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系(部):风景园林

专业班:风景园林2班

******

学号:**************

2013年8月19日

摘要

构建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否关系到一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农村医疗保障的现实情况及医疗保障对农民的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的农村医疗保障已经不能适应提供农村医疗保障的需要,实践中显现出了诸多紧迫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做好各种制度安排之间的衔接问题,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进行有创造性的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国外医疗制度改革对策研究

绪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与广大农民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发明显,我国农村医疗事业虽有大幅提升,但诸如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未解决。本文将在论证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参考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建议。

1农村医疗保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在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差、保障农民基本健康水平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成效。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说“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

农村合作医疗是最早形成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于50年代,兴盛于60~7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照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村社区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合作医疗”与合作社的“保健站”(机构)及数量巨大的“赤脚医生”(人员)一起,曾经作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三件法宝”,催生了我国的农村卫生革命。1980年,全国农村约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评价中国卫生事业曾经取得的历史成就时指出,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障“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但是,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辉煌之后,合作医疗在80年代迅速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初,仅有约不到10%的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90年代重建合作医疗的努力失败后,政府从2003年起试图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新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但重建工作异常艰难,预定“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的目标没能实现。

2005年9月30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达到671个,覆盖农业人口2.33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26.30%,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7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19.94%,参加率为75.79%。2006、2007年将试点县(市、区)覆盖面分别扩大到了40%、60%左右。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国农村居民。进入21世纪后,我国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试点探索、全面推进、基本覆盖三个阶段六年时间的努力,在2008年基本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与产生原因

2.1农村医疗保障的问题

我国农村医疗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沉重现状。在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迅速上升的医药费用是患病农民就医的经济障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九十年代后期,农民平均纯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3.4元,增长了2.2倍,而同期农民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增加到79元和2891元,增长了6.2倍和5.1倍,大大超过了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村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7%左右,农村人口覆盖率只保持在10%。而医药费用的迅速上涨,加重了农村人口接受医疗服务的经济负担,使得65%以上的患病农民因经济困难应住院而未住院,37%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对一些地区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调查发现,24%的家庭因病负债,23%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几年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幅减少,特别是对农村的卫生投入更令人不安。2000年的农村总费用与以往7年相比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近两个百分点递减。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4 763.97亿元,其中农村卫生费用只占总费用22%左右;城镇卫生费用却占总费用的78% ,即全国13亿人口中,

占64%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总费用。21世纪初的10年间,中央政府拨给合作医疗的经费是每年50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仅有1分钱。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卫生系统的总体绩效,使之在全球191个国家中位居第144位。更为严重的是其资金的公平性仅位居第188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预期寿命为75.2岁,农村为69.55岁,相差5.66岁。从妇幼保健水平来看,虽然城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城乡之问的差距并没有缩小,一些指标甚至进一步扩大。同年,农村孕产妇死亡为69.6/10万,城市仅为29.3/10万,农村是城市的2.4倍。城市的营养状况看,城乡差距更大,2002年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农村为13%,城市为3%,农村是城市的4.3倍;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患病率农村为22%。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部2002年对分布在15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行政村的调查显示:26个行政村中,共有98个诊所或卫生室,其中私人诊所68个。98个村医疗服务机构中平均每个服务机构有0.96个听诊器、0.81个血压计、0.16个冰箱。

2004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卫生事业费仅占国民生产总值0.31%,占财政支出的约1.9%,人均6.80元,这与我国初级卫生保健指标相差甚远。由于农村卫生投入不到位,不仅农村卫生工作受到影响,农民健康得不到保障,而且潜伏着疾病暴发流行的危险。经对5个典型乡镇的281户农民入户调查,应就诊而未就诊的占27.68%,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占38.6%,“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占贫困户的77.65%。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与城市相比,由1994年的1.9倍和2.9倍,扩大到2000年的2.4倍和3.1倍。农村与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差距在扩大,2004年有血吸虫病病人84.3万、2005年我国约有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5万,大部分集中在农村,2000年城镇人口期望寿命75.21岁,农村为69.55岁,相差5.66岁。2007年,我国约有活动性肺结核病病人450万。

2.2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上现状的出现表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可以归结为以下一些原因:

2.2.1 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