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戴尔之争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和戴尔的渠道之争
邓煜驰
我国IT行业内的领导型企业——联想集团——在过去三年中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按照联想的三年规划,到2003年,营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而实际情况是只有200亿元左右,营业额增长26%,利润增长50%。尽管这个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但却没能达成2000年规划制定的目标。与此同时,2003年联想的主营业务PC 的销量增幅只有16.4%,而戴尔的增幅超过了40%,增长幅度超出联想两倍多。联想如何抵御戴尔直销渠道的冲击,是摆在联想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1.联想的渠道成长的四个层次
联想的渠道是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才达到目前的规模和质量。10几年以来,联想一刻也没有停止改良渠道,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小的改进,每3-5年就会有大的改进。联想渠道的成长史:
①.在1994年以前,联想渠道处于第一层次,渠道能力只是简单的铺货和回款,对于产品的最终流向几乎没有了解,对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缺乏把握,渠道处于粗放型、低功能的初级状态。
②.1994年-1998年,联想渠道达到第二层次。在这个阶段,联想放弃直销,转注于分销。以“大联想”的理念,不断优化渠道结构,致力于渠道扁平化,密切联想与经销商之间的业务纽带和互利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避免恶性渠道冲突。在这个时期,由于PC市场容量以平均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外部形势非常好,“大联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③.1998年-2001年,联想渠道达到第三层次。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渠道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联想虽然不与二级代理发生直接的交易,但是也开始进行信息交换,联想开始对客户需求有了更加细分的认识;同时联想开始广泛地为各级经销商直接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这个时期标志性事件是ERP实施,ERP不仅大大降低渠道成本,而且提升了与渠道成员之间信息交换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联想实施ERP之后,一年总计降低成本6亿多元。下表是实施ERP前后的一些财务数据比较:
④.2002年以来,伴随联想的技术转型,联想的渠道发展进入了第四层次。渠道一体化的内涵更加丰富,联想与经销商的合作继续深化。为了挖掘更大的客户价值,联想努力提高渠道的技术含量,使渠道由“硬”变“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集成和增值业务方面的服务。联想努力走出销售渠道中产品同质竞争的怪圈,踏上增值协同之路。这个阶段,联想已经开始把戴尔当作最具颠覆能力的竞争对手,所以联想的渠道改进措施都有相当大的针对性。
2.戴尔直销模式的冲击
世界上最著名的直销模式是戴尔公司的直销。据2003年1月24日IDC公布的全球2002年第四季度PC零售排行榜的数据显示,戴尔公司在台式机市场占有15.8%的市场份额,排名世界第一,这是戴尔首季超过竞争对手HP,成为台式机电脑的领头羊。
戴尔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直销模式。戴尔公司的黄金三原则是“压缩库存、倾听顾客意见和直接销售”。戴尔直销模式的精华在于“按需定制”,在明确客户需求后迅速做出回应,并向客户直接发货。
戴尔成本上的竞争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没有经销商这个中间环节;第二,戴尔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第三,戴尔的精细化管理,使得戴尔的库存保持在4天以内。所以,戴尔在价格上非常有竞争力,而价格这个武器一向是联想公司对付外国PC企业的杀手锏,但是在戴尔这里第一次失效了。
戴尔直销模式的另一个厉害之处是:戴尔直接和每个客户打交道,所以掌握了所有客户的资料,从而使戴尔能够最大限度地细化消费者需求,捕捉任何微小的变动,并把对消费者的理解体现在产品战略上,从而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和快速反应。
戴尔公司在刚进入中国时,其直销模式曾被认为不符合中国国情,不会取得成功。但迄今为止,戴尔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还非常低,到2003年底大约为7%,但是发展的态势非常迅猛,对“以分销模式为主”的中国本土公司——包括联想公司——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戴尔模式在中国的生命力了。
3.戴尔模式的局限性和联想的渠道变革方向
联想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渠道质量、化解戴尔直销的冲击呢?
,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前面的分销渠道管理“四层次”模型中的第四层次非常相近,如果我们把第四层次当作一个整体来看,那么戴尔直销与第四层次的分销几乎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再分销状态下,只要厂家与经销商之间实现“一体化”,则分销模式与直销模式非常接近。下面再从更多细节比较戴尔直销与联想的第四层次分销的利弊:戴尔直销模式存在两个主要缺陷。第一个缺陷是服务能力弱,是戴尔直销模式最大的缺陷,象IBM、惠普等公司都在学习戴尔直销模式,但是越象戴尔,服务能力越差。
第二个缺陷是戴尔的客户开发比较单调。由于与客户接触的渠道上非常单调,戴尔直销在中国出现了“异化”:戴尔默许了部分分销。
戴尔面向个人或家庭的电脑,基本上严格执行了戴尔直销,但是在面向商业用户的电脑市场,戴尔似乎被迫“接受现实”。戴尔电脑的产品议价政策是:采购量越大,得到的折扣越大。某些经销商利用了戴尔的这个价格政策,从戴尔大量低价进货,再分批卖给真正的最终客户,获取其中的价差。虽然戴尔在政策上反对这种做法,但在实际执行中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因为经销商有更多的客户信息,他们能够弥补戴尔直销的一些不足。
视戴尔为心腹大患的联想公司也在丰富自己的销售模式:在1994年完全放弃直销之后,又在尝试直销。2002年3月,联想正式宣布联想将开始加重在大陆市场进行计算机直销的比重。在联想的规划中,计算机直销业务主要还是以商用市场为主。联想在中国拥有三千个经销商,这是联想能够稳占中国个人计算机龙头的关键,为了不影响与经销商的关系,联想的直销业务暂时以商用市场为主。
这里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现象:直销的戴尔与分销的联想在个人电脑市场上都坚持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商用电脑市场,直销的戴尔默许了部分的分销,而分销的联想却在试图提高直销的比例。两个有特色的企业在商用电脑市场上都是直销分销并存,似乎出现了一种“殊途同归”的现象。这中间是否包含某种规律性,还有待观察。
在另一个方面,分销也有两个主要缺陷,这两个缺陷都最终体现在成本上。一个成本来源是经销商之间为了争夺客户、竞相压价而产生的成本,这种成本使经销商无利可图,并最终把成本转嫁到厂家身上;第二个成本是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接口”不畅所导致的成本,例如沟通成本,经销商不能把客户需求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厂家那里,而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