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预防参考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心律失常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 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 甚至室颤。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 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 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 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 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 予以相应处理。
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
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 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 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
9
源自文库
囊袋感染 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11
囊袋感染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
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
用抗生素7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12
与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电极脱位 是心脏起搏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发生原因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
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10
囊袋感染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致败血症,局部 一旦感染应作积极处理,有积血瘀滞者,先抽去 积血,抽出液应作细菌培养,然后注入抗菌药物, 必要时可给全身抗生素治疗。局部有脓肿形成经 穿刺抽液无效时,应及早切开排脓,在埋藏的囊 腔低位处切开引流,积极冲洗,并加用全身抗生 素治疗,少数可自行愈合,否则应更换起搏器位 置埋藏。囊袋破溃处理与脉冲发生器埋藏处感染 相同
3
起搏器类型
VVI起搏器 AAI起搏器 VVIR起搏器 DDD起搏器 DDDR起搏器
4
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及预防措施
5
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气胸
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 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 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要求了解锁骨下 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 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 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 并发症。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 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 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慢性持续性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 导阻滞合并阿斯综合征、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经 药物治疗无效者
三束支传导阻滞引起阿斯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下列情况而经药物治疗无
效者:因心动过缓而频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 伴严重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 心脏手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停搏、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
7
囊袋血肿 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8
囊袋血肿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
电极脱位有全脱位和微脱位两种,前者X线胸片 上电极的位置明显异常,后者从胸片上难以明确 诊断;但两种电极脱位的临床表现相同,均为起 搏阈值升高和间断或完全起搏中断,仍可有起搏 信号。
13
电极脱位
电极脱位原因
导线填入不当,入径处固定不牢 术中电极张力不当 心腔扩大,心内膜结构光滑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与过早下床,上肢活动
18
起搏综合征
最初见于VVI起搏的病人,后来发现只要存在房室 分离,任何起搏模式都可能发生
等有关,应让患者左侧或仰卧位休息 起搏器在囊袋内发生游走,严重下移 双极导线柔韧性差,脱位率高于单极导线
14
电极脱位
预防措施
安置起搏器时电极到位后,测试各项参数满意,嘱患者用 力咳嗽、深呼吸及摇晃,待患者电极位置不变后才能将电 极固定于皮下,要求电极导线皮下固定牢靠
为保证电极导线与心肌接触的部位稳定可靠,术中应予以 电极适当的张力
电极断裂可表现为:(1)完全不能起搏;(2) 间歇起搏,是由于断裂的电极因呼吸或体位改变 致间歇接触所致;(3)漏电,由绝缘层被破坏所 致。断裂和绝缘层损坏如在静脉外,可设法修补, 否则只能更换新电极。
16
与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 起搏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为非特异性. 起搏器 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心室起搏的病人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 发症护理及预防
心内一 洪丽萍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安置人工心脏起 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起搏障碍或传导系统障 碍的最有效方法。人工心脏起搏器脉冲发生 器和电极组成人工心脏起搏是将一脉冲发生 器通过电极与心肌相连,脉冲发生器发放一 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 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冲动,使心脏有规律地 收缩。所以,当心脏起搏点功能失常或心脏 传导系统有严重病变时,应用起搏器可达到 人为地控制心率、维持心脏“泵”功能的作 用。
术后强调平卧1~3d,术侧肢体制动,减少电极脱位发生。 但即使固定良好,在电极导线与心肌未形成包裹之前,如 上臂活动过大超过90°,也有脱位的可能,术后1个月内 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
15
电极断裂
通常发生在脉冲发生器附近或进入静脉的位置即 收压点,发生原因可能与同侧上肢过度活动、电 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的摩擦有关
17
起搏综合征
主要原因
单纯心室收缩比正常房室顺序收缩时的心排血量 约降低10%~35%
房室瓣不能同步活动。心房收缩可能出现在房室 瓣关闭时,心室收缩可能出现在房室瓣开放时, 两者都可使血液反流到静脉系统而使心房和静脉 压升高
房室传导能刺激心房和肺静脉壁上牵张感受器, 迷走神经传导这些冲动到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周 围血管扩张
心律失常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 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 甚至室颤。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 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 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 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 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 予以相应处理。
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
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 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 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
9
源自文库
囊袋感染 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11
囊袋感染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
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
用抗生素7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密切观察。
12
与导线有关的并发症
电极脱位 是心脏起搏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发生原因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
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10
囊袋感染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致败血症,局部 一旦感染应作积极处理,有积血瘀滞者,先抽去 积血,抽出液应作细菌培养,然后注入抗菌药物, 必要时可给全身抗生素治疗。局部有脓肿形成经 穿刺抽液无效时,应及早切开排脓,在埋藏的囊 腔低位处切开引流,积极冲洗,并加用全身抗生 素治疗,少数可自行愈合,否则应更换起搏器位 置埋藏。囊袋破溃处理与脉冲发生器埋藏处感染 相同
3
起搏器类型
VVI起搏器 AAI起搏器 VVIR起搏器 DDD起搏器 DDDR起搏器
4
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及预防措施
5
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气胸
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 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 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要求了解锁骨下 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 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 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 并发症。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 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 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慢性持续性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 导阻滞合并阿斯综合征、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经 药物治疗无效者
三束支传导阻滞引起阿斯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下列情况而经药物治疗无
效者:因心动过缓而频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 伴严重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 心脏手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停搏、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
7
囊袋血肿 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8
囊袋血肿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
电极脱位有全脱位和微脱位两种,前者X线胸片 上电极的位置明显异常,后者从胸片上难以明确 诊断;但两种电极脱位的临床表现相同,均为起 搏阈值升高和间断或完全起搏中断,仍可有起搏 信号。
13
电极脱位
电极脱位原因
导线填入不当,入径处固定不牢 术中电极张力不当 心腔扩大,心内膜结构光滑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与过早下床,上肢活动
18
起搏综合征
最初见于VVI起搏的病人,后来发现只要存在房室 分离,任何起搏模式都可能发生
等有关,应让患者左侧或仰卧位休息 起搏器在囊袋内发生游走,严重下移 双极导线柔韧性差,脱位率高于单极导线
14
电极脱位
预防措施
安置起搏器时电极到位后,测试各项参数满意,嘱患者用 力咳嗽、深呼吸及摇晃,待患者电极位置不变后才能将电 极固定于皮下,要求电极导线皮下固定牢靠
为保证电极导线与心肌接触的部位稳定可靠,术中应予以 电极适当的张力
电极断裂可表现为:(1)完全不能起搏;(2) 间歇起搏,是由于断裂的电极因呼吸或体位改变 致间歇接触所致;(3)漏电,由绝缘层被破坏所 致。断裂和绝缘层损坏如在静脉外,可设法修补, 否则只能更换新电极。
16
与脉冲发生器有关的并发症 起搏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为非特异性. 起搏器 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心室起搏的病人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 发症护理及预防
心内一 洪丽萍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安置人工心脏起 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起搏障碍或传导系统障 碍的最有效方法。人工心脏起搏器脉冲发生 器和电极组成人工心脏起搏是将一脉冲发生 器通过电极与心肌相连,脉冲发生器发放一 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 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冲动,使心脏有规律地 收缩。所以,当心脏起搏点功能失常或心脏 传导系统有严重病变时,应用起搏器可达到 人为地控制心率、维持心脏“泵”功能的作 用。
术后强调平卧1~3d,术侧肢体制动,减少电极脱位发生。 但即使固定良好,在电极导线与心肌未形成包裹之前,如 上臂活动过大超过90°,也有脱位的可能,术后1个月内 上肢不要过度外展或上举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
15
电极断裂
通常发生在脉冲发生器附近或进入静脉的位置即 收压点,发生原因可能与同侧上肢过度活动、电 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的摩擦有关
17
起搏综合征
主要原因
单纯心室收缩比正常房室顺序收缩时的心排血量 约降低10%~35%
房室瓣不能同步活动。心房收缩可能出现在房室 瓣关闭时,心室收缩可能出现在房室瓣开放时, 两者都可使血液反流到静脉系统而使心房和静脉 压升高
房室传导能刺激心房和肺静脉壁上牵张感受器, 迷走神经传导这些冲动到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周 围血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