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与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伤肺
“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悲则气 消”。过度悲忧耗伤肺气,肺气消弱抑郁 不达,意志消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乏 力懈怠,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等症。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 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 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 时,往往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 运化。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 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竹 筒血的功能有关。
直接发泄、疏导Leabharlann Baidu泄
(二)调摄情志
转移法
•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 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 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 到另外事物上去。
(二)调摄情志
转移法—方法
升华超脱 移情易性 运动移情
(二)调摄情志
• 情志制约法
(二)调摄情志
(二)调摄情志
情志制约法—方法
(3)悲忧伤肺,喜胜悲(忧): 有一人,因父亲骤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后便觉心痛难 忍,逐日加重,药皆无效。张子和为其诊治时,恰巧有一 个巫婆在场,张子和于是便自学巫婆的样子,取笑戏弄巫 婆,来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已,结果仅一二日,其心痛 便自愈了。
(二)调摄情志
情志制约法—方法 (4)恐伤肾,思胜恐 《续名医类案·惊悸》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名叫
(一)调养心神
3.性格乐观开朗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 惯了的行为方式上。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 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 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 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 改造任务。
(一)调养心神
• 情志制约法—方法 (1)喜伤心,恐胜喜 清代《冷庐医话》中,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因 过于高兴而发狂,大笑不止。《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因为喜为心(火)志,恐为肾(水)志,因水能够克 火,所以可用肾之志恐,来治疗心之志喜导致的疾病。
(二)调摄情志
情志制约法—方法
(2)思伤脾,怒胜思 元代的《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贵人,严重的 失眠,历经两年不愈,诸医无策,名医张子和, “以怒 而激之”。 《华佗传》:“多收其货而不治,并留书骂之”。 思为脾(土)志,怒为肝(木)志,因木能克土,所以 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脾之志思导致的疾病。
沈君鱼的病人,名医卢不远诊治,后来又介绍他 向和尚学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 病人的恐死心理终于消除。

(二)调摄情志
• 情志制约法—方法 (5)怒伤肝,悲胜怒 明代名医张景岳,一次诊治了一位因一时 口角理屈,佯装发怒而昏厥“假死”的妇 人。
(二)调摄情志
情志制约法—方法
(6)在生活中的应用
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二)调摄情志
节制法
• 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 达到心理平衡。 《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 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视精神修养,首先 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宠辱不惊、嗔戒
(二)调摄情志
疏泄法 • 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 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 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 力提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
情志变化
• • • • • • • 1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动荡 家庭变故 人际纠葛 环境因素 四时更迭 月廓圆缺 颜色气味 病理因素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 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情志变化
• 2.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 体质差异 •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有一定的差 异 • 性格差异 • “当事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 • 年龄差异 • 儿童易惊,成人易怒(思),老人易悲 • 性别差异 • “女属阴,得气多郁”《外台秘要》
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 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 范围,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 能紊乱而发病。
正常的情志
情志致病
(一)正常的情志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体内脏腑、气血、阴 阳调和的反映,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人体, 调达脏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对维护 人体的健康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情志养生
•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 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 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情志养生的概念
调养心神
调摄情志
调剂生活
情志养生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 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调养心神
• “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 • 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
情志与养生
前言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对任何人、 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例如: 喜爱与厌恶,高兴或悲伤,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俗 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雨后青山分外明。”人在高兴的 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称心如意,精神百倍; 而在悲哀之时,会感到一切无望,心灰意冷,认为周围事 物都死气沉沉,甚至伤心追泪或绝望,中医历来十分重视 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影响,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 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凡心之病当须用心药治才能见 效。
喜伤心
“心主喜,喜伤心”,“喜则气缓”。气缓包括缓和 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含义。
前者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后者确因过喜而伤及心脉,
致使血脉迟缓,心气涣散不收。 临床可见心悸不安,倦怠无力,精神不集中,甚则 失神癫狂等症。

•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 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 • 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士气,激起战 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 怒又有消极 的一面,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 响。 • 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 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 内环境的平衡。
恐伤肾
• 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 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 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现代医学对情志致病的认识
• 据调查,先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 素有关。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极具波动 后,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 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 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暴喜之 时。 • 国外有学者统计,情绪不好而致病占 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统计, 发现65%的疾病与社会逆境有关。
1 2 3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情志养生
调养方法
第一篇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的概念
怒 喜 忧
七情




七情-分属五志
七情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与心、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肝在志为怒 心在志为喜
肺在志为忧和悲
肾在志为恐和惊
二、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两面性
反应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 充盈旺盛的外在表现,是生命活 动的正常现象,在人体生理活动 的适应范围内,不会导致疾病。
(一)调养心神
• • • • 1.清净养神 调养心神首在静养 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 心安、心静、心定„„” • 《素问 生气通天论》:“清净者肉奏比拒,虽有 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 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的中 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气 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与常人不同。
(一)调养心神
• • • • • 1.清净养神—方法 (1)少私寡欲 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太上老君养生决》“去六害”—一者薄 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 滋味,五者除
(一)调养心神
2.立志养德
养生的首要就是重视道德修养,是“养生之根”。 •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 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
4、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 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 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 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 理平衡的能力。
(二)调摄情志
通过主动的控制和调节情志,避免产生 反常或不良情绪,达到调摄情志已养生的 目的。 。
情绪与神经系统
• 七情太过,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就 会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 癔病和强迫症。 • 极为严重的,还可引起神经错乱,行为失 常。所谓反应性精神病大都是这样引起的。 它是由强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因素所引 起的一种神经障碍。
情绪与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对情绪反应也相当敏感,情绪不 良而致病者占70%—80%。诸如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胃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结肠过敏,腹痛腹泻等。
情绪与呼吸系统
在呼吸方面,当受到较大的打击,心理 失去平衡时,可引起胸闷,气急,心率改 变,面色苍白,头额冒汗,哮喘等。当换 气过度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成分降低, 则可出现手指发麻,肌肉颤抖,头晕,甚 至昏厥。
情绪与癌症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与心,脑 血管疾病一起,号称“世界三大死神”。 不良的心里一社会刺激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 癌剂。 现代心身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里因素,过度 紧张刺激,由于悲伤可以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 腺退化,免疫性T淋巴细胞成熟障碍,抑制免疫 功能,诱发癌症。
思伤脾
“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
度,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床
可见胸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思饮食
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会见到心悸健忘,失
眠多梦等症。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 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 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 现大小便失禁。 •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 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 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引起警 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坏情绪是如何让人患病的呢
恶劣情绪刺激→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 肾上腺皮质↑ 垂体前叶激素↑ 胰岛素分泌↓ →神经调节障碍→机体变化和功能及代谢失调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 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22
情绪与心血管疾病
• 情绪持续紧张或精神过度疲劳是高血压病的一个 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由于 暴怒,恐惧,紧张或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血管病, 甚至导致死亡。 • 在愤怒的情绪下,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 致舒张压的显著增高,在恐惧的情绪下,由于心 输出量的增加,可引起收缩压的上升。
• 气恼不能自控时,不如去想想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岁月; • 高兴过头时不如想点令人恐惧的事情; • 忧愁乘袭之时,则应去想点高兴的事情; • 思虑难挥时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 • 大恐之时,则当客观冷静地去沉思分析 引起恐惧的原因等。
怒伤肝
“肝主怒,怒伤肝”、“怒则气上”。肝主疏
泄喜于条达,因过怒而伤肝,则使气冲上逆,血
随气涌,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晕头痛,面红目
赤,目眩耳鸣,甚则咯血呕血或昏扑不省人事等。
忧(悲)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 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 的主要器官。 •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因忧 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 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 •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二)情志致病
• 黄帝内经----“暴喜伤阳,暴怒伤阴” • 胡夫兰德《人生延寿》----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 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 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 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 • 巴甫洛夫----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 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