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重要知识点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考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8、29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p30中间引号+p31四点理论意义

(三)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四)如何理解“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老师给总结的)

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感性形式理性形式,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来源看,对待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其原因有:生理原因,世界观不同,经验和思维不同。

3.从主观特征与客观基础来看:意识可以在客观事物中找到原形。

(五)唯物主义经历的三个阶段?

(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七)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具体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一些零碎的知识点**

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提到休谟,就是不可知论。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客观性,一维性,不可逆性。

第二节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即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定义及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发展的含义: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或实质和核心)?

(四)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性)

1.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p43第四段

2.二者关系p43最后一段

3.同一性的作用表现p44三条

斗争性的作用表现p44两条

4.方法论意义p44最后一段(有关“和谐”的问题也结合此处)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45

方法论意义p4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六)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及辩证关系p46(注意,此处可能出主观题,例如结合自身谈实现梦想,涉及到量变和质变)

(七)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三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掌握p47三、四段)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含义和作用(或表现)

意识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四点表现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p58

1.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要使思想、理论同实践相一致。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重点】

1.实践的定义p63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识的定义p66:是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即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 四点

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两方面特点p67一方面摹写性,另一方面创造性

(二)认识过程的两次能动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结合p68~70)

1.认识的两种形式:

感性认识(含义,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具体性,形象性”)理性认识(含义,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抽象性,间接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联系)p69首先,其次,最后(观察渗透理论)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p69第二段

4.理论对实践的依赖p70第一段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5.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p70第二段三点

(三)【重点】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0~71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注意,不仅仅是指上文提到的两个飞跃!)p70第三段

2.造成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p70~71第一第二

3.如何理解“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71

**零散知识点**: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指什么p63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涉及到的知识点:联系,社会存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规律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

1.社会存在的定义:p95第二段

三个组成部分……

作用(表现):“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三段3点。

2.社会意识的定义p95最后一段,了解其中包括的各部分大致含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97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p98, 3

此处可能涉及到的简答题,例如:文化建设,中国梦,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先进文化……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是指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p105第二段

3.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4,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p107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和这种反作用的两种后果)

5.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p107~108 其一其二其三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0~131 3大点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p131第三段

5.(了解)人民群众从质、量上的定义:p130第一段

6.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和经济有关,不加赘述)

1.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两个p143

2.商品的二因素p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