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对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
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例足部皮肤软组
织缺损患者,临床均采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进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7例患者,经治疗后除
1例患者修复创面皮瓣远端周围出现部分组织坏死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患
者修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此外,对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不等,显示
患者皮瓣移植供区无明显的功能障碍,而足部缺损区经修复治疗后外形恢复较好,具有一定的触觉与痛觉,效果十分显著。

结果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
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中,在进行足部软组织缺损情况的修复治疗中,多通过带蒂皮瓣移植修
复进行缺损修复,以促进其缺损部位逐渐愈合,并促进有关组织功能恢复。

需要
注意的是,临床治疗中,由于带蒂皮瓣的修复面积较小,再加上修复治疗中容易
出现因蒂部扭转或受压等造成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对临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
不利影响[1]。

针对这种情况,对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下文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
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例,对其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
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在21至69岁之间,平均为
(35.7±6.2)岁,因车祸引起缺损患者9例、重物压或砸伤患者6例、其他原因
导致缺损患者2例,临床检查显示有6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折以及肌腱外露、骨外露情况,另有1例患者存在骨质缺损,包含足背缺损患者9例、足底缺
损患者5例、前足缺损2例,缺损面积在2.4×3.2cm至5.1×7.6cm之间不等。

1.2 方法
临床中,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游离植皮修复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各种外伤导致的创面进行急诊创面清除治疗,对创伤部位的污
染及失活组织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引起感染,同时对存在骨折情况患者,实施骨
折复位后内固定手术治疗,然后使用VSD进行创面覆盖,在创面情况稳定后,再
选择合适时机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

期间注意针对感染坏死创面进行扩创
以及VSD治疗,以避免对创面愈合的不利影响。

对患者进行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治疗中,使患者以平卧位配合,
将足部创面清理与皮瓣切取同时进行。

其中,足部创面清理需要在拆除患者的VSD装置并进行皮瓣移植修复区血管蒂部解剖后,对足背部缺损患者进行足背动
脉与伴性静脉血管吻合,而前足缺损患者则进行第一脚趾背动脉与其相关版型静
脉或者是足背部大隐、小隐静脉实施吻合手术;最后,对足底部缺损患者则需要
进行胫后动脉或者是足底内侧动脉与小隐静脉吻合,以做好皮瓣移植修复准备。

皮瓣切取按照以腓骨小头前缘与外踝尖连线作为切除皮瓣轴心线,以小腿前
外侧肌间隔作为轴线,以此形成腓浅动脉在体表的投影后,与腓骨小头下腓浅动
脉起于胫前动脉位置进行连线,将轴心线划分为三个部分后,将上部与中部1/3
交接处作为轴心,在其上下5cm与前后3cm范围内做椭圆形标记,然后利用多
普勒超声血流仪器在上述标记区域对腓浅动脉皮支浅出深筋膜点进行明确后,结
合患者要修复创面的大小,以上述标记的腓浅动脉皮支浅出深筋膜点作为轴点,
在小腿的前外侧上以及中部区域进行皮瓣设计,所设计皮瓣长轴和之前的腓骨小
头前缘与外踝尖连线形成的轴心线相一致。

在皮瓣切除过程中,根据移植修复接
受区创面情况,可以通过间腓浅动脉的近端解剖实现血管蒂延长,同时皮瓣切取
中其前缘一般以胫骨前嵴作为切取界线,后侧至消退后正中线、远侧至外踝上约
5cm、近侧至腓骨头下约5cm,然后按照设计皮瓣大小沿着皮瓣的前缘进行皮肤
切开至深筋膜与肌膜间的肌间隔,游离皮瓣过程中注意对腓浅神经进行保护,避
免对其造成创伤。

需要注意的是,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切取修复治疗中,对
足底缺损患者进行皮瓣切取移植修复中需要携带神经进行移植修复。

完成皮瓣设
计后,按照设计情况进行皮瓣四周切开,进行深筋膜皮下缝合固定以避免分离后
将肌间隔分开,沿着穿支血管向近端进行腓浅血管蒂解剖分离,在显露血管蒂长
度与外径合适情况下,对周围不需要的分支血管进行结扎,确保皮瓣仅以近端血
管蒂相连,其余全部为游离状态后,进行皮瓣血运检查,确认良好后进行近端血
管蒂结扎,并游离移植在足部缺损创面,与移植区已解剖血管蒂进行吻合,在皮
瓣下放置引流条,对切取皮瓣后的供区创面进行直接缝合或应用局部皮瓣进行创
面修复,对切取皮瓣面积较大的供区需要游离取皮进行植皮修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17例患者,经治疗后除1例患者修复创面皮瓣远端周围出现部分组织坏死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患者修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此外,对患者随访观察
6个月至2年不等,显示患者皮瓣移植供区无明显的功能障碍,而足部缺损区经
修复治疗后外形恢复较好,具有一定的触觉与痛觉,效果十分显著。

3讨论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由于缺损部位修复皮瓣以腓
浅动脉为主要供血血管,在丰富的血运支持下,其移植皮瓣的成活率以及能够进
行切取移植使用皮瓣面积均比较高,并且进行皮瓣切取后对供区主干血管的保留,使其有关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再加上腓浅动脉的穿支解剖相对固定,进行
皮瓣切取中所产生的创伤影响较小,而且其血管蒂部较长、皮瓣薄厚适中等,对
移植修复缺损部位的修复治疗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7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治疗后,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效果十分显著。

由此可见,
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之,腓浅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秋.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分
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4):128-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