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基本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
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
4.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5.总体布局:
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6、城市道路网规划
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7、自然环境:经纬: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地形: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山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8、气象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第一个气象站于1954年建成——震泽县东洞庭山气象站,为国家气象发报站。1958年11月11日,苏州专员公署发出《关于成立苏州专区气象台的通知》(专水黄(58)字第311号),苏州专区气象台正式成立,受苏州专员公署领导,地点位于苏州古城内公园路11号。至1958年底,苏州下辖各县都建立了气象站,并于1959年1月1日正式开始气象业务工作。1 959年12月,成立苏州专员公署气象局,受苏州专员公署、江苏省气象局领导。1960年6月1日,苏州专区气象台改称苏州专区气象服务台,撤消苏州专员公署气象局。1963年1月迁至苏州古城外相门桥东南堍,1965年1月又迁至古城娄门郊外(现:平江区三星路99号)。1971年5月1日,苏州专区气象服务台改称苏州地区气象台,受苏州军分区和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苏州军分区为主。1973年3月,受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80年11月26日,成立苏州地区行署气象局,受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为主,并明确局台合一。下辖常熟、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无锡、江阴等8个县级气象站。1981年7月1日增加下辖东山气象站。198 3年3月,苏州地区行署气象局改称为苏州市气象局,苏州地区气象台改称苏州市气象台。下辖常熟、沙洲、太仓、昆山、吴县、吴江、东山等7个县级气象站。1999年2月苏州市气象局迁至平江区莫邪路1288号(曾用名:三星路188号、气象路108号)。2001年12月,苏州市气象局直属3个事业单位:苏州市气象台、苏州市专业气象台、苏州市防雷中心;下辖常熟市气象局、张家港市气象局、昆山市气象局、太仓市气象局、吴江市气象局、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等6个县级气象局(站)和苏州市吴中区东山气象站。2004年增加下辖苏州市相城区气象局。2007年11月5日苏州市气象局迁至相城区嘉元路8号。
9、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保护内容为:控制古城容量,优化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
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
二线:山塘线:包括山塘河、山塘街两侧地区,从阊门至虎丘西山庙桥,长约3.5公里。山塘街北侧约100米,山塘河南侧约50米;
上塘线:包括上塘河、上塘街、枫桥路两侧地区从阊门至京杭大运河,长约3.3公里,路河两侧各约50米。
三片:虎丘片:东至十字洋河,南至沪宁铁路,西、北至以虎丘塔为中心半径1公里范围;
留园片:包括留园、西园。东至开关厂西围墙,南至上塘河,北至仁安场、西园路,西至一药厂西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