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六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大价值”的评估:

三大价值指风景资源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①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类型、年代、规模和

保存状况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例如河北省赵州桥,外观很平常,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其它三桥是潮州湘子桥、山西娘子桥、福建洛阳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较大的历史文物价值。类似这种例子的评价在我国还多得很。如“五岳名山”,“四大佛教圣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中国十大古刹”,“广东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斋),我国“文房四宝”(歙砚、徽墨、宣纸、湖笔),我国封建时代“四大书院”(嵩阳、睢阳、白鹿、岳麓),“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故宫、沈阳故宫、曲阜孔府),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运河、灵渠、都江堰),如岳阳楼,只因宋代范仲淹写了一篇有哲理、有意义的《岳阳楼记》后,使这座江南古楼名扬四海,无人不晓。

可见,古迹的历史意义是评价历史文物价值的主要依据。我国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根据它们的历史意义、文化艺术价值确定的。一般说来越古、越稀少,越珍贵;越出于名家之手,其历史意义越大。

②艺术观赏价值:主要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自然风景的景象属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其种类愈多,构成的景象也愈加丰富多采。主景、副景的组合,格调和季相的变化,对景象艺术影响极大。若景象中具有奇、绝、古、名等某一特征或数种特征并存,则旅游资源的景象艺术水平就高,反之则低。例如华山以险为绝,泰山以雄为奇,庐山瀑布最著名,峨眉山三大自然景色(日出、云海、宝光),各地还有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八景等。这些奇、绝、名、胜都是对风景旅游资源艺术景象的高度评价。评价时有三种比较方法值得注意:第一是地方色彩的浓郁程度,即个性的强弱程度;第二是历史感的深浅;第三是艺术性的高低。旅游地学家要善于运用上述原则,确定其艺术观赏级别和价值。

③科学考察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科教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现场研究场所。我国有许多旅游资源在世界和中国具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中外科学界的赞誉。古都西安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也很丰富多采。这里从公元前11世纪始建都,先后经西周、秦、汉、西晋、隋、唐等11个朝代,历时长达1100多年,成为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西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历史文化古迹的丰富性。近年在西安附近秦始皇陵发现的兵马俑,规模之大,壮观之举,都是史无前例的,被人们称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世界第八奇迹”。它是研究历史、雕塑、军事、美术的科学园地。

2.三大效益的评估: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风景资源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这种评估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和缩小。因为它是风景区开发可行性的重要条件。社会效益指对人类智力开发、知识储备、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它可以给游人哪些知识、赋予何种美德,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环境效益指风景资源的开发,是否会对环境、资源导致破坏。

3.“六大条件”的评估:

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选择路线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风景的类型和特色。而且影响旅游市场客源。例如位于北纬53°的黑龙江漠河镇,由于太阳高度角在全国最低,冬长夏短或基本无夏的气候条件,使之具有中国独具一格的旅游风景资源,如观赏白夜、极光等,被人们誉为“北极村”、“不夜城”。位于南海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北纬21.5°),因处于南亚热带,一年之内有三季(春、夏、秋)可以进行海水浴,开放时间比我国大连、北戴河长4倍,是我国少有的冬季避寒度假胜地,被人们称为“南方的北戴河”。

但是,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工作,绝不能只考虑其景观特色。因为旅游景观虽好,而地理位置太偏远,路途交通费用过大,时间过长,也会直接影响旅游客源市场。

②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评价景象的地域组合,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区分主体景观类型和非主体景观类型。大家知道,一个风景区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景观要素构成的。其中一些要素为主景要素,即对风景区景观特色有支配作用的要素,它的存在使风景区具有某种特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一些要素则是起衬托、辅助作用,对风景区的艺术特色不起决定作用。自然资源是基础,人文资源大部分属于可再生的或可创造的。因此,必须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和创造,便于锦上添花。所以互补性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以致于在互补条件下,一些游客可以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到某个地方旅游。二是要素组合的协调程度。正是在这千变万化的组合中,体现了地方风貌,形成了旅游地的个性,如松、石、云、泉溶为一体的黄山四绝等。可见,要素组合的协调与否,是旅游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③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开发地的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时/景点)。旅游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量为容人量,它是风景区的用地、设施和投资规摸在设计时的依据。容时量指景区游览时所需要的基本时间,它体现了风景区的游程、内容、景象、布局和建设时间等内容,旅游资源越复杂、越含蓄、越有趣味,它的容时量就会大,相反一目了然的景象,容时量就小。

什么是旅游场所最佳容量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一般而言,除考虑一定范围内容纳的游人数量外,还要考虑旅游资源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旅游活动方式、观赏要求、旅游点及其周围环境,游人的反映,经济与社会效果等。只有当这些方面的要求都得到较好体现时,游人数量的最高值才是旅游场所最佳容量。

首先是旅游资源的不同性质引起最佳容量的差别。某些壮观景色(如日出、海潮、瀑布、佛光等)、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等,现场常常是摩肩接踵,欢声震天,无人提出异议,且只有如此方足以呈现热烈、欢乐气氛,产生豪壮之情,若非如此,反觉扫兴。此种情况容量最高。唯一注意的是不要超过安全极限。

其次是游人活动方式的变化。如一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需要给游人留下适当的自由活动空间,须保持一定安静程度,噪音强度应大大低于日常生活所允许标准(80分贝)。此种情况下旅游容量还是较大的。有人提出以50―80m2/人为宜。但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如八达岭长城马道上,人均占地面积为6―8m2。虽然比人均50―80m2适宜容量低得多,但游人活动方式与别处不同。游人攀登目的主要是远眺长城内外景色,边走边看,只要互相不妨碍走道和观赏,人们并不感到拥挤不堪。当然也不能过分密集,使游人通过发生困难,或使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