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摘要】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与教育发展阶段,特别是校企合作双方密切程度以及合作时间长短,合作内容都有较大差别。高职校企合作,包含了资源与信息合作、专业开发与教学合作、学校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股份合作、文化合作、管理合作、思想与道德教育合作、科研合作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没有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势必会存在着较大的危机。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如何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保障机制,如何使校企合作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等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由于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对于各方而言,校企合作的价值各有不同。对学校而言,其价值在于培育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借鸡生蛋”,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实习基地、专业师资等,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培训的压力;对企业而言,其价值在于可以提前锁定人才,随时招募到

可用的高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就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对社会而言,其价值在于能够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才供需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理念问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它决定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遗憾的是,从现有的合作模式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将校企合作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上,也就是在就业阶段的合作,这说明一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校企合作理念上的问题。另外还存在认识肤浅的意识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决策还只是从表面上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其中的深意,不能从行为决策上去做决断,以致影响到校企合作的质量。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问题

政策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政策与制度体系,是各级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等各个层面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点工作。虽然我国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大

规模的试点、试验,但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政府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来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作,以致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支持。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经济问题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局限性。首先,是动力的局限性。如果面对没有利益驱动的合作,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是很难接受校企合作条件的。其次,是能力的局限性。在校企合作的能力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所具备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难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企业不欢迎学校对校企合作所做的一些方式与策略。第三,是制度的局限性。原来在校企合作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很好的留传下来,更不用说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然后向其他高职院校进行有效宣传和指导。由于尚无完整的合作制度,再加上缺乏合作的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与企业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单项合作或者只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等合作层面的现象,最终所谓的合作也只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难以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无法实现。

三、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

1.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高职院校要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主动与政府、社会团体

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采取灵活的政策,让企业一方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他们了解到,他们与学校一方都是校企合作的大赢家。二是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原有的校办产业(企业)、行业(企业)办学、校企股份合作等成功模式,研究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是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有关团体等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专职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行;要制定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校企合作机构中的权利与义务,校企合作运行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二是高职院校要严格贯彻“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三是通过校企的合作,高职院校应采取“冠名办班”、“互动介入”、“社会培训”、“校企共融开发”、“模块化教学”、“基地培养”、“政府搭台”、“送来返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群建设,将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以及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努力创建“校内有企、企内有校、互动双赢、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四是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即“厂中有校,校中有厂”。

3.创建考评标准,促进校企合作规范有序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

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以及各个行业(如电力、冶金、煤炭、交通、电信行业等)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参考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的质量标准体系嘲。根据这个标准体系,学校不会再单纯凭一张纸卷的成绩来考核学生的能力,而是让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现场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来,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来考核学生的能力,最终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应用性高技能

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