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5 分)
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2、“有治人,无治法”
3、“明德慎罚”
4、“学校议政”
5、“天变不足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30 分)
1、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是()。
A、“革故鼎新”
B、“大德而小刑”
C、“存天理,灭人欲”
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2、“信赏罚,一号令”是()的法律思想。
A 、阮籍
B 、王安石
C、张居正
D、韩愈
3、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
)。
A 、王安石
B 、商鞅
C、李悝
D、申不害
4、墨翟认为法起源于(),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天志
B、人性
C、上帝
D、神
5、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
A 、沈家本
B 、孙中山
C、康有为
D、严复
6、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
A 、沈家本
B 、孙中山
C、章太炎
D、谭嗣同
7、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论断的是()。
A、沈家本
B、章太炎
C、管仲
D、孔子
8、孔子的法律思想以()为核心。
A、“人治”
B、“法治”
、“仁”、“义” D 、“仁”、“礼”
C
9、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
A、韩非
B、商鞅
C、慎到
D、申不害
10、引经决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
A 、萧何
B 、董仲舒
C、贾谊
D、刘安
11、夏、商的法律思想是()。
A、“天命”、“天罚”
B、“以德配天”
C、“明德慎罚”
D、“仁、义、礼、智、信”
12、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
是()。
A 、鲍叔牙
B 、管仲
C 、子产
D 、邓析
13、“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
)的思想。
A 、老子
B 、孔子
C 、子产
D 、邓析
14、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15、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
A 、“亲亲”、“尊尊”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 、三纲五常
三、 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 分) 1、简述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2、 简述《唐律疏议》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
3、 简述先秦法家对法的性质和作用的论述。
四、 论述题( 15 分) 谈谈朱熹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全国 200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1."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 )
A. 天命无常
B. 致天之罚
C. 以德配天
D. 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级制完备的核心是( )
A. 嫡长继承制
B. 世卿世禄制
C. 分封制
D. 君权神授制
3. 公元前 536 年,子产 "铸刑书 " ,当时反对最为激烈的是( )
A. 韩非
B. 邓析
C. 公孙侨
D. 叔向
4. 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 )
A. 法
B. 仁
C. 政
)。
)论。
D. 德
5. 墨家创始人的法律思想部分来源于()
A. 阴阳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6.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 君人南面之术"的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纵横家
7. 法家将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为()
A. 法
B. 术
C. 势
D. 道
8. 东汉第一个对谶纬神学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清算和批判的思想家是()
A. 仲长统
B. 刘秀
C. 王充
D. 董仲舒
9. 在唐代,集中批判了"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论的思想家是()
A. 韩愈
B. 白居易
C. 魏征
D. 柳宗元
10. 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 有治人,无治法
B. 无为而治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德礼政刑
11. 在丘濬看来,"明刑弼教" 是刑罚的()
A. —般价值
B. 普通价值
C. 特殊价值
D. 根本价值
12. " 圣王杀以止杀,刑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认为宽容犯罪是()
A. 王者之政
B. 圣王之仁
C. 姑息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