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后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后果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物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保健设施不断完善,人均寿命延长,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其危害日趋严重。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全世界27个国家地区调查证实心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美国、加拿大及北欧等发达国家以冠心病为首,脑卒中居第2位。中国、日本、前苏联则以脑血管病居首,冠心病居第2位。据有关流行病资料统计,在我国人群中已有脑卒中患者500~600万,每年新发生的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00~120万。因冠心病发生心肌梗塞,每年约有35~40万,死亡15~20万。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占死亡病因的半数左右。

心脑血管病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和大脑的血管性疾病,即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总称。这两种疾病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变基础及防治原则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将冠心病及脑卒中简称为心脑血管病。由于冠心病人50%患有高血压,脑卒中病人7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心脑血管病有时也自然地包括高血压病。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细动脉硬化。

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细动脉及直径≤1 mm的小动脉,发生弥漫性增厚,致使管壁变硬。动脉中层钙化的原因不明,其特点是动脉中膜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好发于老年人的下肢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特点是在动脉内膜发生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硬化。其重要性在于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这些器官的缺血性改变,产生严重后果。

动脉壁结构 血管壁分为内、中、外3层,动脉血管壁内外两层是两层薄膜,中层主要由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在内膜与中膜、中膜与外膜之间有内、外弹力板为界。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最里边一层,即内膜上沉积了一些胆固醇类物质,形成许多高低不平的斑块,向管腔突出,使血管腔狭窄,管壁变硬。

早期的病变为脂点、脂纹,血管内膜上可见针头大的斑点,宽约1~2 mm,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不隆起或稍微隆起于内膜表面,内膜光滑。随着病变发展,脂质表面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增生,形成隆起于内膜表面瓷白色纤维

斑块,脂质被埋于深层。晚期形成纤维粥样斑块,表面为瓷白色纤维帽,深部由胆固醇类物质和坏死崩解物质混合而成糜粥样物质。斑块高低不平,向管腔突出,因此引起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在斑块基础上可并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等复合病变,这样就会影响动脉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后果。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多发生在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病变最严重,年轻人的斑块85%发生在腹主动脉下段。随着年龄增长,斑块可弥漫发生,并有复合病变。重度粥样硬化可合并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偶见动脉瘤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分为左右两支。左冠状动脉又分两支,前降支和回旋支。冠状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根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左前降支占居首位,其次为右主干,再次为左旋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横切面上呈新月形,狭窄程度一般分Ⅳ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在51%~75%;Ⅳ级狭窄在76%以上。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称冠心病。通常一般人所说的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要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混淆。因为冠状动脉虽然发生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还不足以使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各种心脏负荷试验也未显示心肌缺血缺氧,只能认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并非冠心病。当管腔狭窄到50%以上时,其对心肌供血能力明显降低,就可以出现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率失常等症状,方可确认冠心病。

冠心病临床类型 (1) 隐匿型:又称无症状性冠心病,诊断要点:①年龄>45岁。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等易患因素之一。③病人多无症状,也不曾就医。④偶然体检时发现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2) 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类型,有发作性胸骨后憋闷或紧缩感,多在

3~5 min内消失。(3) 心肌梗塞:症状严重,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是不同原因引起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4) 心肌硬化: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纤维化所致。(5) 猝死: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多见于30~49岁的人,男性比女性多3.9倍。发病有2种情况:①在某种诱因下发作,如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② 夜间睡眠中发病。

3. 脑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成人脑重量仅占全身重量的2.2%,脑血流占全身循环

量的五分之一。脑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分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两个主要分支。主要供应大脑前五分之三部分的血液。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一个最大的分支,供应大脑所需血流量的80%。

椎动脉供应大脑后五分之二血流,椎动脉进入颅内后,左右两侧的椎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基底动脉末端为大脑后动脉。两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之间都有交通支互相吻合,称为大脑动脉环,它使脑的血液循环沟通,相互调节。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较迟,一般40岁以后才出现斑块,病变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最显著。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变硬,失去弹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脑血流减少,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而发生萎缩,严重者智力减退,甚至痴呆。严重的脑动脉硬化使管腔高度狭窄,常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管腔阻塞,脑组织缺血而发生梗死。表现为偏瘫,神志不清,失语等。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四类病。由于发病急骤,死亡率高,临床又称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脑卒中又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的是由于脑血管腔阻塞,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形成偏瘫。出血性的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溢血,大多由于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破裂,脑内出血并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偏瘫。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占中风病人的60%左右,出血性者约占40%左右。

4.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见于肾动脉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多为偏心的纤维斑块。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粥样斑块并发血栓形成,引起受累动脉供血区的肾梗死。

5.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较上肢常见,且严重。当较大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时,可因肢体缺血在行走时出现跛行症状。严重者休息时疼痛,甚至肢体坏死、足端坏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