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其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二、 33岁——58岁,继妻王闰之
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 轼。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 加,温柔顺从。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 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 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 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 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 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 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 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 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27
28
第三节 李煜与南唐词人
一、冯延巳
(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 首。
• 是北宋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能画竹
8
9
苏轼的三任妻子
一、19岁——30岁,结发之妻王弗
•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 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 “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 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 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 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 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 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 《江城子· 记梦》。
25
5、于诗中善发议论,或者成功地借助形象, 将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使其议论增加了 飘逸隽永、富于魅力的韵味;或议论本身新奇 警策,富有启发性。如《题西林壁》、《和子 由渑池怀旧》 6、语言推崇平淡自然。也有很多诗,神采飞 动,色泽鲜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宋诗过于 平淡枯瘠的不足。如《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 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蛟室 泻琼瑰。 26
19
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 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 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 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毫不雷同。 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 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 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 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 又具有思致理趣。
17
一、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
1、议论文
《教战守策》、《留侯论》 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 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势。 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 自创新意,又能自圆其说。 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 道理。
18
二、记叙文
12
二、思想
宏博开放,兼收并蓄,灵活通脱,以儒为主、
儒、道、禅互通 儒家——政治态度 一生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为人坚 持操守,风节凛然。在朝直言不讳;外任勤 政爱民,即使中晚年迭遭打击,其报国事君、 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仍不改变。 道、释——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随缘自适、超然物外、旷达乐观,“固穷”
2
• 嘉祐六年,经欧阳修的推荐,考取贤良方正能言 极荐科。被授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签判。 • 神宗熙宁四年(1071),35岁,反对王安石新法, 两上万言书无效,自请外任,先任杭州通判,后 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 元丰二年(1079),44岁,在湖州任上,以诗文 讪谤新政的罪名,被逮至京,关在御史台的监狱 里。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因王安石等说 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在城东一块荒地上 耕种自给,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 元丰七年(1084),49岁,调任汝州团练副使, 路过建康,拜访了退居林下的王安石。王赞为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幼子夭折。
6
7
•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像, 遂题诗云: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金山志》)
• 擅长书画:
•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 四家”。
• 书法重在写“意”。黄庭坚:“其书姿媚……至酒 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 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 当推为第一”。
13
诗僧参寥《东坡先生挽词》: 峨冠正笏立谈丛, 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 直将和气接儿童。
14
三、文学思想
“明道”、“致用”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答乔舍人启》) 才气流贯,多姿多彩,自由挥洒,变化 无端
15
第二节
苏轼的文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 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 山石曲折,随物赋形,不可知也。所可 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文说》)
30
“一日登城,见涟旗遍野,始大惊。因此 杀神卫都指挥使皇甫继勋。” 明年十一月城破,李煜正在书房用澄心堂 纸书写《 庙江仙》 词(樱桃落尽春归 去)。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王铚《默 记》)。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宋太宗在 宴会上用牵机药毒杀。追封吴王,葬洛阳 邙山。
22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 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 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 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23
二、艺术特色
1、题材广阔,几乎无所不包。 2、风格多样,主导倾向是雄放,许多佳作刚 柔相济,呈现出“清雄”的风格。如《游金 山寺》。 3、结构方面,继承了梅、苏、欧以来讲究意 脉贯通的特点,文理自然,但流动感更强, 往往在跌宕起伏中把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荔支叹》。
三、小品文
书简、序跋、随笔等 《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 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舒卷自如,涉笔 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 最能体现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 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其真性情、真人 格。
20
四、文赋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宋代文赋的“绝调”
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 究辞采,又融入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 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 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
1、其词不脱“佐欢”、“娱乐”的艳词范 围,侧重描写意绪心理。 《谒金门》
29
三、李煜
(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元宗第六子。工书善画,书法自创金错刀、 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 皆清爽不俗。洞晓音律,尤擅填词。 25岁即位,上表宋太祖,改南唐皇帝为江南 国主,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苟安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 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 金陵。
24
4、对诗歌技巧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的纯熟境
界,并且翻新出奇。如比喻生动形象,层出不 穷;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又活 泼流动。如《饮湖上初晴雨后》。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 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才思横溢,触处 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 无不如意。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 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 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
•大周后:惠昭后。名娥皇,南唐重臣周宗之女,精通 文墨,善歌舞,尤工琵琶,曾做“邀醉舞破”,“恨 来迟破”。对《霓裳羽衣曲》残谱加以整理和补缀。 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鬃朵之妆” 。 •后周显德元年(954),18岁的李煜同娥皇结为伉俪。 •北宋乾德二年(964),娥皇突患重病,终日昏睡, 形容槁枯。 •小周后:小娥皇14岁,“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 •次子仲宣意外夭折。娥皇去世,绝笔“请薄葬”,时 年29岁。 •《昭惠周后诔》,署名“鳏夫煜” ,长约两千言。 文中连续用了14次“呜呼哀哉”,“茫茫独逝,舍我 何乡”。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去世,遗言”只有北邙山下月, 清光到死也相随”。
21
第三节
苏轼的诗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一、主要类型
1、反映现实的政治诗 《荔支叹》、《吴中田妇叹》 2、表现自我的抒怀诗 《东坡》 3、歌咏自然的景物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因物寓理的理趣诗 《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 5、咏物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梅花二首》 •大量的和陶诗、论诗诗、民俗诗等
11
三、侍妾王朝云
• 小苏轼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 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 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与朝云共处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 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 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 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 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 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 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 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 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 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31
32
1、前后两期的词风变化
• 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 写宫廷生活及歌舞宴饮。如《玉楼春》(“晚妆 初了明肌雪”) • 写男女恋情。如《一斛珠》(“晚妆初过”)、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 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 尽”)、《清平乐》(“别来春半”) • 后期词风: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凄凉悲壮, 意境深远 • 《望江南》(“闲梦远”)、(“多少恨”)、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 雨潺潺”) 33
34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 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 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 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 难,教君恣意怜。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 空,魂迷春梦中。 35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 眉山人。苏洵长子,人称“苏长公”。出身 于清寒的文士家庭。 嘉祐元年(1056)年以前,在家乡度过。二 十岁,已“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科试,与弟苏辙 同中进士。有言“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1
16
唐宋古文的最高峰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李耆卿《文章精义》) 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 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 鲜明特色。 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 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 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宋文至此而定型,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 传统至此而确立。
3
4
5
wenku.baidu.com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哲宗祖母)
临朝,司马光等旧党执政,彻底废除新法。 元祐元年(1085),被诏还朝,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的重任。但因反对尽废新法,遭到新旧两党的夹攻。 元祐四年起,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先后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59岁,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第二年起恢 复新法。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先后被贬惠州、 儋州,在贬所六年。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神宗皇后向太后听政, 苏轼遇赦北还。第二年卒于常州,66岁。 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 多首,散文。
二、 33岁——58岁,继妻王闰之
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 轼。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 加,温柔顺从。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 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 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 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 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 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 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 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 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27
28
第三节 李煜与南唐词人
一、冯延巳
(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 首。
• 是北宋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能画竹
8
9
苏轼的三任妻子
一、19岁——30岁,结发之妻王弗
•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 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 “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 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 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 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 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 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 《江城子· 记梦》。
25
5、于诗中善发议论,或者成功地借助形象, 将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使其议论增加了 飘逸隽永、富于魅力的韵味;或议论本身新奇 警策,富有启发性。如《题西林壁》、《和子 由渑池怀旧》 6、语言推崇平淡自然。也有很多诗,神采飞 动,色泽鲜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宋诗过于 平淡枯瘠的不足。如《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 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蛟室 泻琼瑰。 26
19
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 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 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 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毫不雷同。 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 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 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 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 又具有思致理趣。
17
一、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
1、议论文
《教战守策》、《留侯论》 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 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势。 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 自创新意,又能自圆其说。 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 道理。
18
二、记叙文
12
二、思想
宏博开放,兼收并蓄,灵活通脱,以儒为主、
儒、道、禅互通 儒家——政治态度 一生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为人坚 持操守,风节凛然。在朝直言不讳;外任勤 政爱民,即使中晚年迭遭打击,其报国事君、 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仍不改变。 道、释——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随缘自适、超然物外、旷达乐观,“固穷”
2
• 嘉祐六年,经欧阳修的推荐,考取贤良方正能言 极荐科。被授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签判。 • 神宗熙宁四年(1071),35岁,反对王安石新法, 两上万言书无效,自请外任,先任杭州通判,后 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 元丰二年(1079),44岁,在湖州任上,以诗文 讪谤新政的罪名,被逮至京,关在御史台的监狱 里。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因王安石等说 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在城东一块荒地上 耕种自给,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 元丰七年(1084),49岁,调任汝州团练副使, 路过建康,拜访了退居林下的王安石。王赞为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幼子夭折。
6
7
•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像, 遂题诗云: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金山志》)
• 擅长书画:
•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 四家”。
• 书法重在写“意”。黄庭坚:“其书姿媚……至酒 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 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 当推为第一”。
13
诗僧参寥《东坡先生挽词》: 峨冠正笏立谈丛, 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 直将和气接儿童。
14
三、文学思想
“明道”、“致用”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答乔舍人启》) 才气流贯,多姿多彩,自由挥洒,变化 无端
15
第二节
苏轼的文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 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 山石曲折,随物赋形,不可知也。所可 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文说》)
30
“一日登城,见涟旗遍野,始大惊。因此 杀神卫都指挥使皇甫继勋。” 明年十一月城破,李煜正在书房用澄心堂 纸书写《 庙江仙》 词(樱桃落尽春归 去)。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王铚《默 记》)。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宋太宗在 宴会上用牵机药毒杀。追封吴王,葬洛阳 邙山。
22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 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 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 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23
二、艺术特色
1、题材广阔,几乎无所不包。 2、风格多样,主导倾向是雄放,许多佳作刚 柔相济,呈现出“清雄”的风格。如《游金 山寺》。 3、结构方面,继承了梅、苏、欧以来讲究意 脉贯通的特点,文理自然,但流动感更强, 往往在跌宕起伏中把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荔支叹》。
三、小品文
书简、序跋、随笔等 《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 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舒卷自如,涉笔 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 最能体现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 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其真性情、真人 格。
20
四、文赋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宋代文赋的“绝调”
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 究辞采,又融入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 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 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
1、其词不脱“佐欢”、“娱乐”的艳词范 围,侧重描写意绪心理。 《谒金门》
29
三、李煜
(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元宗第六子。工书善画,书法自创金错刀、 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 皆清爽不俗。洞晓音律,尤擅填词。 25岁即位,上表宋太祖,改南唐皇帝为江南 国主,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苟安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 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 金陵。
24
4、对诗歌技巧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的纯熟境
界,并且翻新出奇。如比喻生动形象,层出不 穷;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又活 泼流动。如《饮湖上初晴雨后》。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 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才思横溢,触处 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 无不如意。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 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 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
•大周后:惠昭后。名娥皇,南唐重臣周宗之女,精通 文墨,善歌舞,尤工琵琶,曾做“邀醉舞破”,“恨 来迟破”。对《霓裳羽衣曲》残谱加以整理和补缀。 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鬃朵之妆” 。 •后周显德元年(954),18岁的李煜同娥皇结为伉俪。 •北宋乾德二年(964),娥皇突患重病,终日昏睡, 形容槁枯。 •小周后:小娥皇14岁,“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 •次子仲宣意外夭折。娥皇去世,绝笔“请薄葬”,时 年29岁。 •《昭惠周后诔》,署名“鳏夫煜” ,长约两千言。 文中连续用了14次“呜呼哀哉”,“茫茫独逝,舍我 何乡”。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去世,遗言”只有北邙山下月, 清光到死也相随”。
21
第三节
苏轼的诗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一、主要类型
1、反映现实的政治诗 《荔支叹》、《吴中田妇叹》 2、表现自我的抒怀诗 《东坡》 3、歌咏自然的景物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因物寓理的理趣诗 《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 5、咏物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梅花二首》 •大量的和陶诗、论诗诗、民俗诗等
11
三、侍妾王朝云
• 小苏轼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 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 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与朝云共处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 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 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 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 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 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 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 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 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 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31
32
1、前后两期的词风变化
• 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 写宫廷生活及歌舞宴饮。如《玉楼春》(“晚妆 初了明肌雪”) • 写男女恋情。如《一斛珠》(“晚妆初过”)、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 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 尽”)、《清平乐》(“别来春半”) • 后期词风: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凄凉悲壮, 意境深远 • 《望江南》(“闲梦远”)、(“多少恨”)、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 雨潺潺”) 33
34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 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 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 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 难,教君恣意怜。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 空,魂迷春梦中。 35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 眉山人。苏洵长子,人称“苏长公”。出身 于清寒的文士家庭。 嘉祐元年(1056)年以前,在家乡度过。二 十岁,已“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科试,与弟苏辙 同中进士。有言“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1
16
唐宋古文的最高峰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李耆卿《文章精义》) 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 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 鲜明特色。 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 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 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宋文至此而定型,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 传统至此而确立。
3
4
5
wenku.baidu.com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哲宗祖母)
临朝,司马光等旧党执政,彻底废除新法。 元祐元年(1085),被诏还朝,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的重任。但因反对尽废新法,遭到新旧两党的夹攻。 元祐四年起,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先后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59岁,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第二年起恢 复新法。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先后被贬惠州、 儋州,在贬所六年。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神宗皇后向太后听政, 苏轼遇赦北还。第二年卒于常州,66岁。 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 多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