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一文,对唐朝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原因,依据有关历史资料作了多方面的评述。其主要的是: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二,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三,帝王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四,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五,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六,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发展到唐朝达到第二个极盛时代,出现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并开创了有唐一代新风。有记载有姓名的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就达一百八十多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记载能书之人有二百四十五人之多,而大量民间无名书法家尚不在其列。这两个数字虽不完全一致,但却说明了唐朝书法艺术的繁荣昌盛。

为什么唐朝在书法艺术上比历史上第一极盛的晋朝更发展、更繁荣、更昌盛呢?我觉得有下列原因是比较明显的。本文只根据有关历史评述,简要介绍其情况。

一、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

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宇内,建都长安,至公元907年被灭亡止。共传二十二主,二百九十年。唐朝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书法艺术发展到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达到顶峰状态。

隋末农民战争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从公元627年到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并使唐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巨大成就。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大多数农民都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水利事业也大大发展,农村经济又走向繁荣。手工业作坊的设立,造船、织锦、煮盐、银冶和铜器制造的发展,驿传、驿马制度给商人以交通上的便利,许多商业中心城市的繁荣,平定西突厥的侵扰,加强了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带去大批大匠、生产技术书籍、蔬菜种子、手工艺品及杂技百工、黾兹乐等,使藏汉两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这一时期中国商人到在中亚和西亚,使阿拉伯等国商人到长安,使长安成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外国船舶也到达中国沿海城市,使中国文化大量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造纸传到中亚,以后数世纪中,由阿拉伯人传入欧州,对西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总之,唐朝这时“武功文治”,政治

开明,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的顶点。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越了前代的水平。现加上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提倡、重视,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推向新的水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大约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由唐朝开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树立了“二王”的书法正统地位,著名大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王知敬、孙过庭等人。后期由开元之后到唐朝灭亡。唐玄宗善“八分”喜丰肥,书风逐变,出现了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徐浩、柳公权、李阳冰、张旭、怀素等人。

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极力卑唐的评论是欠当的。而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的评论还是比较公允的。他说:“唐代书法之盛,不减于晋。”“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

二、 书法教育定为制度并作为政府铨选官员“四才”标准之一。

中国历史上,专门的书法教育王迟从汉朝算起,当时叫“书馆”,教师叫“书师”。到唐朝书法教育作为制度定下来。在隶属国子监的六所高等学府中,有一所便是“书学”。唐朝科举的六个科目中,书法为其一科,名叫“明书”。中央政府铨选官员,以“四才”为标准,其中“三曰书,楷法遒美”。唐朝政府还为书法家设立专门的官职。在皇帝身边的有“侍书学士”,唐朝的书法大师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都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的二十三年中,不仅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赞》,确立五羲之在书法上的崇高地位,出内府金帛,广徵博求王羲之的墨迹,精工模搨使广为流传之外,还准予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据唐六典(卷八)弘文馆学士条记载,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诏令现职之京官,不论文职武职,凡列五品以上,喜学书法,且笔法稍佳,具有发展潜能者,皆准到弘文馆聆听书法之讲授,敕由欧阳询、虞世南负责教授楷法,故使士庶,学书风气,大为丕振。由此,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唐初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在融会南北书风上也起到积极作用,使唐朝在书法上出现一种新的风貌。

唐初,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的学生,虞派传人为陆柬之、陆彦远等人;欧派传人为欧阳通、殷令名等人;褚派传人薛稷、薛曜等人。

三、 帝王

后妃爱好书法和在书法上取得成就者大有人在。

唐朝传二十二主,其中有十一主是书法名手,这十一主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宣宗李忱。后妃中主要有窦后、武后。王和公主中,主要有汉王李元昌、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魏王李泰、曹王李明、岐王李隆范、临川公主、晋阳公主,等等。

查查有关资料,对帝王后妃都有记载和评述。陈思《书小史》内说唐高祖李渊“其性宽仁,善书,尤善行草,工而且疾,结字不拘常体,而笔迹韵媚可爱”。《书小史》称唐太宗李世民聪明英异,有大志,兼资文武,博览群书,善属文。《书断》说李世民“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贞观初,锐意临玩右军真迹,人间购募殆尽”。《唐会要》记载,李世民让臣下“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贞观六年正月八日,命整洁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

唐朝帝王后妃重视书法,善于书法,古书多有记载。冯武《书法正传》内说: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朕少为公子时,频遭敌阵,义旗之始,乃平寇乱。执金鼓,必须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以吾弱饵其强,以吾强冲其弱。敌犯吾弱,迫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不无不溃;多用此制,联思得其理深也。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其中骨力,而且形势自生。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书小史》称唐玄宗李隆基“其教友仁慈,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好图书,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述节赋》内说“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再举武后则天为例,《书小史》称其好飞白书,自题升仙太子碑额。《述书赋》说:“武后君临,藻翰时钦,顺天经而永保先业,从人欲而不顾兼金。”武后让王方庆进十一代祖王导以下二十人(《宣和书谱》称二十八人)书迹共十卷,后御武成殿示群臣。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以为荣。《宣和书谱》称武则天得王方庆家藏王导等人书迹“摹搨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

这里还需说一下曹王李明的情况,他是太宗之子。《书小史》称其特善飞白,不减其父。《书史会要》云:“曹王明行书绝时,飞白

乱王右军,有唐以来一人而已!”

四、 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

唐朝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皇帝爱好和提倡书法,建立书法教育机构,并将书法作为铨选官员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像有名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李邕、李阳冰等人,这里暂且不谈。唐朝二百九十年中,不以书法知名的文臣武将,也有一百多人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是很高的。

这里先说文臣,官至司空文昭公的房玄龄是唐初一位名相。《唐书》本传云其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后图形凌烟阁。《述书赋》称“房文昭则雅而能和,隐而不讹,精神正气,胸臆余波,若频萍异品,共泛中河”。官至礼部尚书的裴行俭,《书小史》称其工草隶、行书及章草,高宗尝以绢素令写《文选》一部览之,秘受其法,赍物良厚。所撰《草字杂体》数万言,传于世。黄伯思《东观馀论》云:行俭以书知名,而世罕传之,尝见一帖写兵法,甚怪放。刘无言云“行俭所书《千文》亦工”。官至户部尚书、太子詹事的锺绍京,《旧唐书》本传云其以工书直内阁,则天时,明堂额九鼎之铭及诸宫殿门榜,皆绍京听题。

在武将中,书家也不乏其人。宋令文,高宗时为骁卫将军,东台详正学士,《书断》云:奇姿伟丽,身有三绝,曰书画力。尤于书备兼诸体,偏章在草,甚欲究能,力用虽殷,筋骨终寡;翰简翩翩,甚得书之媚趣。”《书小史》也称宋令文“公有三子,之问以文词知名,之悌有勇力,之逊精草隶,世皆谓得父一绝“。官至武卫大将军、彭城公的李思训,《书小史》云其早以艺称,高宗甚重之。画山水得名,亦能隶草。李邕书其碑云:”思训画工神于郑陆,墨妙圣于锺王。“金吾兵曹参军邬彤,《书小史》称其善草书,时人比之张旭,盖亲得张公之旨”。《续书评》云“邬彤草书,如寒鸦林,平岗走兔”。《书法正传》内说邬彤草法由颜真卿所传。

五、 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

唐朝许多作家、诗人、妇女和僧道都是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诗人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书小史》称其善草隶书,善画,能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述书赋》云:“诗入《国风》笔超神迹”。王维的弟弟王缙,官至丞相,也是善草隶书,《述书赋》注云:王维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于李思训;弟缙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二公名望,首冠一时。大诗人李白,现存墨迹《上阳台》。《书诀》云其大字得

陶隐居梁昭明之法,而雄逸秀丽,飘飘然有仙气。山谷题跋云:“李白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宣和书谱》称其字画尤飘逸,乃知自不特以诗名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官至吏部尚书。《书诀》云其书似颜鲁公,流传墨迹,有《送李愿归盘古序》、《送孟东野序》、《嵩山天封观刻石》、《惠林寺题名》、《华岳寺题名》。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柳宗元,累官监察御史。《书小史》称其少精敏,文章卓伟,善书,家蓄魏晋尺牍甚富。《六一题跋》云“子厚(宗元字)所书碑,世颇多有,书既非工,而书画多不同,疑喜子厚者,窃借其名以为重。”郑杓《衍极》云:“昌黎(韩愈)知其理而功浅,子厚雅有负抱,而有永兴公(虞世南)之余韵。”状元及第的卢肇,《书史会要》云:“肇以文翰知名海内,而工于书札”。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书史会要》称其楷隶行草无不工。《衍极》云:“太白(李白字)得无法之法,子美(杜甫字)以意行之”。元和间,最有名的两位作家、诗人白居易、元稹,也是书法能手。白居易官至邢部尚书《东观余论》云“乐天(白居易字)书不名世,然投笔皆绳契矩,时有佳趣”。元稹累官尚书右丞,《宣和书谱》云:“稹楷书风流蕴籍,挟才子气”。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也都善书。《宣和书谱》称“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宣和书谱》也称李商隐“然字体妍媚,意气飞动。”

妇女中,除后妃公主外,有名的有房璘妻高氏、刘秦妹、吴彩鸾、薛涛、谢自然、崔简妻柳夫人、崔简女、崔瑗、金鸾、封绚等等。房璘妻高氏书有《铁弥勒像颂》。

在僧道中,成为书家的更多,除怀素、怀仁、高闲、辨才外,释亚楼、释贯休、释洪堰、释湛然、释梦黾、释文楚、释齐已、释元雅、释景云及羽士钟离权等人也很有名。另外,唐朝民间的书法,也很值得一提,他们是“庸书人”(经生)和精于刻石的石工,他们虽不题名,佳者极多,并有书法特点。综观唐朝书法之盛,确非其他朝代可比。人民群众在书法上也都有非凡的成就。

六、 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

唐朝在编辑《晋书》时,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执笔写了王羲之《传赞》。宋代《墨池编》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还写了四篇书法理论文章:《论书》、《笔法》、《指意》、《笔意》。由于皇帝的重视和提倡,唐朝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又推动了书法理论的大发展,不少人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在书法理论方面写书最多的,要算张怀瓘③。

他为了奏闻皇帝,与了《六体书论》,还写了《评书药石论》、《书断》、《书议》、《书估》、《文字论》和《二王书录》唐玄度撰《十体书》,韦续撰《五十六体书》、《墨薮》。还有不知姓名的人撰《永字八法并详说》。卢雋撰《临池妙决》。韩方明撰《授笔要说》。孙虔礼撰《书谱序》。徐浩撰《论书》、《古迹记》。窦臮撰《述书赋》。李嗣真撰《书后品》。蔡希悰撰《法书论》,佚名者撰《书评》,吕总撰《续书评》。褚遂良撰《右军书目》、《搨本乐毅论记》。韦述撰《叙书录》、武平一撰《徐氏法书记》。卢玄卿撰《法书录》。何延之撰《兰亭记》,司空图撰《书屏记》。张彦远撰的《法书要录》上至后汉赵壹《非草书》、晋王羲之论书,下至唐代诸家论著,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详说的,就是张怀瓘,他是唐朝书法界学识最为渊博的人物。张怀瓘的代表作是《书断》。《书断》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叙十体书。这十体书是;古文(苍颉为之祖),大篆(史籀所作),籀文(史籀所作),小篆(秦丞相李斯所作),八分(秦上谷王次仲为之祖),隶书(秦程邈为之祖),章草(汉史游为之祖),行书(刘德升为之祖),飞白(蔡邕为之祖),草书(张芝为之祖)。中、下卷,依其所订,神、妙、能三品,每品以十体区分,先列三品总目,继分优劣,共八十六人,又附录三十八人。分别品评了古今书法家约一百二十人。张彦远撰完《书断》,苏晋、王翰二人为了给《书断》写后序,以讨论的内容,又写成了《文字论》。

唐朝的书法成就和唐诗一样,异常光辉夺目。大书法艺术家之多。大书法理论家之多,都是历史上少有的。



唐朝著名的正楷书法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
虞世南,其书法是楷书走向完美的重要一环。最著名的作品是“夫子庙堂碑”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无雕饰气。
欧阳询,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

”教授书法。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而我认为,他的“大字阴符经”则更能体现其用笔精妙之处。
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流传最广的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中国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为颜柳。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有“颜筋柳骨”的称谓。颜真卿的行草书具有既凝练浑厚,又有纵横跌宕的特色。他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并有篆籀气息,但他的行草书仍不失魏、晋的准绳。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

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玄秘塔碑》是他的代表作,而我觉得《神策军碑》风神更佳。



薛元明


权力和书法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后者不时受前者影响。权力对于书法的影响不外乎三种形式,即促进、调节和禁锢。 “书之盛,莫盛于唐”,唐朝书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朝书法的繁荣,同权力的促进和引导是分不开的,这在书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概括起来讲,权力对于唐代书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权力促进了唐朝书法的繁荣,造成有利于书法发展的社会氛围,大批书家应运而生。唐朝结束了分裂和内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一方面,国力强盛,安定团结,南北文化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发达,产生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打破了旧的框框,。造就了盛唐之际的社会氛围。国家的强大成为士人昂扬的精神支柱,书法创作愈加活跃,名家辈出,势在必然。
唐朝设立科举,使得大批不用赐姓的进士可以进入上层社会。书学作为唐代学府中六门学科之一,要求应试者必须是“楷书遒美”,铨选人才则以“身、言、书、判”为标准,书法自然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唐代沿袭前朝例制,设置了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弘文馆机构,用以培养书法人才。李世民曾下诏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弘文馆学习书法,并委任当时的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为弘文馆书学博士,教授书法。
在民间,碑刻之风十分盛行,丰碑巨碣、造像刻石、墓志墓表不可胜数,书法生存有着巨大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历代帝王如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都十分爱好和提倡书法,加上他们都具有非常高的书法造诣,上行下效,书学之风鼎盛。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位政绩非凡的帝王在政事之余赏玩书法,对书法的发展更是

功不可没。书法由此而成为这一时期最普及的艺术,也是最成熟的艺术。
唐代书家,高手如云,诸如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孙过庭、李邕、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无一不影响深远,泽被后世。
二、权力领导了唐朝书法潮流,王羲之被推上“书圣”的宝座。
唐太宗热爱书法,身体力行,常常和群臣谈书论道,甚至游戏于宫廷,在这样宽松的艺术氛围下,唐朝书法繁荣是可以想象的。一些书家因为同唐太宗的接触而享受到无上的殊荣。既然皇帝如此器重书法家,自然激励了士人对书法的刻苦追求,这种重书的风气同样被其后世子孙继承下来,开创了唐代书法昌盛的局面。
王羲之成为书圣,被后人干余年来推崇备至,这同李世民的倡导是分不开的。这位政绩非凡的帝王对书法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初唐的书法由于李世民的提倡,犹如齐梁宫体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初唐的书风便以轻盈华美、婀娜多姿为主要特征,即便是楷书,也是如此。
唐太宗对王羲之酷爱,他亲笔撰写《王羲之传论》,评其书为“尽善尽美”,还重金搜求王的墨迹。命欧、虞、褚、冯等人鉴定真伪,进行钩摹复制,号召共同学习。与此同时,在创作中再现崇王理想,命怀仁集王字《圣教序》。自晋以来的谢、王、庾、郗、卫等书风平行的状况被改变,王羲之脱颖而出而成为众星拱月之势,被尊为“书圣”。帝王以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毫无顾忌地喜爱一切,倡导一叨,藉助自身的特殊地位,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统冶者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冶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三、楷书发展至成熟,并达到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唐太宗崇尚楷法,确立了唐朝重法的风习。在科举制度中,铨选人才要求“楷书遒美”,增加了对楷书的重视;同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碑刻的高峰期,人死后竖碑立传成为一种时尚。楷书点画清晰,结构严谨,自然是碑刻的最佳书体。欧阳询作为书法吏上的一代楷书大师,其贡献在于对于书法艺术的空间意识的处理是绝妙无比的,从而泽被后世,拉开了唐人尚法的序幕。楷书的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虞世南是以王派传人的面目出现,对改变北朝那种刚硬的书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虞世南除了直接师承二王之外,还具有北碑的遗风。只不过和欧字不同,他舍弃了隋碑刀凿斧削的迹象,点画顿挫有

序,结构端正匀称,章法整饬平稳,风格温文尔雅,从另一个侧面树立了唐楷的法则和规矩。
在楷书发展至中唐之后,颜楷便独领风骚。笔法上,最大限度地使用提按,端部和节点用笔夸张,同时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等一系列规矩成为后世的法则。结体上,以平正取胜,树立了正面形象。完成了对王羲之书风的反叛,把由王代表的贵族典雅书风变为平俗之风,契合中唐的美学典范,由潇洒神逸向黄钟大吕进行变革。颜真卿的书法实际上最大程度地包容了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这种规范归根结底是符合唐朝统治阶级思想上政治上的要求。颜真卿是儒家思想的崇奉者和倡导者。抗击安禄山的反叛, “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固若金石”的卓越人格都表明他的艺术是与人生合二为一的,是唐楷的集大成者。到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由盛而衰,柳公权出现了。柳公权的楷书强化了“法”的特征,结束了唐楷的发展趋势。唐朝楷书至此自身走向终极。柳公权将“法”推向了一·个精细化的极端,走向一种程序化,这也表明唐楷走向一种末路。峰回路转,导致宋朝尚意书风的出现。
四、“法”度建立并完善起来,成为唐代书法的特征。
唐朝尚法,溯其源流,应该说是从隋开始的。正如宗白华指出的: “到了隋唐, 晋人书艺中的 ‘神理’凝成了‘法’。”在唐朝削平群雄之后,社会日趋繁荣稳定,思想和学术领域力图用正统的儒家学说来校正六朝以来的糜弱之风,南北不同文化的差异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书法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求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一种规范。
唐初以书为教、以书取士、设立博士、专立书学,都需要寻找法则,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 “法”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成为一种标准。 “法”最初是依附于楷书而存在的。因为初唐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不断努力,楷书逐渐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新书体。楷书的风格特征就是笔画详备、框架分明、应规人矩、有法有式,便于探讨和总结规律,树立典范形式,并予以普及和推广。
同时,唐朝研究“法”的理论著述也十分多,并且趋于系统化。欧阳询的《八诀》、 《三十六法》,李世民的《笔法诀》,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 《玉堂禁经》,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都对唐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口向。
事实上,唐代对王羲之的尊崇,尤其是唐初的提倡,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法理论的整理,这为唐代尚法之风提供了基础和规范。同样,张旭、怀素的草书也都有一致性和共通性,

只不过就唐楷来说,对法的要求尤为明显。通过唐楷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在于变法和守法的统一,才是“法”的真正美学内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唐朝书法繁荣同权力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特色。这在书法史上是独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