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比较葡汉熟语中的动物隐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比较葡汉熟语中的动物隐喻
一、隐喻的内涵
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2003:4)认为,隐喻并不仅仅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手法,隐喻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也被称为概念隐喻,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诠释和理解当前的事物,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为基础来构建的。隐喻中被理解的事物或概念是目标域,用于理解这一事物的概念是源域,隐喻的构建实际上就是将源域的属性和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如下图所示)。隐喻的构建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隐喻本身是体现不同文化模式的语言和认知载体,而比较两种语言中隐喻特征的差异则成为了分析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合理路径。
概念隐喻的构建常常反映在语言学意义上的“熟语”之中。熟语是指语言中约定俗成的词组或句子,普遍意义上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等六种类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熟语往往张口即来,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熟语都是概念隐喻,其背后体现的文化内涵值得深究。
中国和葡萄牙自古以来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近年来,随着经贸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和葡萄牙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比较葡汉熟语中的概念隐喻,我们可以对这两个国家文化根源的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由于葡萄牙语和汉语中都有着大量的动物熟语,而且这些熟语有着丰富的隐喻内涵,能集中反映葡汉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实现映射关系、表
达特定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选取了动物熟语作为比较葡汉熟语中隐喻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的有效着眼点。
二、动物隐喻的特点动物熟语往往可以归类为“人是动物”这一基
本概念隐喻。
在这个概念隐喻的构建过程中,人们不只是基于动物自身的特征实现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事实上,人们也会将拟人化的动物充当源域来实现相应的映射,即人首先将人类的性格赋予动物,然后再将拟人化的动物特征用于理解人的性格行为特点。因此,动物就具有了“国家身份”。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依照自己的特点和社会关系将动物拟人化,这样一?恚?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动物的象征含义也就存在差异。
三、葡汉动物隐喻比较葡萄牙和中国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熟语。我们选取了与龙、蛇、猴、猫和鸡这五种动物有关的葡汉熟语进行对比,分析熟语中动物的隐喻含义以及动物隐喻的特征,从而探究中葡两国文化模式的异同。
(一)龙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誉为龙的传人。在神话传说中,龙司雨兆丰,蕴含着农业社会中人们祈求丰收的朴素愿望。
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体现在语言的方方面面。人们用“龙” 命名名山大川,一草一木,与龙有关的熟语更是不胜枚举。在封建社会中,龙是帝王的象征。帝王自封“真龙天子”,借助人民对龙的图腾崇拜来巩固政权。“鼎成龙去”、“白龙鱼服”等便是以龙喻指帝王的成语。龙也常常泛指有权势地位的人,如“攀龙附凤”,“龙游浅水遭虾戏”等。除此之外,龙也具有成功之士(望子成龙),有才之人(卧虎藏龙)和正人君子(龙屈蛇伸)等象征含义。
这些隐喻体现了汉语熟语中动物隐喻的一个明显特征―― 虚构性。
由于龙是神话中的动物,它的隐喻表征并非基于其自然属性,而是由人将自身的性格和行为赋予给龙,反之,再通过拟人化的龙来隐喻和理解人的性格和行为。龙与虾(龙游浅水遭虾戏)以及龙与蛇(龙屈蛇伸)等的关系显然是虚构出来的,是人们将人类的社会关系“强加”给动物,然后再通过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和诠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则迥然不同,龙常常意味着邪恶和恐怖。詹姆斯?霍尔(1996:21)指出,在基督教艺术中,龙是魔鬼撒旦的一种化身。因为拉丁语“ draco ”一词的含义是龙或蛇,因此,撒旦既以龙的形象出现,也以蛇的形象出现。最著名的与龙有关的基督教传说当属圣?乔治的故事。相传有一只恶龙残杀人畜,最后被这位英勇的罗马战士击败。
作为天主教国家,葡萄牙文化中的龙是邪恶之兽,但龙的文化内
涵却具有两面性。在历史上,葡萄牙的国王曾使用龙作为其
徽章中的元素,寓意力量和战无不胜。在当今,葡萄牙最受追捧的球队之一一一波尔图足球俱乐部也取此寓意,自誉为“龙之队”。尽管葡萄牙文化中的龙不是只有负面形象,但并没有出现与中国文化类似的龙崇拜,葡萄牙语中也没有关于龙的熟语。
(二)蛇蛇凶猛、危险,甚而有毒性的特点被人们熟知,因此,对于葡萄牙人而言,可以说是闻蛇色变。在我国,人们对蛇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蛇是我国一些民族和部落的图腾,在远古传说中,伏羲和女娲便有长蛇之躯。而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人们更是为蛇赋予了坚忍和冷静等品质。而另一方面,蛇凶狠的本性也会让人产生恐瞑。
葡语中有关蛇的熟语并不多,而且都含有贬义――蛇被用来喻指品
行坏的人。
(1)有的女人像蛇,美丽、有毒且无足轻重,但却阴险狡诈(Mulheres ha como as serpentes ,formosas e venenosas ,insignificantes ,mastraigoeiras )。
(2)恶毒如蛇(Sermall como as cobras )。在汉语熟语中,蛇的形象则更为丰富。它常常喻指品行不正、阴险恶毒之人(龙蛇混杂)。由于蛇可吞食大大超过其自身体积的猎物,蛇在熟语中具有贪婪的特点(人心不足蛇吞象)。此外,蛇也是危害的同义词(养虺成蛇)。虽
然蛇的形象多为负面,但也有正面的个例(蛇食鲸吞)。
显然,蛇在葡汉熟语中都喻指品性恶劣的人。但葡语熟语将女人比喻成毒蛇,这体现了在葡国文化以及葡国文化的渊源―― 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中,蛇与女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例证。尽管圣经故事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蛇的性别,但从中世纪起的宗教艺术作品常常将蛇刻画成女人首、毒蛇身,以此来突出蛇在圣经故事中引诱的行为以及它与夏娃的关系。此外,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和厄喀德那都是与蛇有关的女妖。而在汉语中,蛇没有与特定的性别相关,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的文化内涵也不总是贬义的。尽管有蛇精蛇妖的传说让人将蛇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但这些文学作品中不乏正面的形象,例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葡语熟语中蛇的内涵都是?面的,在汉语熟语中,尽管也以负面为主,但存在正面的个例,这与两国的“蛇文化”是相吻合的。
在汉语熟语中,龙常与蛇相提并论,形成善恶的代表。由于龙是虚构的动物,这体现了在汉语中,人们通过虚构动物之间的关系来喻指人的社会关系,这一特征是葡语熟语不具备的。
(三)猴由于猴与人类生物特征的近似性,葡汉熟语中都含有许多与猴有关的隐喻。
猴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为人们所熟知,“猴头猴脑”被用来形容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