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2002年第4期No.42002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
陈广宏
(复旦大学[摘要]中世,早先是通过明治时代日本的中介影响,借鉴
,故在今天采用上述分期法时,仍应考虑,至秦汉,文学的发展受专制独裁政体及思想统制的,,质性上显示出较明显的异面,并对后。比照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情形,笔者赞同以秦汉作为中国中世文学的开端。
[关键词]文学分期中国中世文学开端界划秦汉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89(2002)040025007 SomeReflectionsontheBeginningofMiddleAgesinChineseLiterature
ChenGuang2hong
(ResearchCenterofAncientChineseLiterature,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 Abstract:ThedivisionofChineseliteratureintoancienttimes,middleagesandthenmoderntim esisduetotheintermediaryinfluenceofMeijiacademiainJapanwhichadoptedthecriteriaofdiv isionofWesternhistory.Thissetofcriteriahaditsspecificframeworkandcontent,sowhenthey areusedtoday,theircorrespondencestillhastobeconsidered.Ascanbeseenintheformsofexpre ssionin
China’searlyliteraturseuptotheQinandHanDynasties,thedevelopmentofliteraturewasrestr ainedbyautocracyandrestrictionofthinking,thuslosingtherelativelyfreespiritandcriticalcon sciousnessandgainingacomparativelyobviousvariantaspectinessence,whichhadaprofound paringitwiththeliteratrueofthemiddleagesinEuro pe,thispaperarguesthatChineseliteratureofthemiddleagesstartedintheQinandHanDynastie s.
KeyWords:divisionofliteraturehistory,Chineseliteratureofthemiddleages;definingthebegi nning;QinandHanDynasties
一
郑利华先生在《复旦学报》今年第2期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世文学开端的讨论,我觉得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由此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中国中世
文学的开端问题,似乎亦有值得讨论的地方。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将魏晋作为
中世(或中古)文学的开端,而这种做法又似可追溯到刘师培所著的第一部以中世文学为叙述对象的断代文学史———《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1920年初版)。此说一个最主要的依据在于,无论从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发展来看,魏晋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开始,从这一时代起,文学逐渐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与伦理的要求,其抒情、审美功能逐渐得到真正的认识。这种判断,
作为对于中国文学在魏[收稿日期]20020530
),男,上海市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文学博士。[作者简介]
陈广宏(1962—
25
晋以来之发展的评估无疑是深刻而切近其本质的,它经过铃木虎雄、鲁迅等富有识见的学者的阐发,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文学史研究普遍认同的一般知识。但是,若遂
而据此将魏晋作为中国中世文学的开端,却是存在着问题的。
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史有关上古、中世(或中古)、近世(或近古)的历史分期法,是通过明治时代日本的中介影响,借鉴了欧洲历史的分期标准。据汤因比《历史研究》,最早按无产者的残余看法”,历史只有“古代”和“近代”,大体上同《旧约全书》和,或公元
p48]前、公元后的时代[1—。15(拉丁文
),5Mediumaevum,意为“中间的时代”
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一阶段,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的划分。值得注意的是,,,就蕴涵着介于希腊罗马古
(典文化与这种古典文化之“再生”“黑暗时代”之意义。。18,差不多在20世纪以前,这种观点一直是西方学术界,作为古典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历来
被视作是一种比较自由、开放、
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无论是史诗、神话、戏剧、抒情诗等,都洋溢着一种对人的尊
重的文化精神。如马克思评价希腊艺术和史诗,是人类童年时代“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因而“显示出永
[2—p49]久的魅力”。但从中世纪开始,人们的精神世界则普遍地被神学所笼罩,雅各布・布克哈特如下一段说明其时理智蒙昧的描述,常常为其后的研究者所引用“: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这层纱
[3—p125]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这个时期的文学,姑且不论其宗教文学,即便
是世俗文学作品,也常常具有一种比较收敛的、以神的名义对人加以种种压抑的特征。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正是以将人性从中世纪神性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为使命———从薄伽丘的《十日谈》可以看到,他是以个人的自然情欲、现世幸福,人自身的自由、价值与尊严,来对抗宗教的禁欲主义与神权,———从而宣告了近代社会的诞生。
我们再来看魏晋文学。魏晋文学所具新的思想与文学价值,在中国是五四以来才被发现的,当时的学者在欧洲人文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强烈的影响下,建立了新的文学标尺,这也正是鲁迅所说的“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刘大杰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撰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成的《魏晋思想论》,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新的发现。他指出“:魏晋时代,无论在学术的研究上,文艺的创作上,人生的伦理道德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解放与自由。这种特征,与其说是自然
(第二章)主义,不如说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史上,魏晋时代无疑是黑暗的;但在思想史上,
却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魏晋人无不充满着热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们在那种荡动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从过去那种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里解放出来,无论对于宇宙、政治、人生或艺术,都持
(前言)他将之称为有大胆的独立的见解。”“人性觉醒的思潮”,并认为魏晋人的人生观,正是在汉代
通行几百年的儒家修身主义思潮的反动(第五章)[4]。五十余年后,李泽厚又重新提出这一概念,指出魏晋文学中突出存在的“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并认为“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
[5]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如果我们将五四以来学者按西方的“文学眼光”所发现、并为今天普遍认同的魏晋文学上述特征与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相对照,就会发现两者的情形恰好截然相反;既然我们是以西方历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