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里面最重要的是农业机械的配套使用和先进机具使用,本文主要介绍耕播种技术及机械、深松技术及机械、杂草控制技术及机械、秸秆处理技术及机械等,并论述了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措施。
关键词: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
目前,保护性耕作是全球应用最广泛、效益最高的一项旱作农业耕作技术。机械化代表了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场农业耕作技术的变革。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持续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1.1.深松技术及机械
深松作业指的是在不翻耕土壤的情况下,深松机剪切挤压深层土壤,从而实现土壤松动的一种耕作技术。它在不翻转土壤的基础上加深耕层,地表仍旧是覆盖状态,突破犁底层,增大深层土壤的孔隙度,从而提升了土壤的透气性与持水能力,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有利于旱地作物的抗旱增产。可见,深松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1]。
按深松方式来划分,深松机的种类有全方位深松机、局部深松机以及苗间深松机;按照深松铲形式有全方位深松机、凿式深松机和铲式带翼深松机三种;按工作部件来划分,主要有v 形全方位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机、凿形铲式深松机等。
1.2.秸秆处理技术及机械
秸秆粉碎是指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被秸秆粉碎机所粉碎,均匀地撒在土地表面直至腐烂,它是培肥地力、不污染水土与环境的一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能够及时处理滞留在农田里的农作物秸秆,避免秸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培肥地力、有机物含量,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
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主要构成部件有机架、变速箱、悬挂升降机构、切碎装置等,其中切碎装置是由刀轴、刀座及甩刀等组成。在秸秆粉碎还田机中最关键的零件就是切碎装置中的甩刀,它的形状、数量、切割速度以及耐磨性对秸秆粉碎质量和整机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3.杂草控制技术及机械
目前,我国农田杂草防除的方式主要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机械除草等。国外的除草机械种类繁多,技术先进。如日本在苗间机械除草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如rx 系列弹齿式除草机,它有着除草效率高、伤苗率低的特性。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较晚,大部分中耕除草机以单双翼铲为主要工作部件,机械除草缺点主要在于较难铲除作物苗间的杂草,有的除草机具能铲除苗间杂草,但存在伤苗率高、除草率低和适应性能差等问题。
1.4.免耕播种技术及机械
免耕播种机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最重要的配套机具,它在秸秆覆盖的免耕地上进行播种与施肥,能够清草排堵、苗带镇压以及种
肥分层播施等功能。与传统翻耕种植不同,免耕播种时基肥无法提前随翻耕施于土中,需要与种肥和种子一起施入,且基肥和种肥需按照一定比例在不同深度施入,在不造成烧苗的前提下保证作物生长过程各个不同阶段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由于我国的田地条件、耕种作物及模式与国外差别较大,因此需要对免耕播种施肥机械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使其达到工作要求。
2.推广措施
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整体思路应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节约成本、增加农作物效益为目标。其次对市场化的服务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使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更为迅速。为此,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3]。
2.1.优化和完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
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发展应用多年,形成了多种比较成功的技术体系。但因每个地区的机械化程度、生产规模以及种植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遵循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工作原理,同时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其农艺特点,进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适合本地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
2.2.抓好人才培训,做好技术服务
首先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关知识及其推广方式的了解。技术指导人员通过现场指导或定期讲座,强化农民科技、理念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机具操作能力,学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2.3.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根据农业结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应该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项目统筹安排,推进措施配套示范,形成规模。这要求既要有短期计划,同时也需制定出长期战略。
2.4.制定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策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政府与有关部门的认同与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其列入到农业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扶持政策来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从而促进旱区农业持续性的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与领导的重视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前提,技术培训与宣传是关键,作业质量与机具的性能是基本保障。保护性耕作机械应结合各地的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与改良,才能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焕文.早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
[2]王淑宏,赵祥,顾长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节本增效[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2):113.
[3]童成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推广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44-251
作者简介:于海永(1982年4月-),男,山东省阳信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农机推广站站长研究方向: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及农机补贴政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