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讲义·时间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s:《存在与时间》讲义·时间观

--------------------------------------------------------------------------------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存在与时间》中最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揣冒昧,把我的《存

在与时间》讲稿稍加修改,就教于诸位方家。由于是讲稿,因而大部分内容比较简略,

需要在课堂上发挥讲解,这一点先向诸位说明。

《存在与时间》完成的部分包括两篇:第一篇“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和第二篇

“此在与时间性”。

先让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第一篇的内容,看一看通过“准备性的分析”我们得到了

些什么。

1 、我们的课题是“存在的意义”。由于我们面临的是最源始的境域,因而解决此

问题的方法只能是“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2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故解决存在问题亦需从在者入手。不过不是任何在者

都能够满足解决问题的条件,唯有此在是存在在此显现的可能途径。所以,我们根据此

在与存在之间的关系而称之为“此在”(Dasein)。

3 、此在的本性是zu sein (to be )和Jemeinigkeit. 它是一个非现成性的、未

成定型的、永远处于开放性的、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存在者。此在正是由于其本性而成为

有可能使存在在此存在出来从而得以显现的境域。此在的存在即生存──我们事先将

“生存”规定为此在的本性。从形式上说,“生存这一名称等于说:此在作为为存在本

身而存在的有所理解的能在来存在,这一在者就是以这种方式作为存在者的,而我自己

向来就是这种存在者”(278 )。

4 、此在的存在即生存。因而我们以Dasein的生存为线索对此在进行了生存论存在

论的分析。此在生存着开展自身总已“在世界之中”──在世。此在与世界浑然天成、

水乳交融,无分彼此,这是一个主客未分的源始境域。此在生存着就是它的世界,因而

任何存在论都不能忽视此在的日常生存活动,不幸的是,以往的形而上学恰恰如此,它

们甚至对此不屑一顾。

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将构成基础存在论,即一切存在论的基础。

5 、此在在世烦忙于事,烦神于人。我们问:此在在世为谁?看起来问题很简单,

此在是“我”,但实际上此在在世恰恰不是它自己。此在在世不是作为自己而是首先作

为他人-常人而在世的,常人将此在的存在、筹划与责任等等统统拿走了,然而每当此

在需要决断之时,常人便不见了。实际上常人并无此人,在世的归根结底是此在自己,

只是它不是作为自己而是作为常人在世,这就是非本真的在世──沉沦。

6 、此在作为存在存在出来的展开方式,可以规定为“现身情态”、“领会”

和“言谈”,然而此在在世却向来不是本真地展开自己,而是以沉沦的方式在世的,

其形式就是“闲谈”、“好奇”和“两可”。

7 、我们需要对此在的整体能在进行透视,这就需要将此在自己的生存结构整体带

到它自己的面前,唯有“畏”这种现身情态或情绪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此在之生存结构的整体性就被规定为“烦”。此在的展开状态──生存论机制、实际性和沉沦──都具

有烦的特征。

因而,“此在的存在包纳在烦之中”。

那么,什么叫做“烦”(Sorge )?简言之,此在作为可能之在,乃面对着存在可

能性的存在,具有生存(筹划)、实际性(被抛)和沉沦,这三者都是对烦的规定:

“先行于自身……”(未来的筹划)、“已经在……之中”(被抛)和“作为寓于……”(沉沦)。

因而Sorge 体现的就是此在对于生存的承受与开展。Sorge =牵挂:本性上牵挂未

来的可能之在,不得不承受着“我存在且不得不存在”乃至“我存在且不得不能在”的负担,逃避能在而沉沦于世。

现在,我们认识到此在的存在就是Sorge ,这就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眼光”,得以

洞见生存的具体状况:此在日常在世整体地就是沉沦,且总已沉沦,以及为何沉沦。

正是由于此在对自己存在的牵挂,它才会沉沦。

但是──但是,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们的问题是存在问题,因而我们的探索还没

有结束。

虽然我们将此在生存在世的结构整体的“整体性”规定为Sorge ,但是我们是从现

象入手摆出了一种无差别的(日常在世平均状态)或非本真的(沉沦)的生存活动。所以,前此的此在生存论分析还不能说已经具备了“源始性”──因为我们获得的只是“此在的非本真存在和作为不完整此在的存在”。

因此,“此在之存在的阐释,作为解答存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若应成为源始的,

就必须首要地把此在之存在所可能具有的本真性与整体性从生存论上带到明处”(281 )。

按照海德格尔,存在论探索是“解释”的一种可能的方式,“解释”是对“理解”

(领会)的展开,因而“解释”的前提基础是“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和“先

行掌握”组建起来的“理解”(领会)情境──这就是从整体上作为整体的“解释学处境”。

现在,尽管我们达到了Dasein的存在即Sorge ,但还需要把Dasein作为整体置于

“先有”

之中──Sorge 标画的是Dasein存在的整体结构,但我们只是摆明了非本真性,而

其中的能在即本真性,还未带到明处,所以还不能说我们已获得了Dasein的生存的源始整体。

换言之,Sorge 所标画的是此在存在的整体结构,不过我们也只是摆明了此在的非

本真性,其中的能在即本真性,还未被带到明处,因此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获得了此在生存的源始整体。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此在作为整体带到明处?

此在作为能在始终处在去存在的过程之中,只要它存在一天就是未完成的或不完整

的。

因而如果要将此在这种“能在”的在者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只有一种可能性,那

就是此在因死亡而终结其能在而成为一个整体──死亡作为生存的界限,将生存限制为一个有限的整体。

所以,“只要此在存在,在此在中就有某种它所能是、所将是的东西悬欠着。

而‘终结’本身就属于这一悬欠。在世的‘终结’就是死亡。这一属于能在也就是

说属于生存的终结界定着、规定着此在的向来就可能的整体性。只有获得了一种在存在论上足够充分的死亡概念,也就是说,生存论的死亡概念,才可能把此在在死亡中的‘向终结存在’从而也就是这一存在者的整体存在收入对可能的整体存在的讨论“(281 )。

尽管我们展示了此在生存整体的“整体性”即此在的生存活动都具有Sorge 的特征,

但就此在是面对可能性的能在而言,还不能说把握了此在的“整体”。而如果我们不能

把握此在的“整体”,也就不能说我们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是充分和完全的。

不恰当地说,此前关于此在“日常在世”的生存论分析类似“横向的”分析──结

构性分析,它所描述的是当下的现象,然而此在既为能在,它就一定是“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必须考虑生存论的死亡概念。

不仅如此,我们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表明,此在向来就已沉沦,因而我们还需面对

的问题是,“此在也能本真地整体生存吗?”由于只有当此在本真地能在时,它才能使

存在得以显现,我们才能通过此在的生存活动来解答存在的意义问题。

所以,当我们对此在进行了生存论的分析之后,实际上面临着两个问题:其一是作

为能在的此在如何能够整体能在?其二是此在如何能够本真地能在?而这两个问题的解答都落在了一个问题上,这就是“死亡”。

海德格尔的解决办法是,此在作为能在是指向未来的存在,如果把此在看作是一个

整体,那么就非得由死亡入手不可,因为死亡将此在的生存限制为一个整体。不仅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