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展子虔:授经图
第一节 人文美育与社会传播
六艺之教
传统中国百姓是属于帝王的臣民,也是他们代天行事、施行教化的对 象,社会教育基本上由统治者垄断,故而统治者思想也就是统治的思想,它
往往以社会普遍价值观念的形式出现。周初统治者通过官学对贵族子弟 施行“六艺之教”,用礼乐来陶冶百姓情操,进行社会教化,规范平民行为, 《周礼·地官·大司徒》云:“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
科举考试之殿试场景图
司马迁也强调音乐是 为了教化百姓,而不仅仅 是 娱 悦 耳 目 。 《 史 记 ·乐 书》这样提出:“夫上古 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 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 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 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 以动荡血脉,通流精 神而和正心也。”
科举与循吏教化
唐代科举制度中,明经与进士是两项基本的科目,而进士科则明显地 优于明经科,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在进士科的考试 中,诗赋是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丹青路在五言中”。对于一般文人普遍注 重诗歌的训练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唐宋以来,许多著名文人及哲学家如陆 贽、韩愈、柳宗元、王维、白居易、刘禹锡、周敦颐、邵雍、范仲淹、欧 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黄庭坚、张载、秦观、柳永、沈括、二 程兄弟等都是由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 古代人文美育的实施还通过地方官员的 教化途径来进行。贾谊、司马迁认为教 化是实行吏治的根本,而不是崇信刑罚, 不教而诛。地方官员在任职时依据儒学 思想施行教化,以诗礼教化的内容,作 为联结社会与民间的纽带,实施人文美 育,这成为古代美学思想特殊的传播方 式。
第十二章 文治教化 雅人深致
——中国古代文化审美教育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 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礼记》 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 礼仪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故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意 在发掘远古社会的血缘亲情观 念,将氏族社会淳朴民风融入 礼乐教化之中,美人伦、厚教 化,增强凝聚力。
当代美术家吴作人、李化吉作品 六艺装饰壁画
采诗与宣诗
周代统治者有意识地通过采诗制度 积极参与社会教化工作,开拓社会人文美 育的途径。周公亲自组织官方到民间采集 歌诗,以观风俗、知厚薄,以制定相应的 教化措施。周国君还将亲自采集的民歌, 通过宫廷昭告天下,培养人民高雅的审美 趣味,使人民树立良好的风俗习惯,《国 风》中的《周南》、《召南》、 《豳风》 就是这样的民歌。周代的采诗与宣诗从 制度上保证了人文美育的实施。
——王守仁
中国古代文化审美教育概观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人文美
育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人文 美育作为理论价值与传播方式相融 合的教育文化事业,在实施途径上 也有一套相应的机制并贯穿于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结 构以家族为单位,延伸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环节。一个人从生到死,其 受教育的过程也缘此展开。传统人 文美育的实施,遵循儒家“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途径,通过社 会、学校与家庭三个环节来施行, 诸环节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伦 理精神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等 人文美育内容因此而传播。
当代美术家侯一民、李林琢作品:东方文明
秦汉社会教化
台湾当代画家江逸子作品:颜兖公子渊造像
秦王朝虽然也设置博士官,但是并不重视儒学,而是信奉商鞅、韩 非的法家之术,主张以吏为师,依法治国。西汉年间,贾谊等人力倡制礼 作乐,实行教化,汉武帝提出诏举贤良策令,“三代之治,其符安在?…… 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 ,接受董仲舒 的倡议,提出要吸取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教训,就要了解人性的规律,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推崇上古,倡导以诗乐为主的审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通过社会教育改造人性,重建人伦道德,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