的多个方面结合起来,确保表演全局的优化。
可以说戏曲司鼓的指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影响戏曲表演成败的关键。
谈戏曲舞台上乐队司鼓的作用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三、聘请专业的武术教练虽然在社区内开展武术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强健人们的体魄,缓解生活压力,但是武术教练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重视武术教练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将武术精神和动作要领准确地传递给学员,将学习武术的人们带领到正确的武术之道上去,这不仅是对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学习负责,更是对发扬中国武术文化的事业负责,所谓术业有专攻,这就是专业武术教练对武术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武术活动的开展承载着很多重要意义,所以在保留传统的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开展这项全民健身活动,而且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应用到正当防卫等方面来保护自己,这也是它独有的实用性。
每一种传统文化的发扬都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创造性地继承它们,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马磊.大连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2(04).•编辑薛直艳戏曲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其悠久的历史增添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司鼓是戏曲乐队中的重要一员,对于戏曲乐队舞台表演的节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对于一个戏曲乐队来说,司鼓是乐队的指挥,更是戏剧舞台表演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角色。
在戏曲舞台上,从开幕到闭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司鼓的参与。
本文通过对戏曲乐队司鼓的舞台作用进行探究,希望可以突出司鼓的重要作用,促使戏曲队伍发展得更加团结和谐。
一、戏曲舞台上乐队司鼓的标准戏曲舞台上乐队司鼓的标准包括:具有良好的乐感与节奏感、具有超强的记忆力与反应力等等。
1.具有良好的乐感与节奏感对于每一位音乐工作者来说,乐感与节奏感的达标都是基本要求。
作为戏曲乐队司鼓,不仅要在表演过程中把握好节奏,控制好伴奏,更需要在处理节奏的过程中突出每次演出的中心。
司鼓绝对不能跟着戏曲乐队的节奏跑,要有自己的控制。
如果戏曲乐队的司鼓不能控制节奏,那么整个戏曲表演会没有节奏,戏曲表演的重心难以突出。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研究
戏曲的演出是集音韵、演员动作、唱法及服装、道具、妆容等为一体的大型现场艺术表现形式。
戏曲乐器多达数十种,司鼓作为引领舞台音韵节奏感和演出情感的乐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对其进行完美的运用能确保戏曲表演融会贯通,是戏曲演出的灵魂所在。
本文基于笔者的相关工作经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下为大众介绍了现代戏曲中司鼓的作用与重要性,以期为中国戏曲发展与文化弘扬事业添砖加瓦。
一、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作用(1)最大化地调动现场情绪。
鼓是演员和乐队之间的隐形桥梁。
它可以调动演员的情绪,在戏曲表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鼓手可以通过敲击鼓和板来掌握和调节整个演奏的速度,配合演员的表演节奏变化,并与乐队的节奏进行无缝对接,活跃舞台气氛。
司鼓需要对每出戏中的角色有深刻了解,了解表演者和剧中角色准确的内心世界。
一名出色的鼓手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演奏水平,还需要对戏的总体布局进行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在戏曲表演中发挥主导作用。
司鼓准确地把握戏的中心思想及情感,能很好地调动演员的情绪,使演员更投入地进行表演,并使戏曲的各部门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完美配合。
(2)良好的中心指挥。
鼓手是整个戏曲演出中的灵魂角色,兼具指挥、表演和伴奏。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实现完美的演奏,每名演奏者都需要在鼓手的指导下隐性合作。
另外,鼓手在各部门之间还发挥着协调的作用,若没有鼓手的指挥,舞台表演将失去灵魂,很难表现出真正的魅力。
(3)舞台节奏的掌控。
鼓手可以很好地控制舞台节奏。
在演奏期间,鼓手应了解情节并准确地处理各种节奏,很好地掌控演奏的开始、继承、旋转和组合及整个演奏。
剧情具有渲染效果,能使剧中角色看起来更高大,从而更深入地影响观众的情绪,使戏曲表演更有趣。
(4)静态节奏的把握。
鼓手在戏曲表演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掌握舞台的静态节奏。
没有音乐的表演被认为是戏曲表演特有的节奏。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如气口、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形体表演变化等均表达了戏曲的节奏,而司鼓则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司鼓是豫剧乐队中起指挥作用的主导乐器。
过去传统戏曲乐队没有设专业指挥,那么掌握鼓板的人就必是乐队的
指挥。
司鼓有一人承担,他不但需要具备相当水平的鼓板演奏技艺,同时他还必须熟悉所指挥的剧目,包括剧本结构、台词、唱腔、身段、表演以及以上、下场的情绪气氛等,因为在豫剧中锣鼓是贯串全剧的,每节表演环节都离不开它,如果司鼓对全剧没有特别细致地了解,就无法下手指挥。
笔者从事司鼓专业已近30多个年头,不仅担当演奏了大量的传统古典剧目,也在多出现代戏中担任司鼓,多年艺术实践的磨练,使我对豫剧司鼓艺术有了一些实浅的体会。
司鼓是豫剧伴奏的核心,又是文武场面的主帅,这足以证明它在豫剧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鼓师,不仅要懂得各种唱腔板式,和锣鼓点,而且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
还要理解演员在舞台上的内心世界,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和技能。
一、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基本功训练
司鼓的指挥手段分为两大系统,即单键和双键指挥,(单键左手跨板右手拿鼓键、双键是双手拿鼓键)每个系统都有其完
善的技能和套路,对这种技能和套路一般称为“鼓套子”,“鼓套子”即鼓师为衬托各种唱腔过门和锣鼓点,以檀板和鼓键按上述两种技能和套路来打,在单皮鼓上演奏出它的各种鼓板套点,它与唱腔锣鼓和身段鼓相互配合,为旋律支撑节奏,这些演奏技术、技巧是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常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中,要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研究透,掌握好。
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曲调熟,节奏准是完成演奏的基础。
一个鼓师,即能把演员打“活”,也能把演员打“死”。
程式是死的,处理手法是活的,伴奏中一定要做到,打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打武戏暴躁能稳,洒脱明快,在掌握速度节奏上准确严谨稳健鲜明。
而绝不只是把握好手上的一对鼓键就行了。
娴熟的技法是演奏者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卓越的鼓艺表现是学习技法的最终目的。
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或是走上工作岗位,时时要把掌握住技与艺的辩证关系。
要在练功中琢磨音乐表现和分析演员在舞台上的人物表现,在表现时重技法,重配合的处理,达到技与艺领与配的完美结合。
当你在练鼓点时,要投入其中,要琢磨它的节奏特征和表性。
在艺术表现时,要重视技术的精度,使自己达到技精艺术深的境地,心与手高度一致。
司鼓要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层次,必须从练功做起,要把锣鼓组合当音乐作品来练。
如同锣鼓组合,奏出它的音色、音质、力度、速度在唱腔锣鼓方面要奏出不同情致;
流畅的、欢快的、坚定的、有力的、戏剧的等等,达到心到手到的完美结合。
即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是什么,人物内心感情是什么,这就要求司鼓只有心到手到指挥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为此,要求把锣鼓点当乐曲来练,要投入,还应要求把诸多锣鼓点组成练习套曲,要有结构安排,音乐层次。
这样做可把练功练活了。
来提高练功的兴趣和效果,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些编写能力的锻炼。
二、指挥乐队演奏与舞台表演的关系
这就要求司鼓在演奏时,使伴奏真正为舞台表演服务,始终服从戏剧的主题需要。
司鼓在乐队伴奏乃至整个剧目演出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司鼓演奏大可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毕竟乐队伴奏是为剧情发展,主题展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服务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妥善处理好一些基本的艺术关系。
1.司鼓与打击乐的关系,主要是靠鼓板开出来的音响并结合一些手势和尺寸来进行指挥,在戏中运用的所有锣鼓点,如不经过鼓师底鼓开出,或手势的预示来,这些锣鼓点子就没办法打出来,其节奏的快、慢、强、弱、短、转接多端变化,也完全都要靠鼓师用鼓板的开出音响、手势、尺寸、进行指挥。
2.司鼓与乐队的伴奏手法。
要引导乐队,把握节奏,带动旋律,服务于舞台表演。
戏曲乐队的伴奏手法,自明,清以来形成
了“托”、“包”、“衬”、“垫”的四字口诀,它是戏曲乐队伴奏艺术的实践总结,揭示了戏曲艺术中声乐演唱和乐队伴奏相
互配合的客观规律。
后来也有人将其总结为“填”、“补”、“衬”、“托”四字决,说法不同,意思却大体相近。
豫剧乐队基本上继承了声腔的个性特征,特别豫剧艺人,
演员和琴师长期合作所形成的简洁明快的伴奏方式,使得传
统的“托”、“包”、“衬”、“垫”的四字决,每一个字都有了不同的内涵。
即继承了戏曲乐队的传统伴奏方式,又有新的走向,又显现了豫剧声腔和伴奏音乐结合的个性特征。
“托”,指托腔,有依托、衬托,托起之意。
指为了突出演
员的演唱,乐队从竖的关系去扶托。
常言说红花要绿叶扶,有
了绿叶的陪衬对比,红花才会更加绚丽鲜艳。
在豫剧乐队的伴奏中,托腔主要是指同声相应的伴奏方式。
在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疾徐等方面和声腔保持一致,它要形影不离地跟演员的演唱,达到如胶似漆,珠联璧合,水乳
交融的境地。
伴奏的价值在于托住演员的唱,使声乐演唱和器乐音响融为一体。
艺人们讲究“满腔满跟”。
演员的腔满要
满跟,腔缓要缓跟,腔弱要弱跟,跟的不紧,托的无力,演员的演
唱情绪的表达,就会受到破坏。
“包”,即包腔,乐队从横的方面把腔包起来这不仅是让
演员在演唱中能稍事休息,其重要作用是延伸和强化演唱的
音调和情绪。
多用于演唱中的行腔之后。
包腔也有两种形式,一是模仿性包腔,它主要模仿前边的声腔旋律,或严格,或变化,或部分的重复模仿。
二是程式性包腔,它主要是指唱腔中的程式性过门音乐,如[慢板]和[流水板]中连板乐句的过门音均属此类。
在演奏上和托腔有明显的区别,托腔要适当控制音量,不能和声腔同步进行,不会出现压腔的问题。
音量大小依剧情需要而别,一般呀遵循满腔满包,随情控制的原则,它像绣花一样演唱如布面上那艳丽的花朵,包腔伴奏就似那辉映花朵的彩色面布;如果演员是那晶莹的宝石,那么,包腔伴奏便是包囊宝石的璀璨的金子。
“衬”,它是“托”的一种变化形式。
“衬”“托”常联词使用,意义相近。
它实际是指托腔形式中的同律变奏法手法。
要求在保持声腔曲调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演唱的情绪、节奏,乐队在节奏上进行些调整,即和声腔形影相随,又有了节奏的对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统衬腔的手法,多用于欢快活泼的唱段之中。
运用衬腔,要注意解决好乐队和演唱的音响比例关系。
在戏曲中唱腔是主题,伴奏是陪衬,若比例失调,伴奏音响过重,
就会盖了演员的演唱,造成乐队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等于帮倒忙,观众也会因听不清唱词而大伤脑筋。
所以,衬腔时乐队和演员的默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垫”,主要用于声腔中腔节之间的小的空当,起垫补空
当和勾挂衔接的作用,使腔节之间如贯珠似地串在一起。
在豫剧声腔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如[慢板]的头包腔和过板唱法,均为三腔式结构,第一腔起于中眼,落在板上,第二腔起于中眼,收于头眼,第三腔则要在板上起唱,这样,
第二、三腔之间便出现了一个小的空当,需要乐队垫上一个小过门才能解决。
3.演奏技巧与演员表演个体差异的关系。
相同的剧目,相同的声腔,不同的演员在表演上往往会显示出个体差异,这就
要求司鼓必须及时捕捉和了解来自演员个人的表演信息,以
便主动适应这一差异变化,指挥和引导乐队在节奏、音量、音效、韵律等方面最大限度的适应,弥补演员中的特长或缺陷,
保证整个演出的完善性。
4.乐队伴奏与整个剧目的情节发展的关系。
要服从演出
剧目的主题,紧密配合剧情发展,适时为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
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表现环境气氛等提供完善的伴奏效果。
5.渲染、烘托各种情感的锣鼓,在戏曲里,尤其是传统戏,
锣鼓按其用途来说,大致有三种,第一,是配合身段动作的,即
所谓打身段的锣鼓,它的作用是舞蹈性的身段动作以鲜明的
节奏如人物上下场、起霜、趟马、走边、亮相、开打等等。
第二,是加强语气。
在念白的开头与结尾,或句语句之间,用以
烘托语势上的抑扬顿挫;第三,是作为开唱的入头或结尾,或唱
与唱之间的街按而出现的,即所谓开唱的锣鼓,用以只是指一段唱是何板式,应起什么速度。
这三方面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彼此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其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悲、恐、惊各种感情的表现,都是离不开锣鼓给予的渲染、烘托。
三、加强舞台演出意识。
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了富有自身的特点的予声予韵,这其中也包括司鼓在内的打击乐,管弦乐演奏所形成的独特的表演程式。
长期以来,由于伴奏效果不如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来得直观而迅捷,这也使得打击乐自身发展和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打击乐演奏艺术的革新发展,许多戏曲音乐工作者,包括许多司鼓和打击乐演奏者,不断尝试运用现代音效学等科学原理,和方法,对打击乐演奏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分析、总结,形成了许多富有独特演奏效果的演奏技法,并得以科学地保存和传习。
艺无止境,伴随着戏曲艺术的振兴与发展,我将和其他同行们一道,为不断丰富豫剧的司鼓艺术而不懈努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