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0T13:51:11.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1期作者:张亮[导读] 手术病理活检是确诊的最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最主要治疗方式。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目的:探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为原发性胃淋巴瘤、17例为原发性肠淋巴瘤,低度、中度、高度恶性患者分别为19例、15例、6例,根据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分期可分为I期20例、IE期5例、Ⅱ期8例、Ⅲ期3例、IV期4例。15例经术前内镜活检确诊,25例经术中病理确诊,误诊率为51%,其中4例死亡,其他36例均出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活检是确诊的最主要方法,手术治疗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最主要治疗方式。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诊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057-02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一种恶性淋巴瘤,以NHL最多见,临床上较少见,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7%,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思上升,其病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感染EB病毒、自身免疫局限、继发性免疫功能异常。该病多发于成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导致漏诊与误诊[1]。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诊断与治疗经验,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6.2±5.9)岁。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活检或者术中病理检查,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全身病理性淋巴结肿大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特征及分期
有腹痛、腹胀者22例,合并上消化道穿孔、出血者14例,合并肠梗阻者4例。根据病理检查,依据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分期可分为I期20例、IE期5例、Ⅱ期8例、Ⅲ期3例、IV期4例。免疫化验结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1例,其他9例。
1.3 方法
15例经术前内镜活检确诊,25例经术中病理确诊。I期20例、IE期5例、Ⅱ期8例、Ⅲ期3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胃全切及胃大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回肠部分切除、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及其他。36例患者经行术后放化疗治疗,4例IV期患者采取姑息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处理,以n表示例数,用(%)表示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23例为原发性胃淋巴瘤、17例为原发性肠淋巴瘤,低度、中度、高度恶性患者分别为19例、15例、6例,根据Ann Arbor 临床分期标准分期可分为I期20例、IE期5例、Ⅱ期8例、Ⅲ期3例、IV期4例。15例经术前内镜活检确诊,25例经术中病理确诊,误诊率为51%,其中4例死亡,其他36例均出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由于其发病较为隐匿,典型症状不明显及临床检查手段的限制,导致其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目前主要的治疗原发性胃肠淋巴瘤的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局部放疗及化疗,但其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尚存争议[2]。
原发性胃淋巴瘤比原发性肠淋巴瘤在临床上更多见,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与胃癌存在这一定程度的相似,两者都好发于胃远端1/2,但前者起源于胃粘膜固有层内的淋巴组织,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原发性肠淋巴瘤好发于小肠,主要发病部位为空肠部,自肠壁淋巴组织逐渐蔓延至肠壁,再次向周围组织浸润[3]。主要临床症状有上腹部隐隐作痛,患者自感不适,可见恶心、呕吐,典型症状不明显,对于这些非典型症状要引起重视,尽早诊断,对于早期患者可事实消化道内镜检查,这是早期首选的诊断方法,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能提高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率较低,且容易误诊。误诊的其他原因有,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呈多样性,容易与其他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混淆,X线与内镜检查没有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肠癌等疾病鉴别困难,早期病变与粘膜先,中晚期侵润粘膜,病灶坏死组织多,内镜活检取材受影响较大,同时该病的发病率低,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尚不足,导致易误诊。有关研究显示,通过手术治疗,根治性的切除胃肠道淋巴瘤的原发病灶,能提高患者 5 年生存率,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因该病缺乏纤维组织,发化疗后容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但手术时直接切除原发病灶便可避免出现并发症的问题。但手术时要注意对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同时对肿瘤君实施大体性切除,有利于减轻放化疗的肿瘤负荷,能降低或避免放化疗后胃出血及穿孔发生率。一般情况下,给予患者6个疗程的化疗,因术后化疗能尽可能的防止疾病的复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左刚.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133-133,134.
[2]周兵.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4):386-388.
[3]王春燕,孟令茹,王亚兰等.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