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蛋白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蛋白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1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1.1 生物检定法

由于蛋白多肽类药物多为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且生物活性不仅取决于药物的一级结构,与二、三级结构亦密切相关,故生物检定法是研究该类药物动力学独特而必需的方法。生物检定法有两个目的,直接测定体液中药物浓度及鉴定标记药物的生物活性。其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1.1.1 在体分析常规的有胰岛素的小鼠血糖法等,另外还有根据各类蛋白多肽的生物活性不同而建立的各异的方法,如根据IL-8可将大量中性粒细胞从骨中动员出的性质[1]而建立的IL-8动员中性粒细胞家兔体内实验。这类方法最直观地反映生物活性,但涉及整体动物,费时费力,灵敏度不高,变异较大。

1.1.2 离体组织(细胞)分析如NGF刺激鸡背根神经节增长,缩宫素的大鼠离体子宫法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依赖细胞株被建立,细胞培养已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蛋白多肽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具体的操作亦有多种。如细胞增殖法(Proliferation assays),快速灵敏,但特异性稍差; 抑制增殖法(Antiproliferation as s ays),检测系统简单,灵敏而专一; 减少细胞损伤法(Cytopathic effect reduction assays ) [2],则是依据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如干扰素,保护细胞不受病毒损伤, 方法直观灵敏, 但可能会受到多肽亚型的干扰。以上的方法都是以细胞数目的增减为量效指标,计数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后者包括MTT法,同位素

(3H,14C)掺入法等。此外,还有根据蛋白多肽与细胞间接作用进行检测,如与免疫检测联用的抗体诱导法[3],结合酶反应的酶诱导分解法[4]等。总的说来,细胞培养法多具有灵敏特异,客观可靠的优点,但其不足也显而易见。首先,生物检定法无法定量失去活性的小代谢物,无法示踪它们的体内动态;其次,样品多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血清中内源物质的干扰以及可能存在的内源因子的交叉反应,影响了方法的专属性;再者,启动生物过程常需阈量细胞因子从而降低了方法的灵敏度;依赖株细胞长期培养易发生变异而影响检测的特异性。

1.2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利用蛋白多肽药物抗原决定簇部位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特异地识别被检药物,再以放射计数,比色等方法予以定量,即将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配以灵敏检测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2.1 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s RIA)该法是被测药物(Ag ),标记药物(多为125I-Ag)与抗体(Ab)的竞争性结合反应,方法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及标记药物的纯度,与生物检定法相比,有简明,易于控制的优点。

1.2.2 免疫放射定量法(Immunoradiometrec assays IRMA)该法中被测药物依然是Ag,它先与固定相上的Ab形成Ab∶Ag复合物,再与标记抗体125I-Ab结合,形成

A b∶Ag ∶125I-Ab夹心状。由于Ag需有两个Ab来识别,这就大大增加了方法的特异性,是一灵敏而低变异的方法,只是对标记抗体的纯度要求很高。

1.2.3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ELISA的原理与IRMA

相似,只是第二个抗体不是用碘标,而是用可以与底物发生显色反应的酶如HRP来标记,与上述两法相比,ELISA具有使用寿命长,重复性好,无辐射源的优点,并且已有不少实验证明,它与生物检定法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4]及相关性[5],提示它可部分地反映药物的生物活性。

免疫学方法的缺点在于它测定的是蛋白多肽的免疫活性而不是生物活性;不能同时测定代谢物,且具有抗原决定簇的代谢片段可能增加结果误差;不同来源的抗体与相同的蛋白多肽反应可能有较大的差别;还可能受到内源物质的干扰。但免疫法毕竟是一种迅速,灵敏,适于批处理的方法,已有数十种蛋白多肽被开发成能满足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商品药盒。目前临床药动学领域,免疫法已逐渐取代生物检定法。

1.3 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是研究蛋白多肽在生物体内处置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所使用的同位素有125I, 99mTc, 3H,14C, 35S 等,其中125I因比放射性高,半衰期适宜,标记制备简单而最为常用。标记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标法,即把含有同位素的氨基酸加入生长细胞或合成体系,该法对生物活性地影响可能较小,但由于制备复杂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是外标法,常用化学方法如氯胺T或Iodogen法将125I连接于大分子上,因相对简单而被首选。

同位素法具有简便直观,检测迅速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蛋白多肽药物的组织分布研究,但其缺点亦显而易见。首先,它不能进行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其次,同位素标记后是否会引起药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行为发生变化,一直存在争议.前者可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生物检定法加以改善和验证,基本上可使生物活性无明显变化;后者因药而异则复杂的多,已有报道认为[6],放射性标记法可干扰表皮生长因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体内清除的紊乱;最后,由于蛋白多肽进入体内会被降解代谢,或与其它蛋白质结合,总的放射性不能代表药物动力学过程,因此如何鉴别样品的原药,降解物及结合物是该法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3.1 SDS-PAGE法根据药物Mr的大小选择不同浓度的凝胶电泳,通过控制电流等条件使得原药与其它产物分开,然后通过切割胶条放射计数或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来检测电泳放射性图谱。该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但电泳过程中,125I-小肽和游离 125I可能扩散至空白凝胶或电解液中,从而使结果可能偏高。

1.3.2 HPLC法高效反相色谱(RHPLC),高效排阻液相色谱(SEHPLC )[7],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IEHPLC)分别根据保留时间与蛋白多肽的疏水-亲水性特征,Mr大小,极性的关系来分离样品中的物质。它们共同的优点是特异性高,分辨率好,可同时测定原药和降解物,其中SEHPLC亦可得到结合物的信息,而RHPLC用于蛋白多肽的分离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因受注入样品量的限制,灵敏度,重现性都受影响,且设备昂贵,成本较高。

1.4 色谱法

1.4.1 HPLC 在进行普通药物动力学研究中,HPLC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分析手段。在蛋白多肽药物的实验研究或产业化中,HPLC都是主要的分离纯化工具。但鉴于蛋白多肽药物结构的特殊性,除了一些小分子多肽,如peptichemio[8],加压素的八肽拮抗剂(oc tapeptid e antagonist of vasopressin)[9]可分别直接或经选择性柱反应后,单独用带荧光检测器的HPLC进行药动学研究外,HPLC常需进一步改进或与其它更灵敏的检测技术联用方能满足药动学的需要。除了上述提及的与同位素的联用,还有许多与免疫学方法的联用,如Philli ps[10]采用免疫亲和色谱技术分析人三种不同体液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浓度; Partilla [11]等认为HPLC与RIA联用可以检测人体液中的神经肽。此外,

令人瞩目的还有液/质在线联用(LC-MS)。

LC-MS将高分离能力,适用范围广泛的色谱分离技术与高灵敏、专属及通用,在研究蛋白多肽的结构中具有重要价值的质谱法联用起来,成为强有力的分离分析方法。多年来限制LC-MS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接口问题,由传送带接口(Moving-belt interface),热喷雾接口(Thermospray),到最近的电喷雾离子化接口(Electrosptay ionization ESI),联用技术日趋成熟,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中低浓度(pg/ml)药物及代谢物的测定[12],而蛋白多肽类药物恰有在体内代谢快,浓度低的特点。国外已将用LC-MS于该类药物,药物代谢物[13,14]的动力学研究,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仪器本身价格昂贵,技术上亦存在一些问题,如它对样品的纯度要求很高如何将药物从生物体液,尤其是血浆中提取纯化以减少干扰;如何选择合适的内标以减少系统误差;在将LC-MS用于检测体育禁用肽(HCG,HGH ,EPO,ACTH等)时发现,糖肽难用于质谱分析,因为在质谱条件下,同样的氨基酸序列可产生多种不同质量的多糖链,而每条链及整个分子都有可以产生质谱信号,这就大大降低了质谱信号的专属性。目前,尽管LC-MS在蛋白多肽药物的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其作为实用性强,前景好的领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4.2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HPCE是离子或荷电粒子以电场为驱动力,在毛细管中按其浓度和分配系数不同进行高效,快速分离的新技术,它以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分析时间短,样品量少及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而成为蛋白多肽生物分子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生物体液中低浓度蛋白多肽的分析面临的问题有:蛋白多肽与毛细管壁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迁移时间的改变,这可以通过涂层CE加以改善;由于毛细管很细,管内容积很小,进样量的不易控制给实验的重复性带来影响,而且很可能无法对低浓度的样品提供足够的灵敏度。近年来,国外根据样品的性质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大体上可分为非特异性和高亲和性两种,将样品加以浓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5]。HPCE在检测上的迅速发展与HPLC已有并驾齐驱之势,况且鉴于HPCE在样品微量分析的优越性,已有人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体内分析中,将微透析连续采样与之联用[16],这在整个药动学研究中都不失为一有希望的方向。 2 结语

由以上可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多样的分析手段,但鉴于该类药物的特殊性,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动力学研究的要求。根据人用药物注册国际协调会议(ICH)对生物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在科学基础上的灵活性和具体情节个别处理”的总则,人们通常将几种方法联合应用,互相补充,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张琪(中国药科大学药代中心,南京 210009)

王广基(中国药科大学药代中心,南京 210009)

参考文献

1,Jagels MA, Hugli. TE Neutrophil chemotactic factors promo te leukocytosis: a co mmon mechanism for celluar recruitment from bone marrow. J Immunol, 1992, 148(4): 1119

2,Sparreboom A, Rongen HAH, Bennekom WPV. Assays for interferons a n d interleukins in biological matrices. Anal Chim Acta, 1994, 295(1): 1

3,Gibson UEM, Kramer SM. Enzyme-linked bio-immunoassay for INF- γ by HLA-DR induction. J Immunol Methods, 1989, 125(1/2 ): 105

4,Hiroynki H, Hori A, Seno M, et al. Asensitive enzyme immunoa ssay for hu 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1 175(1): 229

5,Stute N, Furman WL, Schell 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rec ombinant human goa 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children after intravenous an d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J Pharmaceu Sci, 1995, 84( 7): 824

6,Kuo BS, Nordblom GD, Wright DS. Perturb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cleara nce after radioiodin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J Pharmaceu Sci, 1997, 86(3): 290 7,Liu XW, Tang ZM. Pharmacokinetics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 te colony-stim ulating factor in rabbits and mice.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997, 18(1): 44 8,Ehrsson H, Lewensohn R, Wallin I,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peptichemio in my eloma patients: release of m-L-sarcolysin in vivo and in vitro. Can cer Chemother Pharmacol, 1993, 31(4):265

9,Boppana VK, Rhodes G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 f an arginine-containing octapeptide antagonist of vasopressin in human plasma b y means of a selective post-colum reaction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J Ch romatogr, 1990, 507(16): 79

10,Phillips TM. Immunoaffinity measurement of recombinant granulocyte col ony sti mulat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J Chromato gr B Biomed Appl, 1994, 662(2): 307

11,Partilla JS, You J, Rothman RB.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ic resol ution of synthetic opiate and "anti-opiate"peptides from human plasma. J Chr omatogr B Biomed Appl, 1995, 667(1): 49

12,Gelpi E. Biomedical and biochemical applic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op hy 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A, 1995, 703(1): 59

13,Chan KK, Bakhtiar R, Jiang C. Depsipeptides (FR901228, NSC-630176) Ph a rmacokinetics in the rat by LC/MS/MS. Invest New Drug. 1997,15(3): 195

14,Brudel M, Kertscher U, Berger H,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ic-ma ss spectrome tric studies on the enzymatic degration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J Chromatogr A, 1994, 661(1): 55

15,Guzman NA, Park SS, Schaufelberger D, et al. New appoaches in clin ical chemis try: on-line analyte concentration and microreaction capillary eletrophoresis f o r the determination of drugs,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and biopolymers in biolog ical fluids. J Chromatogr B Biomed Appl, 1997, 697(1/2) : 37

16,Lunte SM, Oshea TJ.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api l 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stry. Electrophoresis, 1994, 15(1): 79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分析

主题词:@生物样品/分析;@生物样品分析/药代动力学 分类号:R912.1;R927.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在临床药理、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或新药开发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获得的资料最终能否用于临床实践或药物研究结果的说明和解释,取决于研究方案和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实施。 应用于化学药品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和中药复方)分离、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已有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导,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分析和检测手段越来越快捷、准确。然而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除正确设计和精心实施外,尚应包括了解该方法的特性及其限制因素。方法的特性包括被测物在体液中的稳定性,分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萃取过程的回收率,定量计算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以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 方法学验证 1.1 稳定性 从生物样品(体液)的收集到样品的分析完成,样品中的待测药物(有效成分)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将导致易变的回收率并降低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分析方法建立的过程中,应了解待测成分(药物)在不同的pH、光照等情况下的稳定性,同时也应了解、考察生物样品及分析操作过程中待测成分的稳定性。这一点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来说应特别注意,因为除待测的有效活性成分外,中药中尚有许多未知成分,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些成分与待测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待测成分“量”和/或“质”的改变。 体液中药物稳定性的考察应包括在室温和储藏温度(-20℃或-80℃)两种情况的研究。如发现有明显的降解,则应采取特殊措施来防止。(如尿液中加甲苯以抑制细菌生长,含三硝基甘油血清中添加少量硝酸银抑制三硝基甘油的降低等)。如要了解较长时间的储藏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一般是制备与分析样品含有相同药物(成分)和代谢物的对照样品,两者作平行处理,从对照样品的分析结果可判断药物稳定性的情况。 1.2 灵敏度 分析方法灵敏度的要求取决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用药物的剂量,给药次数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特征。临床前或临床(药理)资料有助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一般来说,分析方法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时可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如样品的稀释),使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落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虽然在同一研究中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应尽量避免,以利于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 1.3 选择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 A 剂型因素就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与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与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就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2、【第01章】药物转运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多选题 3、【第01章】药物消除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单选题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与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为( )。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就是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就是( )。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就是 正确答案:E 单选题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就是( )。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1、【第02章】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 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药物动力学方法在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提示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药制剂达到“三效”、“三小”的要求,实现中药制剂研究与生产的现代化。根据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药物发现阶段和药物开发阶段,药物代谢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新药研发、药理学、中药现代化、毒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等应用领域,。本文将针对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在各个阶段的应用和进展作综述。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mraeokineties,PK)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及规律的一门学科[1]。理想的药物要有优良而持久的药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药动学性质,即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合适的药物半衰期。回顾药物发现与发展的历史,药物研究已经由初始的经验性、偶然性研究发展到现今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研究[2]。1945一1995年间,药物研究遵循“分子库一活性筛选一传统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一ADME/PK研究一毒性(oTx)研究一侯选药物”的垂直模式;而1995年至今,则遵循“分子库一平行筛选(包括活性、ADME/Tox等)-ADME/Tox模型一合成分子一平行筛选一侯选药物”的平行过程,使药物发现和开发变的更加快捷和有效[3]。然而,据资料报道,在进人临床试验后大约有40%左右的候选化合物由于其药动学方面的原因而功亏一签[4,5]。因此如何让药代动力学尽早介人到新药的研发过程,在药物开发的早期即帮助发现药代参数不理想或代谢特征不佳的候选化合物,从而缩短药物开发时间,降低药物开发成本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药代动力学在新药发现阶段中的应用 针对前面所提及的药物在开发后期由于药动学行为不佳而被淘汰的问题,目前已有人提出在药物设计的最初过程,提前对药物的ADME性质和毒性进行预测评估,遵循“不行即止,降低成本(ifahgnfast,butfailing。heap)”的原则[4],以减少药物开发成本[3,6-8]。创新药物设计和筛选一般包括先导化合物的产生(leaddiseove)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leadopti-mization)两个阶段。先导化合物的产生可有多种途径,包括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如动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体内活性成分以及矿物质有效成分;组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库;一些重要的内源性物质,如与疾病有关酶系的底物、受体和配体等;基于生物大分子例如核酸、酶、受体、生物膜的三维结构而进行的分子设计,基于生物大分子与配体小分子作用机制而进行的分子设计等。然后对得到的先导化合物进行筛选,或者进行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从而得到需要的候选化合物。近年来,组合化学方法制备化合物库,辅以自动化或高通量筛选(highthorughputseerening)已经成为寻找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的一种新的且有效的途径。组合化学是将一些称之为构建模块的基本分子(如氨基酸、核昔酸、单糖及化学小分子)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手段,将它们系统的装配成不同的组合,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具有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分子,从而建立化学分子库,然后使用体外和体内高通量筛选,快速的从数以万计的化学分子库中筛选出药效持久、毒性较小、药代动力学属性较好的候选化合物,或者根据体内体外筛选得到的信息,进一步指导组合化学的药物设计和优化。因此,在新药的设计和筛选阶段如何提高筛选的高通量,如何能够在较短短的时间内得到足够的相对准确的反馈信息,成为当今比较关注的问题。新药设计阶段的ADME筛选包括计算机辅助药物虚拟筛选v(irtualscerenign),体外筛选和体内高通量筛选。 2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产生药理效应,必须分布到靶部位,维持一定的浓度,并与作用部位产生受体-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效应。通过PK-PD研究可以探索药物的作用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药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 识点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HPLC使用注意事项 1、HPLC组成: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系统/积分仪 2、反相色谱: 分离机理:“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用流动相:乙腈、甲醇,水 3、色谱柱的分类: 按填料:球形、无定形按含碳量:C18、C8 按应用:分析柱、制备柱、预处理柱按粒径:150mm*,5μm等按填料类型:正相柱、反相柱、手性柱 4、键合相色谱柱的优缺点: 优点:稳定不易流失; 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消除硅羟基的不良影响; 缺点:pH得在3~8范围内 5、C18柱的活化:90% 10% 90%的甲醇溶液1ml/min依次冲洗30min 6、流动相: 使用之前需超声脱气目的:色谱泵输液准确提高检测性能 保护色谱柱

流动相脱气的方法:加热,抽真空,超声,通惰性气体流动相组成:流动相配置: 缓冲溶液现用现配,不要储存时间过长,避免pH值发生变 化和成分分解,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有机溶液和缓冲液使用前均需经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使用前脱气。 7、常用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品相似;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值接近;浓度相当;与其他色谱峰分离好 8、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除杂质;浓缩微量成分;改善分离;保护色谱柱;提 高检测灵敏度 方法:高速离心,过滤,选择性沉淀,衍生反应;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沉淀蛋白的溶剂: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强酸:三氯乙酸、过氯酸盐:50%硫酸铵、10%TCA 分析测定用试剂为色谱纯及以上,水为超纯水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药物分析离线必做作业

药物分析离线必做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分析》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 学号: 年级: 学习中心: ,第1章,第3章, 一、名词解释 t:即比旋度,指在一定波长和温度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 且每ml 中含[,]D 有旋光性物质1g 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1. 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即达到恒重 2. 限度检查:不要求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 3. 干燥失重:指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他挥发性杂质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说明药物分析的主要任 务。答: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其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药品从研制、生产、供应到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因此,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其主要任务包括:?药品质量的常规检验,如药物成品的检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贮藏过程的质量考察;?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指导和评估药品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新药质量研究,包括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新药体内过程研究、以及配合其他学科在工艺优化、处方筛选等研究中的质量跟踪。 2、什么是重金属,说明中国药典测定重金属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答: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

质,如铅、铜、汞、银、铋、镉、锡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重金属测定方法有三种:?硫代乙酰胺法——适合于溶于水、稀酸、乙醇的药物。?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适合于含芳环、杂环及难溶于水、稀酸、乙醇的有机药物。?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酸性溶液或在酸性溶液即生成沉淀的药物。 三、计算题 1. 某药物进行中间体杂质检查:取该药0.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取此液5.0mL,稀释至25.0mL,摇匀,置1cm比色皿中,于320nm处测得吸收度为0.05。另取中间体对照品配成每mL含8,g的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收度是0.435,该药物中间体杂质的含量是多少, 6答:[(0.05×8)/0.435]×[(25×25) /5×0.2×10] ×100,=0.0575% 2. 氯化钠注射液(0.9%)中重金属检查:取注射液50mL,蒸发至约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 3.5)2mL和水适量使成25mL,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千万分之三。应取标准铅溶液(10μg Pb/mL)多少mL, 76答:(3/10)-[(v×10)/(50×10)] ×v(ml)=1.5ml 3. 醋酸甲地孕酮中其它甾体检查: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成每1ml含2mg 的溶液(1) 与每1ml含0.04mg 的溶液(2)。分别取溶液(1)和溶液(2)各10ul,进样,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两倍。溶液(1)显示的杂质峰数不得超过4个,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分别不得大于溶液(2)主峰面积的1/2和3/4。试计算最大一个杂质和总杂质的限量分别是多少, 答:?最大一个杂质的限量=[0.04×(1/2)] /2×100%=1.0% ?总杂质的限量 =[0.04×(3/4)] /2×100%=1.5% 四、判断题(指出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PBPK模型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发挥的重要的作用。UPLC是一种柱效高、发展前景好的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机制的数学模型;PBPK用于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更方面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更深研究在药物研发中起到了重要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UPLC PBPK模型药物研发 Abstract: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and PBPK model in the stud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PLC is a column efficiency high,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echanism; PBPK used for simulation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in the body of metabolic distributed more medicine dynamics research. The pharmacokinetic deeper in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ole. Keywords: Pharmacokinetic UPLC PBPK model Drug development 前言: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生物药剂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的处置以及所产生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并且探讨药物代谢转化途径,确证代谢产物结构,研究代谢产物的药效或毒性;提供药物效应和毒性的靶器官,阐明药效或毒性的物质基础,弄清药物疗效和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1]。 1、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1 群体药物动力学 群体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动力学群体参数的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不仅是临床用药所必需,而且有可能成为新药评价的一个必备参数。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的估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二步法,另一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步法。后者亦名Nonmen程序法,它把药物动力学参数在患者身上的自身变异及患者间的变异全估算在内。根据变异值的大小也可预估一些生理、病理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而更具优越性,在个体化给药中,Nonmen常与Bayesian反馈法结合使用。 1.2 时辰药物动力学 时辰药物动力学是指同一剂量在l天内不同时间给予时药物处置出现显著变异。如多数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清晨比傍晚吸收更佳,另外象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清晨服用时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最为明显,同时达峰时间也较其他时间给药为短。一些疾病并非1天24小时机体均需要同等水平的药物,如心脏病患者在凌晨发病较多,若制成脉冲式给药,可产生预防作用;相反,如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却容易带来耐药性,例如硝酸甘油和许多抗菌素类药物;再如只有当血浆中糖分较高时才需要较高的胰岛素。人们开始研究能够自动感知血糖水平,以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智能给药装置。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 排泄速度不变 E.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正确答案:C 2016国考试题答案 2. 在进行口服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时,不适合用的动物是哪种?() A. 大鼠 B. 小鼠 C. 豚鼠 D. 家兔 E. 犬 正确答案:D 3. 在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其受试物的剂型不需要遵循以下哪些选项的要求?() A.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研究的一致 B.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毒理学研究的一致 C. 特殊情况下,受试物剂型可以允许与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不一致 D.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剂型、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但不需要提供研制单位的质检报告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4.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5.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 A. 1000倍 B. 91倍 C. 10倍 D. 1/10倍 E. 1/100倍 正确答案:B 6. 药物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均:() A. 分子变小

B. 化学结构发性改变 C. 活性消失 D. 经胆汁排泄 E.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正确答案:B 7.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被称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致死血浓度 D. 中毒血浓度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8.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 吸收与代谢平衡 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E. 药物完全消除 正确答案:C 9.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10. 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正确答案:D 11.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表达式为:() A. AUC0→n+cn/λ B. MRTiv+t/2 C. MRTiv-t/2 D. MRTiv+t E. 1/k 正确答案:B 12.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药理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毒代动力学及 其研究方法
李川
(021-********;chli@https://www.360docs.net/doc/db3489357.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成都
演讲内容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二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三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四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五 小结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过去20多年在新药研发领域发生的变化
45% 30%
ADME/PK
15%
0%
Financial
CaImndpirdoavteed
Formulation
Commercial Human AEs
ToAxnicimityal
EfCficliancicyal
Other
Br. J. Clin. Pharmacol. 25: 387 (1988)
Nature Rev./Drug discovery 3: 711 (2004)
化合物资源
新药上市前必须对其 安全性进行仔细评估
药物发现
1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药物物候候选选化化合合物物
非临床安评研究
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伦理限制,必须先在
新药开发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试验
动物上进行全面的新药安评,以揭示新药 对动物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其剂量
药药安


依赖性、体内暴露相关性和可恢复性等, 帮助确定临床试验的初始安全剂量和应观
效代评


察的潜在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中的新药安全性考察
新药安全有效评价体系
安全性始终是临床试验关注的重点,影响临床试
验的推进。先从低剂量、小范围人群开展临床试
验,在安全性得以保证后,再增加给药剂量、扩
大人群已验证药物的有效性。
为什么在药物安评中要考虑体内药物暴露?
(确定药物的两个要素:功能和物质)
剂量-暴露
体内药物暴露
(化学形式/浓度)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相对准确
浓度-效应
给药剂量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好用,但不准确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副作用
1

药物分析离线必做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分析”离线作业参考答案(20160910) (第1章~第3章) 一、名词解释 1.t D ][α——即比旋度,指在一定波长和温度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 且每ml 中含有旋光性物 质1g 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2. 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 以下即达到恒重。3. 限度检查——不要求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4.干燥失重——指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他挥发性杂质。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说明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 答: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其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药品从研制、生产、供应到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因此,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其主要任务包括:①药品质量的常规检验,如药物成品的检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贮藏过程的质量考察;②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指导和评估药品临床应用的合理性;③进行新药质量研究,包括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新药体内过程研究、以及配合其他学科在工艺优化、处方筛选等研究中的质量跟踪。 2、什么是重金属?说明中国药典测定重金属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答: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铅、铜、汞、银、铋、镉、锡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重金属测定方法有三种:①硫代乙酰胺法——适合于溶于水、稀酸、乙醇的药物。②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适合于含芳环、杂环及难溶于水、稀酸、乙醇的有机药物。③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酸性溶液或在酸性溶液即生成沉淀的药物。 三、计算题 1.某药物进行中间体杂质检查:取该药0.2g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 ,取此液5.0mL ,稀释至25.0mL ,摇匀,置1cm 比色皿中,于320nm 处测得吸收度为0.05。另取中间体对照品配成每mL 含8μg 的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收度是0.435,该药物中间体杂质的含量是多少?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B 2.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3. 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 A. 其原有效应减弱 B. 其原有效应增强 C. 产生新的效应 D. 其原有效应不变 E. 其原有效应被消除 正确答案:A 4.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 A. 房室 B. 线性 C. 非房室 D. 非线性 E. 混合性 正确答案:B 5. 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 A. 给药途径 B. 溶解性 C. 药物的剂量 D. 肝肾功能 E. 局部血液循环 正确答案:C

6.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 正确答案:E 7.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是牢固的 B. 结合后药效增强 C. 结合特异性高 D. 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 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正确答案:D 8. 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 A. 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 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 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正确答案:A 9. SFDA推荐的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 体外研究法 B. 体内研究法 C. 药动学评价方法 D. 药效学评价方法 E. 临床比较试验法 正确答案:C 10.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11.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 A. 首剂量加倍 B. 首剂量增加3倍

非那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分析

非那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概述: 非那西丁(Phenacetin)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因为潜在副作用在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由于其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影响酶活性作用药物的研究。本学期临床药代动学实验课以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实验、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实验两部分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药代动力学中药物体内外的简单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 二.正文 1.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实验目的 研究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学习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等操作。 1.2实验材料与方法 仪器:HPLC-UV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 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柱:inertsil-ODS-SP,5um,4.6*150m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流动相:40(乙腈):60(50mM磷酸盐缓冲液)(注:50mM磷酸盐缓冲液配制:6.8g磷酸二氢钾,加入150ml氢 氧化钠溶液(0.1M),配制成1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非那西丁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肝素钠,10%高氯酸;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180g—220g 1.3实验步骤 1.3.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空白血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使其 浓度分别为0.156,0.313,0.625,1.25,2.50,5.00,10.00ug/ml。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样品的峰面积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1.3.2给药及血浆采集处理:取大鼠一只,尾静脉注射非那西丁 (10mg/kg)后,分别于0,5,10,15,30,45,60,90,120min于尾静脉取血

药理学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掌握:药物作用与选择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概念与特性,受体类型,受体调节,激动剂与拮抗剂,并且熟悉受体占领学说、跨膜信息传递,还要了解受体其他学说、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构成了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方面。 2.药物效应(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如兴奋、亢进、抑制、麻痹、衰竭等。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特异性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补充治疗。 4.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s):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作用等。 5.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6.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为量反应。 7.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为质反应。 8.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产生效果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0.药物的安全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界限。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伴数有效量(ED50),数值越大越好。安全界限:(LD1)/ED99 12..构效关系: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吉大 2017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离线作业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写出表达式。 答: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指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 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称为平均血药浓度,用Css 表示。计算通式为: 2.非线性药动学的判别方法? 答:静脉注射高中低3种剂量 1、t 1/2 判断 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单次用药后的t 1/2 是否基本一致。如基本一致则属于线性动学 药物,如t 1/2 明显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则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药物。 2、AUC 判断 可用单剂用药AUC 0-∞或多剂用药达稳态后的AUC 0-τ 线性: AUC/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基本相等 非线性:AUC/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不等,随剂量增高比值显著增大 3、C ss 判断 线性:C ss /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基本相等 非线性:C ss /剂量 高、中、低三种剂量比值不等,随剂量增高比值显著增大 4、血药浓度/剂量判断

高、中、低不同剂量给药后,取血样时间t 相同,以血药浓度/剂量的比值对时间t 作图。 非线性:高、中、低三条线不重合 ;如静脉给药: 血药浓度/剂量O t 高中低 3.药动学求曲线下面积的方法有哪些? 答:有两种方式: (1)AUC(0-t),根据梯形面积法计算。 (2)AUC(0-∞),AUC(0-∞) = AUC(0-t) + 末端点浓度/末端消除速率。 4.尿药法求动力学参数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 1.尿药排泄速度法2.总量减量法总量减量法又称亏量法。 速度法的优点是集尿时间不必像总量减量法那样长,并且丢失一二份尿样也无影响,缺点是对误差因素比较敏感,实验数据波动大,有时难以估算参数。总量减量法正好相反,要求得到总尿药量,因此实验时间长,最好七个生物半衰期,至少为五个生物半衰期,总量减量法比尿药速度法估算的动力学参数准确。 5.写出多剂量函数的表达式,该表达式是根据什么原理推出的? 答: ττ k nk e e r ----=11 根据单室模型n 次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推出 二、分析题 对于含有相同量同样化学结构的药品,并不一定有相同的疗效,不同厂家的同一制剂,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同一药品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对于相同的药品,不同的人服用可产生不同的疗效。 请分析: 1. 根据案例说明药物在一定剂型中产生的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答: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药物因素主要有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合并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机体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变异、心理、生理和病理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引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言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近年来,国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药物进入体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消除。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过程进行预测。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 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编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编:王广基 副主编:晓东,柳晓泉 编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广基、晓东、西敬、劲、柳晓泉

容提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共十三章,分别为概述、药物体转运、药物代谢、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统计矩理论及其应用、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实践、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计算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 的参考书. 1 目录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医学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 二、药物在其它部位吸收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 正确答案:C 2.【第01章】药物转运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3.【第01章】药物消除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是 正确答案:E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完整版)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品研发及评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眼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行了探讨。本文介绍了眼的药物代谢途径及其特点,眼部药代动力学样本采集以及常见的分析方法。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征,指导临床用药的给药剂量、间隔、途径等,保证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关键词:眼;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对药品研发人员、技术审评人员以及临床医师来说,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甚至是其他研究所无法替代的。通过眼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学者们可以获得药物在眼部代谢的浓度一时间曲线,了解药物在眼内的代谢特征,对于药物剂型设计、给药方案、治疗监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眼具有特殊屏障作用, 眼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不同于系统给药的过程, 那么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及一般过程如何? 其意义何在? 常用的分析方法用哪些?另外,现有眼科局部给药的突破点在于,如何通过改进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保证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和药物应用的便捷性, 安全性。因此,对眼局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加以了解和考察,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和药物剂型, 对于临床诊治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眼部给药系统研究的兴起也要求有方便、准确、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进行说明和验证。 1 眼的药物代谢途径及其特点 1.1 药物在眼球表面的流失 在眼局部应用滴眼剂时, 由于泪液在眼表的涂布,流动和循环使药物在接触眼表时即发生了流失。泪液在眼表的更新速度仅为1μl/min,相对多量的滴眼剂可在数分钟之内随着泪液的循环快速流入鼻泪管发生排泄[1]。由此可见,滴眼剂药物的全身吸收不仅在结膜囊的局部毛细血管中进行,同时也存在于滴眼剂流入鼻腔从而进入全身的情况。因此, 大多数以局部滴眼剂方式给药的小分子量药物在数分钟内即会进入全身循环,从而导致其在眼表的生物利用度仅在5%甚至更少。全身循环中的吸收降低了药物在眼表的有效浓集, 因此,通过应用固体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