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解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适用于王晓焰老师)-------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

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

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

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

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

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

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20世纪初的的世界美西战争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

当时世界领土已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美国垄断资本遂把侵略矛头指向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同年5月和7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

1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牙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土的代价。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车主义战争。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将帝国扩大到亚洲。

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它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但需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中国从事贸易。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在列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大棒政策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

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

金元外交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

现在泛指利用金钱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

罗斯福推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

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负毯者进军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后,1817年,曼彻斯特的失业工人组织了向伦敦的进军。

他们打算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他们在行进途中,像士兵一样背着折叠起来的毛毯,所以这次运动又称“负毯者进军”彼得卢屠杀1819年8月16日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上的一场流血惨案。

由于镇压这次集会的军队,有的曾参加过4年前的滑铁卢战役,群众乃讥称这次流血惨案为彼得卢屠杀。

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

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

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

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定义:1832年议会改革为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利。

也就是“集体统治”。

作用: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意义: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防止独裁统治,还得以和平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避免暴力冲突。

(英)保守党、自由党维多利亚统治时期,英国议会里,存在着两党制,1832年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分别改名为保守党和自由党。

这两个党仍然交替地操纵着英国的政治。

保守党仍然代表土地贵族特别是大农场主的利益,但50、60年代时,保守党的统治不能再长久维持,自由党已站到了首要地位此时自由党不仅代表大地主和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也部分的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两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19世纪前半期保守党占优势50——60年代责有自由党长期执政,在1848到1868这二十年里,即使在自由党在野的四年中,虽然由保守党执政但事实也执行了本质上跟自由党相似的政策。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也称奥托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

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

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

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

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殖民制度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中立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战争的立法。

1935年8月美国通过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凡由美国或其属地之任何地点把武器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交战国均违法,但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

1936 年2月底该法期满时,国会随即通过第二个中立法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

1937年又通过第三个中立法,除前两法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授权总统判定战争状态是否存在,而且可以禁止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

欧洲战争爆发前后,美国于1939 年11月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

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

后美提出的《租借法案》。

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

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拿破仑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

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十二月党人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

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故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革命家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他们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1816年成立救国协会。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

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

2.笛卡尔:1596~1650,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理论。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

1579年的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

1759年1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的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他们的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

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

同盟的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1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

1640年9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

10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1689年由国会颁布。

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的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的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3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3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3再浸礼派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个激进派别。

11世纪初出现于瑞士、德国、荷兰等地。

他们遵循慈温利的主张,认为婴儿不应受到罪的惩罚。

因此婴儿洗礼是渎神的形式,唯成年受洗方为有效。

他们有些人还主张财产公有,积极参加农民战争。

该派长期受到正统派的镇压。

玫瑰战争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加深了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分裂。

继而于1455年引发了争夺英国王位的三十年混战。

经济比较落后的北方贵族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贵族支持约克家族。

因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故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红白玫瑰战争,或简称为玫瑰战争,也被称为“蔷薇战争”。

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家族的亨利在双方的支持下取得王位,称亨利七世,他把红白玫瑰两个家族结合起来,结束了内战。

从此,英国进入都铎王朝专制统治时期。

经过玫瑰战争,英国的大贵族在相互厮杀中几乎消失殆尽,这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国教英国16世纪发生宗教改革,国王亨利八世切断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封闭了700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收寺院的土地。

经过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安利甘教会,愿意为英格兰的,被称作英吉利国教会,其教义、组织及仪式与原来的天主教教会没有大的区别,仍保留了主教制和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

与天主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马教皇的手中转到英国国王的手中。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国教教义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于大陆上的新教,但是仍旧保存了天主教的不少痕迹。

清教又叫新教。

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

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

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选择、填空:1.手工工场的分类:①分散的手工工场②混成手工工场③集中手工工场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及作品:①乔托《犹大之吻》②但丁长诗<<神曲>> ③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歌集》④薄伽丘《十日谈》⑤达·芬奇《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⑥拉斐尔《西斯廷圣母》⑦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创世纪》⑧提香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①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②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③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加尔文的核心思想:先定论(预定论)4.德国统一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当时欧洲民族运动潮流的产物;都有一个主要邦国为核心,在德意志是普鲁士,在意大利是撒丁王国;都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由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的;两国都有一个主要领袖人物领导;统一前,工业资本主义都有相当发展,而分裂割据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统一后,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存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第一,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德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意大利除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除外国势力。

第二,领导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同: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弱小,统一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领导的;而意大利虽在撒丁王朝领导下进行,但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仍存在自下而上的道路。

第三,外援不同:德国统一完全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未借助外援;而意大利是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援助才打败奥地利的。

5.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①天文学:哥白尼②药物化学:怕拉切尔·苏斯③人体解剖学:达·芬奇维萨里④血液循环理论:塞尔维持哈维⑤物理:牛顿⑥经典物理学的创立:培根笛卡儿6.贩卖黑奴对非、美两洲的影响(尤其是对美洲的):(1)对非洲: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持续了4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2)对美洲: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通过屈辱的强制迁徙,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7.启蒙运动的学派及代表人物和思想家:学派及代表人物:①百科全书派: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②重农学派:魁奈、杜尔哥思想家:①伏尔泰②孟德斯鸠③卢梭④洛克⑤霍布斯8.开明专制的领导人:①奥地利:玛丽亚·特利萨、约瑟夫二世②普鲁士:腓特烈二世③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9.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③英国殖民压迫、掠夺④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10.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三权分立、联邦体制、宪法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局限性:没有解决黑人问题和印第安人的问题,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

11.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海地。

拉美革命的领导人:伊达哥尔、玻利瓦尔、圣马丁。

1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第一帝国(1804-14年)第二共和国(1848-52年)第二帝国(1852-70年)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1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时间1842年2月1864年英国和法国的工会领袖在伦敦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14.近代三大思潮:自由思潮、民族思潮、社会主义思潮。

15.英国两党:早期:辉格党与托利党后期:保守党和自由党(后面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16.巴黎公社爆发的原因及其失败的原因:(1)爆发的原因:①国内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矛盾②民族危机: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2)失败的原因: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时法国任然是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的国家。

②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内部斗争削弱了公社的力量。

③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④公社犯了一些错误:军事上:没有乘胜追击向凡尔赛进军;政治上:没有对反革命采取有力措施;没能与农民联盟;经济上:没有对法兰西银行采取措施。

17.南方重建对美国和黑人的影响:(1)对美国: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

因而19世纪的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

(2)对黑人:黑人在内战结束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主的剥削。

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中解放出来。

18.明治维新与佩里叩关:佩里叩关: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

明治维新:⒈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⑴在政体方面,仿效德国宪法、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立宪君主制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3)颁布法典,制定宪法和召开国会⒉经济上:发展新经济⑴土地改革:颁发土地牌照,承认土地私有。

⑵“殖产兴业”政策 3.行政方面:(1)“奉还版籍”(2)“废藩置县”(3)“秩俸处分” 4.军事与警察:(1)实行征兵制(2)建立常备军、国家舰队和近卫军(3)设立国防大学(4)设立内务部直辖的警察系统,统一监狱条例。

5.“文明开化”政策:(1)教育方面: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移植西方学制和近代科技知识。

广派留学生,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实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生活方式的移入。

民权运动的时间:1873年19.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冲突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名词解释: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强调人的高贵、尊严、自由、人的解放。

并为创造现实的幸福而积极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权利法案》: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爆发了“光荣革命”。

革命最终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为了避免当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向威廉和玛丽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3.《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初期,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文件。

宣言陈述了英国的种种罪行,宣扬了人权、民主思想,要求人们站起来反对英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权利的神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4.《解放奴隶宣言》: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于1862年9月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凡条件适合者可以在陆海军服役。

1863年1月1日,正式的《解放宣言》发表。

该宣言为南北战争局面的变化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从此美国开始了由南北分裂转变为南北统一,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以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5.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是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

其在位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同时对法国的军事、教育、经济等方面也有重要、积极的作用。

6.《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

该法典是由拿破仑于1804年颁布的。

该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为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7.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所以被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场革命废除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用“法治”代替了“人治”,彻底摆脱欧洲大陆天主教对英国的统治,为英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创造了良好和谐的政治条件。

8.俾斯麦:俾斯麦是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

他担任首相期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对普鲁士的统一。

同时也对德国的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

9.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他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10.《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制宪会议通过的。

该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11.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

此次会议讲建立了维也纳体系,重划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打击资产阶级的力量和压制了各民族的意愿。

12.《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正式向国会递送了一份关于美国反对任何欧洲殖民势力干涉美洲大陆的政策咨文,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门罗宣言”。

门罗宣言在客观上维护了拉丁美洲独立国家不受“神圣同盟”的武装干涉,阻止了复辟西班牙殖民制度的企图。

但是宣言也是为美国侵略拉丁美洲制造借口的。

它为以后美国在“援助”的幌子下,控制和掠夺拉丁美洲树了块挡箭牌,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建立“后院”的工具。

大题:1.近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答:a。

经济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政治上,法治取代了人治。

C.居民方面,公民取代臣民。

d.世界逐渐连成一体。

e.是人类的物质进步进入加速发展过程的历史,是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历史。

2.英国的议会改革(1832)意义内容(简答)答: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