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对阅读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对阅读的影响

阅读与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传播媒介形态的变迁,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后现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态势,我们应清醒地看待其对阅读所产生的影响。传播媒介的变迁对阅读方式的进步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以文字尤其是印刷媒介为主导的大众传播时代,使阅读走向了社会化、大众化。但是新的传播媒介——电子、网络产生以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呈现出迷离的状态。传播媒介的发展变迁影响到人们的阅读方式,人们的阅读史也相应地可以大致分为口语相传时代、书面文字的产生及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这几个阶段。

一、口语相传时代

首先应该弄清一个概念,阅读史中所谓的阅读不完全等同于读书,阅读包括读书但不只有读书。阅读针对的是文本,它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口语、图片、印刷、音乐等表现形式,甚至观察他人的行动也是阅读的一部分。

在口头传播时代,文本主要通过口述来传播,这时的阅读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即时交流形成,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们最基本的获取文本的方式。由于语言和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进行口语对话的同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因此阅读的效率相对较高。

然而口语信息的保存于积累只能依赖人们的记忆力,记录性较差,因此阅读的范围局限于较小规模的社会群体,无法接触到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世界,人们的阅读能力受到限制。

二、书面文字的产生及印刷传播时代

当口口相传的学习传统被书面文字取代时,我们打破了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阅读的空间,使人们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些冷静的抽象符号,没有美感或归属感,但本质上是严肃的、理性的。阅读文字需要读者具有分类、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在阅读的同时伴随着严密逻辑的思路。因为文字用于传播信息,要费尽思量,以便经得起推敲。

然而由于手抄文字时代成本问题,阅读并未真正在当时受到重视,只有一小部分贵族人士接触到文字阅读,而印刷机的产生改变了这一切。套用怀特的话,“印刷机打开了一扇欧洲文化多年来一直焦急叩响的门。当这扇门终于打开时,整个欧洲文化便蜂拥而入。”

印刷术发明,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的方式,它打破了中世纪的知识特权阶层,使更多的人获得阅读的可能。从而人与人的交流就由口头转向书面形式,或者说孤立的读者出现了,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我们决不能低估语言从耳朵转移到眼睛、从口语转移到排版这个过程对人类心理造成的撞击”。套用他对“童年的消逝”的解释,印刷媒介在知识能力上把成人与儿童区分开来,成人是可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新成人”,而儿童则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进入印刷世界的能力。印刷术使成人拥有儿童不可能拥有的信息。在波兹曼看来印刷媒介的线形排列文字促进了逻辑组织、有序结构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要求人具有更高的理性思维去“关注历史的延续性和未来的能力”。

印刷媒介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能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拿着一本小说,我们可以沉浸在书中精细的描绘、动人的情节之中。我们对书中文字的诠释也常常会带有丰富的精神联系,仿佛自己是书中的主人公,享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体会主角的心境,思考作者的意图。很多经典小说也曾被翻拍成电影,但为何总是批判声不断。想想长达上千页的文字怎能在两小时的电影中诠释出该有的精髓呢?因此阅读书本虽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但它所能带动的理性思考及心灵感受是任何媒介无法比拟的。

然而可悲的是,印刷媒介本该有的严密的思辨性由于受到新的传播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走向浅读性和娱乐性阅读。这一点应值得传媒界深思。

三、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的产生,尤其是电视的问世,使人类从以印刷媒介的“读文时代”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相对于印刷媒介来说,电视媒介的本性在于观看或观赏,而不在于理性的思考。正如波兹曼所说,“思考不能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这一点电视导演们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在思考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正是电视本身这些特性,决定了观众在观看时必须取舍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美感的需求,来迎合娱乐业的发展。

当我们每天晚上八点钟固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一百多集的连续剧更新,当我们因肥皂剧的剧情开心流泪,当我们对歌唱比赛选手的表现议论纷纷,我们就离“理性思考”越来越远了。电子媒介的产生非常适于娱乐公众,适于帮助公众消磨时间,然而它不要思想,只要娱乐。

电子传播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尤其是电视的产生。电视的特点,主要是

用来看的,它的巨大的优势就在那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人们应接不暇,无法思考,画面间隔的时间短得让人们丧失思考的时间,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为人们如果通过眼睛就能够去理解某些事物,必然会慢慢放弃思考。不难发现,今天无论是政治还是学术,无论什么内容,都会披上娱乐的外衣,屈服于观众浅显阅读的倾向。现在西方的政治选举,无不通过电视进行宣传,迎合观众。选举双方在电视上展开激烈的骂战,观众看得不亦乐乎,而真正会去思考政治的观众又有多少呢,连政治如此严肃的事情都无法避免地受到大众娱乐的影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要求电子媒介重新审视娱乐性背后的社会影响呢。

另外,对于画面图像的注重使得阅读的内容变得不再重要,我们不再关注内容转而寻求感官的刺激,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是随意的、片段性的思维方式,内容是无关紧要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尼尔波兹曼所谓的“童年的消逝”。在波兹曼的著作中,他论述了童年是如何在电子媒介的产生和普及中受到威胁并面临消逝的。他说,传播速度飞快,使信息脱离时空,远远超出书写和印刷文字的传播能力,把我们带入一个同时性和瞬间性的世界:信息数量激增,使曾经被称作“羞耻”和“禁忌”的秘密被大量挖掘并一览无余地展现;信息形式突变,使传播信息强化了散漫,强化了呈现,强化了感性与审美,从而弱化了集中、弱化了提议、弱化了理性与思考。电子媒介打破了成人与儿童的界限,成人阅读不可阻挡地步入了“还童”世界。而与此同时“电视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把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在电子传播时代,画面的不断变化、情感的不断渲染使人们一味的关注视觉享受和心理满足。而牺牲阅读应重视的信息内容,这样的阅读缺乏历史背景、缺乏语境、缺乏思考而变得简单零散、毫无意义。与印刷传播时代相比,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退化,阅读能力开始退步。

四、网络传播时代

网络时代,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贮存于光、磁等介质中,它与传统的纸介质、电子介质并存发展,共同作用于人的阅读并使阅读方式发生变革。

当我们在网络上花的时间越多,在其他事情上花的时间久越少,尤其是阅读书籍、杂志和报纸,现如今我们的闲暇时间几乎完全被网上活动所占有,但即使在网络上遨游一天,还会有什么都没做的感觉,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也只是虚拟地度过。很多人单纯地把网络当成是游戏机或影碟机,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把网络定义为娱乐工具,而不是学习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