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
选择、填空:
1.手工工场的分类:①分散的手工工场②混成手工工场③集中手工工场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及作品:①乔托《犹大之吻》②但丁长诗<<神曲>> ③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歌集》④薄伽丘《十日谈》⑤达·芬奇《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⑥拉斐尔《西斯廷圣母》⑦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创世纪》⑧提香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①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②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③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加尔文的核心思想:先定论(预定论)
4.德国统一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在德意志是普鲁士,在意大利是撒丁王国;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统一前,工业资本主义都有相当发展,而分裂割据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统一后,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第一,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

第二,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朝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仍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

第三,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

5.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①天文学:哥白尼②药物化学:怕拉切尔·苏斯
③人体解剖学:达·芬奇维萨里④血液循环理论:塞尔维持哈维⑤物
理:牛顿⑥经典物理学的创立:培根笛卡儿
6.贩卖黑奴对非、美两洲的影响(尤其是对美洲的):(1)对非洲: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2)对美洲: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7.启蒙运动的学派及代表人物和思想家:学派及代表人物:①百科全书派: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②重农学派:魁奈、杜尔哥思想家:①伏尔泰②孟德斯鸠③卢梭④洛克⑤霍布斯
8.开明专制的领导人:①奥地利:玛丽亚·特利萨、约瑟夫二世②普鲁士:腓特烈二世③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
9.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③英国殖民压迫、掠夺④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10.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三权分立、联邦体制、宪法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局限性:没有解决黑人问题和印第安人的问题,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

11.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海地。

拉美革命的领导人:伊达哥尔、玻利瓦尔、圣马丁。

1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第一帝国(1804-14年)第二
共和国(1848-52年)第二帝国(1852-70年)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1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时间1842年2月1864年英国和法国的工会领袖在伦敦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14.近代三大思潮:自由思潮、民族思潮、社会主义思潮。

15.英国两党:早期:辉格党与托利党后期:保守党和自由党(后面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16.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及其失败的原因:(1)爆发的原因:①国内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矛盾②民族危机: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2)失败的原因: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时法国任然是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的国家。

②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内部斗争削弱了公社的力量。

③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④公社犯了一些错误:军事上:没有乘胜追击向凡尔赛进军;政治上:没有对反革命采取有力措施;没能与农民联盟;经济上:没有对法兰西银行采取措施。

17.南方重建对美国和黑人的影响:(1)对美国: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

因而19世纪的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

(2)对黑人:黑人在内战结束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主的剥削。

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中解放出来。

18.明治维新与佩里叩关:佩里叩关: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

明治维新:⒈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⑴在政体方面,仿效德国宪法、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立宪君主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3)颁布法典,制
定宪法和召开国会⒉经济上:发展新经济⑴土地改革:颁发土地牌照,承认土地私有。

⑵“殖产兴业”政策 3.行政方面:(1)“奉还版籍”(2)“废藩置县”(3)“秩俸处分” 4.军事与警察:(1)实行征兵制(2)建立常备军、国家舰队和近卫军(3)设立国防大学(4)设立内务部直辖的警察系统,统一监狱条例。

5.“文明开化”政策:(1)教育方面: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移植西方学制和近代科技知识。

广派留学生,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实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生活方式的移入。

民权运动的时间:1873年
19.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冲突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名词解释: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强调人的高贵、尊严、自由、人的解放。

并为创造现实的幸福而积极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权利法案》: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爆发了“光荣革命”。

革命最终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为了避免当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
全体会议上,向威廉和玛丽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3.《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初期,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文件。

宣言陈述了英国的种种罪行,宣扬了人权、民主思想,要求人们站起来反对英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权利的神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4.《解放奴隶宣言》: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于1862年9月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凡条件适合者可以在陆海军服役。

1863年1月1日,正式的《解放宣言》发表。

该宣言为南北战争局面的变化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从此美国开始了由南北分裂转变为南北统一,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以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5.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是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

其在位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同时对法国的军事、教育、经济等方面也有重要、积极的作用。

6.《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

该法典是由拿破仑于1804年颁布的。

该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为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7.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所以被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场革命废除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用“法治”代替了“人治”,彻底摆脱欧洲大陆天主教对英国的统治,为英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政治条件。

8.俾斯麦:俾斯麦是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

他担任首相期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对普鲁士的统一。

同时也对德国的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

9.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他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10.《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制宪会议通过的。

该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11.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
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

此次会议讲建立了维也纳体系,重划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打击资产阶级的力量和压制了各民族的意愿。

12.《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正式向国会递送了一份关于美国反对任何欧洲殖民势力干涉美洲大陆的政策咨文,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门罗宣言”。

门罗宣言在客观上维护了拉丁美洲独立国家不受“神圣同盟”的武装干涉,阻止了复辟西班牙殖民制度的企图。

但是宣言也是为美国侵略拉丁美洲制造借口的。

它为以后美国在“援助”的幌子下,控制和掠夺拉丁美洲树了块挡箭牌,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建立“后院”的工具。

大题:
1.近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答:a。

经济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政治上,法治取代了人治。

C.居民方面,公民取代臣民。

d.世界逐渐连成一体。

e.是人类的物质进步进入加速发展过程的历史,是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历史。

2.英国的议会改革(1832)意义内容(简答)
答: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

议会制度陈旧腐朽,需要进行改革。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议会制度与时俱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城市的居民凡年收入在10磅以上房产和年租在10磅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磅以上租地农业家也取得了选举权。

同时取消了56个人口不到200人的衰败选区,将32个小的选举城镇的代表名额各减少1名。

对143个代表名额重新作了调整。

3.维斯特伐利亚条约
答:维斯特伐利亚条约:各个国家共生并立的国家体系确立。

内容:a欧洲领土的局部扩张。

B宗教关系的定位c德意志国家体质的约定。

意义:A它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和约确立了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为国际关系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C和约废除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统治西欧国家的神权政治体质,把国际法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D和约缔结之后,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走向确立。

4.1840年欧洲革命爆发的原因、任务。

答:1848年——1849年,主要通过法兰西、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资本主义民主主义。

原因:a19世纪上半叶欧洲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B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欧洲经济、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C1847年欧洲工商业危机。

任务:推翻封建制度,清除异族压迫,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5.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答:在意大利城市生活环境中的人们普遍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这种明显的世俗倾向和个人意识,使得他们在基督教的世界里高标独立。

A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经济上呈现一种特有的繁荣(经济繁荣、财力雄厚、追逐利益)c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和氛围。

D重视教育。

E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之间,使者、学者接触频繁,希腊语在意大利传播日趋广泛。

F城邦及其政治斗争。

6.加尔文“预定论”的历史影响、意义、内容?
答:加尔文同样主张信仰得救,他赞同路德的“善行无用论”。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先定论”,认为上帝在你出生前就安排好你沉浮,上帝的意志是任何人(教会)不可能改变的。

他把上帝选民的希望给予了每个人,主张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成为上帝的选民,这就使得“先定论”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确立了一种“只要奴隶,上帝与我同在”的信仰。

这就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7.17世纪新君主制的特点?
答:a主权概念更叫明确,国家是正义与主权的统一体。

B宣扬“君权神受”c 没收教产,充实国库。

D强化国家机器。

8.贩卖黑奴对非美两洲的影响。

答:对美洲:a改变了美洲的人种结构。

B增加了美洲人口数量。

C带来了一些新的文化。

对非洲:a劳动力大量流失,经济发展减缓。

B种族内斗彼此倾压。

C战乱频繁,更加落后。

9.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答:相同点: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均巨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欧美成为世界上的先进地区,同时也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不同点:a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部分技术发明不需要高深的科学知识,是一些工匠依据实践经验取得的成果。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可称为真正的科学革命,它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支撑。

B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式都集中在英国。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欧美国家,范围更加广阔。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轻工业、交通矿业方面。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电力、化工、重工业方面进步显著。

D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交叉并用。

10.普法战争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普法战争打破了相对平稳的欧洲均势关系,德意志帝国崛起,法国衰落,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促使帝国主义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

德国力图以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孤立法国,包围不稳定的法兰西共和国,它协调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1873年三国正式形成“三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

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1878
年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瓦解。

1882年德又与奥意形成三国同盟,与此同时,法与英俄也逐渐接近,形成三国协约。

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对法国的影响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3、影
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对普鲁士(德国)的影响
1,促使德意志完成统一。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11.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国际,对国内)
答: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12.英国革命的内容,影响
答:影响:(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 5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内容: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会推翻了企图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辉格党和托利党人迎接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英国会宣布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并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转正的君主立宪制。

责任内阁制
还有清教徒克伦威尔
~
论述:
1.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
答:(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意义。

答:原因:A经济上的动因:a寻找资源。

B开辟新的商路。

C对商品市场下黄金等贵金属的追求。

B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C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过:A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D荷、俄、英、法等国的探险活动。

影响:A世界整体化历史的启动。

B导致了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种类和商品流通量的增加。

商路和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商品经营方式的发展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C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是指欧洲殖民主义者从殖民地特别是美、非、亚掠夺了大量金银。

使欧洲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剧增,导致物价暴涨。

D也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E农作物和牲畜在新旧大陆之间的双向交流。

F.世界面貌的两大变化a人种的重新分布b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

意义: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打破了原先彼此孤立的格局,但同时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一场灾难,西欧的早期殖民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3.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答:原因:a政治前题:贵族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确立。

b经济前提: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剧。

C“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d技术前提:工厂手工业的发展。

e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

f.独特的优势。

影响:通过这一次独特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英国的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进一步集中且集中区还有分工,人口的迁移导致城市化随即加快。

4.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内战后经济腾飞的原因。

答:1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南北战争后、由于西方种植园制度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2工业、农业相互促进及农业区域化和商品化、专业化的一体化大生产方式。

3交通运输业先行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4奴隶解放、人口迁移和国外移民为美国工业提供了免费的雇佣劳动大军。

5资本主义积累与外资的利用。

6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方式(泰勒制、福特制)7不断的技术革命及产业化(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1886年爱迪生制造了电灯)1892年杜里雅兄弟试制成功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试制飞机航行成功。

8教育与人才培养和引进。

9政府的作用。

5.法国大革命分几个阶段,意义。

答:(一):君主立宪派时期;(二):吉伦特派统治时期;(三):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意义:政治上:a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确立了现代基本政治框架和立国原则。

B.建立了欧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现代国家体系,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形成过程。

C决定了19世纪法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式。

经济方面:a确立了绝对的、无条件的私人产权关系。

B强化了革命前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思想方面:19世界西方重大思潮都源于法国大革命或基于此的反思。

国际上:a直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促进了拉美革命。

B导致了维也纳体系。

C树立了民族、民主两大旗帜、成为欧洲主要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