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农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期的农民问题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农民是全社会、经济总体的基础和主导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从业者,农村社会的构成者,是“三农”中居主导性、决定性的因素,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稳定繁荣的根本。所以说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本论文综述了新时期的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能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民思想脉搏,揭示农民现状和问题,反思和追寻问题的成因,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用了300多年。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也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始终是一个既蕴涵着巨大生机又蕴涵着巨大危机的社会主体部分。目前,我国面临诸多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问题。农民定,天下定;农民兴,天下兴,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力量。

关键字:农民农民问题改革

1 新时期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1.1农民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需求增长趋缓,我国扩大出口困难增加的情况下。必须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八亿农民作为最大的消费群体,目前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农民需要重建或新建房屋,需要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和生活用品,具有较大的消费需求潜力。但由于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降尤其是部分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减少,使农民生活消费需求增长受到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呈萎缩趋势。农村市场的持续疲软,使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难以得到更好的落实。

1.2农民问题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都离不开社会稳定。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则是农村稳定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减少,部分农民生活困难,心理失去平衡。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多,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秩序,同时对全国大局的稳定也会

带来不利的影响。

1.3农民问题影响到农民生产积极性。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产品从过去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年年有余,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势必影响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出现农民撂荒、退耕等现象,导致农产品的供求减少。特别是粮价的不断下降,谷贱伤农,长期下去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供给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4农民问题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

我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62%在农村,因而,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没有八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我国的全面小康。全国仍有近3000万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农村又占了较大比例。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农村卫生保健等基本合格线均未达标。因而,要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首先必须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的小康,而要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的小康。

2 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党总结了几十年来农村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农村发展、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基本政策,带来了农村的大好形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由普遍贫困向局部贫困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在充分看到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进步的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新旧体制的交替,农村、农民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加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断积累,新旧矛盾交织和撞击,使农民、农村的矛盾和问题普遍存在且十分突出。显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如下:

1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濒临失陷,最突出就是使农民思想信仰淡化。2农民权利与义务观失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有了经济自主权,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开展,唤醒了农民的民主、权利及参政议政意识,农民心态呈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和非对称发展态势。3干群关系淡化、冷漠。当前干群之间特别是基层政府和农民之

间缺乏理解、沟通和信任。农村政权的群众基础显现弱化和松驰倾向。4承包田如“鸡肋”,食无肉弃可惜。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使农业效益十分低微。从业者结构的不合理状况,让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更成为空谈。5农民钱包鼓不起。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如负重的老牛爬坡----吃力而缓慢6农村治安潜伏危机。各种盗窃、抢劫、杀人、爆炸、贩毒、强奸等刑事犯罪活动猖獗。地痞、村霸、“浪子”等农村恶势力横行乡里,肆意滋事,欺行霸市,欺男霸女,屡除不绝。严重危及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群众普遍缺乏安全感7“读书无用论”旧调重弹。部分农村小学管理松驰,师资质量不高,使家长对学校和孩子的学业缺乏信心,更重要的是,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论”老调重现,使农村中小学儿童辍学现象十分普遍,且以女童居多。新的文盲半文盲、低文化层次的劳动者不断造就产生。

3 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民仍然面临着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这些新任务,使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审慎地反思农民诸多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历史溯源,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民文化素质低,教育松驰弱化。

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00年乡村人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94%,其中小学以下人口比重占61%。2001年我国农业科技人员271.7万人,占全国从事农业劳动人员总数的8.61%,农村农民专业人员241万人,平均每个村委会有3.2人。全国农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0%,而农业增加值占GDP量已降至15.2%,这就意味着50%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了15.2%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极低。从这组数字可以分析出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情况及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更严重地是部分农村小学管理松驰,师资质量不高,“读书无用论”老调重现,使农村中小学儿童辍学现象十分普遍,且以女童居多。新的文盲半文盲、低文化层次的劳动者不断造就产生。文化层次和专业技能的整体偏低和欠缺,成为制约生产者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因素。一是不适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的需要。二是跟不上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思想保守愚昧,加之普遍放松和弱化了对农民的政治、政策、法制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导致农民对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不清,权利义务关系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