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困境及出路研究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中国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当武术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进展一直较为迟缓,新时代武当武术摒弃发展困境,运用新时代+武当武术文化发展模式,为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带来了希望。
武当武术文化是以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精神为基础,融入百家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人民习俗等孕育之下,期间经历历史的变革和时间沉淀下来的物质和文化的综合体。本研究从新时代背景下论述武当武术文化发展方向。为武当武术文化在新时代发展奠定夯实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思想的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接近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中国的日益强大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强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简政放权,运用市场负面清单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武当武术文化的辉煌其内核更应该武当武术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搭乘经济发展快车,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快速健康发展。
1.新时代武当武术文化发展意义
1.1发展武当武术文化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山东在曲阜考察,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国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都是建立在五千年文明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上述理论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现实基础和时代价值。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主峰天柱峰海拔1 612米.耸立于丹江口市西南部;其余峰支脉绵直于+堰地区各县和襄阳地区西南部。从地形角度分析,武当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武当山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中部。属大巴山脉东延支脉.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山脉西北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交界处,东南端迄于湖北襄阳市南,东西长约260千米。在1994年,武当山

古建筑群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武当武术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文化精神影响着全世界,并传播开来,不断有外国武术文化爱好者前来武当圣地修炼学习、度假旅游。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武当山修炼学习,就是对武当武术文化实际认同的最佳体现,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1.2武当武术文化发展是促进武当武术走向世界的根基
武当武术由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所创立,他将《易经》与《道德经》精髓与武术融合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健身与养生价值,武当武术主要包括太极、八卦掌、形意拳等内家拳。当下,武术文化传播途径大都由影视、文学媒介等传播,而影视、文学传播又各有弊病,一方面影视通过视觉感官能快速让人了解武术,但大部分影视作品又神话了武术,过分采用夸张的手法,不免让人接触到武术后有心里落差。文学作品由于语言翻译等方面原因,对武术国际化传播效果甚微。大力发扬武当武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认同,做好形而上之道,就会带动繁荣形而下之技。
1.3武当武术文化谋篇布局,发展潜力巨大,助推武当山地区经济兴盛
2010年武当山风景区被列入所属十堰地区首家5A级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每年吸引近百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每年仅门票收入就高达上亿元人民币,然而作为一个旅游小镇,由于受地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经济发展所制约,武当山地区经济相比中部其它县市区,较为落后;旅游因广告效应、知名度等影响,有明显的淡旺季现象,在旅游旺季就业岗位需求旺盛,当地人口大部分以武当特色农家乐、武当服饰、武当剑等艺术品销售、或提供旅游服务获得报酬。
武当山地区每年游客数量稳定在80万到100万人次之间,人均旅游消费不足千元,在蛋糕数量恒定的情况下,扩充武当旅游市场,合理布局,从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把蛋糕面积做大是突破口,以武当武术文化特色为中心,打造武当特色服饰、武当特色工艺品等带动第二产业发展,形成旺季作旅游服务,淡季武当特色产品生产,科学规划。
在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在我国培育出1000个左右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集休闲、教育文化等特色小镇。在2016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建成100个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基地;两项政策文件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各地方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开具地方特色的小镇。武当山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舒适宜人气

候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新时代武当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剖析及困境
2.1武当武术产生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
一、武当山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历史
道人为修炼内丹,及其重视地域环境,尤其是居住地的选址,由此形成了互带中国独居特色的风水学,现代建筑科学称之为环境景观学。道人认为,隐修于名山大川,可得天地之灵气,利于功力长进,易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之服浦着太和之气 从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是典型的副天福地与神仙窗老,由此为丹道性练、(道德经》流传四海与武当武术的发展赏定了优越的基础。
1.地理位置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主峰天柱峰海拔1 612米.耸立于丹江口市西南部;其余峰支脉绵直于+堰地区各县和襄阳地区西南部。从地形角度分析,武当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武当山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中部。属大巴山脉东延支脉.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山脉西北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交界处,东南端迄于湖北襄阳市南,东西长约260千米。
2.战略地位
无论从古代水路,还是陆路交通的角度来看,武当山地区被称为“荆襄襟带.雍豫咽喉” 是不乏依据的。而汉唐时期,武当山道教之所以不为统治者所重视,远不如华山、嵩山等名声显赫,究其原因在于武当山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宋元以后,因历代皇室崇奉真武神,武当山才真正成为享誉天下的道教名山。
二、武当武术的人文背景
1.道教文化的滋养
武当武术文化是以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精神为基础,融入百家思想,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人民习俗等孕育之下,期间经历历史的变革和时间沉淀下来的物质和文化的综合体。
2.明代皇室的重视
明代历任皇帝对玄帝的尊崇,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提供了基础,也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社会风俗的影响
风俗是民族的历史文化在特定的地址或环境内的直观反映。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俗,必然反映的是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武当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在武当山地域的民风民俗中有着深刻反映,而这些反映,为探析武当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线索。
明清以来,武当山地区周边武术活动频繁.曾出现过数位武林高手。武当山在庙的道人与当地百姓交流频繁,且山中许多道人本身也是武当山当地人,因此,武当山当地的民间武术部分源于武当武术,而武当武术也深受武当山地区民间武术的影响。
4.民间艺术与武侠

文学的推动
在武当山地区百姓逢年过节、平时娱乐的民间文艺中,民间艺术与武当武术相互交融的程度颇深,都体现了武当内功的特点。另外,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展现中,也都蕴涵着与武当武术相关的元素。
从古至今,以武侠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可谓枝独秀。而以“武当派”“张三丰”为主要描述对象反映武当武术的武侠小说不仅作品数最惊人,影响深远,而且还成就了金庸等批著名的武侠文学家。 正是通过武侠文学与影视剧的传播,才为大家了解武当山、感知武当武术、了解武当文化提供了多元化途径。
武当武术历经千百年历史积淀,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这是武当武术有别于其他地域性武术流派的典型特征。摒弃这些文化层面要素,则不足以彰显武当武术的文化属性,也无法体悟到武当武术的真正价值。
2.2武当武术文化发展背景
清代晚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西方列强用电传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整个中国社会长期陷于动荡与不安之中,在此背景下,促使各地的民间武术的到了蓬勃发展,武当武术也顺风而上,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清末民初,武当武术已展生机。1928年,南京中央国书馆成立,下设少林门与武当们。武当武术被列入中央国术馆的教学内容,正式成为国民教育的体育项目之一。是武当武术的传承价值和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近代以来武当武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其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度。
1.传播区域扩大,习练人数剧增
2.武技水平精湛,名家高手云集
3.理论成果丰硕,著作数量可观
2.3武当山地区武术发展的状况
当代武当武术的发展与我国时代变革息息相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政治运动与与“ 左倾”思想影响,致使人们对武当道教和武当武术产生诸多偏见,认为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当山各宫观也与全国其他宫观、庙宇一样,遭遇损毁。不仅宫观中的神像被砸毁,经书典籍也被焚毁、破坏,诸多道人更因所加种种罪名被揪斗与批判。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政策的感召之下,武当山在庙道人朱诚德、郭高一等人打破陈规,将自己的丹功武技公开对外传授,成立武当山道教协会、道教功夫团,专门培养武当武术人才。曾经流落民间的武当武术传人也纷纷回到武当山,将毕生所学,回归武当。一大批著名武术家都为武当武术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卓越贡献,经过无数老一辈?武术家们的辛勤付出,一些失传多年的武术拳种又在武当山重新生根开花。党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关怀领导下,经各方共同努力,1996年,丹江口市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2006年,“武当

武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赵剑英等人先后被评为该项目的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依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要求,武当武术标准化建设正全面展开。2016年12月24日,武当武术标准化“两拳一剑”成果,已通过国家武术研究院组织的专家评市,并于2017年开始列人国家正式竞赛项目。
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武当武术资源,弘扬武当武术文化,武当山地区先后成立了诸多武当武术馆校、协会、研究会、杂志社和网站等相关机构,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对推动武当武术传播与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武当拳研究会创办的《武当》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已出刊300余期,发行至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宣传武当武术的重要窗口与阵地。与此同时,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政府相继举办了诸多规模宏大的武当武术活动与赛事。
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地方政府和武汉体育学院的支持下,在武当山挂牌合作成立了武当武术研究中心,为武当武术今后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更好、更高的国家级研究平台。目前,武当武术研究中心在理论探讨、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初显成效。
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开发,需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不断探索武术优秀文化传承的内在规律,完善武术传承的条件和要素,考虑市场化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坚持武当武术文化的核心和本质,这样武当武术产业才能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总而言之,今后武当武术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武术自身的传承与弘扬,它的内在潜力必将引领武当山地方文化的繁荣,助推地方经济和社会转型。带动整个武当山地区旅游、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4武当武术文化传统
武当武术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引导和影响,无论是其运动形式、技术原理、训练过程与训练手段,其拳理、道德规范、对技击方法和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光辉。若要深刻认识武当武术,则需先从武当武术的思想渊源人手,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诠释其技术风格,传承并推动武当武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丰厚,历史上存有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其中各派思想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而武当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文化形态,植根于华夏传统文化沃土,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融汇养生与技击之精髓,又与道、儒、释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要全面分析叙述实属不易。思想哲理反映到武术中即是拳理,它既影响武术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