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扩写》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准确寻找扩写点。

2.学会在原文基础之上扩写的方法。

3.发挥创造性,充分想象,合理扩写。

教学重点

1.如何准确找出扩写的点和方向。

2.学习在原文基础之上扩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挥创造性,充分想象,合理扩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试着做几道扩写题,总结出扩写的方法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高分作文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但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却总感觉很难达到字数要求。其实,问题的根源是我们不会把事情和事物写细,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在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写。

二、技法导航

(一)什么是扩写?

扩写,指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者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生动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例如,“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的记载中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课文《女娲造人》却用了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满、充实。

(二)如何扩写?

扩展议论文和记叙文,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议论文的论据,记叙文的情节、对话和场面描写,都有较大的扩展和发挥余地。扩展说明文,则要围绕事物的特征或者事理进行,应

当在充实材料、加强说明方面下功夫,而不用发挥想象或运用夸张手法。

具体见下表:

1.说明性文章:

(1)文题展示: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下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2)写作指导:

①审题:

题目要求:扩写;不少于300字;总结对诗歌的认识。

扩写重点:找准扩写点——三个特点;分别对应特点举例分析。

写作思路:总写诗歌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分写依次介绍三个特点。

注意事项:字数要求;所举诗句与特点的对应。

②选材:题干中提到“读过的诗歌”,这就不局限于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只要是自己读过的诗歌都可以成为列举的内容。所列举的诗歌要尽可能广泛,不要仅局限于一两首诗歌,还有,提到每一个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让自己的例子丰满起来。

③构思:比如,说到“用意象表达情感”这一特点,可以列举《海燕》,这首散文诗刻画了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斗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也可以列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再如,说到“语言凝练”这一特点,可以列举《风雨吟》这一首诗歌,这首诗中第一节写动:一个“卷”、一个“奔”;第二节写静,两个“如”,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完美的图画,其画面感很强;也可以列举《沁园春·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一个“欲”字就把“山”和“原”拟人化了。

(3)范文展示: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其突出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简单来说,借来抒情的“景”、言志所托的“物”就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意象。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第三节,诗人借助“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祖国腾飞的憧憬和祝愿。再如杜甫《春望》中,诗人借助“花”“鸟”“家书”“白发”等多种意象,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是语言凝练。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几句,一个“欲”字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可以让诗歌形成整齐多变的节奏感,增强表达效果。节奏的长短、快慢,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决定的。如五言诗,每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读(锄禾/日/当午),七言诗每句通常分为四个部分读(春风/不度/玉门/关)。韵律也几乎是诗歌必不可少的,没有韵律,就没有诗歌的神;有了韵律,既便于记忆,吟诵起来也朗朗上口。

名师点评:

忠于原文,扩写准确。文章以“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为中心,以所列三个特点为扩写点,分别加以阐释并举例说明,使内容更加充实。

结构严谨,举例恰当。文章围绕诗歌的特点,先总后分,逐层展开,所举例子紧扣各个特点,便于读者清楚、具体地认识诗歌的特点。

2.记叙性文章:

(1)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2)写作指导:

①审题:

题目要求:写作内容:重耳与土块;写作形式:扩写。

扩写重点:重耳逃亡过程中的遭遇;重耳对土块的态度变化。

行文结构:故事背景:重耳逃亡,又累又饿;经过:向乡下人乞讨,乡下人给土块;结果:重耳对土地跪拜。

写作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场面等描写;想象、插叙、过渡等手法。

②构思:无论将材料扩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刻画,尤其对重耳的刻画要更为详细,比如他怎样大怒,大怒时的表情怎样,怎样鞭打那个人,献土人而后又是怎样磕头致谢,他们都说了哪些话等,力求生动形象,符合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特点。

(3)范文展示:

重耳跪拜土地

夕日欲颓,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一行人马迤逦而行。(精彩开篇:借助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勾勒出重耳一行在路上的情景。)

“当真是天不助我重耳。被迫在外漂泊不提,这几日在卫文公处屡屡碰壁,如今竟还落到了这样食不饱腹、寝不安席的地步。”(心理描写:描写了重耳内心的苦闷,同时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斜倚在马车上的男子晋国逃难在外的公子重耳想到这里,幽幽叹了口气。长期在各国辗转奔波的逃难生活使众人身心俱疲,今天更是粒米未进。

“咱们已经到五鹿了。前方应该有人烟,公子且先忍忍,咱们去村里讨些食物。”听了这话,重耳的舅舅狐偃边催赶马车边安慰道。

不远处横着一个萧索的荒村,看不到什么生机。(用词精当:借鉴《故乡》的写法,用“横”写出村落的荒凉。)重耳一行人到了村边,看到一位老农正在锄草,就下了马车向老人打招呼。

“求你给我们弄点吃的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重耳尽量客气地说道。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老农看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从田里捧起一个土块,送到他面前,压抑着悲愤说:“这个给你吧!”

屈辱、愤怒在一瞬间占据了重耳的大脑。“我好言相求,你,你怎敢如此戏弄我!”他瞪大眼睛,看着老农递来的土块,颤抖的双手因愤怒而攥紧,猛地扯下马车上的鞭子,想惩罚冒犯他的老农。(细节描写:添加对重耳的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重耳的愤怒,使人物形象丰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