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特色和与三门峡水库的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浪底的做法:利用水库将汛期涨水过程和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在汛前降 低库水位运行所需要放水流量结合调度,可以形成人造洪峰。
5.可以利用多级水库调度可以在小浪底形成异重流排沙,排出水库泥沙,减轻水库 淤积速度,提高拦沙服务年限,这种调度需要水库在人造洪峰过程时空衔接上密切 配合。水库淤积中粗砂淤积快,细沙淤积慢,调水调沙中的水库排沙过程,可以提 高水库对粗砂拦截效率,减轻下游河床淤积。
五、直接经济损失
(1)高坝工程低坝运用,这意味着,仅工程本身,就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两次改建,包括至今还在修补那些磨损的洞和水轮机的费用; (3)多淹没的耕地和毁坏的耕地; (4)当时多迁移的30多万人和后来返迁的15万人; (5)水库运用以来,由于河流自然状况的改变,库区包括渭河下游的河道整治、两 岸的防洪设施、盐碱地治理,因塌岸、滑坡而必须修建的防护工程; (6)抬高水位引起的良田盐碱化而导致的减产;在“蓄水拦沙”时期,因下放清水 而冲刷了的下游生产堤内的良田。
②泥沙淤积。虽然预留拦沙库容147亿立方米(总库容的2/5),若不计上游的减沙
效益,水库寿命只有25-30年。
三、两次经历改建
改建的第一期方案是: 在大坝左岸增建两条泄洪排沙隧洞,改建四根引水发电钢管,以此来加大泄流排沙 能力的方案开始实施。 可这样想:本来黄河流得好好的,1957-1960年间用“雄伟大坝”给堵上了;2年 之后开始出事,4年以后要承受不住,但大坝已经“巍峨耸立”在那儿了,既然不能炸, 只好用加管和开洞的办法,让被正面大坝堵住的沙和水,尽量从旁边的又新开出的隧 洞和底下本来用来发电的管子流出去。 第二次改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到1973年12月,挖开了8个施工导流底孔,当坝前水 位为315米时,泄量由6000立方米/秒增至9060立方米/秒,运用原则变为“蓄清排浑、 调水调沙”。身上又是孔、又是洞,外加旁边还有两条导管的三门峡大坝的泄流排沙 能力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
上层排水
下层排沙
cctv拍摄的2011年小浪底排沙视频:http://taihai.cntv.cn/20110705/104689.shtml
1.泥沙来源:黄河的泥沙主要是汛期,中游龙门至三门峡河段发生洪水携带的,这种 来源洪水必须在蓄清排浑的方式下,从水库里泄掉,否则水库淤积严重。
2.排沙动力:黄河下游河道在洪水时期输沙能力最强,汛期的水流含沙量比年均值大1.5 倍,除水的搬运能力与流速的四次方成正比外,还和河床塑造的过程有关。如果能按汛 期输沙效率输沙,可以节约原本输送泥沙的水资源用于经济生产; 3.排沙影响:高含沙水流在接近一个平衡的泥沙-流量值时可以冲刷塑造下游河床,扩大 黄河平滩流量,提高排洪能力;而在不平衡的情况下,可能冲河南淤山东(小流量、低 泥沙含量,比如小浪底水库平时非调水调沙情形下的运用模式),或者反过来淤河南冲 山东(大泥沙含量、大流量,天然大洪水过程),只有合适的流量和含沙量才能实现。
砖家说:
如何减沙呢?好大喜功的浪漫家给出的药方是“ 土保持”。上游水土保持住了,沙就不会流到黄 里了。所以水土保持能否奏效,直接关系三门峡 程的能否上马。然而浪漫家们的“水土保持”是 书面上实现的。在向苏联方面方提出的《技术任 书》里,关于泥沙,中方给出的数据是:到1967 来沙可减少到50%;50年之后,可减少100%。连 以豪迈著称的“苏联老大哥”对这种数据都消受 了了。苏联专家就此提出的修改意见是:“水土 持的措施估计得低些,是比较审慎的”,然后就 小学生做算术题一样,笔下一动就将1967年来沙 为“减少20%,50年后减少50%”。
二、问题显现
1958年,在三门峡工程开工一年后,陕西仍在极力反对三门峡工程。理由是:沿黄 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 因此停止。 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1961年下半年,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 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 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1962年,陕西人再也按捺不住,在4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 表提交提案,并保护335米移民线以上居民的生产、生活、生命安全。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三门峡工程的运用方式虽几经调整,但三门峡工程对上游(主要 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造成的危害却仍在继续。 ①水库将淹没农田207万亩,移民60万。
2、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 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 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3、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 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 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 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 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4、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 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 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 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
小浪底水库的特色
一、工程特色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 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1、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三 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 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凌汛(看河段方向)
5、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 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6、小浪底排沙特色:(失败的三门峡对比)
利用天然洪水过程、小浪底水库流量调节、水库接力异重流输沙可以形成接近排沙平衡值的人造 洪峰,在控制洪峰流量不漫滩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冲刷河床,稳定和塑造中水河槽。
小浪底调水调沙之前,水库虽然发挥拦沙作用,但下游六个控制站当中有四个同 流量水位是上升的(淤积),调水调沙之后平滩流量恢复。 小浪底蓄水后,2003年,黄河下游中段蔡集险工曾因游荡型河道河势变化出险, 危及滩区安全。 在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减缓的情况下,冲刷下游河床大量泥沙入海。
调水调沙实际上还不完善: 万家寨至三门峡河道无大型水库,泥沙含量、流量过程衔接较困难; 下游游荡型河段的整治工程与调水调沙配合还在摸索。 但其理论是我国水利学界在60多年黄河治理中付出巨大代价和努力才总结实践 出并行之有效的。
这些,最保守的估计,不下百亿。
六、环境的破坏
(1)由于水库周围地下水位提高造成耕地盐碱化50多万亩; (2)由于水库蓄水导致塌岸而损失的耕地; (3)毁掉文化发祥地的珍贵文化古迹;
二、旅游特色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被誉为“小千岛湖”。
三门峡的故事(失败案例)
一、工程上马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 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 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 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 台,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报告里, 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综合利用的第一 期重点工程:蓄水位350米,总库容360亿立 米
四、水库淹没损失
最初按360米设计时,要淹没耕地333万亩,迁移90万人;后来,1958年,周恩 来总理遏制住苏式豪迈,将初期水位运用定为335米时,还要淹没耕地85.6万 亩,移民31.89万人;后来,库区塌岸发生,移民又增加了8.49万人,实际总 数达40.38万人。他们当中,迁往宁夏、甘肃敦煌等偏远地区的共3.99万人, 由于水土不服,曾多次迁来迁去,现已大部迁回。由关中平原迁往山区旱塬、沟 壑区的12.11万人,也因无法生产而迁回原地。
任务: ①将黄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为8000立方米/秒;这样,黄河
洪水的灾害即可以完全避免,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自然解除。
②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实现“黄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 ③调节黄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万亩,远景灌溉7500万亩。 ④装机90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 ⑤改善下游航运。 结论:巨大的综合效益(——与三十多年后的三峡大坝论证结论相同)。