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埃尔福特,路德接受了在当时还是权威 的经院哲学的教育。1502年取得学士学位, 1505年得硕士学位。然而,路德并没有沿 着父亲安排的道路去走,一场经历改变了 他的人生选择。在一次旅途中遭遇暴雨, 一个闪电劈进了路德身边的田地,他受惊 而呼求:圣安娜救我!我愿意做修士!
• 路德守此誓约,走进了奥古斯丁修会。路 德如饥似渴地阅读圣经,严格遵行修院的 规条,但是仍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就是 他想知道上帝是怎样看他的,怎样才能平 息因罪带来的上帝的愤怒。 • 1507年,路德被按立为神父。他接受施道 比兹的邀请,到威登堡大学任教,同时, 修读神学博士学位。路德在1512年10月19 日取得博士学位,正式成为威登堡大学的 圣经教授。
• 1514-1515年间,当路德读到罗马书一章17 节:惟义人必因信得生时,长期以来困扰 他的属灵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在这节经 文里,路德看到惟有藉著信心而得生命的 人,才被上帝看为义人,这节经文成了他 的属灵突破。 • 这个神学突破,也被称为是路德的“高塔 经验”(Tower experience), 因为他是在威 登堡奥古斯丁修院塔楼里一间有暖气的屋 子里做出这个重要神学发现的。
• 52、 信靠赎罪券得救,使徒劳的,即使教宗 的使者,纵然是教宗本人用自己的灵魂担保。 • 53、 凡因宣讲赎罪券,而叫有些教会完全不 讲上帝圣道者,便是基督和教会的敌人。 • 65、 因此,福音的宝藏是从前用以捕捉人才 的网。 • 66、 赎罪券的宝藏却是现在用以捕捉人财的 网。 • 67、 贩卖员大声疾呼,谓赎罪券系最大的恩 典,其实应视之为牟利最大的工具。 • 68、 若与上帝的恩典及十字架的敬虔相比较, 赎罪券实在是微不足道。”
• 1519年7月,路德与当时非常 有名的神学家约翰· 厄克在莱比 锡辩论。 • 厄克向他揭示一个重要的事实: 教会的所有思想制度都不是孤 立,而是互相紧扣、起连锁作 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反对 某个单项,就等于反对全体。 就算如路德所说,教皇的权威 附属于大公会议之下,但至少 前者的权力仍是为后者所授予 及认可的,故要否定教皇无谬 误的权威,就连大公会议的无
• 四.《九十五条论纲》 • 1517年1O月31日,路德将写好的反对赎罪 券的意见逐点列明,共列出九十五条之多, 并以当时最普遍的思想交流方法,将他的 《九十五条》(《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 张贴于威登堡教堂门外。
• ―20、 因此,教宗所谓‘一切惩罚的总赦’,实在 不能当为‘一切’解释,而只是指免除他自己所加 的惩戒。 • 21、 所以赎罪券贩卖者,宣讲教宗的赎罪券能使人 免除各种惩罚,并且得救,那就错了。 • 22、 事实上按照法规所定,人在今世所应受的任何 惩罚,教宗并不能使其在炼狱中的灵魂获得赦免。 • 36、 每一个真心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 也完全可以脱离惩罚和罪债。 • 40、 真心的痛悔哀叹罪债,愿意补过;可是赎罪券 的宽大却使人松懈,厌恶补过,或起码给与这样的 机会。 • 45、 基督徒须知,若看见有人欠缺,却不予以援
• 2.与伊拉斯谟决裂 • 路德的保守也反映在他与人文主义者的决 裂之上。不少人文主义者只为了不想受教 皇或任何教会权威的操纵而参与改革运动。 他们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与路德的信念 可说是南辕北辙。 • 路德是在经验到人的彻底无能以后,才确 认因信称义的道理的,又怎会相信人的理 性与自由呢?他与人文主义者的分裂,是 必然的。
• 马丁路德遂求助于施道比兹。施道比兹在 了解路德的困境后,便介绍他阅读奥古斯 丁的著作;路德藉此接触到奥氏所诠释的 保罗神学,确认救恩是上帝主动来拯救人, 与人的作为无关。
• 1513至1518年,路德在威登堡大学教授诗 篇及罗马书。他认定人无法接近上帝,只 能是上帝来接近人。 • 路德曾经在 1510至1511年间前往罗马出公 差,这也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次出国。本来 罗马在路德心目中是一个圣地,但他在那 里发现的却仅是混乱与腐败,因此对教廷 深深失望。
• 1.托马斯· 闵采尔与农民革命 • 在路德主政后不久,1524年6月, 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 最初在德国西南边境史图今根发 生,1525年蔓延至瑞士、德国等 地,约有三十万人参加;这是一 个自发的、夹杂着政治与宗教理 想的社会运动,也可以说是与当 时宗教改革运动相关连的社会革 命。革命领袖有强烈的反教权主 义的倾向,要求废弃种种压迫农 民的政治与宗教势力。其中一位 领袖是托马斯· 闵采尔(Thomas
• 弗得烈知道皇帝及教皇将 会对路德不利,约在一个 月后,国会发出禁令通缉 路德,而教廷也计划等到 皇帝的安全通行保证失效 后,将路德逮捕,以异端 罪名处死。于是连夜将路 德送到瓦特堡城堡中。路 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主 要从事圣经的德文翻译工 作。
• 二、路德领导下的宗教改革 • 由于宗教改革主要是由民众从下而上的自发 推行的运动,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动机, 有纯粹宗教性的(认为大公教会已偏离了基 督教信仰的本来精神,必须予以纠正),也 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民族主义者、人文主 义者、社会革命者),情况异常混乱,过激 事件时有发生。 • 在不少天主教堂及修院被群众破坏时,总会 发生暴力打斗、抢掠等罪案。为恢复社会的 秩序,也为把宗教改革运动重新导人政府所 容许的轨道,路德在 1522年被邀请返回威
• 路德的神学思想是促成这个属 灵困境的其中一个原因。 • 他受唯名论神学家奥卡姆的威 廉的影响很大。奥卡姆强调上 帝的绝对主权,上帝是绝对神 圣、自由及自主的;既不受人 之理性掌握,也不为人的工作 与圣礼左右。 • 这种思想让马丁路德无法藉某 些宗教行为来为自己的困境寻 觅出路。他知道不能透过长期 祷告、禁食,使自己变得较为
第二节 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的发 展
• 一、早期的发展:争论与冲突 • 1.冲突开始 • 在整个世界因路德的《九十五 条》闹得沸沸扬扬之际,萨克 森的选侯弗得烈坚决站在路德 一边要保护他。 • 1518年,路德被召往奥格斯堡 议会听审,由枢机主教迦耶坦 主持。迦耶坦要求路德收回 《九十五条》,路德不肯就范。
• 4、路德与梅兰西顿 • 有一句话说:由路德大胆开头发言,而由梅 兰西顿用优美的词句和通顺的文体加以撰写。 • 路德虽是一位宗教改革家,但却不是优秀的 神学家。他需要梅兰西顿替他撰写各种神学 的定义。 • 路德与梅兰西顿二人是挚友,是亲密同工, 但二人的个性、脾气相距甚远。神学上二人 亦有分别,但并不影响二人之交往。 • 路德好恶分明、不畏冲突、在多方面展现领 袖的特质。梅兰西顿则是温和、不好与人冲 突,是典型人文主义学者。两个人都很勤奋,
• 1525年6月13日,路德结婚。路 德原为奥古斯丁修会修土,一直 严守独身;后虽摆脱修道主义, 因长期习惯了独身生活,起初不 愿结婚。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民 拆毁修院,强令修士还俗。女修 院解散后,修女由于没有谋生的 能力,唯一出路便是出嫁,等待 修院为她们安排婚配。 • 路德四十岁那年,由于有一间女 修院的一位修女叫凯瑟琳· 冯· 波 拉(Catherine von Bora)未能
• 二、灵性挣扎阶段 • 马丁路德是个敬虔的修士,渴望成为一个表 里一致、圣洁的人。他追求深度的属灵生活, 却常常落在挣扎与绝望之中。 • 他的困扰是:愈想成为谦卑的人,便愈触碰 到心里彷佛是扎了根的骄傲;愈要敬虔,心 里愈有反叛的意念:愈要圣洁,便愈发现灵 魂深处的罪恶,愈觉得自己离圣洁的标准甚 远,就像保罗所说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 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7:18)他落入极 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第三章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及其思想
第一节 宗教改革前的路德
• 一、求学阶段 • 马丁· 路德(1483-1546)出生 在德国东部艾斯勒本一个农民 家庭,父亲由务农转业为矿工, 后经营铜矿场。马丁路德是幸 存的孩子中最大的,被父母寄 予厚望。他随家人迁至曼斯菲 尔德并在这里接受早期教育, 后来又被送往马格德堡上学, 接着又来到爱森纳赫在别人家 寄宿上学。后来路德进入著名 的埃尔福特大学学习。
• 3.路德宗教改革的后期发展wenku.baidu.com• 纵然改革运动遇到不少困难,教会的改革 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修院被毁,所有圣 像被打碎;教廷财产被没收,用以支持新 教及慈善工作:平信徒有机会读圣经;德 文圣经出版;教士获准结婚;崇拜仪式简 化,并用德文进行,一切圣经没教导的东 西都被除去。
• 1530年,路德的忠心追随者梅兰西顿,向 奥格斯堡议会提交一份《奥格斯堡信纲》 (Augusburg Confession),这成为路德 宗的基本教义文件。 • 1532年,路德正式批准一个简化了的崇拜 礼仪。天主教会原有的七项圣礼(包括: 圣洗、坚振、告解、圣餐、神品、终傅及 婚配),被路德削减为三项:洗礼、圣餐 礼,及告解礼,后来更缩减为只有洗礼及 圣餐礼。
• 闵采尔的主张深受下层群众的欢迎。路德是 个保守的人,到处演讲,反对暴力,反对农 民运动,反对任何破坏社会秩序的行动。他 写了一本小册子《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 书》,要求各诸侯镇压起义农民。 • 1525年5月,在各地诸侯的合作下,闵采尔等 在弗兰肯豪森被打败,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 路德虽不是农民运动失败的主因,但他反对 农民运动,对宗教改革的推行带来极大的负 面影响——路德从此失去部分民众的支持, 农民对他的反对尤其激烈。
• 三. 反对售卖赎罪券 • 在中世纪后期,教廷财政收入非常拮据。 一方面,原来每个地区的教会与人民均须 向教廷缴税,称为彼得便士(Peter‘s Penny);但随著世俗君王权力日益壮大, 他们从中剥削并禁止其辖地的教会将金钱 运至上缴罗马教廷,教廷财政便自然陷入 困境了。 • 另一方面,教廷与教会上层人士生活日益 奢华,亦是财政危机的罪魁祸首。教廷面 对经济困扰,必须广开财源,赎罪券的发 售是其中一个征集资金的方法。
• 2.冲突加剧 • 1520年,教皇曾去信警告,呼吁焚烧所有路 德的著作,并下令要路德在两个月内悔改, 但此信却被路德焚烧了。1521年1月2/3日, 路德被教皇开除教籍。 • 同年的4月,路德被传到沃尔姆斯国会听审, 由德国皇帝查理五世亲自主持。结果,路德 被命令在21天内回到威登堡,而且不准再讲 道。查理五世正式发布将路德逐出教会的沃 尔姆斯敕令。
• 马丁路德得知赎罪券出售,内心非常不安。 他并非责怪教会藉发售赎罪券剥削信徒,也 非认为要花钱买赎罪券才能赎罪是太昂贵的 事;恰好相反的是,他指出能用几个小钱便 能得到赎罪是过分廉价了,救赎真的可以这 样廉价出售吗? • 虽然路德也相信补赎的观念,但他却不同意 人能藉著任何宗教的功德(包括奉献在内), 为自己赚取救恩或救恩确据;真是这样,上 帝的主权便给人褫夺了,上帝对罪的震怒何 在?
• 1524年8月,伊拉斯谟在巴塞尔发表了 《论自由意志》(On Free Will)的文章。 • 伊拉斯谟认为意志的力量来源于理性, 是不会被亚当的堕落所破坏的。伊拉斯 谟没有考虑到路德对因信称义和成圣, 以及在悔改前的人(意志是无力的)和 悔改后的人(意志因上帝的恩典而自由) 的区别。 • 这样,他认为否定意志自由是危险的教 义,这会减弱人的道德责任感。
• 1525年,路德出版了《被束缚的意志》(Bondage of the Will)作为回应。 • 他认为人得救只有靠着信心,与人的功劳无关。与 伊拉斯谟相反,路德不是以人的角度而是从启示的 上帝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上帝的意志是不改变的, 能够预见、决定和影响每件事。 • 他指责伊拉斯谟把只能让人知罪的律法和唯一让人 得救的福音混淆了,通过自己强烈的尝试获得拯救 的渴望的体验,否认人有不受罪性辖制的自由,表 明人灵魂的平安在于相信上帝的恩典和俯伏在神圣 的意志面前。 • 伊拉斯谟把这篇文章看成是对他个人和人文主义的 攻击。他在1526-1527年出版的Heavy-Armed Soldier中更严厉地攻击路德和改革运动。学者和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