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美是和谐统一
2.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3.德谟克利特:文艺描写的是社会的人。

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4.苏格拉底:“摹仿说”—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感情”。

他强调要把人物高兴、忧伤与下贱、慷慨与吝啬、谦虚与骄傲、聪慧与愚蠢的“心境”与“感情”恰当的表现在他的“神色与姿势上”,让它就像活的一样。

5.净化说:这是我国朱光潜对卡塔西斯说的解释。

净化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

他把宗教的净化和医学的宣泄看成一回事。

6.《诗学》:亚里士多德著,是西方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是古希腊灿烂的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结。

7.“三一律”:卡斯特尔维屈罗提出,“事件中的地点必须不变”“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时间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时间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主人公的巨大幸运转变”。

文艺复兴时期还是一种主张,17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变成了一种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了。

8.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又称这种绝对精神为绝对绝对理念。

他的理念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理念的三个阶段:逻辑、自然、精神阶段。

9.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小说”,它是多声部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它使小说减弱了作家全知全能式安排的封闭性,呈现出开放性。

10.狂欢话的界定:一种特有的文学思维方式或世界观,一种由诙谐因素组成的,特殊的语言或符号系统,可视作更宽泛的精神文化现象。

11.神话原型批评:它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学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源于当代人对人类的早期文化和原始思维以及人类共同心理结构的研究。

12.神话原:是在文学意象世界循环运动中凝成的基本要素,它们逻辑上先于体裁的文学叙述程式、叙述结构和叙述模式。

它也决定了文学的类型及演变。

1、朗加纳斯《论崇高》的“崇高”的来源
①庄严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①②主要依靠天赋)③作用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辞⑤结构的堂皇卓越(后三个来源可以从技巧的训练中获得)
2、布瓦洛对“三一律”的评价
布瓦洛把它写入《诗的艺术》,使他具有了权威性。

对于演出时间和空间都受到限制的戏剧,“三一律”有其相对合理性,因而对于促成法国戏剧的规范化,使新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是对于时间、地点的整一的要求,并非出自戏剧的审美本质要求,因而又有阻碍戏剧艺术发展的消极影响。

知道18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予以批评,“三一律”才失去权威性。

3、《诗的艺术》的理性原则
①理性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也是贯穿《诗的艺术》的指导思想。

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根本途径。

②艺术情感的表达是为了更好的表现理性,作家的情感和想象、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服从理性。

③在内容上,封建王权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具体表现为对个人和王权的拥戴,对国家利益的服从和对公民义务的履行④在形式上,强调形式符合内容的理性要求,因此也必须合乎情理,也就是“三一律”—一天、一地完成一个故事。

歌德——《歌德谈话录》
1.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①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努力②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现一般③歌德的文学思想: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理想艺术的最高的美④关于风格。

发挥了布封的“风格即人”的观点。

2.从古典和浪漫的诗深化下去,歌德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问题,从目前见到的历史文献看,歌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和论证“创作方法”概念的美学家。

雨果
被人们成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克伦威尔>(序言)》,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

美丑对照原则:①角色安排的对照②人物性格内部美丑的对照③不同情景的对照④情节的对照⑤外在形象与内心品质的对照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
一、圣奥古斯丁—反对文艺
《论美与快适》《上帝之城》《忏悔录》
1.上帝是美的本体,上帝是美的根源。

美在上帝,人则是“带罪”来到世界,人要心向上帝,不断压制肉欲欲望的罪恶,才能使灵魂接近上帝,认识上帝的美,认识上帝的美。

2.文学艺术是神学信仰的敌人,文学艺术的三大罪状:
①亵渎神灵②宣扬七情六欲,腐蚀人的灵魂③虚假,这种虚假的东西越是吸引人,对人的毒害就越大。

二、阿伯拉(法)—要为文艺争取合法地位
文学不应做神学的奴婢:在他看来“艺术有其特有的目的,与神学目的不同,所以艺术应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文艺不应做神学的奴婢”、“文学艺术的范围是世俗的感情生活,宗教范围是理性生活,文学艺术应有独立性,不依附于教会”。

三、托马斯•阿奎那—确立了文艺的合法地位
1.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
上帝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艺术家,艺术家与上帝的关系如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艺术家进行创作就是对上帝的摹仿,艺术家之所以摹仿自然,是因为自然万物为上帝所造,只有摹仿自然才能掌握上帝的技巧。

美的三要素:①完整或完美不完美的东西就是丑的
②适当的比例或和谐③鲜明的颜色是公认的美
2.《圣经》的象征意义:文学语言和神学语言都有象征性、不能像科学语言那样直接反应事物之“理”。

1.“四义说”:他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四义说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的批评及语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成为宣扬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有力武器。

但丁文艺思想与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的区别:①但丁宣称作品主题写人而不是写神,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而不是教会的利益。

②但丁强调作品表现的是人的自由选择的意志,实际是摆脱教会束缚。

③主张文学应如实表现人因其功过而得到正义的赏罚。

2.民族语言理论:应在各地方俗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从而建立新的民族语言,进一步提炼地方俗语、建立新的民族语言,4条标准: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法庭的。

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
关于严肃剧的理论:①提出严肃剧的目的在于使第第三等级人物成为戏剧的正面角色,通过戏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发挥戏剧的启蒙教育作用。

②严肃剧三个特点:主题的严肃性,具有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题材的真实性,重在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兼有悲剧和喜剧的某些优点,既有严肃的场面,也有逗笑的因素,是一种悲喜剧混合体。

③十分重视戏剧的社会作用,视戏剧为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④他的戏剧改革主张,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悲喜混杂剧的理论,冲破了古希腊以来的戏剧传统,批判了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适应了资产阶级对艺术的要求,是西方戏剧发展的一次革命。

海德格尔
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①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二者缺一不可,因而需要先于他们的第三者,即艺术。

这样艺术就自行置入作品之中了。

②作品是先验的,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那艺术的本质就在于艺术作品排除了器具的有用性,也就昭示了真理的存在③存在者无遮蔽即真理,艺术就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这里的真理是存在自身的显现,“自行置入”是存在自动显现的一种状态。

叔本华
1.直觉主义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的理论:三大支柱是唯我主义、直觉主义、悲观主义。

2.三种悲剧,同一本质
提出了三种本质①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恶毒造成的悲剧,即由恶人恶势力造成的悲剧②由于“盲目的命运,也即是偶然和错误”造成的悲剧③是由于“剧中人彼此的地位和关系的不”所造成的悲剧,也即是人物的位置关系。

同一本质:表现出人生可怕的一面,在人们面前演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暗示着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

悲剧的最高目的是放弃生命,否定求生意志而获得解脱。

⑴理式论摹仿说①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一种超时空、非本质、永恒不变的本体。

他以理式论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可靠性,否定人可以通过感觉经验人士世界的可能性,只能靠灵魂对理式的回忆和顿悟。

②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a“文艺是自然的摹仿”。

“自然”是以理式为蓝图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模仿自然也只能摹仿自然的外形和影像,不能表现自然的本质。

b只有理式是本然的真实体,他认为诗人同画家一样只能表现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皮。

c把艺术模仿自然贬低为镜子说,只是表现客观事物的外貌,不能模仿事物的本质。

③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a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⑵文艺的社会功用说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是柏拉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国家的政治纲领,是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

理想国应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家、武士、百工。

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⑶灵感说。

灵感说是对文字创作和欣赏活动的特征最早的概括。

①灵感说的原意是古希腊的神灵附体,神灵敢发。

柏拉图将其解释为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②他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
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

③灵感说显现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

亚里士多德
1.《诗学》:是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是西方“第一篇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今至前世纪末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

2.文艺本质论⑴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①他继承了关于文艺是摹仿的说法,对摹仿的艺术又加以区别,区别了职业技艺与美的艺术②扩大了模仿的艺术的范围③摹仿对象的不同,艺术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对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⑵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文艺模仿的对象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不只是现实的外形,而且反映世界本身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反映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因而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⑶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亚里士多德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3种创作方法①如实描写事物②按神话传说进行描写③按照“可燃律”或“必然律”去描写这种事在社会生活中不一定真实存在但按情理是可能发生的事。

3.悲剧理论⑴悲剧的内容,在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它是悲剧的基础,又是悲剧的灵魂,其次是性格。

①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且人的行动,而悲剧情节就是对行动的摸仿。

情节重于性格还有悲剧的目的性决定。

它的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是通过“突转”和“发现”的情节实现的。

②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又是靠某些人物实现的,这些人物必然在性格和思想上具有某些特点。

⑵悲剧的布局①情节的整一性,使悲剧达到结构完善②必须有“突转”和“发现”,“突转”是指主人公突然由顺境转为逆境,“发现”是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原因⑶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

悲剧人物是好人,但不是完人,他犯了错误。

然而他的性格、品质又是善良的,当他遭受了不应遭受的的灾难时就博得了观众的同情。

⑷悲剧的社会作用
1.《诗艺》:是一封诗体书信,主要谈个人的创作体会。

诗意论、诗人论、诗法论。

2.古典主义原则:贺斯拉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人。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

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

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下、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主要要求:①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②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③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④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
4.理性主义倾向:判断力是指艺术家正确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艺术家正确判断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的能力。

5.对文艺作用的看法(诗的社会作用)
①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

他认为诗既要给人快感,又要给人有教益,二者缺一不可。

②“寓教于乐”的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寓教于乐”的理论也含着使文学创作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可能,如果把文学只看作是“教”的工具,而把“乐”看作不过是“教”的手段,用这种思想指导创作,就很容易导致文学的概念化和公式化。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1.向“诗如画”传统观点挑战
①首先,莱辛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界限:一是摹仿的媒介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诗以时间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

二是摹仿的对象不同,画以空间中的颜色、形体为符号,诗作用在时间中持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

画表现静态美,诗表现动态美。

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

绘画作用于视觉,诗作用于听觉。

②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的审美原则。

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③提出了艺术的时空辩证观。

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

2.为建立德国市民剧
①在《汉堡剧评》中提出了建立市民剧的主张,在题材内容上,打破传统的悲剧和喜剧的界限,使戏剧适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②在艺术风格上,提出冲破古典主义束缚,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的主张,艺术家要走向市民,因为“在宫廷里是无法认识生活的”③在语言上,提倡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反对华而不实的贵族语言④在社会作用上,强调宣传平民道德,批判贵族风尚,以充分发挥戏剧的道德教育作用。

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

《纯粹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文学艺术理论:
1.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人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

康德把艺术与自然活动,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做了区别。

2.美的艺术特点:①美的艺术有目的,又无目的。

作为依存美的美的艺术,它涉及厉害、概念、目的。

美的艺术的快感是和认识、道德的提升联系在一起的②美的艺术不是自然,像似自然。

美的艺术虽然有意图,必须像无意图,好像与自然本身一样,才能获得成功③总得来说,康德认为美的艺术,从创作上看是有审美意图的,建筑于理性基础上的自由创造;从特征上他不是自然又像自然;从作用上它以意境作用于人的反思判断,引起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自由活跃,使人感到愉快,从而陶冶人的心灵,有益于人生和社会。

3.关于天才,康德强调三个方面:①天才的独创性。

天才不依靠任何公式和样板规则,他具有天赋的独创性,他创造出来的作品是独特的,不同于任何人的作品,而这种天赋的独创性是天才自己也不能说明的,不能化为公式和原则供人使用的②天才的典范性。

天才的作品具有独创性,具有合目的的典范性③天才与鉴赏力的结合。

一个天才艺术家必须找到表达自己独创性、典范性的材料、语言,使自己的鉴赏力得到满足。

席勒——《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审美教育书简》
1.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区别
①朴素的诗再现现实,感伤的诗描绘理想。

朴素的诗描绘诗人的感觉,只限于摹仿外在的世界,感伤的诗描绘诗人对现实的主观感受和在心灵中引起的情感②朴素的诗对现实做冷静客观的描写,诗人并不直接站出来发表评论,;感伤的诗则在描绘现实时充满主观情感,诗人经常直接站出来发表意见和表达感想③朴素的诗给我们的印象是愉快的、纯洁的、平静的,即使题材悲惨,也是如此;感伤的诗给我哦的印象多是严肃和紧张的,因为我们既要感受形象又要思索理性观念,并且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2.悲喜剧的区别
①悲喜剧是题材本身起作用,戏剧的题材无关紧要,喜剧诗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维持题材的审美性质②悲剧诗人需要崇高的性格,要经过紧张的努力达到各种伟大。

喜剧诗人需要优美的性格。

这种优美的性格包含一切伟大的形式,这些形式是自由自在的从他的本性中流露出来,不需要特别的努力③悲剧具有激情的性质,戏剧具有理性的性质,他不断压抑热情来维护心境的自由。

黑格尔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
①象征型艺术: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以一种人们可以感性关照的现成的外在事物,暗示某种普遍性的意义②古典型艺术:从象征型表现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展示出来。

人的认识进入自觉阶段,表现具体、明确的精神内容,找到了适合自己本质的形象。

理念与明确的个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浪漫型艺术:精神内容压倒了物质形式,内容与形式出现了新的不协调。

其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

王尔德—艺术理论观:
①艺术与自然:不是艺术摹仿自然,而是自然摹仿艺术,自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摹仿,而自然只是艺术的原料,自然经过艺术家的能动性创造,变成艺术
②艺术与人生:艺术不应该摹仿人生。

人生是破坏艺术的毒计剂,对于丑陋的生活,艺术必须重新创造,使之成为新的、优美的、与生活无涉的形式。

③艺术与时代:艺术与时代相对抗。

表现在艺术不表现时代,之表现自身,具有独立的使命。

艺术表现的恰恰是与时代精神相反的,必须摆脱时代的束缚。

④艺术与道德无关。

“一切艺术都是不道德的”,即艺术不依赖于道德而存在,艺术不专为道德效劳,提出“罪恶与美德都是艺术的原料”,表现出对艺术创造的重视。

⑤艺术以追求形式为目标。

形式就是一切,是至高无上的艺术目标。

艺术所追求的形式是“美而不真”的,所以与自然、人生、时代、道德无最高的形式是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抽象装饰。

⑥艺术批评:完善的批评纯粹是主观的。

王尔德认为艺术家必须有批评力,然后才能从包罗万象中进行选择。

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文艺理论观点:
艺术与人生: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世界观和乐观精神。

人的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是两种非理性的艺术冲动,他们的产生是为了拯救人生。

①日神冲动是“驱动幻觉之迫力”,与世界现象相关,日神状态是梦的状态,日神艺术是造型艺术。

酒神冲动是“驱向放纵之迫力”,酒神与世界本质相关,酒神状态是醉的状态,酒神艺术是音乐艺术②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统一,以日神的形式表现酒神的内容的艺术③悲剧世界:是从悲剧中看到由于个人的毁灭而解除了一切痛苦,获得狂喜,个体的毁灭并不影响生命现象的发展,生发出快感,把悲剧世界观导向肯定强力意志的乐观精神④艺术是人生的救赎,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身形而上的活动,悲剧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从而发现人生的意义。

弗洛伊德——文艺观
1.文学是性欲的升华:人类潜意识中的力比多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和源泉,艺术家都是性本能异常强烈的人,艺术家会将性欲的冲动转移和生华,即力比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允许的有价值创造中去,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获得本能欲望的替代性满足。

2.俄狄浦斯情节与创作动力:俄狄浦斯情节是作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进一步指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三部名著的主题都是“为一个女人进行情杀”
3.创作与白日梦:①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艺术家呗压抑的种种本能欲望,尤其是他童年时代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节②弗洛伊德发现白日梦患者的幻想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4.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

梦与文学作品间的一致性。

①都源于受到压抑的儿童时期的欲望②都是对现实的某种脱离③都有表层显在的层面和深层的隐在的层面④形式都要经过一系列象征、变形、改造的过程。

萨特——文艺观
1.为什么要创作文学?他认为人是万物借以显现自己的手段,人对“自在的存在”起着揭示作用。

人创作文学艺术的目的是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本质性质的。

要借助与文学艺术满足人是这个世界生产者的本质要求。

2.阅读是引导下的创作①坐着想要通过写作体验“自己是世界的本质”必须要通过读者阅读实现,从而引入了阅读理论②阅读是一个预测和期待的过程,文学或艺术对象只有在读者和作者的联合之下,才能实现③读者是止血和创造的综合,读者既在揭示作品有参与了创造,阅读是在作者引导下的创作,是文学对象在读者的主观中真正成为实体
3.艺术是对读者的自由的召唤:①作者在写作中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这里的自由不仅是人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完成作品的创作自由,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够使人的自由的本质得到体现②作者不应该形象读者,而应该把读者当做纯粹自由的创作力量,作者要使他的情感变成自由的情感,给予读者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4.文学意味着介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